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
- 精华
- 积分
- 75364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20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6-5-3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发表于 2018-4-11 14: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4 B5 ^1 z- \, v) H+ {
7 F0 n5 z# l. | B& b 浅谈著书丶编书丶出书
$ Y! V* d6 w3 h* K+ r
* I4 y5 e" B5 n! ?5 D 作者: - 武可迁
- s8 b$ o0 @8 O# [6 P
7 u, V/ ]2 p1 s# s8 u2 }, w+ X* J "开卷有益"这句老祖宗留下的话,作为用来勉励人们努力学习,奋发求知的指引,至今还在发挥着它巨大影响力。书,有人说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人说它是记錄历史的印证,有人又说它是文化和知识积累的载体。看来,这著书人真是传播文化的使者。上下五千年的变迁,历史长河的滄桑,由于有了无数文人墨客挥笔疾书,才有今日的代代传承。末学不才,但对书却情有独钟,四书五经丶中外名著也曾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粗略浏览。但对其著作者却非常留意。因为不管怎么说,写书人是花了时间和心血的。是堂堂正正的"著"。进入职业生涯后,逐渐重"理"轻"文"。身不由己钻进了橡胶这深奥莫测的胡同大半辈子五十年。既然鉆进去了,就要无怨无悔丶不离不弃,继续去寻求理想的阳光出口。从此橡胶专业书藉,就成了求技道上的指路明灯。上世纪五十年代,从前人著的或翻译的屈指可数的几本专业橡胶书中,使我了解到橡胶是源自十一世纪,南美洲印地安土著民手中的弹性玩物,竟是大戟科三叶树流出的"眼淚 。从橡胶工具书中了解到康达明丶汉考克丶固特异丶邓禄普诸贤为橡胶工业作出的巨大贡献。由于这类书在新华书店太少,偶能淘到,则视为珍贵资料藏。其珍贵之处在于"著"。如花几块钱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买的由R.J诺勃耳著的厚厚一本"胶乳工业",还有一本由中国橡胶前辈李增贵著的一本橡胶专业书,虽然薄薄一百来页,却是正宗的"著"。详看书中内容,结构严谨,充实可靠,数据清晰,论证有理,可读性及实用性強。加之在文字上润色及严格校对,出一本书丶著一本书,不知花了多少著书人和出版人的心血。有位作家曾说过,一辈子能著出一本好书,也算知足了。
/ }* S) q( q1 M
, a5 t) E! Z5 k/ |% B9 u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如今时代是快节奏时代,样样都要快,出书当然也要快,著,由于方方面面考量,恐怕有些难,不如"编"来得快,剪刀丶浆糊已被当今由电脑掌握网络信息化技术所取代,编得如何,不必考量,买个书号,大丶小出版社都可完成,花点银两,请头面人物写个序,把面撐起来。至于卖得出去如何,只有阁下自承。9 p! Z2 Q6 }' e! a% l# `
! E7 ` @* P6 F 有朋千里迢迢带本编的专业书咨询,为什么照本宣科丶按图索骥最后做不出来,我说这是你悟性不夠,不怪编者,他只负责编,沒有保你做。作为同行,应学习魔术界职业行规,尊重编书人,东编西凑也是费神的。还有胶友直截了当指出:新编某书第三页写道:"一颗树每年可产橡胶30公斤左右"[原文,树以颗计,不以棵或株计]是真的吗?我说,您沒看有"左右"两字吗,左到3至5公斤不就对了吗?您对中国语文知识理解不夠,编书人沒错,他就是写毎棵树年产300公斤左右橡胶也沒错,只要有"左右 " 两字后辍 ,永远沒错,因为左到那里,右到那里,沒谱。书中未能把震惊世界的中国独有和发明的橡胶栽培技术 ,从北纬17度一直种到北纬23度 东方红农场丶火星农场丶团结农场丶胜利农场丶红十月农场丶红五月农场的伟大创举入编,可能限于篇幅。但这可是中国橡胶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曾荣获国家一等发明 奨啊!一本一百七十八页的书,编上它几句,更会出釆。" f! g* a7 h v: c9 H# {
4 B& H( i, g) z4 v2 d0 F 编书不易,有时把众多专业新书排 在一起,好像是父与子,或兄与弟,或双胞胎,有的编橡胶杂品制品书,跨度特大,真夠杂,硬把干胶制品O形圈和乳胶制品医用手套排在一起,编排新颖,富有创意。翻开三十年前出的专业书 ,与现时出的专业书,有些距离 ,孰优孰劣,读者自有评说,只是初学者有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h) b2 J) ^) U1 e. M
橡胶草民,多么盼望得到一本专家权威"著"的书,那怕几页也好。编也编得能"照版煑糊",顺理成章,草民能在实际生产中用得上,而不是束之高阁。我们在翹首以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