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网站:橡胶人才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bestbelt600

中国橡胶的红色记忆(报告文学)……薛媛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2 20: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采访云南橄榄坝农场湖南支边老人
( {& f7 a9 H  P, H 6 [+ |- K5 I4 n  i. M) H
  4+ T- B, X9 j; A# n0 M
$ A  P% {8 z7 ^2 |! E9 f
  1959年,三湘儿女乘西进列车,跨四省,辗转四千多公里,涌进西双版纳州、德宏州、红河州、盈场州四个垦区、39个农场3000公里的边境线屯垦戍边。五十多年了,远在他乡的湖南群落还好吗?2010年6月5日,我背上行囊,乘上了西南的班机。我知道,我此次的行动就是接触这段尘封的历史。我是乘着现代工具去追溯半个世纪前的历史,颇有点穿越时空的感觉。+ b1 I4 z/ n$ K) Y$ J# _, f: ?

" P) f6 R$ H: |  中午时分,飞机降落在祖国的西南门——昆明。4 v) H5 x4 h$ P$ f5 l7 N) e! }
+ y) g3 M' D0 G+ S, M5 r0 D
  昆明于我是一个陌生城市,但我不会感到孤独。来之前有人准确告诉我,在云南有160多万湖南老乡;在云南农垦有13万湖南老乡。我感到我的周围就有湖南人走动,乡音就围绕在我身边。当我听说,云南有的老人一直没有搞清他的老祖宗是南京人还是云南人,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故乡在哪里时,我就会想起当年云南收复回归后,边疆的稳定却困扰着朱元璋。于是,朱元璋命令沐英带领30万征元大军就地屯田戍边,有家眷的也迁往云南陪丈夫守边,没有家眷的,就地通婚。但由于汉族不是云南的主体民族,云南又处于落后状态而没达到目的。1383年,朱元璋把南京城的居民以及能工巧匠迁往云南,充实边疆。史书记载:明代从江浙一带移民云南的军民有200多万。如今,200万人变成了3000万,云南也从明代的蛮荒之地变成了高原的江南。“500年前看江南,500年后看云南”,也许就是当年朱皇帝号召老百姓踊跃报名移民的政治口号吧!昆明至今存在的杨家屯、李家营村落就是军屯留下的历史痕迹。0 A$ R$ _& P: i1 |: x2 k$ x
% E- o7 K- d* Z0 V# h! v
  明代史籍记载:“卫兵所在,有闲旷田,分军立屯堡,令其耕且守”。“边地三分守城,七分屯种”。明万历二十四年,陈用宾于勐卯大兴屯政,并召内地百姓前来屯垦,收储粮赋,以供守关军粮。清光绪初年,清查屯政时,每年向腾越厅上缴银赋二百余两。到民国时期,屯甸已变为土司粮田或民田,屯政已废。明清二代实施的军屯、民屯和商屯,对于守土戍边,巩固边防起过重要作用。但由于屯政时兴时衰,屯垦没有得到持续的发展。三国诸葛亮南征时,鼓励农耕,有过屯田史,但这一方土地仍然是混沌未开。而这里的热带雨林地区是中国迫切需要橡胶和发展橡胶的天然宝地。作为一项关系国计民生大事的橡胶,当年党中央做出大规模人口迁徙,做出“屯垦戍边”开垦边疆,无疑是一项英明的战略决策。, M+ Z+ o  |/ }- D- G( Q- c2 S

, o! K6 W. M( l$ z# m  v  三湘儿女沸腾了
/ R. L4 S: g6 x
. i( T9 D5 t+ y0 o/ z  在昆明这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敲响了朱忠恒前辈的家门。
; W8 A8 a/ }( N 0 o4 B- z  {: L  @% S' O
  朱忠恒当年是湖南祁东县公安局长、县委常委。1959年,湖南支边任务下达时,他成了县委支边办公室主任;当支边队伍出发时,他又成了祁东县带队政委。他带领湖南21339人去云南的思茅、版纳、德宏、临沧等地区支边。1983年朱忠恒担任西双版纳州人大常务副主任;1989年担任云南农垦总局纪委书记直到退休。8 _& D9 p( h# G' [$ V0 u

1 L3 s' R" A$ E# f  s  开门的正是朱忠恒老人。
2 H2 I& A9 p; l   U9 o. a2 G5 t
  “欢迎家乡的漂亮女作家。”朱忠恒老人紧紧握住我手说的第一句话。
0 P5 Z" y3 I2 S! Z ( V, {1 u! U9 w- U/ F
  朱忠恒中等身材,腰背溜直,目光炯炯,国字脸上看不到七十多岁老人应有的皱纹,尤其他宏亮的声音,俨然像个五十多岁还在职的某机关领导干部。, r" ]8 f+ X; C/ J8 ?+ z
5 U) Y, X9 J( S/ }& G
  家里窗帘卷起很高,阳光从窗帘溜进来落在大茶桌上,朱忠恒坐在茶桌上给我泡茶,很是温和。- E$ a  e) j6 [/ w* a0 N- M

5 X) }" g8 D9 ]0 u% L# ]1 o* r6 [  “小薛,你不知道,当年支援边疆是国家一件天大的事啊!”老人说:“醴陵县开三级干部大会,有三千多人参加。会议只有一件事,响应毛主席号召,去云南支援边疆、开发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云南那边宣传很有吸引力:什么头顶香蕉,脚踩菠萝,摔倒还抓把花生,出门看大象啦!湖南农民去云南当工人、吃国家粮。”由于他激动,语速加快,最后说起了我听不懂的祁东土话,但我能感觉出他当年的那股激情。
+ I" E; P2 y9 j  V
9 N  n3 S4 I% G. p- g$ _8 X  朱忠恒老人从书柜里找出一本当年去边疆的花名册。他翻着一页页用蓝墨水写上的名字,那些名字就像小蝌蚪一样爬在发黄的信纸上。那上面的名字我虽然一个不认识,但我从他那庄严的表情中感到名字后面所藏的故事。
& |* {' b" w$ W* A( N
( c* I, E7 m8 ]) e* {  朱忠恒说:“湖南和云南签订了这份《协议书》:支边人员必须本人自愿、政治可靠、身体健康,年龄17岁至30岁要占总人数85%,男女青年各半,各行各业人员和农业生产能手要占15%以上,家属可以随迁。当时云南边境复杂,边境上有蒋军残匪骚扰。政治上有问题的人及家属坚决不要。虽然政治条件苛刻,但边疆又需要人才,所以去的领导、教师、医生、以及木匠、篾匠、石匠、铁匠的手艺人条件又可以放宽。”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2 20:3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忠恒老人说着又从柜子里拿出一份当年祁东县委关于动员青壮年支援云南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结报告。他戴上眼镜,读给我听,他读这份珍贵史料时语速变得很慢。
: z; }" c0 G$ E% Y; s6 i) |
: p% m, |+ {$ C5 U8 O  在工作布置上:白天搞生产,晚上搞支边;工地搞生产,食堂论支边;田里搞生产,田头休息谈支边;手里忙生产,口头讲支边。
4 \  R' ]2 T. x 5 I0 n3 ^7 T. H; y
  武装骨干,提高思想9 ?, Y1 S* t3 T# K6 Z# Y
$ H: |/ J5 N) W( @% n- O" n+ ?
  说服思想隐患的“五怕”:怕水土不服、怕语言不通、怕生活不习惯、怕找不到爱人、怕吃苦受累。' Y/ ~& t5 M8 P3 y
6 l* J1 R* K' [% t( j
  克服“三留恋”:留恋亲人、留恋家乡、留恋财产。
# ?( i6 D7 [, t% }4 b& F* _3 h
( O; x$ c7 F6 {  锣鼓齐鸣,大力宣传。
5 W1 ?* W4 n6 `. g" _$ G
5 D( F0 I) @2 w/ }2 [7 ~. D" h. f  全县组织5300个宣传队,28800个宣传员,黑板报6720块,门板报万块,土广播筒3980个,设立了6500多个决心台。
! d* e& D  X4 A" F$ q% |* z
8 H! C& e6 V" n1 P7 r  ········, N4 Q  |! U) j

2 O+ q% o. L$ y. T) b/ C# @  历史从朱忠恒老人嘴里汩汩流出,朱忠恒老人把我带进五十年前的那个秋天:* {. O1 F( z; ~4 _

9 r5 M+ \; y/ d  天上那个云波咯," S& R/ @+ g1 [/ h# c1 {; }2 P1 d$ s
. ]2 {( X4 m4 U' Q
  水里的霞哟呵
0 _7 B+ s3 S+ i3 e/ Y  ^
$ z% |; W1 S  R4 z5 G. l& _  八百里洞庭啊!
( P- R: A6 l) p  g! L 8 Y* w3 @  B: v
  我的家叻
; }  j& G- C1 T . z( Q* {, Y) W9 S/ ]- B
  日从家里出喂
' p' d5 w; `9 m; l0 |8 N- i% _5 y ( C$ _5 V7 D& b$ M( j  f# v( M
  月在家中挂叻1 s1 v* ~3 N+ E* ~6 t1 F
( J2 Z# f) y6 y  F
  江开千条路哟0 U& r/ W# X% w
; ~5 L5 W' ~8 U) p+ ?% g
  风撒万朵花- E) C) s. c  o% \" @& N5 u5 S

) ^4 s' b  P5 A, d. }- V  飞鸟也吃金丝鱼咯嘿
) j$ Z9 ]" [; @7 |3 u2 k4 \3 B# E
+ d/ V$ c+ [: L7 w  芦苇垂钓红须虾咯嘿7 h/ N- D, t) }+ H
! A  A0 j6 f0 N' S: C
  船举金杯露斟酒- f6 V( H1 T% k

0 p8 [8 Q6 ~* J: `  柳摇那个绿扇叻
. @! L& B& X8 P* N . `! l& `$ P5 G
  浪煮茶叻2 i$ n0 ]9 w4 n4 o1 W9 U$ P9 z
- y( e9 ~  s. A, \' U4 G$ z8 K
  ……
, ~3 i0 R: i1 R6 g) g ( d7 Y/ P6 U5 z( c+ q0 A+ {& }- q$ k
  ——《八百里洞庭我的家》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2 20: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橡胶的红色记忆(长篇纪实 2)

  八百里洞庭就是三湘儿女的家,三湘儿女祖祖辈辈在这块丰饶的土地上创造、生息、繁衍。素以“瓷城、烟花”闻名的醴陵县就在南洞庭东部,巧夺天工的瓷器艺人制造出世上最漂亮的瓷器。瓷器使醴陵富饶,也使周边四县的姑娘都争着嫁进这里。( }/ i) I  P* J* f

) O- F; v3 _' z0 g9 ?0 |2 I* v  1959年,正当共和国建国十周年的时候,醴陵烧制的釉下五彩瓷器被选为首都十大建筑用瓷;一批胜利杯选进了人民大会堂。就在人们知道湖南醴陵能制造国家优质瓷器、祖国刚过完十周年国庆大礼的时候,一段不寻常的历史选择在这里发生;一场史无前例、牵涉甚广,甚为机密的人口大迁徙是在醴陵、祁东、祁阳三县悄悄进行。- w: N0 c, l: k1 b' g  h& y
4 N; H6 Y0 G% T7 N
  醴陵三官桥有个外号叫狗崽的村民,他从瓷窑出来望着天空那个红球时,已过了1959年的24个秋老虎,但天上挂着的那个红球仍然热得他们直张嘴。他光着膀子站在瓷窑旁想歇口气,他还没歇完这口气,山坡上有人喊:快!快去大队部。队上人都去那里了。; b& J5 s6 D* Z% u
: P7 Q" t) @( a+ B# x: z, m
  狗崽翻起肩上的毛巾抹了把脸,朝大队部跑去。1 J& H* ^$ t3 w' ^# v
/ m% F4 B: p, {- T$ N
  大队部集聚了很多人,那个热闹就像一锅沸腾的水。大队部墙上猛增了标语:响应毛主席号召,去云南支援边疆、开垦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鲜红的标语是刚贴上去的,浆糊水还在往下流。广播也在一遍遍播放:边疆是好地方啦!头顶香蕉,脚踩菠萝,摔倒还抓把花生,出门看大象。同志们,赶快行动起来吧!我们去那里当工人,吃国家粮。
, g' B  T8 k/ C% b. D' ~
  Y" C: a% i- J0 T/ K/ o  狗崽钻进人群才弄清,刘支书从县三级干部会带回一个惊人的消息: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大家报名去云南农场支边种橡胶。这个消息把狗崽弄得一头雾水。6 A# j! W  s1 S% u2 ~& F4 H! ^8 \
# v' }$ Y' p! K6 j0 {0 J1 W
  去云南支边?云南在哪里?
3 X6 s) g% C) g( k
0 O. z: n) K/ ^$ y  农场是干什么的?
! k- y! r/ w4 ^/ x, l
8 Q, J" i: L$ [  橡胶怎么个种法?
0 X. b5 a% d1 T8 T- d 7 b7 }: F* V4 ]5 \
  狗崽看大家叽叽喳喳问个不停,他冲到支书面前问:“那里种不种稻谷?”' z7 V" X6 G, Q

" H3 P- w7 C: U3 S# Q  刘支书说,“那里的稻谷呀!不用下田,全种在山上。”
# T1 o8 ^1 G- f# [4 ?1 A) \( w: r 3 U8 a9 ~8 z3 }5 w
  山上种稻谷?他听得好奇又有些兴奋。于是又问:“那里有没有辣椒吃?”
7 ~0 o  R+ d% ]8 X6 h* G
9 `( e$ E& @! `  刘支书说:“呀!那里的辣椒用梯子摘。”% t. Y; i4 u! j1 L7 N8 s

" P6 u. `9 [- l% X5 ?7 Y  “那种橡胶做什么?”
, m5 x1 H! G5 L
' d& G7 s/ Y0 D5 i  刘支书说:“作用大得很呀!天上飞的飞机、地上跑的汽车和我们脚上穿的鞋子都需要橡胶。”7 ~; P, p* L/ v
  U% W8 ?/ x3 O3 E
  “那农场怎样?”7 _) Z/ L& h! b9 s; d

7 Y$ H4 @: a3 l* G& B  刘支书说:“农场就是要我们去做工人、拿工资,吃国家粮。”
) _1 ~1 U( d  S/ U& z, T
2 N( f3 I3 @, W  “吃国家粮呀!哗!”狗崽一蹦三丈。有种快进了天堂的感觉。狗崽拍着胸口说:报名去。! G1 p% ]5 z" P! \+ a' W

; q# r; T* [3 s% @7 [$ w# ^  刘支书说:“报名哪能那么容易?去的人就像征兵一样,要出身好,身体好,思想好。要经过写申请和保证书,要上级领导审定批了才能去。”) f/ B6 `, F8 l4 z8 c

3 W* d& q. M7 {; D! `* W) r0 e- W  “我出身好,身体好,思想好。写申请去。”狗崽扒开人群走了。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2 20: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听毛主席的话,去云南支援边疆、开垦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宣传,通过大会小会如火如荼。大街上,瞎子听得见的声音是支边,聋子看得见的的东西也是支边,吃的芝麻饼上都刻有“支援边疆、建设边疆”八个字。3 T# @" P/ O  {# `2 v

) n1 y- F9 g! o( K+ K' G  那些日子,政府工作组到哪里。狗崽和几个小伙子像发了疯似跟到哪里,嘴里喊着:我要去云南呀!我要去云南。* f4 t# m+ b6 _7 X2 q  s5 s5 C" W

- \7 Y0 Z% p* S: q; `: n  狗崽父亲把狗崽从人群中揪出来。* q: |2 o8 `, {- [  N3 _2 g; U  q5 n
% c  _# X+ @+ a2 X$ A
  父亲说:“窑里的瓷坯要烧了,你还在这里瞎跑什么?”
3 I. C2 g" c1 @+ V& Q( ~8 d8 t7 v- z
) L, G+ l; B  ?  狗崽说:“我要去云南了还烧什么窑。”
: O% D' J3 L% l& `4 k9 v : E2 F  o8 L, X* j! d' h+ ^# `
  父亲说,“家里有这么好的日子过,你去云南干什么?”
* z2 e- l& w4 D( e. \7 N : j& q6 H& H' n7 V- B
  狗崽说:“我们响应毛主席号召,去支援边疆,建设边疆啦!“. [7 N' ?' a5 @* p, x

/ @1 I8 K. y$ M$ L+ n  父亲说:“边疆是个什么地方你知道嘛!  ~: C+ B" j* n

* C! x0 K2 n, V8 H, n1 D7 K/ c  狗崽说:“那是个好地方,我们可以拿工资吃国家粮。”
( z, a( T) }1 R3 m8 ]2 u  E6 X3 m- a - W4 S; X, U9 M
  父亲说,“蠢崽咧,外面再好也没有家乡好啊!”' C6 D2 K. s7 @* t
0 j, p: z7 A9 e0 L
  狗崽说:“爹,不能这样说啦!我们是听毛主席的话呀!”: E. P$ ]& o$ @' \

# E/ R) s8 }" I  父亲说:“你走了,我们怎么办?”6 U) m; T) ]8 O! y
0 j; G  _( I( W. f6 s  @2 H' U
  狗崽说:“同我们一块去。”
6 G9 e, P) h- k& x6 S" ?
' [: t. B2 B) d* A! j4 p8 M3 ?* S  父亲说:“我们怎么去?这把年纪了。”; y9 z3 {1 t8 a( {3 x
; V, A% q6 K' M
  狗崽说:“家里还有哥哥姐姐,他们帮我照顾你们。”
1 ]' n" f- Y) e8 p
( D0 m: Y! X3 b5 O8 p  父亲叹了口气说,“崽啦!你人心思外,犹如猫儿无食走四方。对于支边是好是坏是祸是福你全然不顾。你是抱定了成败在此一举。唉!儿大不中留,去吧!”
2 m  v+ z; e+ p7 H + \5 j" G6 t0 W9 G# h& b9 ]
  这时,乡间流传一句话:“驱赶你上云南四川。”上四川的应验了,据说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宪忠在四川杀了很多人,引起了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这个上四川之说印证了,上云南还没有,现在来了“湖南青壮年支边上云南”是不是要应验“驱赶你上云南”这句老话?他们不放心地跑到学校问老师。老师告诉他们,毛主席是我们湖南人,云南地方不好,他会叫家乡的人去受难么?我们学校老师正在教唱支边人一首支边歌。老师把这首歌唱给他们听:: n7 U& d7 h1 \
; J1 q( |( W! }# b
  云南是个好地方,
. s) x7 q' k( \) E
, H  x% T) l/ N0 j/ c: T# i  土地肥沃丰产粮,
4 a. J7 _/ @+ Q  b- K. R3 E
" u; t9 j' A- M/ g) q) b4 |  踊跃报名上云南,
* h5 ~: c* v. ~7 f5 H 2 e& L# R7 H) m0 O
  边疆建设作贡献。% S* ?/ w$ p3 L1 R1 E: ?
" f% n8 e9 U3 u& ]
  ……) S5 F6 T0 W; T

6 O  [$ }; G$ g  可以想象,男人唱着这首歌时会想到那个水果之乡、那个吃国家粮、拿工资的情景。姑娘唱着这首歌时会想到那个四季如春,冬天都可穿漂亮裙子的地方。
) l6 Z; b3 O; e8 j; u$ W7 J# y
/ B& v! `" B3 Z/ }" l! s: O  朱忠恒老人告诉我,这首歌开始在学校唱,继而通过文艺晚会演唱,震撼着三个县的每个角落,成了青壮年报名支援边疆建设的动员令,也成了支边大军整装待发的战斗号角!可到了真正要走时又家乡难舍,故土难移。而上面指示,醴陵县要在24天内动员一万多名青壮年迁出,可有的公社只有五、六个人报名。
. D( M. @: K; O% E& ?5 x
; M/ H7 h0 U2 M; c1 n  时间紧,任务重。一个星期过去了,醴陵县的报名工作进展缓慢,工作量变得非常大。9 |; t! _$ q9 x" y  \  g
% j* m/ M7 L& a! }! @" d# I# O
  朱忠恒老人突然停住,低头,而后是沉默。
0 ^* ?% d2 C( @( z$ F' D6 i / c8 v+ x1 g' I
  我想,这里是三湘儿女祖祖辈辈的家。自古以来,中国农民的乡土情结十分浓厚,云南对土生土长的农民和干部来说非常陌生,要让他们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去一个完全陌生而遥远的地方,自有他们难以割舍的情结。( d% i5 B! ~6 N% ?2 R
, A. R2 V& R. n8 W2 f. h/ A  I
  当朱忠恒老人再抬起头时,目光炯炯,我从他目光中看到了希望,一个转机的希望。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2 20: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人兴奋地说,那天,就在1959年10月25日那天,醴陵县组织了一次特殊大会,就是那个特殊大会,一夜鼓起十万人热情,人人唯恐报不上名,拿不到证书。
0 F( B8 p2 F1 m# O$ V" y& b& P; ~
, c4 z" D9 {1 S# r  我也有些迫不及待了。那是一个怎样的会议?能让十万人转变。
$ B( y# n3 W& q" \9 d ' ]: k+ R9 m1 |! k5 P
  湖南为了保证醴陵县支边动员工作成功,湖南省委派了一位副省长率领工作组来到醴陵县,当时醴陵县隶属于湘潭地委,湘潭地委副书记陆明也带工作组来到醴陵县。1959年10月24日,湖南省和湘潭地委派下来的工作组,几乎同时找到醴陵县县长颜傲秋。这时中央移民局局长杨虎臣也亲自到醴陵,时任县委财贸部副部长马克勤也到了现场。
- n2 Y2 k5 {8 `# u  I# Z& u / W- D" `7 J" H, F- M
  1959年10月25日,在醴陵县委礼堂,也就是省委、地委工作组到达醴陵的第二天,县委要在这里召开一个全县支边总动员大会。8 r: k5 n  Q5 Z- }/ ^7 q, M
- b' Q! f# k# `" s6 O& t  i
  醴陵县委礼堂主席台前更换了会标,两边增添了巨幅标语:+ ?+ j) H( q" s3 E! t  m, `
+ d, p8 W# `! i# a
  左边:坚决听从党召唤
, l( x8 e3 U7 U5 N5 ^0 y- v+ v8 L2 {
6 D) R( O  f( r( q) v6 B! f: C  右边:奔赴边疆志不移/ F/ ?9 `+ B+ g8 b6 Y

2 r8 ?$ r! ^2 N" c% K% Z  标语格外醒目,动员大会直接连着全县有线广播,全县范围内都能听到大会的声音。广播放着革命歌:《工农兵联合起来向前进》,高音喇叭喊着:同志们,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号召,支援祖国边疆建设!$ J# m4 }4 L4 [$ t
3 w' I9 R0 V6 t+ Q: z
  那天,礼堂内外人头攒动,人山人海。
) O" D8 e, i& N7 U' U 8 l- p( q$ i/ V4 i4 n- F
  那天,大会开到半个小时,只见一个头戴布帽的中年男人健步走上台前,对着话筒大声说:“乡亲们,我们是毛主席家乡人,我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号召。我颜傲秋第一个上!”& }' P1 W2 m5 K6 L; q5 R- |! F/ I
3 F3 H2 c5 ]4 Z; A2 ]
  话音刚落,上下轰动了。掌声、口号声响成一片。
" K! j" X8 Y8 Z& u: h9 n
7 P3 E) j; u; Z( ]" `1 c  颜傲秋,这个醴陵县县长上台表态,既是自己的心愿,又是组织的特意安排。有县长带头报名支边,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点燃了广大干部群众心中的火焰。也是这个动员会,成了醴陵县动员工作的一个转折点。
9 M9 ^- k& R5 F6 k; u# M
% |" T. |( @* l* \& A  现在县长都带头了,还有什么说的。几乎一夜间发动起群众会、妇女会。老人们也组织起来。当时就是一句话:我们是主席家乡人,我们响应毛主席号召,你报名,我也报名。家家户户都报名。申请书、决心书、保证书像雪花一样飞来,贴满了县委礼堂四周。! {! p0 \5 j. n7 E  T
5 E8 ?  ]9 `( l* S# w" }, ?
  据统计,醴陵县到1959年11月18日截止,短短24天申请书、决心书、保证书达16.8万份,98%的青壮年都写了申请书。黄土铺公社长安大队576户2196人中,除“五查”分子外,100%都写了申请书。有的青年写了45份决心书,最后交了份血书。
; V6 U  p) M/ V% w$ j" o5 A ! B$ C4 S8 e5 P. V
  祁阳支边热潮是一浪高过一浪,全县不到5天超过10万人报名。& a- U, v6 r$ b! B7 H
% F; Y) I  Q2 S, D6 k% [% u
  朱忠恒老人又告诉我,新的问题接踵而来。最初报名人不多到今天最大困难报名人多,又去不了这么多,审批起来的工作难度特别大。按上面严格审批,又加了一条,青年男女要求结婚。但这一条也没吓住青年男女,年轻人找对象、搭对子,闪电结婚成了风气。
" u# w: A: z+ N/ y% } * \$ W* S. Q' o0 T
  祁东县嘉树大队的张冬生,他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还有孙子,全家三代15口人。他申请全家支边,工作人员多次与他交谈,说你57岁了不符合支边青壮年条件。他说,我的儿女符合条件,我领着全家去。经过反复工作,他硬是铁了心要去云南支边,最后让他带全家到了云南勐腊农场一队。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2 20: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南祁东县双桥人民公社竹山大队团总支书记周斌生,当年他十七岁。支边大会结束后,他带头报名时咬破手指,用鲜血写上誓言:
: G* g5 P  S% i0 V5 S  ~5 v" n
$ ^) [: I% Z1 I9 u+ j  云南是个好地方,物产丰富土地广。
- H( J: B  z3 N( L6 a; e
2 D2 X' m  K8 U1 p. r  为了祖国橡胶业,愿将青春献边疆。0 i- N2 ?5 Q. f% p- [
# |5 d$ n( ?9 N: `4 _
  公社党委批准他为竹山大队支边带队人,他带领竹山大队的25户78人踏上了支援边疆的里程。
+ x4 h  _4 h2 n) P( | % r0 a* F6 T$ a1 H
  ……7 v5 C7 a/ _* n" N4 p  G

4 w# \- [& b- D$ ^; m  当阳光溜出窗外时,也把整个下午不知不觉带走了。朱忠恒老人仍意犹未尽,我像是融入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仿佛听到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号召,到边疆去,开垦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  \: U. I2 o. l0 B0 ?  q" l

2 ?; l& m8 C% e  离开朱忠恒老人时,他对我说:“我调到云南农垦总局多年了。你到下面农场,遇到那些当年写血书、搭对子、闪电式结婚的人,请代我向他们问候!”" T7 \: B: a7 i4 |8 Q' g
, v  H2 g% |5 t. d$ C2 _9 `
  我说我会的。: C+ |5 Q# W) I8 Z2 g1 A- e9 N5 j
  G* L$ p. s0 L$ C) D9 X5 c% w/ N
  写血书,搭对子,“闪电”式结婚
& f, j' P3 R/ m* M! ^) z7 k
5 n% v8 |2 {$ a5 M1 s  这里没有时髦的故事,但有最纯真的激情。- [; Y8 e: [& X! L! B8 J! A/ M

( [, y/ f9 [7 c  这里没有曲折的情节,但有最崇高的行动。
; \% ^$ s3 E7 A4 e( w* _+ [7 e
4 ]! J& @% T, l. W  在今天看来这样的激情和行动也许会感到幼稚可笑,但祖国的建设需要这股激情和行动。
( n( g9 Y" I' D& v/ Q # ]% n- K/ Q/ j  Y3 E9 }2 |; T
  果真,如朱忠恒老人所说,在我三次赴云南跟踪采访的七个多月中,陆续遇到当年写血书、搭对子、“闪电”式结婚的湖南支边老人。我在书写时,为了情节的需要,特意把我后面采访的人提到前面,让这些平凡的普通人集到一块,在我作品里一个个出场。
8 B# [0 s7 J8 x; L. W/ s 2 G/ w" K$ U; H& s6 a; d9 E% D1 Y
  王中明,我望着面前这位戴着线帽的七十多岁老人,怎么也想象不出当年剃个光头的模样。回顾当年情景时他对我很认真一笑,我从他这一笑的眼神中捕捉到了他当年的那股激情。
4 E: L( H8 m: V9 W- ^$ y
2 K$ e" S: t9 h  时间倒流到1960年8月的那天,十七岁的王中明去参加双桥公社支边动员会。他会上听公社党委书记说:为了打破帝国主义长期对中国的经济封锁,毛主席、党中央决定开发边疆这块热土,建立天然橡胶基地。同志们,我们湘江儿女要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号召,去边疆,肩负开发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光荣重任。坐在台下的王中明热血沸腾,他离开会场时就写下申请书: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2 20: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党委号召我们记清。
5 L% N$ S) Y& O6 J
& a* n7 ^" R( ~! s8 w8 {  特向领导下保证,( ]" c1 P' y5 T& g1 A
& I: O" q! I% K. h: Y
  积极劳动搞生产,
. ]8 X7 i; @0 B# h: X- `
" U6 f; ^; N4 @6 X  t. `  踊跃报名写申请,& p# b, D% {. p; M4 c

5 [, o% O3 O9 ^" }: ]  大海难阻我意志,
- X7 W* E" t3 l+ u5 s
6 W" z9 x. v$ U8 l+ z& Z8 R$ o& S  高山难挡我决心,
6 P" J4 D( l1 s; {. C& A# r , Y$ z7 T9 J0 ~' {( ]* g- O+ k
  垦请党委来批准,
5 c8 F# |& w0 _2 l; G
7 {1 @! T. e+ g" I, l9 p8 ^" k  我去云南献青春。; j; L- R, l$ c: d
/ F; X/ `" p$ _8 P
  王中明家门口的月季花开了三天没有凋谢,王中明却在三天内写了25份申请。在交25份申请书时,王中明剃了个光头,咬破手指,白布上写下:
9 s1 C  Y( g  |9 c . b8 k( w& b) _/ Y" s
  不去支边,誓不为人。1 W$ k$ j- f1 J  m9 x6 n, V; L- r

! r! `/ t% j1 B' P/ b) S4 z: A  血书送到大队部,大队支书说:“这小子学岳飞忠精报国了!这样的优秀青年,大队批准了!”0 `2 s2 N& f9 A, B6 d* T  A
4 w: _' K1 Q4 i4 `/ Y0 A- L
  王中明高呼:“支书万岁。”
8 N1 n& O0 h- [& x" e! h % ]+ Y* y  t% N8 e2 O
  大队支书说:“你小子不要高兴太早。大队这关过了,还有公社和县里两关。只有公社和县里批了才算真正过了关!”/ Q1 d( t8 j! x  I9 f; N
3 j& l! I0 ^1 U! L
  王中明撒腿朝公社方向跑。4 H6 i$ s4 H# ?+ h1 T' ]! t2 Z
# q3 @9 i7 c; g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中明如愿以偿到云南支边。
. u) x" \0 B+ A9 q + a# x" q  s7 |2 R$ f9 {
  我见到吴秋莲是在西双版纳州东风农场的三分场。这位六十多岁的吴秋莲,长得秀气,那双眼睛特别清澈。我很少见到快七十老人有如此清澈的眼睛。她的几句话和几个动作,让我从她身上感到她十足的湘妹子和那种遇到困难勇往直前的湖湘人“火辣”性格。
, T0 w7 n' x( W0 _- k3 E3 P - O. [( I$ k1 M' @% i
  吴秋莲家有5兄妹,她排行老二。解放前,家里穷,母亲领她五兄妹四处讨饭,解放后,家里分了田过上幸福生活,吴秋莲也进了醴陵市浦口镇天符小学扫盲班识字。% O5 I2 s8 Y1 i% j5 r1 _. R8 T' t3 o
  p- P: o3 M: F% P" b
  1959年10月的一天,天符小学不见了昔日宁静,大队广播,学校广播,播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边疆去报答毛主席的恩情”、“誓死保卫边疆”、“一人去边疆,全家光荣。全家去边疆,世代光荣”。那一段,整个天符小学沸腾了。学校的房屋上、树干上到处贴有红色的标语。( `0 K3 D: ~( e! A9 A& @

4 x) R3 G$ a! L1 n8 R# x" q( ?( g  当吴秋莲班主任老师动员14岁以上的学生报名去云南边疆建功立业时,刚满14岁的吴秋莲按捺住内心激动,她学着大哥哥、大姐姐咬破食指,点血写下: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2 20: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自愿要求去云南报效祖国,报答毛主席的恩情。
) U9 X& |* P$ \9 a' K" m& i . ~1 p  G- B/ [0 [& U# [# D& J( M
  吴秋莲如愿以偿地批准了。
' p. I& G* _6 I- P( H( _  g 9 y7 O; Y3 ~0 p7 X  e. V
  浦口公社举行了一个隆重的欢送会,吴秋莲开完会,戴着大红花,拿着“转学证”一蹦一跳回到家。母亲看到她胸前的大红花急了,随手操起一根棍子朝她撵去:“你哟里(湖南土话:怎么)这么不听话呀!这么大的事也不和家里通下气,你想气死我吗?赶快把花、转学证还回去,信不信,我打死你。”
. M6 _+ z% W6 ~1 p) F7 r' M, O 7 Q1 S' }" T7 F2 n. g( X
  吴秋莲撒腿就跑,嘴里还唱着:“我要去边疆啦!我要去边疆。”吴秋莲跑着唱着,母亲在后面撵着骂着。最后母亲把她捉回来锁在房里,叫吴秋莲哥哥看守她。到了晚上母亲就在门口哭诉:“秋莲呀!你还是孩子呀,你知道你去什么地方吗?那个地方土匪出没,啥哩(湖南土话:什么)都没有,离家又这么远,你去那里,以后母女想见一面都难呦,听妈的话,把花、转学证送回去,呜呜……”
4 X8 z) h7 j0 k
2 V$ V! p9 T  K7 z+ l  离去边疆的日子越来越近,吴秋莲寻思怎么逃出去。就在1959年12月19日这天,她趁机上厕所,哥哥疏于防范悄悄溜到天符大队的大队部,吴秋莲和所有应征去边疆的男女老少们会合。吴秋莲还是孩子,丝毫没有离家远行的悲伤,还兴高采烈地冲着泪眼婆娑的母亲高喊革命口号,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奔赴云南的道路。
( ^2 t0 Q; B; S$ A7 e ) ?8 M2 f+ @: R7 Q* X
  ……+ ]- z% w- w4 ?

2 g6 j, u9 P4 S6 a1 f' d5 K  老人的惊人之举,让我仿佛看到火热的青春和那个充满热血年代中她那张纯真的脸。! i, l+ z2 U2 i' H

) s6 B) p- K  F' g  我在德宏州瑞丽农场见到陈彰武老人问及当年“闪电式”结婚时,他摸着已脱光的头,有些羞涩说:“呀呀!你问这个呀,不好说哪!不好说。那是50多年的事了。不过啦,我还是记忆犹新。”
4 o- O8 [( s: @( B2 b
% }; ?0 J; P8 ?  我能听出,这是老人一辈子都没有忘记的事。7 Z" j3 @+ v, D  o
7 ~5 S, x1 G' g' S& r5 C" Z# D, Q
  陈彰武当年是湖南祁东县过水坪公社大兴大队团支部书记,他要求支边,大队领导想留下他搞团支书工作。他为了得到支边批准,半个月写了45份申请书,可真是煞费苦心。他每天拿着申请书缠着领导看。领导却说,你结了婚才能同意。$ Z# {4 y7 v$ `5 x) R* L
# o5 Q  [7 |& P& I
  陈彰武一下懵懂,他对支书说,我到哪里去找人结婚呢?我对象都没有。
! p# u$ y$ m1 W- H: r6 Y& `% I
: d4 ]3 L! r1 L. C  陈彰武从大队出来撞上了龙秀英在门边哭。龙秀英在生产队当连长,陈彰武早就喜欢她,有时为了见到她,陈彰武就到她家屋后砍柴或把牛牵到她屋后面放,可陈彰武刻意遇着她了又不敢表白。龙秀英是村里小伙子的偶像,像是谁娶了她都是罪过。陈彰武家里条件差,不敢有和她结婚的念头,但陈彰武心里有个明显概念,那就是他今后讨老婆就是讨她这个样子的。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2 20: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彰武说;“你都批准了还哭什么。”) d+ k" m! Y) b6 `7 B
* u6 D% J8 \4 ~: i' I  G8 Y
  龙秀英说:“我对领导为我配对的男人不喜欢。”! W2 _/ t5 w" L2 ~6 Z7 o6 Y

) z5 f1 ]. t7 f  “真的?”陈彰武突然来了勇气,说干脆我们俩结婚得了。$ }  t( y/ H% S; V, B8 o
; Y9 M) c, U7 P$ v( p
  龙秀英脸红了一下,轻轻点了点头。
" O5 R8 j6 S6 C9 N; p 8 i4 \) h) c3 ]
  陈彰武就在大队领导的操办下结了婚,他与龙秀英一同来了云南。
$ q, H# f$ @- v# S8 e# M; G2 N
5 `3 }9 l0 G7 A7 Z  陈彰武对我说:“现在想来,不是那场支边,他一辈子都没有勇气向她表白。”
' K7 N: M( f3 j7 A8 B0 G. m 9 \% y1 A' {' g7 C- V
  谭明庆,德宏农垦分局的原工会副主席,一见面他送我一本《情撒边关》。他说,“我和几个湖南人历经几年、自费编辑出版了这本书。为这本书妻子重病我没照顾好。现在书出来了,妻子没有了。”
6 y* F6 }8 S9 c0 W % V" Y) G; H/ n
  说到这里,谭明庆眼睛红了。
; D1 [( M8 ?! q, l9 W# O- A 0 p; A6 f9 _/ Q9 k
  我说:“听说你和妻子还有段奇缘?
: I2 d8 ~2 E6 V+ Q : u$ R" a" _1 X. j8 }. X
  谭明庆眨了眨眼睛说:“是啦!是啦!”
5 }* O6 h" K# l* t( F/ f5 n : K) X% L( H: u5 |+ k8 |' i
  谭明庆当年是湖南祁东县过水坪公社王坪大队的团委书记,他发现公社给他大队只有7户15个名额支边。近水楼台先得月,他先在公社报了名。那些日子他在做去云南的准备,把要带的东西一件件清好,只等批下来就走,他要到云南去大干一场。时间过去很久,队上有人拿到支边光荣证,他没有拿到。他想,自己是下一批吧!那天晚上,谭明庆带着拿到光荣证的几个团员兴冲冲回家。他们也和谭明庆一样,准备去云南轰轰烈烈地大干一场。那晚,他们谈得很晚也谈得很具体。谭明庆坐在竹椅上,健壮的身子坐得笔直,眼睛望着门外,踌躇满志地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他说,我目所不及的南方应该是云南了。于是几个人都朝那个方向望,好像云南真在那个方向。谭明庆更是一幅神圣的样子。他一手端着杯子,一手在竹椅上打着节拍。
6 p  h* C$ l6 y4 P) s
9 w) O) x+ v% I9 w  后来他在等待的日子里总喜欢坐在门口,对着他目所不及的方向望一阵。
/ S6 U  o  Q! _: H& n6 ^! t
9 a+ _' t) `9 E) O/ `  就这样,谭明庆等着无数个下一批。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2 20: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天,谭明庆在田里春耕,心里却想,是不是他们把我名字落掉了?娘的,不再等了。谭明庆擦了把汗,把牛放到水沟旁,嘴里哼着“洞庭呀!湖上哟!好风光呀!”朝公社跑去。他十几里路跑到公社,一身大汗。他进门就说找书记。结果告诉他的人说书记下乡了。谭明庆坐在公社礼堂等书记。黄昏时,书记和几个干部从大门进来了,他上前拦住书记。" Y- O5 ?+ }" j! I: F; q

/ f+ i& s8 O- j3 U) R  书记说:“你是问支边的事吧!”
' w; _4 T: ~$ n- }   w7 T8 ?# |$ P$ w) k
  谭明庆说:“书记,我早就报了名,怎么没有批?”' N- ]3 l8 Y! x4 D) i2 n$ o

; t) u, D- u  `# Q) G' s! u2 v+ Y  书记说:“你还没有配偶,单身支边不能批。”  w' m( J+ v% d$ B7 D9 L5 r

7 M6 z' e+ k$ L2 y6 `9 s  谭明庆连忙把自己恋爱5年多的“隐私”作了交待,并且表明态度,为了支边,他可以马上结婚。' W7 B7 |; ~( ?. M! E  x
5 q. l4 U5 z8 _1 S) u- k8 Y
  书记说,“那就结了婚再来。”% _' h( \8 e' d7 E' X8 Y
: Z/ L5 F- `* k& G# X; s/ u2 ?
  谭明庆连夜跑到女友家,把情况一五一十告诉女友和她家人。不料女友父亲说:“你要去支边,我们无权反对。但是要我女儿同你一起去,那是万万不可能!”
/ _9 y$ V: S7 ^/ [
0 G) s8 ?& |9 g  谭明庆求救似地望着女友,心想,相爱五年,不可能随便被家里反对就散了吧!
9 W* t% U/ U* R* x/ I 5 B- V; q4 I9 D1 F8 c, g
  女友只是眼睛红红地望着他。
: V" f* m0 w! e& d; Q( ~3 {2 f' k# C
8 _, C8 c: ~$ |6 Q. G  谭明庆想拉女友到外面说,只见女友起身,拿个磁盆洗脸,把磁盆碰得叮当响。谭明庆的目光暗淡了,抱着一落千丈的情绪离开了。# d7 B% z+ M% q* B& L

- q0 U- l! G3 Z! \4 ~$ t  离支边启程的时间只有四天了,谭明庆对女友态度有些不甘,他悄悄把女友约出来,
$ H. _2 T( W* ~% \2 J: V# o8 F
5 A- Z! S+ P7 S8 ?" [: T: a5 a  u  谭明庆说,你跟我走吧!  B8 Y; ]! K: e7 \3 W$ ]

9 f' H) P2 y. Z4 O  女友低着头说:“你能不能不走。”
* {' B$ L/ f% W; M* Y% ^ 6 B/ S4 W  `0 C" J/ q- m
  谭明庆大声喊:“我心已定,你同我一起走吧!我们去那里轰轰烈烈干番事业。”" v5 n( M% a2 G  F2 f
9 W& d- t+ r7 c/ B) b
  女友掉下眼泪,很动情地说:“你不能去。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禾苗离不开土地;鸟儿离不开天空。你走了,我怎么活?”
- ~6 W/ O4 {2 _. v7 m
9 J$ b0 F2 S0 e) Y  谭明庆说:“你看着我,你是铁定心不跟我走?”
. q0 V; _# Z8 ~7 Y/ F! J4 L ( g- o  J) Y1 W0 d/ J* a* d
  女友没有抬头。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橡胶技术网. ( 沪ICP备14028905号 )

GMT+8, 2025-2-6 06:56 , Processed in 0.022412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