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8002
- 精华
- 积分
- 12609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15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1-2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J% o; [. _3 R
2 \! d. o! a5 w1 v4 ?: r
谈起火车,人们再熟悉不过了,它是人们外出代歩的大众化交通工具。自从1810年英国人斯蒂芬森,一个18岁还是目不识丁的匠人,真是别具匠心,竟然完成惊世之作,发明了以'焼火"作动力的蒸汽机车的运输工具,谓之"火车",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两百多年,在中国,绿皮蒸汽机火车,己经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跑了近一个多世纪。隨着科学进步与发展,火车,由当初由一个车头帶的时速几十公里的蒸汽火车,发展到现在时速两,三百公里以上,且毎节车厢都有动力驱动的电气动力火车以及更信息化的高铁和悬浮列车。高速运行,"拉近"了旅程距离,过去要几天几夜才能到达的,现在可以实现千里遥途一日返。7 ~$ R/ I1 S$ I' o0 x
5 I, p- E0 f; _ D. l+ M# `
虽然现代化列车对旅客提供诸多方便,但是对于坐了几十年前那"轰通,轰通"的绿皮火车,还是蕴含着深深思念的不了情。在孩提时代故乡,,根本不知道火车啥模样。为了能看一眼火车,只好央求大人帶着我步行二十里地去陇海铁路东段一个路段,看那喘着粗气,喷着黑烟的一条长龙。那是处于日伪统治区,能坐上火车的,除了军政人员,还有就是做生意,跑单帮的。好不容易挨到抗日战争胜利,能坐上中国人自己的火车,但好景不长,内战,把好端端的铁路轨也给扒了。直到家乡解放,这绿皮火车,总算又喘着粗气跑起来。' n2 l# ~" F5 s) H2 |0 w8 y6 u) h. \
$ Q" o3 S% b9 [7 D 啊!这沉沉一线,这绿皮车厢,从此与我有了不解之缘。它把我送到了远离家乡连话也听不懂的地方去工作。那时还没有实行国家职工探亲制度,一心以工作为重的广大国家职工们,很少有请事假探亲的,更无"春运"一说。车厢基本不会滿员,大部份都是出差或家属探亲的。车厢内无吆喝卖饭卖水赚钱的人员。[仃站月台上有供应]车厢服务员笑容可掬地免费递水送茶,扫地清洁。逢年过节,乘车人多了一些,但绝不会形成"潮",因为那时国庆放假两天,春节也只有三天,根本无法探亲,如从广州到青島,经北京中转或徐州中转光在路上就要五天五夜。那时由国家天南海北调动的职工,都是以两地书信来往,能夠有特殊事坐上绿皮火车的,那是一种享受。[尽管因久坐,把腿也坐腫了]后来国家颁发了职工探亲假制度,毎年[单身]或每四年[已婚]获得一次公费探亲假机会。从此,每年探亲,全靠绿皮火车帮忙了。只要闻到那绿皮车厢特有的混合味,就感到快到家了。凡是坐一次绿皮火车,那车上混合味道留在衣服上一个星期也不会去掉。
- U4 E8 |! [5 ]1 k. e( `! R
" F! R$ Y |4 M" K b/ j2 U9 T 绿皮火车虽然配置差些,但它实在,厚道,它像一头永不疲倦的牛,在埋头苦干,没有"一切向钱看"的商业行为气息,是咱老百姓的火车,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列车,听!有多少赞美绿皮火车的歌在传唱:"火车在飞奔,车轮在歌唱,车厢充滿歌声,车厢充满希望。。。。。。。",物換星移,如今它虽然退出了运营舞台,人民不会忘记,它的功绩和对国家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S& a# [8 W; I% X+ D# Z
6 A, e5 x8 i% i, c2 ?/ E6 @8 t) l" P
最近三十年才出现的一年一度的春运潮又到了,胶友候鸟们又隨人流飞奔山南海北,不知那位能有幸坐上一次绿皮火车,中国铁路网那么大,有没有僻远三级小站还有绿皮火车运营?* o' j7 L9 ~ c) i/ {
& V( W. T+ O8 v0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