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网站:橡胶人才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bestbelt600

中国橡胶的红色记忆(报告文学)……薛媛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2 20: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谭明庆“唉”了一声,跑回家赶着他心爱的牛到田边,他不给牛装犁,一脚踢倒了田垅上的犁,把牛往田里赶,边赶边举着牛鞭拼命地抽。牛在田里疯跑起来,他跟在后面疯跑,嘴里爆出的声音像牛叫。路过的人都望着他,不知道他嚎叫着什么,只见牛鞭叭叭地落在牛身上。田里分不清是牛的嘶鸣声和谭明庆的嚎叫声。青蛙从田里钻出来又躲藏到田里,刚落到树上的鸟儿也被惊飞。牛被他打得倒在烂泥里。他仍拼命地抽,嘴里喊它起来。牛没起来,眼睛流出了眼泪。他见牛流泪就抽牛的眼睛。他疯了,同疯子没有二样。
! k+ O2 Q' h4 K5 q6 | # t6 _5 @- H2 }* R
  这时,在县上工作的姐夫回来了,姐夫站在田埂听到田间发出惨烈的声音才知道他在拼命抽牛。4 p# p% a! X* b" P" Y6 `4 f% ]

: B- J7 e6 p' M. T3 U! m9 y  姐夫喊了声:明庆——。
* ]; l- n$ W" D  ? 1 }& w' L1 ?( e2 X# }
  谭明庆突然停住鞭子。. d+ n8 |  D3 g7 ]  T/ y6 ~/ f5 e; F

) l3 |. k! A" L6 T( N) E* o4 a  姐夫说:“你晚上跟我去个地方吧!”( F  g+ v! r2 u: L2 y+ i0 `

  f* K7 T2 h! X1 i8 x' a: T# t  谭庆庆说:“去干什么?”
+ @+ E0 ]6 n+ w
( m5 P) J0 T# F5 k+ C0 [. X! t  姐夫说:“我打听到邻村一位姑娘愿意去云南。”
5 F) W! p. B. h! g6 ] ( F) `: H7 s$ E  v6 ]2 K( I
  谭明庆:“真的。”
! ]) c- A$ p, h9 ]6 Z& L+ D ; c. M6 M1 E& P% ~: X
  姐夫说:“你抓紧犁完田就回去吧!我走了。”
3 o) h  v, V# S! v* j% { * \% C* M, e  _* @, k% `
  谭明庆动手把铁犁装到牛身上,牛也很通人性,见主人不再抽它乖乖站起来。犁在谭明庆脚下哗哗啦啦,身后掀起的土地散发出泥香味和青草的甘味。& Y; }+ m4 f: A$ }& ^5 a0 M& `- f
2 B8 T: z, s; q: X- |9 f% b7 M, |
  晚上,谭明庆跟姐夫到邻村一个叫王玉秀的家里。谭明庆见到姑娘直截了当问,你愿意跟我去云南?2 I! A& M: k3 K: [+ i3 J

6 g" B$ f% P1 r) ]  王玉秀回答得也爽快,我愿意跟你去云南。# h  q. S; _+ L9 s- v, G. M

3 S% d5 X4 {8 O9 `% s0 _3 z8 \6 }  谭明庆拉着王玉秀第二天上午打结婚证,下午结婚了。
  D3 C4 C* p& y
2 X+ f! d6 Q) i$ C  我翻开这部16开,400页图文并茂的《情撒边关》,书里那张水红色“光荣支边证”是那么的跃眼,证书上方的红旗里是黄色五角星,第一排“光荣批准证”五个金色楷体大字,正文是某某某同志:热爱祖国边疆,自愿报名参加云南社会主义建设,经审查合格,特此批准。湖南省祁东县人民委员会,一九六0年一月十二日。右下方是县政府的红章。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2 20:5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这张薄薄的如同学校三好学生奖章大小的纸片,有多少人惟恐不能报名,惟恐得不到批准;有多少人为之奔走,为之激愤,为之哭泣。他们把政府发放这一纸支边证书视为征兵入伍一般光荣和神圣,他们去的动力,就是凭着对党对国家对毛主席的热爱。9 Y3 |7 f& u" ~" S
; n, b8 J" ]; L; z# ^& @
  我在云南景洪农场四分场朱雪年家见到他时,他说他经常打开衣柜,拿出他与妻的结婚证看。这张历经了五十多年的结婚证是那么的让他倍感亲切,那红旗图案和醴陵县八里桥人民公社的字样虽然有些模糊,但它仍像一团火,让他常常想起那个火热的年代。1 b! t6 p' o) g! c) A. v- @

# Y8 @! O% i* Q+ t  @$ q. Q  朱雪年是大队信用社会计,启兰是生产队会计。朱雪年与启兰相隔一公里路。她来大队报账,朱雪年对她心生爱慕,主动帮她做账、查账,但他没有勇气求婚。有晚大队开会,公社领来不少“光荣榜”需要下发大队,朱雪年决定用书信向她表明心意,就写了封信夹在光荣榜中递给她,嘱咐说:“请注意光荣榜中有件东西,千万不要弄掉了。”信发出后,朱雪年心神不定,盼着她的回信,她没有回信,但朱雪年发现她到大队与他碰面时很腼腆,朱雪年有点不好意思,队上人看出了眉头,讥笑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但是这些讥笑丝毫没有朱雪年追求她的决心。
! |/ `" x& u' Q7 i & Z9 q7 C6 e& a
  1959年11月朱雪年听了支边动员报告后,当即挥笔写了决心书,最后咬破手指用鲜血写:“生是湖南人,死为云南鬼”。在递交支边申请报告时还向大队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第二天晚上,大队召开自愿报名参加支边挑战大会,党支书易连生要启兰姑娘首先向朱雪年挑战,朱雪年的计划由向全体青年挑战改为向她应战。会后朱雪年又一次给她写信,由易支书交给她,可她没有理他,朱雪年气鼓鼓地跑回家,他从山上挑了一担白土,和稀,坐在瓷棚里做碗。朱雪年做的瓷碗特别好看,光滑平整,他在上面任意画的花鸟也好看。这天朱雪年心情不好,他狠狠砸着手里的坯料,扬起头时,发现启兰往大队部这边来,朱雪年的心一下子蹦到喉咙口,他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跑过去,双手插腰站在她面前。3 T  A5 T# K" i5 M
& ^5 b7 f( ?, q* X
  启兰猛见朱雪年,吓得退了一步:“你?”
5 e; Y0 ^+ C# a" `9 |  k 2 y  d  C8 u3 p# ?
  朱雪年说:“我要你嫁给我!我们一起去云南。”/ }: E& a# C) W
* m1 w$ Z7 G3 Q
  启兰慌忙低头走了。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2 20:5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她怎么会同我去云南呢?我真的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朱雪年为自己的冒失打了自己一个耳光。回家饭不吃脚不洗躺到床上。三天后,启兰回信。12月16日,朱雪年和她到公社领到了结婚证。大队为他们操办了几桌婚宴,党总支书记王槐生同志主持婚礼,祝福他们白头偕老、百年好合。大队全体干部赠了他们一副对联:支边搞建设,夫妇劲冲天。. x/ g/ g1 ^( O6 S. D9 J
6 m2 C) V7 T5 B9 r' g
  朱雪年告诉我,“我们启程赴边疆时,岳父家九人以家属身份跟我们一同去边疆。如今我和妻子退休,膝下儿孙满堂,闲暇时,我俩参加文娱活动,还多次在文艺汇演中同台演出。每逢节假日,子孙们前来探望,享受天伦之乐。”
  c# w) v9 L7 Z4 o
5 J6 f, L" p/ \" M# j  在勐腊农场的刘祖祥和刘桂香夫妻更是特殊,他们已经相濡以沫40多年了。湖南人的老职工说他们的姻缘是橡胶树这位红娘牵来的。那年刘祖祥在湖南祁东还没有结婚对象。那天他走进报名办公室,祁东青年去支边的硬条件是要求结婚。他没结婚组织不批。他很不高兴地走出报名大门,突然,他发现一个女青年也在那儿。她上午就来了,她没批的条件和他一样。刘祖祥突然想起一个办法,既是两个人都决心去云南,就跟她商谈,我们两个能不能假冒对象。6 g8 E+ }; z/ q) m) I. D

8 q! B5 _# W/ W' h- O7 W! u  刘桂香当时根本不认识他,心里很害羞。但她的目的也是为了去云南支边,只好答应他。刘祖祥见她答应了非常高兴,他们两个重新回到报名处,一回到报名处同意了。他们高高兴兴走出门就分手各走各的了。当刘祖祥和刘桂香两个人再相见时,已经是在奔赴云南的跋涉途中了。没想到这对素昧平生的年轻人相爱了。到云南后,他们携手开胶园,栽胶苗。橡胶树长大开花了,他们的爱情也结出了幸福的果实。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2 20:5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像朱雪年、谭明庆、陈彰武、刘祖祥这样一夜成婚,没有豪言壮志,没有亲密表现;没有感情基础的“闪电式”、“弄假成真式”的婚姻,在讲究感情基础和婚姻质量的现代人眼里是无法想象的。和一个不爱甚至不认识的人结婚并终生厮守在一起,在今天的年轻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我们怎么去评价他们的婚姻,他们有没有真正的爱情?然而,在大支边这个红娘的牵线搭桥下,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宣扬,但在50多年的边疆建设中,他们汗洒边陲、风雨同舟、相濡以沫地步入金婚殿堂。我只能说他们的爱是大爱,他们的情是建立在大时代大背景上,维系在大支边的建设上。
1 a7 B5 ~$ ]1 q1 l
/ }8 ^! P' X& G' R% R0 m  他们的婚姻是同共和国的橡胶事业紧紧连在一起的。  n% X& B- T; g- ^( U( _, w
# D- p8 h8 y( A: d
  数万三湘儿女直达西南边陲, b5 e* @$ L; J; m3 Y. p: p! \

2 W# P# L1 `/ z0 ^' Z' m1 H* {  数万湖南人举家迁徙,在共和国的历史上不多见。8 X6 G; I/ V! s/ B
8 D4 f4 Q+ L- W
  就我个人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真正震撼人心的大移民应该是这样三次。第一次:湖南的八千湘女上天山;第二次:正是我书写的数万湖南人去云南屯垦戍边;第三次:百万三峡大移民。* J" Z6 J! L3 A

7 t' |2 l4 w4 ^. t  N  1959年12月,数万湖南人要进行千里迢迢的迁徙,历史性的转折摆在了湖南人面前。
, `* a* o; {$ X6 N
% X2 z. ^' u% k& ^( |; A( Y  湖南人迁徙这段历史,我去采访云南农垦总局原工会主席82岁的马克勤老人,他正在昆明老干医院住院。我担心他的身体状况不能接受我采访时,老干中心干部告诉我,马老为了我上午的采访,他把上午的输液推到了下午。我听了心里一阵感动。老人家身体不好,我做好了见他一面就走的准备。3 q* B1 S* z: H6 p2 y7 i7 N
/ T3 }6 x' K! z' ^: _! @
  我推开马克勤老人的病房门,老人腰微弯,双手撑着拐杖坐在床前凳子上,身上湛蓝色的中山装,领口扣得整整齐齐。头上的银发很规则地附在后脑勺,脸上有些苍白,眼睛有些浮肿,横在脸上的老人斑透着岁月的沧桑。
! \; G* \5 K3 A$ N& h$ D0 _$ N
: r3 h& S3 O/ T2 R, C  他见我走进来要站起来,我赶忙扶他坐下。
7 D- b5 _% x5 M! I: R6 [ , C5 M: v( N  P
  老人用手扯了下衣角,对我由衷地一笑,说:“昨晚接电话说您来写我们,我高兴得整晚睡不着。湖南好久没有人来看支边的人了,今天终于来人看望我们了,我高兴呀!”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2 20: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到一个温柔敦厚的老人。来之前,云南农垦局人告诉我,马克勤退休前还是云南农垦局的一支笔,很多有影响的文章都是从他笔下流出来的。
3 L. \  n) ^0 K6 |; I4 X& [
8 g! a, i1 d# ]% }( i4 j$ Z  我问:“您身体好了点没有?”
  N' A6 |3 a0 Z5 U
( z/ n7 k3 C  B+ X) q/ F  老人说:“我住两个多月院了,只怕没有了多少日子。”
+ E* I( {0 h. e7 k0 ^- x# U8 A 1 q+ y+ t) C' z6 ?; _, a
  我发现我的眼眶有晶莹的东西流出,我抬头去望天,不让它溢出眼眶。这时我心里又有些担心,看他身体全部依赖拐杖,担心他身体支撑不了。我说,“您躺到床上会不会舒坦些。”% a* R1 _2 t; D$ I* r9 @

$ X9 y5 z3 z$ |2 ?" b5 Q  老人说,“坐着好,我是高兴啦!”5 P9 {- M, b! ^; T

% J  M) ~$ E- ?) M$ S  我说:“其实我只是想来看看您,如果可以,您就随便谈点。”# @$ F' ^/ f, b' z9 z

: s, N9 O- ^6 s. \  老人轻声叹着息:“50多年了,好久没有人提起当年支边了,您来了,仿佛就在昨天。”7 Y1 w: L( B" A0 i# q# v, G
8 N- z9 [) r% _! ^# i3 z7 }& v# |4 y
  老人眼睛转向窗外,窗外的方向正是湖南的方向。他久久望着窗外,自言自语说:我多么想回湖南?可我是回不了了。6 i8 P$ c" v4 j
0 x9 c/ V8 F8 C, U9 O2 K
  我感到老人眼角的皱褶和手上紫色老年斑都在述说他对家乡的思念,我的眼眶又有晶莹的东西流出,我又抬头去望天。
5 X! J9 h. x# \, }# }! V: g, z
1 F# v: `9 p7 F' x6 L# u9 Q9 K  老人的目光终于从窗外收回来,对我说,“薛作家你还年轻呀!我们来云南时你还没有出生。我们那个年代,思想行动都是一致的,都是非常单纯的。当年我既是工作组的人又是带队干部。你不知道当年那个热血沸腾的场面。”
* Z' n; |4 v0 F! m1 X0 e+ f
7 A6 o6 R- S+ u# |8 u  忽然,罩在老人脸上的那层乡愁不见了,眼睛亮了。“我们来云南支边的湖南人可是从十万多人挑出一万多人,百里挑一呀!湖南省把醴陵一万五千名支边人员按部队建制编成团、营、连、排。出发的大军按部队建制管理,以公社为营,大队为连,生产队编为排和班。物资筹备也紧张展开,每个支边人得到政府单衣一套、棉被一床、蚊帐一顶、胶鞋一双。在三年自然灾害的日子里,湖南省政府已经是竭尽所能了。”% }0 Z3 ^( d: Y* y' A+ Q
$ Y; S: z4 z  ^
  老人要我记下,1959年12月20日湖南第一批支边人员出发的日子。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2 20:54: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橡胶的红色记忆(长篇纪实 3)

  公元1959年12月20日早晨,一列蒸汽火车停靠在醴陵县阳三石火车站。站台上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湖南人就要离开祖祖辈辈的家园了。俗话说,破家值万贯,但和国家需要橡胶相比,即使万贯家产又算得了什么呢。湖南人什么财产都不处理,放下美丽的瓷器、丢下亲手耕种的田地和喂养的猪羊,告别亲友。他们穿着“支边”服,胸佩“支边光荣”证,挑着箱子、摇篮、座椅、带着犁耙、风车、箩筐等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行囊,凭着对党对国家的忠诚,凭着我们是毛主席家乡人,毅然决然,义无反顾地上车。" D: ]/ E0 l3 I/ j/ {
0 V2 z! Q5 Q; o9 d
  有的青年人坐火车还是新娘子坐花轿头一回,他们是跳上列车的,那高兴劲像是从脚底往上涌再从胸口蹦出来。0 A" o- A: @8 y8 E! S5 Y8 Q9 x

( A! t% y- o; y  一个男人扶着一个孕妇上车,孕妇母亲拉着那男人手说,我年纪大了,不能跟你们去。我女儿身孕,你要多照顾她啊!那里要是不好,你就带着她回家。马克勤走上前,将孕妇的行李递上车,他给孕妇找到一个位置。火车厢是两层,上下层都能坐人,可人多车厢位置仍然少,很多人坐在自己箱子上。
4 K% F# F% d2 \& G+ f/ j - r% M  n. ]& r7 u- T, z
  车上车下的人长久地握着手,含着热泪,依依不舍地一遍又一遍道别。当火车列车徐徐出站,车上的人与英雄瓷城、可爱的渌江和家乡亲人道别时一下子哭起来,站台上更是哭声一片。铁路民警望着那难以割舍的情景也禁不住抹泪。他们边抹泪边清查那些没得到批准扒车的人。3 ?# f3 q! T+ T3 L
  _6 G! {# g5 z  T9 e1 Y
  马克勤老人告诉我,祖国的召唤来得那么快,祖国的需要来得那么急迫。他们中有的没有毕业,有的担任重要领导干部,但没有人躲避祖国的召唤,他们中虽然没有一个人出生在那个遥远而神秘的边疆,也没有一个人听得懂少数民族语言,他们就这样上车了。
; N" P! [! j5 V0 l- Q* m, R- N2 ?
' e+ c4 n, k; ^. L/ {  老人说话斯斯文文,每个语音落得很轻。他的手时而抚摸一下胸部,时而在空中比划着。我在他的比划中似乎看到了那列蒸汽火车载着数万三湘儿女气贯长虹的身姿。我能体会到当年那句:“我们是主席家乡人”的感情和力量。正是这样一种朴素的感情和力量,成为了数万湖南人舍小家为祖国的动力。" j, a2 w2 z/ _

) I# n4 v3 T$ V" B. p: C8 X- o- T  列车日夜兼程朝西走,年轻的马克勤将头伸出窗外,前他望不到头,后他瞧不到尾。他感到火车的身后是茫茫归期时,暗暗擦了把眼泪就去车厢检查。车厢插着红旗,有的人仍沉浸于思念中,有的脸上荡漾笑容,有的唱着《社会主义好》。列车每到一个站,老人、孩子都把脸贴到玻璃窗上去看窗外的风景。从未出过远门的湖南人浏览窗外景色后问马克勤,“到西双版纳还有多远,还要坐几天车?”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2 20: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克勤回答:“我们要跨过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省才到终点,万里之遥呀,远啦!”( f- ?/ m* y* x  D! m8 {! D

6 v6 a7 r- _7 z+ e# K7 R1 D" Q  大家情绪一落千丈。
! a9 \# y' Q5 q) w, o * s6 }; j' k5 N" b
  马克勤看见一个老人坐在木箱上,列车咣当摇动,木箱盖一开一盒,他当心老人家会摇出病,他扶老人坐到自己座位上。这时,他发现车上有两个孕妇。一个是大队带队干部张家富的爱人;一个是上车时看到的那个孕妇。* s! G3 _- R, P7 N' p. m. u( I1 r( {
  W- H* [5 s% P& q! ~( ~6 I
  那个孕妇眼泪汪汪对身边男人说:“桂生,天天坐车,离家越来越远了,以后怕再也回不来。”3 l. s4 @5 K! R6 z$ |
0 V1 c- c: e- w% e
  桂生拉着她的手说:“你不要再想母亲了。”
' c( \6 l2 I1 |* w ( V+ p4 b; x+ n7 s" ~/ J6 N6 w
  马克勤对那孕妇说:“你放心,现在有汽车、火车、飞机,莫说你在云南,就是在外国也能回去的!”# e1 ]( U/ h( _4 O8 G

) z  a7 J9 R& f0 R: |: B  马克勤再去看旁边人,都是没出过远门的人,都需要安慰。马克勤在安慰他们时自己心里也没底,只知道责任重大。他带着队又带着全家,车上还有孕妇,出不得半点问题呀。他解开桂生屁股下被子,让孕妇躺在被子上舒服些。他帮桂生把胸前的光荣证佩正,拍了拍他肩膀。就这一举止,孕妇也不说话了,望着桂生胸前“光荣证”算是一种理解。- q- N, o$ {7 ^9 O- m
% X' p% z- S! R8 m+ F
  有个叫春梅的面前放了个特大布包。- A# L0 _- a8 Q. R7 u3 j5 f( ?4 X
4 ?. r( f! V5 l1 f9 M3 O8 }  Y# x
  马克勤问:“你怎么带了个大布包,里面是被子吗?”0 {" y$ |0 [1 `2 k  N$ n
' H6 R9 \1 R+ H. W' S6 ?
  春梅说:“不是被子,是布。”" l# ]5 v1 Z' u' a+ Q$ J7 b

3 o; f( R3 H8 ]$ [* i2 h) x  马克勤说:“你还带了做衣服的布?”2 v9 Q3 _1 t8 G  p

% p) T& K; ~; P- c% ^! M+ B5 Q  春梅说:“是我母亲做衣剩下的零布,我带到云南做鞋子时用来糊鞋底。”& H0 w& ^: A+ G& l- o+ T
" _' B8 |( V  e9 `& H
  马克勤拍她男人肩膀说:“嫂子想得周到。你有福气。”# }' i! Q/ A/ v5 ~

, H5 U0 Q6 t( ~+ {( i  列车经过四天驰进贵州,醴陵支边人员在贵州换乘汽车。马克勤要全体人员收拾行李下车。湖南人带着老小拖的拖、喊的喊到坪里排队上汽车。0 j6 ^; b; B1 s* K. R

, m: h7 ^8 S! |6 m  一部红色指挥车在前面带路,其他的车子紧跟后面。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2 20: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车子进入坑坑洼洼的毛路,路边是深不见底的悬崖,车子有随时颠簸到悬崖下的危险。马克勤和新华社一位金记者坐在指挥车上。金记者扛着胶片机伸出头拍后面的镜头。汽车在险峻的沾益盘山路行驶,突然,车子一滑,后轮悬空了,马克勤说金记者快看,好险啊!再出去一点,车子就翻到悬崖下面了。老金说,好险。幸好有棵树挡着。马克勤说,这事不要跟后面车上人讲,怕军心涣散。
+ h1 ~6 A3 E/ p: R; x$ Z
* h2 F' n3 \0 F: o  不知不觉中凉风裹着斜斜的冬雨,紧一阵慢一阵地飘洒,枯黄的落叶在泥地上翻飞。车上人互相靠着,沉默不语。离家越来越遥远了,人烟越来越稀少,目的地不知道在哪里,一些女同志还是忍不住哭了。+ k$ Q" \& c/ p! j3 F/ u
) c; ~$ c6 k# J
  1959年12月28日醴陵支边队伍到达云南曲靖,
/ g8 Z; A5 m7 V! B9 r/ { 5 e* q" o1 K' T# p4 Y* y
  1960年1月1日到达云南马龙,3 M. \) j  l/ C4 _. Y

; o1 _/ i4 y- m8 Z5 \) h- C  1960年1月3日到达云南小新街,: @" z# J9 q5 X6 y6 E6 d0 l* b* \
2 [0 A4 J; u+ @; _0 l5 W+ Y
  1960年1月6日改乘小火车到达昆明。
& x& t1 B. `! }. S
' L, E6 z* D' K# U- P  在昆明火车站,记者和那些支边人把马克勤抬起来欢呼啊。! ?3 w  w* [6 A# R/ F( G6 p- o  i

% w3 x3 c0 s0 K3 L8 ~* n  我可以想象,从没出过门的湖南人,经过半个多月的艰难跋涉,终于到达昆明后的那种激动人心的场面。& g+ k4 ?0 N1 Z/ J

& I! A& J6 [! i' T. ^7 @4 m3 ]  湖南人到昆明稍作停息,又兵分两路,一路去红河州,一路去西双版纳州。
+ r6 [9 t) V) E' [+ J, q ) |9 h/ b) L  P5 X7 {
  马克勤带队去西双版纳州,云南给去西双版纳州准备的汽车全部是没有座位的货车,货车后面带个拖斗装行李,人就站在前面的车厢里。马克勤分配老人与小孩坐各自带来的行李上,其他人全部站着,他站在车后门上把关,以防车子把人抛出去。
& W3 n+ V7 G4 b3 Q4 F- X
, q. g! l3 z, |3 w  @$ g  云贵高原上的路是石沙土路,汽车在艰难地行走。东边的太阳像个火球,烤得土地起了一层壳,几十辆车子轧在那层壳上,掀起的石子乱蹦,扬起的尘土铺天盖地,车上的人被灰尘裹得睁不开眼睛,车队就像一条灰色的巨龙。汽车驰进西边时,出现了云南十八怪:东边日出西边雨。东边还是骄阳似火,西边却是倾盆大雨。雨大车上人没地方躲,个个都是落汤鸡。雾和雨遮天蔽日,道路又泥泞不堪,大白天开着灯还看不清路,长龙般的车队成了一个个爬行的蜗牛。车上的人出现了晕车、呕吐现象,小孩更是哭个不停。这时,很多人问马克勤,还要几天才能到西双版纳。当马克勤告诉他们要四天到达景洪江北时,他们觉得还要站四天车无法坚持,他们要求下车走路。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2 20:5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问马克勤,他们走路了吗?, P$ `  s5 b" u
( u0 p7 I$ o- s. r+ E' E  Z" m$ j
  马克勤说:“这哪成啊!那要走到猴年马月才到哩!我对大家说就四天了,这么远都过来了。请大家坚持下去。为了减轻大家的痛苦,我一路好言好语,不断地安慰。
) t) A/ {6 s: u$ R/ o( ?4 n+ P7 ] 0 M+ n; O& P( t7 Q; G/ z2 s
  “你不知道,在朝行晚宿的日子,你们女人爱美的天性也顾不上了。晴天,卡车扬起的灰尘蒙着一脸泥土,只见两只黑眼睛骨碌碌转,女人们也顾不得洗脸、梳头,只是从水沟里用水擦把脸。雨天,女人们又被浇得落汤鸡一般。许多妇女因此落下妇科病。但她们不管路途多么遥远,中转多么烦恼,行程多坎坷,只要一想到快到美丽神奇的西双版纳全身又充满力量。”
5 R- R2 E% G2 J, l. e8 a
) M+ ~: h5 E, c) j  车到景洪城,马克勤组织湖南人下车,到岸边候小木船渡到江北时,发现那个摆渡的老波涛(傣族语老人,这里指驾船老人)身上一丝不挂。老波涛用一只手撑船,一只捂着两腿间,身上从腰间到膝盖纹了青花。有个姑娘上船时看到老头这模样,吓得身子一歪摔到船上,船摇晃不定,老波涛两只手来扶船,全身赤裸在大家眼前了。马克勤指挥大家闭上眼睛。船靠岸时,发现岸边有个傣族妇女露着半节身子在奶娃娃,树阴下有个爱尼族女人也是一丝不挂。  a" y* U3 w, c: r8 K' f9 ~

: \! x+ ?0 y7 H* O- _3 G  于是有人问,“我们是不是进入原始社会了?”
' K# t  p. d8 \# T
6 `6 a9 J+ F; g) R5 ^; Y, G5 {  马克勤说:“这里是少数民族地区,他们有他们的生活习惯。我们抓紧走吧!”马克勤领着大部队徒步涉过流沙河,翻越南联山,在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里行走一整天,到天黑时才看到橄榄坝渡口——澜沧江南岸。
) U) ]1 j1 d- q5 R, w3 F- Z
! {8 ~1 T/ `: b6 Y' N) |  马克勤安排大家吃饭已是黄昏。昏暗中看到桌子上摆了一碟大龙虾,就有人叫起来,边疆到底是好地方,有龙虾吃。他们又看到龙虾旁摆了一小碗白沙糖,又有人说,呀!还有白沙糖。他们就唱起了“边疆是好地方”。没等那红红绿绿的菜摆齐,大家迫不及待拿起筷子,一人夹了一个龙虾,笔直往嘴里送。龙虾怎么越吃越辣?原来黄昏中把油炸的大红辣椒看成了龙虾。又有人盛饭时把白沙糖放进空碗把饭盖上,拌均匀了吃,结果越吃越咸。在湖南吃盐是粗盐,他们就把这里的细盐当成白糖了。大家默默地扒着饭。1 A! N$ C  a2 k7 }: J. T( b: F
% e" J% y1 i0 E
  第二天一早,大家又被分配下队。* W, q5 r: [8 s4 T$ T
- h+ G  i: d3 ]6 m+ w' i
  前头是云南农场人带路,后头是湖南人步行,老人和小孩坐在马车上,马车上是堆积如山的行李。一路的火车汽车,又步行,大家感到这何时才是个头?大家一点精神也没有了,大家快要疯了。路越来越烂,人像囚犯捆绑着往前走。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2 20:5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的又问:我走不动了。你们还要折磨我们多久才能到达目的地?马克勤说,大家打起精神来,前面就是我们的香蕉、菠萝、花生地。" D( Q4 O) F. H% ?

/ R; f) J- q: u1 o$ U4 @: P8 D  大家一想到摘香蕉、捡菠萝、抓花生的情景,情绪又高亢起来。
) a- f( T' t/ e9 [) C 6 a% W2 A# s6 x
  突然孕妇惊叫起来,腿根部流出了血。桂生妻子要早产了,人群一阵骚动。举目望去,荒无人烟,桂生急得直跺脚,马克勤和几个领队聚到一起商议,最后决定就地生产。从支边队伍里找出有接生经验的女同志接生。可是一点遮拦的东西都没有,这时,大家自发的捐出随身带的席子,用席子围成一个圈,为孕妇挡风挡视线。孕妇一阵石破天惊的叫喊后,婴儿嘹亮的啼哭声打破了紧张的氛围,周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恭贺声。桂生抱着新生儿童喊,取名,取名,取个什么名字好?
9 n0 n* K% K- E' O# f
3 X7 |0 l$ f8 g: x, i: R  马克勤说,新生儿出生在我们支边的途中,就叫支边怎么样。1 }$ |6 b! v8 K! L

" |  V. y, y6 d& I  这个名字好,1 X, c3 J% r0 y( B/ ^7 F
# |- m! l' k% C
  这个名字有纪念意义。
! n# X! L# @! j
* Q( x8 E7 t: q, W+ H( W& r5 K( _0 s  产妇由几床被子做成担架,由四个壮劳力扯着被子四个角快速行走,这时,张家富的爱人也开始肚子痛。
# @- W' V; ^1 m6 {$ P* m1 D; i
/ [/ y. M" N" Z3 M% n8 k  张家富鼓励爱人说:我们快到了。你千万不要生在这里,坚持啊!就算是支持我的工作。
: G4 r, X( l  U+ L9 D 5 c5 M  d+ g  j/ [/ V
  他爱人咬着牙,点点头。
) m! d% o/ @# U, d ( {0 |% J( G) v/ X0 w& a. Y
  张家富又说:我们的孩子要生在云南那个宽敞明亮房间里,不能生在这茅草地。/ C1 Y/ w! p5 R. b$ v: x- P

7 y& ]+ W" _, G/ R3 }  一条看不见的路直往深山通,张家富爱人说,“呀!遮天蔽日的树,看不到天。我们进了哪里都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 b5 |5 X$ H0 M6 d4 N$ |5 T! O
) N5 w( h5 v0 Y) X  张家富把她的手抓得更紧,生怕她一生气就生了。' d' B1 U1 p" W: O" d
( g1 B6 Y3 a' i" d4 o& K) H( b
  云南带队的人说,你们跟上来呀!这是当年马帮走的小道,当年他们常常在这里迷路。他说的小道其实根本没有小道,只有树藤与树藤纠葛的空间。; H1 H; m* z# [% {' x9 E5 g, e
: I  t7 |( Z! K) _! J
  马克勤吩咐几个人用砍刀砍倒那些腾筋,然后由几个壮小伙用身子在前头滚出一条路。- M1 r$ `% B/ D6 {$ q
) L( B( E$ o$ M5 v( Z) t" W
  这时,张家富爱人把他的手抓紧了,说,“家富,我好像听到野兽叫。”0 P0 b& S' K( n6 |7 c
3 Y/ A- P( e9 O' A# Z1 Q! k
  张家富说,“大白天,有什么野兽?”他话还没说完,啪!一只猴子从这棵树爬到那棵树,荡千秋样在空中荡过去,接着叫声一片。他爱人的脸上出现了恐怖的表情。7 G' r; g" K- y; x7 M

6 O  c" ?. J0 c/ F( x  云南带队的人说,不怕。不怕。他不会伤人的。他的话还没说完,从山里冲出三只象,象与象用鼻子一个牵着一个走。从没见过象的湖南人早已吓破了魂。带队人往后一缩,脸色也变了。张家富爱人将身子缩在他怀里。他望了眼快要生产的妻子想,我要好好感谢自己的妻子,是她挺着肚子支持他来边疆的。他半抱着妻子,妻子索性将整个身子瘫软在他怀里,他像是抱着她往前。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橡胶技术网. ( 沪ICP备14028905号 )

GMT+8, 2025-2-6 07:07 , Processed in 0.020708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