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网站:橡胶人才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651|回复: 24

有哪位气密层配方使用的是全溴化丁基胶,如何保证成型接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26 15: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请问各位大神哪家用的气密层是全溴化丁基胶的,你们对于再生胶是代替生胶的还是代替填料的?全溴化丁基胶配方的混炼工艺如何设定,有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压出工艺呢?成型接头如何保证不裂开?目前我们在做全溴化丁基胶的试验,配方强度上不去,接头一直开,得不到解决,请问这个接头开与胶料的强度是不是有关系,100份的溴化丁基胶,20份的再生胶、30份的N330炭黑,40份的NM360或者陶土类的填料,以及其他芳烃油、氧化锌等,另外压出时是冷喂料,温度有没有要求?压出出口0.5m处红外测温在105℃左右,段胶排胶温度在133℃,终炼胶排胶温度在109℃,重点请各位大神结合以上信息判断一下成型接头开的原因在哪里?
5.jpg
6.jpg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发表于 2017-7-27 08: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杯雪 于 2017-7-27 08:28 编辑 " i( v8 J8 g: m+ `2 E) E. a' E/ j

6 M5 C6 a1 S5 a开裂是不是因为收缩过大导致的,尺寸如何控制的?全溴化丁基的话是很高档的产品了,气密层单用N330的不多,可否并用部分N550或者半补强之类的。7 C& g$ t  B5 O5 b
丁基胶的话混炼是高温较好,一段正常在170左右,容量适当加大。你的配方不太清楚,但感觉含胶率有点偏高了,这对压延有不良影响。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发表于 2017-7-27 0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成熟的想法,1,配方里加点增粘树脂,炭黑我认可“杯雪”的方案,是关键。9 h" g- _% i: C1 U
2,工艺,每段炼胶仃放时间要 8 小时以上。3 \. j3 G) \" w( [
3,门尼要控制合适,稳定。冷喂料压出工艺更关注。; X5 r$ M" j& u+ e* I
4,出片后也要仃放,消除应力。供参考。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发表于 2017-7-28 11: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一下
2 S; T( ?% Q* G5 i, K! w1、气密层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 _3 j9 I* U1 @1 _2、气密层在成型机上,裁断后断面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 w# y7 J- o0 n/ D6 X. q) j! T3、压延过程像压出一样,工艺参数怎么样的,卷取温度……% d% H2 I+ o' R/ Y: c( Q
4、成型区域温度、成型工艺……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发表于 2017-7-29 21: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胶料压延收缩率同时考虑过度层,成型裁刀/气密层尺寸,胶料粘性加树脂。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发表于 2017-7-31 11: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yh939 于 2017-7-31 11:06 编辑
* X; i3 P( X' A; V2 Z& }1 R; I# Q- a# i; u# e  T

7 F' L6 c2 Q" e. H# T  A7 z* l  g2 E
建议楼主把炭黑换为半补强炭黑,一段混炼温度控制在130度以下,二段温度在95度以下,压出时温度控制在115度以下,注意压延后卷曲的温度在45度以下。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楼主| 发表于 2017-8-1 11: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杯雪 发表于 2017-7-27 08:214 z. ~! L! X8 b0 V# m4 h
开裂是不是因为收缩过大导致的,尺寸如何控制的?全溴化丁基的话是很高档的产品了,气密层单用N330的不多, ...
/ Q0 ]: S0 J( q* h& g1 r% M, A
个人认为开裂就是收缩过大,直接将封口胶片拉开导致,至于尺寸,成型鼓多大就是多大,这个肯定不能比成型鼓大很多,不然内衬层与胎体之间的气泡就会无法消除,补强没有单用N330,还有一种填料,SPF,是一种N330和硅烷偶联剂还有什么的一种混合改性产品,定伸应力低,你所说的段胶排胶温度到170℃这应该是错误的吧,丁基胶到170℃不熟也脱溴了。含胶率在44%左右。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楼主| 发表于 2017-8-1 11: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徐文 发表于 2017-7-27 09:19
7 ]" n9 R) A1 A' K5 w& i" H* R! b不成熟的想法,1,配方里加点增粘树脂,炭黑我认可“杯雪”的方案,是关键。
6 G+ l5 k4 q( |0 V2,工艺,每段炼胶仃放时间要 ...

" f/ u( N! Z4 I' @超级增粘树脂都加了,还是不行,工艺方面的停放也都试过,停放24小时,各段。门尼也比目前使用的80溴化丁基胶的低,唯一就是不懂冷喂料压出工艺,不知道这个该怎么设定,个人觉得不同的配方,其自身各种原因,就应该使用不同的压出工艺,只是不知道应该怎么调整。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楼主| 发表于 2017-8-1 11: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xyh939 发表于 2017-7-31 11:037 @" A8 B0 U: O7 w3 f
建议楼主把炭黑换为半补强炭黑,一段混炼温度控制在130度以下,二段温度在95度以下,压出时温度控制在1 ...
5 F9 e! l8 s2 j. [
段胶130℃以下我看了以下可以做到,终炼胶那么低的温度必然是低转速,那你如何保证分散呢?压出温度应该是你说的那个温度差不多,因为是红外测温,在105℃,最高应该在120℃。卷曲在40℃以下。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楼主| 发表于 2017-8-1 1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zc_dxw 发表于 2017-7-28 11:22+ q0 e5 F" m! F& J
请教一下
8 M" h3 L7 o  w0 K* D1、气密层的结构是什么样的?9 ^4 @, o/ g9 D) l  g
2、气密层在成型机上,裁断后断面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 I8 D0 M6 d0 m. u; R9 J
气密层结构?不就是气密层和过渡层贴合的部件吗?裁断面的形状是斜坡状的,从现场看,只有5mm左右的宽度斜坡,具体压延压出温度设定我不太清楚,压出后的红外测温在105℃左右,卷曲温度在40℃以下,成型是恒温车间。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橡胶技术网. ( 沪ICP备14028905号 )

GMT+8, 2025-2-23 13:11 , Processed in 0.02464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