旗下网站:橡胶人才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bestbelt600

中国橡胶的红色记忆(报告文学)……薛媛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2 21: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每天能吃上“九菜一汤”,那就像是过上了神仙日子了。“九菜一汤”颇像现在人带一群朋友到酒店点菜,点它个肉、鱼、鸡、鸭等九个菜,然后来个鸡汤或鸭汤或牛肉、羊肉火锅汤,大圆桌上红红绿绿的“九菜一汤”。而我这里说的“九菜一汤”就是清水里撒几根山里扯的野韭菜,叫“九菜一汤”。3 H! A3 \" T+ ^9 K

2 H( v% n# k" A5 A" Z% ^  给我说“九菜一汤”的是大渡岗农场退休干部柳中元老人。
( j- ~$ ~9 a* ~+ C  v# Y
% N" l3 c3 {6 F  74岁的柳完元,高个头,清瘦,但人很精神。
' N+ ~4 p0 X6 @  G0 p
  D+ E) o% i; n# I9 `4 W$ s. p/ X  我到他家采访时,他正在给身患残疾坐在轮椅上的妻子穿衣。五十多年前他和他妻子一块从湖南来云南建设边疆,妻子在一次劳动中受伤身子残了,我想,他们可曾后悔来云南?但看他们幸福恩爱的样子,感觉不出他们有悲观的迹象。
  a2 x, l5 k3 n0 `9 ^   h. r4 o+ }! z0 i, D& R" R
  “你知道开荒最残酷的是什么吗?”柳中元老人问我。
( ?, J  N7 A; x5 R1 r * q% Y, ?. X- L+ c& }
  他没等我回答,又迫不及待地告诉我:开荒最残酷的是饥饿,饥饿使人疯狂,饥饿使人昏昏欲死。
' @) j: K# `+ t- I ) t$ ^+ p/ H; b0 Q
  “湖南人刚来云南没有掌握热带地区的气候,往土地里种下的东西长不出来。国家给湖南支边人供应的粮食吃了三个月就只有老苞谷吃了,老苞谷也只能勒紧肚子吃饱上半个月,下半个月就靠自己想办法了。而农场处于大面积开荒,男女老少都上山,尤其那些青年壮汉,吃不饱与强度的重体力形成了反差。”柳中元老人的几句开场白把我带进那个饥荒年代。
1 w8 p( C' K' O: a; j1 H+ l ' e' i4 f* i1 Q- ~8 X9 p/ p8 P  A
  那年的柳中元正是青壮年,他上山之前,数着一粒粒老苞谷往嘴里填。老苞谷又老又硬,可没有粉碎机,只能把老苞谷煮熟了摆在那里让人一粒粒数着吃。每人口袋里还要装些老苞谷做中餐。他们开荒是一座一座往前开,半年荒山就开到二十里外。荒山开得越多离生产队越远,队上就派人把中餐挑到山上吃。每天铛铛一响,上山。再铛铛一响,吃饭。在深山老林就靠铛铛的钟声。你在山上往下看,早上,人像蚂蚁样嘟嘟上山。晚上,人像蚂蚁样嘟嘟下山。7 n3 z9 ^  M# J
0 t( c3 A2 S& }7 c% E2 i7 b0 k
  菜是一碗白水煮腌菜汤,运气好时吃点元白菜或茄子菜汤。农场职工是茄子吃到底,元白菜吃到年底,吃顿水豆腐过大年。腌菜汤吃完了就吃山上的野菜。少数民族地区,菜是山上野菜,炊事员把野菜放点盐一锅煮了吃,叫吃“革命菜”。如果扯到几根野韭菜开一锅清水汤,叫吃上了“九菜一汤”。柳中元根本不会去想菜,只想多数几粒老苞谷填进肚子,把肚子填得能举起锄头就行了。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2 21: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苞谷吃完了,国家又尽其所能,每人一天供应3两米。柳中元发现稻谷加工问题又摆到了议事日程,农场由于新建,没有加工设施,加之仓储条件差,稻谷霉坏多,极大地影响稻谷的出米率。他把稻谷挑到附近傣族家舂米,100公斤只能舂40公斤米,这种出米率每人的粮食就更不足了。柳中元和农场职工正处于二三十岁青壮年,劳动强度大,饭量正跟着大的时候,这可愁坏了炊事员,炊事员感到难当不愿干,柳中元二话没说,到炊事班挂帅。他煮饭时在锅里多加水,煮稀饭给大伙吃。稀饭吃时感到饱了,走路时还可以听到肚子叮咚响,可两泡尿一撒,肚子又饿了,并且吃了一段时间以后,饭量越来越大。后来,大家建议一天吃两餐干饭,可定量只有那么多。柳中元每到开饭时他最怕看人家的脸色,每个人虎视眈眈地看他分饭,看哪个人碗里多一口,又哪个人碗里少了一口。他提心吊胆,惟恐分得稍有不均。当年吃饭的样子:
( s% A$ O# G2 C' g1 V/ j! t  { - i1 e0 g+ \6 ]. k' l, j- G9 ~
  一声钟响,
' i# N2 ^. W/ S ' M7 g, g8 f2 U
  两脚如飞,% f3 _2 z) W% v. t( C  t

3 A2 I+ n  T2 ^& z( \5 G2 X  三两米饭,
  ^/ ^3 l6 @. X. B: k% L' t
; |# c) l6 q2 e. c  四方坐齐,. `1 {4 n; n7 }& X8 P
! P; E0 S' R7 E" B# ~: y
  五爪形龙,
8 M0 \, p3 @% I
0 e+ E" _4 r# l+ B2 C  六根野菜,) S* B: y: ~* n( k, k# i$ T
! [# E' W8 ?' h7 e
  七是清汤,5 L' I" c3 M3 ~; g# @

2 i# z( j1 j0 {4 L& A6 q* `4 B  八个一桌,
# t) }. {" }) C) H- r7 ?1 t
( @$ v) h4 O3 J( _# \4 N( L' |: Q  九扯不清,# {- K0 A. |1 z! k) N
/ p2 G/ {- W& t/ ^1 {8 K/ D0 ~8 T9 z
  实在可怜。2 }+ A3 c, t2 g$ F2 L  y0 a

% @' P( N- K' j3 j  E  可还是饿呀!一天两天饥饿好忍,成年累月饥饿难挨呀,同志间有时也都会为一口饭反目成仇。3 i( P" c8 }: R' p" e

2 }+ H5 J5 q0 v+ B  柳中元想让同志们多吃一口,他对两女职工说,我们上山挖野菜。
$ {3 e' w* X& E' R& _# v " e7 S8 A! p  |/ c
  柳中元看到野菜掺杂在饭里,职工们吃得个半饱了,他就坚持挖野菜。好景不长,柳中元看到各农场各分场各生产队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犹如出洞的蚂蚁蜂拥山上,到处觅野菜,到处呼叫,疲于奔命。山上不光没有野菜了,树都被刨了一层皮。柳中元瞄准了少数民族挖过的红薯地,他想,保不准还有点红薯根根藏在里面呢,那怕只有几个小根也比吃野菜强啊!. J$ p% g- T8 ~, g

7 `. u2 v) A0 d* C/ J  柳中元对两位女职工说,我们去少数民族地里去挖红薯。& d% `8 w. U4 t$ v. E

- r+ L% J' w- Y! S  他和女职工埋头挖过一大片红薯地,挖出一小堆红薯根根,正当他们欢呼雀跃,却撞在了保卫干事“枪口”上。2 V( O: B/ v) f  z5 L4 M0 c. N8 I

# w, g% I4 I) R( Y1 X( R4 b, l  保卫干事劈头盖脸一顿训斥:“好呀!柳中元,你带头违反民族政策。”; i5 b6 g4 z1 O8 L

3 O' b( `: x8 d, A8 `  柳中元说:“这是他们挖过不要的红薯,我们实再在太饿。”
; [" ]( j0 o4 r( l : n$ l. y* O4 L% s. ]
  保卫干事:“这是少数民族的财产,这会影响民族关系。走,跟我向少数民族道歉去。”( O9 S, p  ]6 @
: l3 s5 x  s$ @& q) `! a
  柳中元一腔苦水,捧起红薯跟保卫干事去向少数民族道歉。
- d5 Z: W. }- \3 G% J; F # }) o  i6 l; o: O
  柳中元说:“农场开荒是三五天一个大会战、四五天一个大竞赛。任务是一天天加码,口粮却一天天减少,我们每天喝三顿稀饭变成只能喝两顿照得见人影子的稀饭,到开荒时两泡尿一撒,肚子全空了。那时的人一个个不成样子,身子磨细了好几圈,但我们个个豪情满怀。”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2 21: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柳中元从山上开一天荒回来,肚子饿晚上睡不着,他和大家坐到一堆开始望梅止渴。人越没有吃就越爱讲吃的,大家都讲起了自己曾经吃过的最有味的东西,就像竞赛一样,一个比一个讲得诱人,讲得大家脖子上那个高高鼓起的喉骨一股劲地上下滑动,有的还听到“咕咕”咽口水的响声。4 P9 K. g% c+ v( i: \; e2 ^
8 F. [9 e8 \, V* C: [% E0 y* K, i
  精神会餐吃不饱肚皮。8 Y/ V# m, Y  r

9 C9 m! I. \6 @7 F5 M6 x+ u  一个人说:“现在有人研究出了一斤米蒸出十几斤干饭,蒸出来的干饭一粒粒大如蚕豆。”
* h0 `: N( Q! H$ K ! m( G* G0 X+ Q) z! l1 K, ^1 \2 v
  又一个人说:“还有人研究出不用粮食也能充饥的奇迹,用稻草蒸出了馒头、烤出了面包。”
: F/ a) v8 R/ l  T 6 r' h! P* S6 M4 I, ^, c
  大家又说:”既能一斤米能弄出十几干饭,我们何必等着挨饿呢?赶快派人出去取经”!
7 t" ~' h, H) V% a
  @6 d3 H6 u$ y9 L  有人说:“听黎明农场派人去取经的人回来说,那办法终归没有用稻草蒸出馒头烧出面包,也没有一斤米蒸出十几斤干饭来。米蒸饭方法是一边蒸一边要不断地往米上浇水,蒸出的干饭也没有蚕豆那么大,只是大了三倍。吃起来同吃稀饭没多大区别,反而没有了稀饭那股子香味。”5 Q0 r5 r* U5 L: B4 A

$ a, w& X9 [: c" ]2 H) F/ Z  柳中元说:“既然画饼不能充饥。明天,不顾一切代价找东西填肚子。”
1 {3 i; Q; _( V $ {8 S( @2 i* e3 X' j6 y: G
  第二天一早,柳中元看到大家成群结队往无人敢去的原始森林找野山药和野菜,就想,只有发动大家这样寻找才不会挨饿。晚上回来,他们中要是谁寻回一个野瓜或挖回一棵山药,全队轰动,男男女女不约而同地围上来问这瓜是哪里寻找的?这山药是哪里挖的?还有没有?简直稀罕得不得了!7 x  ]9 d! W) l" z  Q( n( R, b
% Q+ a( e. E8 t! V
  这天,柳中元在山林中发现一头大象陷进泥塘里,他用枪把大象打死,发动全队职工把象拖回队部。在队部用大铁锅煮了十几锅。大象的脑袋有橡皮那样硬,用五角钱一碗买给职工。一队一个老人买了七大碗一脸盆,他饿极了,一顿全部吃完,结果涨死了。
; P; N) Y) _* p
- l  y3 D3 v" X  吃了大象闯下大祸,象是记仇的动物。那些日子,大象在庄稼地里捣毁庄稼,晚上大象又来队里周围走来走去,吓得队上人晚上都不敢出门。
- u  z4 \5 L& Y $ @2 Y' Q1 |( O' G8 h1 f% E
  队里有湖南支边的一个小伙子,人长得相当标致,是队里的劳动标兵。一天,他坐马车去五队探亲,在马车上看见一只大象正在山坡上捣毁庄稼,他赶忙回队拿了枪,沿大象的脚印追,追进两公里地方追到大象,他对大象放了八枪,枪里只有九颗子弹。受伤的大象朝一个坡上倒下,小伙子以为象死了,他提着枪继续去五队探亲。突然,大象站起,回过头朝小伙子追,小伙子被追进剌蓬跑不动了,象鼻子一下子把他轻轻卷起,然后像丢石头一样甩出,又走过去往身上踩上一脚。柳中元发现小伙子一去没回来,跑到五队打听,发现小伙子没有去五队。又打听到有人看到他背了枪出门。柳中元想,他背枪是不是逃到国外去了?柳中元到边境打听。一个猎人说那个方向有大象,还听到有枪响。柳中元顺着大象脚印走进去,离公路两公里地方发现了小伙子伏在地上,头皮光光的。柳中元用锄头把小伙子翻过来,小伙子屁股上一窝蛆,蚊蝇“砰”地飞出来,散发恶臭。柳中元在小伙子身上洒些酒精,又吩咐队里几个青年抬棺材。他在一个沟里拾起小伙子那把枪,里面都锈了还有一颗子弹,他朝天鸣放了那颗子弹。柳中元对面山坡上发现一大堆大象骨头。可能大象挨了几枪,当时没死,最后人死象亡了。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2 21: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人突然停下来,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不知是让他继续讲下去,还是让他停止。我知道我的采访是老人又添一次痛苦的回忆。) h) f/ ]4 P1 B, N: |3 L4 E

. I1 B  K6 r# J* h3 C+ R  老人又跟我说:“生活苦,劳动艰辛,但我们仍天天上山开荒,快到大年三十我们还在山上。要过年了,队上还没有搞到过年肉,我心里不好过。你知道,湖南人是讲究过年吃肉的,只有吃了肉才像是过了年。为了给职工过一个有肉吃的年,我带人去寨子偷偷买猪。”& O3 \0 H& I* b; S1 p" a& d& u6 ?

% F1 a4 q2 v$ n4 p# J/ I6 W  我知道,在那年月是不准私自买猪,他们的行动就有些铤而走险。
2 s8 N6 V8 P/ X/ H
* V4 Y& ~2 x9 G7 r5 Y% c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早上,柳中元带老张和一个小伙子悄悄去边远少数民族寨子买猪。他们走了大半天才买到一头70多斤,一头50斤的猪。柳中元用两根绳子拴住两头猪,他和小伙子一人牵一头赶着走。他们走到一个寨子已是半夜。小伙子看见寨子有马帮睡在那里,他钻进马帮里去睡。2 O3 L# G- r$ L% n+ k. U

- |, T; a4 }% P: i$ P4 F  柳中元说:“不能睡,走吧!等下天亮被人发现,会没收猪。”2 W$ j4 B  g6 `. i8 c; Z

( F5 p4 S  h6 K( G5 J. L: K. G  小伙子说:“还走,猪都快被我们拖死了。”
+ M  L. ]. l2 v. T5 n2 |) V$ N 1 [, k! t# y2 ]; v$ [+ H- T( ?9 m
  小伙子实在累,话没说完就睡觉了。1 P: A. z8 H  v! W
! C  L" U; f% w; l' j. C
  快天亮时,柳中元把他叫醒。他和小伙子赶快牵着猪走,他们路过勐满寨子时被寨子的一个人拦住。
* H$ F. o3 {: N" F% ]6 @
; |; I7 x4 D3 W) i" \  那人问:“猪哪里买的?”
' ^/ ?# a- b) _) c0 }; ]
. k" z$ k6 x# \/ Z. e, R8 @8 O  柳中元说:“在上边寨子买的。”
% s* n& T5 K7 d: `) g% C
; }6 M0 |; N: D) `. {  那人问:“有证明没有?”
$ U1 P$ f! C8 }) W& I & p. j: C3 }3 D% B& l  O& c7 i
  柳中元说:“有。”
! j7 T* _7 W; g( t& m3 p+ b  d( V
1 Z9 [# ^% e4 D' i! g, A7 f# Z7 X. ^  那人说,拿出证明看看。
1 N% x9 w& p+ C6 G9 W: G
6 d2 u1 [9 N4 n' P* `# O  R  柳中元说:“我们把证明交给卖猪人了。”
5 V+ J( y% W- W. i) a0 q * }  G( g- D6 ^: P. f
  那人说:“你们没带证明,赶快走吧!”
2 Z8 E. q! w7 g  p0 j$ W
/ t! O8 L: V: J6 K4 W" ~  柳中元和小伙子抱起猪就跑,刚跑几步,几个老百姓背着火药枪朝这边追过来。老张见形势不妙,对柳中元说:“你们赶快跑,我留下来和他们讲道理。”3 R/ A. n9 g; ?; ]. S

7 T1 P" [( W" w1 @7 N0 Y  柳中元和小伙子抱着猪边往山上跑边等老张。2 O6 C7 l3 H, Y  l" ]7 P
% C% u3 i2 e- Q$ k
  老张被当作盗猪贼抓到区政工干部府,他们要老张交出猪。老张想到队上靠两头猪过年,始终不交猪。区政工干部府把老张关在区府里。
- i/ L: I5 c/ O! T, a
; @9 W5 H2 N& g" v( c, E3 S7 ^  柳中元跑到山上跑不动了,他把猪藏在森林里等老张。左等右等见老张迟迟不来,想牵着猪走,可拖了一个晚上的猪绳子断了。柳中元抱起那头大猪用树藤捆,大猪一叫小猪吓跑了,小伙子追到山顶上才把小猪抓住。5 i$ F" W1 F+ S9 M2 h! Y+ U
" Q/ ~7 J; B8 A% x
  柳中元和小伙子把两头猪拉回队已到了第二天,柳中元回到家病倒了。" E( T7 B: I9 \! F

4 o  ~. x7 a7 v. s# k7 ?- d  队上派人去区上接老张。- J" n. y* M& ]
! Y$ n& N9 a+ {8 v" e$ c+ a  k
  区上人说:“你们只要把猪送回来我们就放人。”2 @& ~2 Z! u' v* Q

. @5 k" W  R8 B. P9 O$ i& s  队上人说,“猪都吃到肚子里了,怎么送?”
7 f  c; B7 c$ S7 N & m9 h8 \1 C* k/ e- ~( F" r5 K
  老张没有被接回,又关了一个星期。6 s7 o# k9 _: A- t0 R
% a/ i" E3 A- W! ]8 {
  有次,老张解手趁人不注意跑回队了。立即,景洪民政区找上来,要柳中元把猪送回去。4 k& A' k6 g8 S- x& V: e" g+ Q, l
# W; j6 |: a2 X; H) }
  职工们围着他们说,买头猪,我们的人关的关了,病的病了。还要怎样?! C* ~& W, n$ A" J8 t

- o+ C* h+ l7 W! A8 m, D  柳中元说:“猪没有,要人有一个,把我带走吧!”: J$ m+ Y: E  q- l
, b: @( x& U: O
  他们见情况不妙,在队里搜寻一圈,连一根猪毛都没找到,走了。
2 `' o* D+ O4 ?8 N3 i 9 w* n5 R7 U6 m' k
  柳中元老人的回忆散漫中透着严密。像是一张网,撒开又收拢来。我的心情却变得异常沉重,人降低到了为人的底线,还有什么不能为呢?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2 2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饥饿疯狂地迫使人满地找食,饥饿折磨得人见到能吃的就往嘴里塞。这是我在勐醒农场见到农场宣传科长邹桃贻给我讲的一句话。) i6 y* {; l. v
: h6 s- X4 `! a( ?, \
  邹桃贻是湖南支边第二代,他在云南农场出生,在云南农场长大,又在云南读书。他从林校毕业后回到父辈工作的农场工作。小时候,邹桃贻看到傣族杀一头猪,猪肚里有很多白米,白米就是猪肉上的寄生虫,这种猪叫米线猪。米线猪是不能吃的病猪,傣族把这种猪埋到土里。邹桃贻回家告诉母亲说,有一头猪埋在土里了。晚上,母亲背个箩筐去找米线猪,母亲把米线猪挖出来偷偷背回家,他和母亲在油灯下把米线一粒粒用针挑出来,挑出一碗米线。母亲把米线猪肥肉煎油,瘦肉煮黄瓜,半碗黄瓜拌一碗有虫的老苞谷,算是全家改善了一次生活。邹桃贻还告诉我,傣族家的公牛不怕老虎,老虎也不怕公牛。一天,一头公牛和一只老虎打架,公牛被老虎咬得遍体是伤,最后公牛还是死了,傣族不吃牛当场埋了。湖南人组织一群人挖出来吃,湖南人对傣族人埋的生了白毛的死猪、死牛、死马、死狗都会挖出来吃。于是,少数民族笑湖南人为了填饱肚子什么都拿来吃。湖南支边人就说,这不算什么,填了肚子好开荒呀!9 ], M; b  \& h0 E2 e

, _# t* n: A2 P% U, E  多么悲壮的语言。湖南人为什么会是什么都拿来吃?难道湖南人爱吃这些东西吗?是什么力量促使把少数民族那些生了白毛的、死了的、埋在土里的死猪、死牛、死马、死狗挖出来吃?当开荒与饥饿在农场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湖南人有股强大力量支撑着,那就是要想办法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能开荒,只有开荒才能种上橡胶。
8 N' ]) W4 T" t  D. E3 l. ~9 m3 h
! U- @9 X5 `# f: P3 ]! \  他们是与共和国一起承受饥荒。! d! ?! `$ U" R5 M

8 I! b. L" C2 V! q: }! v  在景洪农场采访时,宣传科陈国祥科长说过一件令我心痛的事:
4 i' Q) g) Z: b# L- R
: M$ D$ S0 U6 q' {9 |$ R2 A  ^/ I  1960年的有天晚上,景洪农场一队失火,整个生产队都燃起来了。火势很猛,有一对夫妇和两个小孩困在房子里,房里的男人想到队里的仓库也着火了,仓库里有老苞谷啊!他冲出火海抢队里的老苞谷,结果妻子和两个小孩都烧死了。死的情景:一个孩子抱着母亲的腿;一个孩子在母亲怀里。
& j/ J% j6 C) s+ P- d9 o
) _3 Z/ y7 _+ t: B" a9 q  我想,要是那男人自私一点,那男人不去救救命老苞谷,他一个完整的家就保全了。可那个饥荒年代,人们头脑里装的还有什么比食物更重要的东西呢?他一定是想,只有先保住食物才有保住妻子儿女的可能,但他没有想到结局,一个令他自己不敢相信的结局。男人简单纯真的思想导致他下半辈子都会在一种悲泣和噩梦中生活,现在我坐在长沙舒适的书斋里写这件事时胸口还一阵阵痛。6 M& s4 M7 N6 q* R3 q

0 H9 r* m0 y( e: Q8 c) C# E/ X: B* y  陈国祥科长说到优秀共产党员伍尚贵时,我的心又处在一种悲壮的感动中。
0 S+ i9 T8 _% I9 a  a
2 z& e% q- i: j9 D  伍尚贵,36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却静静地躺在了景洪农场六分场四队的胶园里。
5 X& X0 @" v  L) F- M3 ?! p / I  f2 }) N" X0 H7 r
  出生在湖南祁东县官家嘴村的伍尚贵,在湖南他是湖南祁东县官家嘴公社最年轻的公社社长,他年轻肯干业绩突出,一年后调到祁东县草源冲公社担任党委书记。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2 21: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1960年,当云南支边号召到了祁东县,伍尚贵去县参加支边会议,县委领导找到他:“草源冲公社要去一个领导干部带队,县委研究你去,你看怎么样?”4 Y( R7 {4 N) L' p: L* j, E

$ y* R5 E' F. Q: D1 T( n  伍尚贵说:“服从组织分配,我去。”
, o5 ?; j5 A0 Z
6 E/ V$ B, ?& D+ o$ z! d0 `8 V  “你们是去开垦边疆,会有意想不到的艰难险阻,你也可以考虑一下。其实我们县里也需要你。”
/ I* j4 i& V+ a
; ?( j# H) I8 J7 c  他还需要考虑吗?作为一个热血青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现在祖国发出了支边战斗令,祖国的需要就是他的需要,他要把自己放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L! F4 H7 z/ d( J1 I) A

3 r& Q/ Q* t  W; @* F6 [( \3 L  伍尚贵带领草源冲公社100多名青壮年出发时,送行的县委领导拍着他的肩膀说:“在云南建设中好好干,像你这样的年轻干部云南是最需要的。”' g! j. M3 N& _' p( @& y4 E6 G" r

8 d9 O- D5 v: D- N0 i2 e  伍尚贵感受到了这次去云南支边的任重道远。: u% D) }5 s3 q: Q  H! B6 j/ z
7 w) k- o/ ]! b) I( q, p# e
  到云南,草源冲公社的100多名支边青壮年被分到云南南联山农场四分队,他被分到南联山农场担任工会主席。5 x; t/ ?& ~. I8 E* `' v  G
! j' K; E0 z* d, h, H9 O# O( Q
  伍尚贵一到就面临着饥饿年代大量开荒。当他看到职工一个个肚子空空举不起锄头开荒时,他才能体会出“民以食为天”这个“天”字的份量。
+ a7 K* Q% t! v$ m; U5 P& A: E, r
8 d5 I0 j$ R, b) ^  有天,伍尚贵回家,发现女儿伍成秀饿得直叫。
8 d3 H+ J) Y# o: B" W( A: ^ , C1 E6 x4 y; J2 z1 k+ y6 @( m4 [
  伍尚贵说:“妹几,忍一忍吧!现在工人比我们更苦!”
0 t- ^2 d& @! h( h2 o 1 }4 ~0 ~  n3 o
  伍成秀仍然喊着要吃,仍然哭。# k  }- r7 ^- z/ q/ }" [

: T; I  m5 D" P! P) M% n4 ?  伍尚贵说:“走,我带你到工人家去看一看。”- i( k0 `2 S8 n% j9 `. k0 R# F1 U
8 u; P+ Z" H) _; U# [% R9 S
  伍尚贵领着女儿伍成秀来到四队,四队一家家都揭不开锅,一个个脸上水肿得亮堂堂,眼睛成了一条缝。四队职工拉着伍成秀说:叫你爹,救救我们吧!搞点吃的来,我们死了也闭眼!) S7 D5 _" t# n' t/ F

$ O9 u& R$ S9 Y% ^1 P7 O  伍成秀吓得直往伍尚贵背后躲,再也不敢向父亲要吃的了。伍尚贵望着自己带来的湖南人心里愁肠百结。国家困难、农场处境严重,伍尚贵也毫无办法,他只能安慰他的老乡。同志们,在经济困难时期,我们的老乡毛泽东也和我们老百姓同甘共苦啊!他带头降工资不吃红烧肉。毛主席7个月没吃一口肉,跟我们老百姓一样饥肠辘辘,腿脚浮肿。他给他们讲,当毛主席的警卫人员回乡带来硬得像石头的野菜窝窝头时,他含泪一块块嚼碎咽下,边吃边责问自己:“我对不起人民呀!”。毛泽东这位老乡一件睡衣用了二十多年补了73个补丁;一条毛巾被上的补丁达到70多个,一双拖鞋穿了20多年。毛主席说:“老百姓都能穿补丁衣服,难道我毛泽东就不能穿带补丁的衣服吗?我们从湖南那么远来建设,是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大家一定要挺过来,活下去。”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2 21: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伍尚贵得知个别干部以“违背民族政策”为由,将职工私人掏腰包买来“救命”的东西没收自己吃时,伍尚贵非常气愤。
0 r# V/ R5 ^- x* B% ^
  A* b" b  w& i; s/ ^1 G$ S3 B9 s  伍尚贵把个别干部叫到房里狠狠批评道:“这哪里是共产党的干部?简直连土匪都不如。限你们两日内赔偿职工。”
- z" f7 Y. b; a$ ?/ P % D% Q5 u$ I! _; F
  伍尚贵批评归批评,任何批评都救不了肚子,这些干部不是实在无路可走也不会失去原则。伍尚贵又想起那句:“叫你爹,救救我们吧!搞点吃的来,我们死了也闭眼!”他从职工们的眼神里看出,四队职工唯一希望吊在他身上,他成了他们中最有能力救他们的人了。伍尚贵再看四周的蛮荒,这些蛮荒等待他们开垦啊!只有设法往肚子填进东西才能举起锄头开荒。我不能让他们饿死在祖国橡胶事业的最初阶段,我也不能坐着等上面救济,我应该想办法救他们。
; p! S8 C' I1 G1 L: z& V2 }
+ G$ `- o7 j# f  伍尚贵到农场后就开始去各地寻找吃的东西,经过多方寻找,发现糖厂刚出了一批红糖,他向农场党委打报告批了100公斤红糖。那天,他亲自把100公斤红糖送到四队,并警告个别队干部,你们再胆敢私分当心职工们把你们撕烂吃了!伍书记骂归骂,气归气,静下心想,红糖吃完了又吃什么呢?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不行,我要到四队去工作。他主动向农场提出申请,农场党委同意他的请求,派他到四队担任支部书记。1 P3 Q. B% j: a2 O0 ?- F
- |; d- D: m, }
  从此,四队那条弯弯的路上,澜沧江旁到处是伍尚贵的身影,他带领四队职工搞生产自救,干得热火朝天。他把填肚子作为他下队的主要工程来抓,他写信从湖南寄来种子种在云南的土地上,菜种出来了,短期作物的红薯、土豆也能填肚子了。四队在他的带领下人心稳定。; m* [( I) g9 y9 U4 s
7 X2 K. h2 n1 ?( q5 [
  1961年农历6月初一那天,我想好好描写那天,但我感到了文字的苍白,我不想矫情地渲染那天的英雄壮举,我想通过陈科长的追忆和《彩云之恋》好好记录那天。; W$ ?7 q, E& ]: \

1 P# P9 ^  Q+ e9 y. ]7 S  1961年农历6月初一的上午,伍尚贵在南联山农场开干部会,澜沧江与流沙河突然发大水,处于汇合处的江心岛上的苞谷全被水淹了!
5 p' U1 o) H- q0 R
4 T% s) z. T8 I; p/ P1 c/ c  粮食的“天”是救命的“天”啊!会议立即停开,全体干部赶往江心岛抢收苞谷!
5 d$ ^+ Q  s  Z- k; G* R, V & `4 b+ F9 W/ U
  洪水已成一派汪洋,洪水仍在不断往上涨,伍尚贵心急如焚。本来,他那几天肚子疼,但在洪水面前,在抢收救命粮的关键时刻岂能不去?他是共产党员、支部书记,没有任何理由退缩。他打起精神,与干部们一道收了一船又一船苞谷。中午,他在岸边煮了几根青苞谷吃了又接着收。天黑时,伍尚贵看到人们装好最后一船苞谷往回运,高兴地对组里的同志说,女同志上船,男同志全部泅水渡河。6 A! q1 T1 ~- E4 b5 T
1 F1 @3 [! }) \/ Q2 C
  有人提出:“伍书记,你身体不好,你上船吧!”+ R6 w; M8 G9 P9 E, R" J" {* @% v$ M
! R5 X2 O5 v6 j7 ~% K3 M
  伍书记摇了摇头,用力将船推了一把,待装满苞谷的小船走远后,伍书记才招呼男同志泅渡。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2 21: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洪抢收了整整一天苞谷的伍书记很累、很饿、也很冷,他冷得浑身打颤,但他想到同志们还在水里,生怕有人落入水中。他清点水里的人数,呼唤他们一个个上岸。当他高兴地看到最后一个同志上岸后,自己才回过头来向岸上游去,只有三米就游到岸上了。突然,一个浪涛翻过来,只听到伍尚贵“啊”地一声,伍书记被洪水吞没了。3 k) E9 ]& @: R

, \$ a5 T4 r" I) w5 ]% v( x; |  离他最近的老谭冲了上去,眼看要抓着从洪水中冒起来的伍尚贵的手,又一个浪头打来,伍尚贵被洪水卷得无影无踪了。
) S; G2 H7 C" J  Z! W1 K
0 D: h' P; o6 a/ U+ N, A  人们大声呼喊伍书记,然而,伍书记就这样的被洪水卷走了,永远地离开了令他牵挂的职工、以及像“天”一样神圣的苞谷。
+ l, P7 ]' ~. [5 u' m ! ~4 M) x8 b' u% F* q8 |
  江面越来越暗,洪水仍在无情地咆哮着。伍尚贵,这个基层干部,他从湖南到云南的短短半年里,虽然没留下更多的业绩,却留下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绚丽风采。在祖国开发第二胶林基地的初级阶段,他还没有来得及回头看一眼湖南就献出了他年轻的生命,把自己永远留在了云南。
- N* B3 d7 Q$ X* u  d% @! I " `% A0 q' y" E% d$ ~2 j8 g0 H: W6 m
  我仿佛看到蔚蓝天边闪烁的一颗星,那是伍尚贵在边疆的最后闪烁。
+ Q3 K1 P9 j/ p. `- G% G3 n" ]& Y   m7 d9 ?+ m; Z0 c+ I+ o
  蛮夷之地,瘴疠之区! E+ c2 s5 R% B) e+ g* H( \4 i
  a! l2 X1 B) j1 e8 J! r
  如果我不深入边疆采访,我不会知道世界上还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瘴气”危害着人的生存。3 [9 }% ?- P+ L" M- ?0 Z0 l
- e2 D& |& K  ?/ C- I
  正当湖南人和农场职工喊着“为社会主义的列车不要在橡胶事业上误了点”、“战天斗地,为国开荒”的口号、农场在几个月内创造出惊人的业绩时,“瘴气”却悄无声息地来临。) o5 y0 ]8 }# J: @+ E1 D! W

( K3 H: j# d$ L- E9 n  “瘴气”又名叫“瘴疠”。医学上为恶性疟疾,这是亚热带潮湿地区流行的一种传染疾病。有瘴气的地方蚊蝇、细菌滋生繁殖快。蚊蝇、细菌滋生繁殖快的地方就爆发各种流行病,凡遭遇“瘴气”的人,九死一生。而当年云南农垦的原始森林正处在人烟稀少,荆棘丛生,野兽出没,蚊虫肆虐的蛮夷之地,瘴疠之区。《辞海》载:“西双版纳等地区……位于滇南澜沧江两岸,气候湿热,林木茂盛,有‘绿宝石’之称。森林里有野象、老虎、犀牛、长臂猿、孔雀和双角犀鸟等珍贵动物。出产橡胶、樟脑、剑麻、香蕉、菠萝、咖啡、椰子等……解放前这里基本上保留着农奴制度,生产停留在刀耕火种时代,疟疾横行,是我国几个死亡率很高的高疟区之一……”
8 j, [+ d0 ?9 w; |! i 2 K2 d4 Y+ Q. c' ^" e- A
  诗人白居易曾对云南“瘴疠”这样描写:
2 a3 M: J4 f# q4 Y& U% G
3 k+ N, d2 M7 M+ {! p) u4 J, k9 X  闻道云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疠起。, c' w: I  B$ W0 f( E9 [) }
$ A! b* Z/ u0 b
  大军涉步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 z6 b: [/ o: b, V- C/ `
: U6 u9 e2 |& W4 t) f$ d% i: T
  我曾看过一个资料,四十年代的中国远征军兵败野人山,数以万计的中华儿女不是战死沙场,而是葬身险恶无比的原始森林。沼泽、野兽、蚂蟥、蛇虫、瘴气、疾病、毒蚊,以及饥饿、伤痛一齐向军人进攻,日本人没能消灭他们,但是野人山却把这支中国军队消灭大半,史称“白骨之路”。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2 21: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瘴疠”,我赶到红河州蚂蝗堡农场采访了湖南支边老人,老协常务副主任李锡和。
+ `! R3 w) s; O
/ @  c. E* Y- q( A, y" Z4 g  李锡和告诉我,当年他在蚂蝗堡农场五队当队长时曾中“瘴疠”,命悬一线。也算他是命大,从恶魔掌里挣扎出来了。/ T; Z9 @% G8 W8 X! z6 q) D

/ K! C) Y8 q: |6 i  春季,山上茅草抽花,百鸟在树枝间鸣唱,正是农场开荒的季节。李锡和领着五队职工开荒,他在山上创下一个又一个业绩时,湖南青年胡家川突然一阵头晕。他望着天上出的太阳,脸上却冷汗直冒。李锡和以为他是连日开荒累的,叫他回家歇息。胡家川提着锄头回家,浑身发冷。他蜷缩在床上,抱住被子还发冷,半夜他又高烧三十九度,早上起床呕吐、拉稀。0 _7 ~! d$ ]( j+ ^+ e

" Z! X2 l0 Z. R) j) o  C1 B1 c+ I  人们感到奇怪,胡家川是一条硬汉,他一直是劳动标兵的保持者,怎么突然就病倒了呢?湖南青年黄洪岩和芦秋连去看望胡家川,结果他们也突然病倒了。
: B3 V9 s3 G7 c: P8 J) J
' _4 C6 I3 i  C" `( B5 O  农场职工去看望黄洪岩、芦秋连时,结果看过他们的人,第二天上不了山,倒在床上起不来。
+ Q" B% l3 Z6 n/ {- A" |8 @ ' `9 c" `5 u" R
  队里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恐慌。$ [! J4 W8 z$ G% v5 G% N  \8 u% Y

+ i# H, F# ?3 o' q8 N7 C  人们万万没有想到这就是“瘴疬”悄无声息地来临了。8 K  L3 b: _" n9 M7 x/ e2 B
% B4 @) \" X) P2 [' E  c  l
  “瘴气”游离在原始森林,每逢大雨之前或大雨之后,森林里有一种雾状物四处游荡。远看,像一层薄薄的灰色纱,近看,像若隐若现飘动的袅袅炊烟。当它像一层薄薄的纱时,罩住森林不散,人一旦进入这层薄薄的灰色纱,你就会发现哪里是什么薄纱,分明是亿万只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和毒蚊纠结在一起,散布的毒液将吸进你的呼吸道。当它像飘动的袅袅炊烟时,只要飘到有蚊蝇的地方,蚊蝇就成了毒蚊蝇,毒蚊蝇咬你一口,你就莫明其妙地忽冷忽热,发高烧,打摆子,呕吐。
* I% `6 [$ G+ C. [ / Q" T/ p" J8 f
  据传,明朝起义将领李定国未能完成复兴大业,在中缅边境几经转战,最后定居南疆,准备行开发之举,但壮志末酬身先瘁,病死在这荒原瘴疠之乡。后来明清边陲用兵,只及思茅就十丧八九,再不敢越雷池一步。世界旅行家马可·波罗,历史上的杨升庵、徐霞客,足迹遍及全国各地,也未能涉足这片神秘而恐怖之地。而今天,湖南人来了,湖南人要在这个人人避之的魔鬼头上动土,魔鬼哪能放过他们?* b, c9 t- \6 b* t
; D4 m# }! w7 v* d" w
  李锡和见一个个职工起不了床,命令不准相互串门,只准医生看病。. s6 N0 l: H. X* g8 F
: s- F7 y) u. ^0 O* C  G) K
  李锡和告诉我,当年医疗条件差,哪有真正的医生?只有一两个懂点医学的人上山采些草药给病人。轻者吃草药,重者送县医院抢救。路途遥远的县医院,往往病人在半路上就死了。胡家川就是在送往县医院途中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而当时正是开荒季节,五队人病倒了的回家休息一下,又上山继续开荒,他们不到最后一刻不下山。他们提着砍刀锄头上山,心里想的是“战天斗地,为国开荒。”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2 21: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命诚然可贵,而这些湖南汉子湘妹子不顾生命危险坚持开荒。这是一种自觉行为,这种自觉行为有一种强大力量支撑着,那就是他们看到中国橡胶事业急需开荒。然而,这些人是举起锄头用尽全力,在生命的缝隙中坚持开荒啊!& P  j* u2 `; W5 s$ \

0 M; W! }. s2 i& ?& G& d  然而,荒山上的“瘴气”又游离不定,人们无法确定无法防御也无法控制它,它什么时候飘来了,又什么时候飘走都不在人们意料之中。当人们走进森林开荒,那就是你进入了它的世界,侵略了它的世界。你侵略了它的世界,它哪有让你活着出来的。
* D$ |( R1 N8 E5 Z 9 r5 W! a' [2 ^
  正当大家热火朝天地开荒的时候,那看不见的魔掌又伸向了湖南支边青年张任球和吴长仁。张任球和吴长仁开荒成了在太岁头上动土,在魔鬼嘴里扒食。抵抗力强的人逃脱了它的魔掌,抵抗力弱的人成了魔鬼嘴里的牺牲品。
) K& f& b' b6 E7 t+ O5 E1 J ) L) s- x6 n) @+ j3 v: ?
  张任球、吴长仁在开荒中突然发冷,连着拉肚子,他们下面好像开了水龙头,流过不停,几天下来不成人相。他们被送进卫生所,他们喊冷,护士把他病床抬到外边晒太阳,身上盖了三床被子他们还叫冷,冷过了又是高烧,医生说是怪病。而湖南人不知道是“瘴气”,以为是水土不服,或把致病的原因当作是感冒传染。当人们发现张任球和吴长仁久病不愈时,又被说成中了邪。
1 z" P  j0 K& S( R- y 1 y, x$ ^9 h1 ?, T% s
  这天,病了半个月的张任球、吴长仁又突然提着锄头上山。+ \# V7 S9 A& A' s+ w) z! [
( ?( q6 f0 j7 I
  李锡和说:“下山,给我到床上躺着。”$ ~& Y& u7 Y1 z; S
9 I  Q3 Z8 V! A0 t" ]% ]+ S4 E
  他们说:“队长,现在开荒这么紧张,我们躺着心不安,还是让我们来开荒吧!”
% w& f) T7 ]6 O( W: `
# x3 j4 G# A0 e; U% L2 d  李锡和怎么赶,他们都不下山。( C0 x! P8 A5 a6 U% S9 I. C
& O7 ^/ t( M0 C0 q# Z9 l- Y
  这时,“瘴气”又化成一种小黑蚊子,这小黑蚊子相当古怪,医生用尽浑身解数也救不了患者的生命。在山上开荒的人被小黑蚊子叮咬后,突然倒下几个,接着十个,后来五队的湖南支边人有百分之九十八的人被小黑蚊子叮了,浑身乏力,高烧不断,肩锄头回家的力气都没有了。黄洪岩和芦秋连上午在山上开荒,下午被小黑蚊子叮了高烧不退,最后,在送往县医院途中眼睁睁看着被夺去生命。这时,五队陷入了恐慌和混乱。不光姑娘们流泪,那些从不流泪的男人也流下恐惧的泪水。* R: D3 b, T, I: `" k7 ^8 ?9 H! M
- h# @6 t2 c" T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英雄是在普通人中产生,而这些普通人的英雄不需要国家用材料整出来。他们是最无产的劳动者,他们的事迹是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 _2 O8 l. |6 ]+ F- k
5 G0 c# l' H0 ]; c) r6 ]9 f9 ~2 o
  李锡和告诉我,当地老百姓盖了一排房子,正碰上小黑蚊子,你传染给我,我传给你,当地老百姓认为这是湖南人来了闹鬼,当场把房子烧了。西双版纳曾有个分场中了“瘴气”,当年交通不便,澜沧江没有大桥,送病人去景洪医院得先走路再坐小划子过河,病人往往还没上船就死了。几天内一个分场死三分之二。这事惊动了中央调查部和中央卫生部。后来按中央指示把这个分场取消,直到1992年条件好了才重新建那个分厂。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橡胶技术网. ( 沪ICP备14028905号 )

GMT+8, 2025-2-6 06:59 , Processed in 0.026300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