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1791
- 精华
- 积分
- 9491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9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1-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过木 于 2016-10-28 10:44 编辑 ; x- N, g2 u+ X5 x& G( g+ q
! Z5 ?4 t' k2 A5 L( n9 c1 T8 i
( ]. g* h$ }# p" r3 | 在每次的交流会都能看到一个有点帅气,又能能歌善舞的胶友。他到底是不是不是做橡胶的?怎么可以这么有才华?而且他的右手有好大一块让人看了揪心的疤痕,这又是怎样的人生经历?
, K) B5 o6 F$ g/ _0 o7 [5 e9 X- p" i, a
偶然的机会让我看到了他的故事,分享给每位奋斗的胶友。* `1 |+ D. N9 h" f3 v2 K: F! r" i2 t
! q" Y) ?: @/ h/ J' A" X3 h8 ~
田中龙,来自偏远的安徽农村,于2000年1月加入到上海众力,入厂时担任硫化车间一名普通操作工。, E" A, c# C5 ^3 k2 g" r
2 l& H8 r6 M" z1 `
当时的众力只有十几个人,几台机器,那时的工作条件比较艰苦,硫化机器都是170度左右的高温,夏天没有风扇,工作时汗流浃背。但这些田中龙都不放在心上,因为父亲多病,从小就吃过很多的苦,所以来上海的第一天就暗下决心一定努力奋斗,学好一技之长,离开那片贫瘠的土地!他认真跟师傅学习,努力做好每个产品,下班后看别人操作生产,遇到问题看师傅如何去解决。工作大半年后,硫化经常出现的缺胶、烂泡、脱胶等异常问题他竟然大多能解决了!
' B0 o' n# x. o8 B- M# l C8 d1 C @% m4 `0 G
2001年7月众力公司搬入新租的厂房,车间添置了第一台橡胶注射成型机。厂家工程师现场指导设备的安装调试,他全程参与,一起试模,这为以后的注橡机调试和解决硫化问题打下很好的基础。到01年年底,公司又陆续来了九台注橡机,他专门参与模具和工艺参数的调试,那段时间有许多新模具试模成功、投入生产。记得最早给奇瑞供的发动机悬置三大件因为产品缺胶要报废模具,但通过他反复调整设备参数搞好,节省了十几万的成本。, v" v L# h3 ?$ K- i5 `
1 C$ `; v0 r1 S5 T) |: g2 f r 2004年初,众力公司搬至顾戴路的新厂房,那里环境好、空间大,设备也添置了很多,田中龙感受到有更多学习和发展的空间。制造经理找他谈话,说车间规模越来越大,综合考虑希望他能管起整个车间。有些犹豫的田中龙,因为当时已经在学习橡胶配方工艺,从文控借来配方书籍,理论结合实际推敲,不懂的请教住在公司附件的一位配方工程师,所以想继续研究下去。正当这个时候,一个不幸的事情突然发生了,就在04年4月26号,在调试机器时被车间主任启动开关压掉了他的左手。到解放军四五五医院救治,检查结果是尺桡骨局部粉碎加开放性断裂,手基本掉了。医生说要截肢,田中龙的哥哥不同意签字,希望医院尽最大努力保住这只手。他先后做了六次手术,二次住院共治疗三个多月,这只手总算保住了。医生说手术只能做到这样,尺挠骨缺失一块没法再补,后面主要靠锻炼,但锻炼过程很痛苦,必须坚持。经过近半年的锻炼和恢复,他手指终于都能动了,但还不灵活,坐在电脑前很难打出一个字来。为了日后做配方设计,不至于与计算机时代脱轨,田中龙忍着疼痛,每天坚持练习二小时左右的键盘打字。功夫不负有心人,又用了二个多月时间左手他终于能够打字了,而且打字速度还可以。
8 g) ~# K- T5 n, p) @! z% W2 ^; V0 `$ l: S' @+ p ]2 \9 `
2005年3月,公司通知田中龙到研发部做配方工艺,而且是跟一位教授级别的师傅后面学习橡胶配方。这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他的师父除了讲解配方设计精髓、还经常带他到车间解决问题,以前生产最不稳定的几个产品问题都陆续得到解决。3 P) y% @0 F( H
# N) I# q6 T+ `( @ 05年7月上海众力拿到出口项目,主要是克莱斯勒的衬套和底盘缓冲块。这些产品性能要求非常苛刻,动静刚度和疲劳很难满足,众力董事长亲自参与开发,跟踪试验进度。田中龙的师父在周末也加班指导,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产品性能陆续合格,不断通过客户认可,但还有一个底盘缓冲块压缩疲劳通不过。当大家对这个产品失去希望时,田中龙却没有放弃。他仔细整理前期开发和试验数据,仔细找出变差和亮点。除了请教师父,他也尝试设计配方,和助手一起经常在下班后打小样、跟踪胶料测试、试验不同硫化工艺、然后跟踪硫化产品以及性能试验。又经过十几轮的调试,奇迹出现了,他们的产品疲劳后不但无破裂,且变形量做到8%左右,竟然胜过美国样件!这个研究后来成为田中龙的发明专利 --“一种耐压缩疲劳的橡胶组合物”。之后田中龙的两个发明专利同样非常有价值,填补了车身缓冲块耐污染耐臭氧,以及乙丙胶用于汽车排气管吊环耐高温疲劳的空白。
6 C5 q* h+ Y! O# O, B: h9 F/ }' E0 v4 A6 S9 ~
由于田中龙的师父,身体欠佳,07年下半年他离开了公司。他陆续将一些研究写成专利,到现在已经完成了十一项发明专利,其中六项已获得授权证书。他想让这些知识为更多同行所了解,同时也有更多机会与橡胶届的朋友们交流。5 V* S+ W6 D2 f% t/ v; ?5 W- l
9 f# m; I" _" O
08年,田中龙参加了常熟理工学院的橡胶专业课程培训,从那之后到现在每年都要参加橡胶技术交流会和一些座谈会,学习更多知识,认识更多的老师和朋友。. g- ?' ?" e% V- ~6 G
% |' x4 @2 Q' B! L3 X+ D( I, F7 i2 m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转眼间田中龙和众力一起度过了十几个春秋,在他心中上海众力早已是他另一个家!他很感谢公司多年的培养,让他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成长为众力集团的工艺部经理。8 x" S, u! L" D" G+ ~* s
# Y/ b$ Q5 P. o9 x2 j. b' z
他说:“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要继续努力工作,为国家、为公司、也为自己创造更高的价值!我坚信自己的未来会更加美好,众力集团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