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1274
- 精华
- 积分
- 15814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10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4-1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中国成立之初,橡胶树大多是产量极低的实生树。以我国引进橡胶优良无系性品种第一人的马文谷等为代表的爱国归侨,放弃在海外的洋房和事业,从国外带回珍贵的橡胶种子、优良的橡胶品系。他们用生命突破国外势力对新中国的封锁,为中国橡胶事业奉献了赤子之心。% a. X! L0 |' Y
& E8 a- B0 A6 b( U7 x# p" E! c
“死也要把种苗带回国”
3 v/ z4 [, `# ?) M. v0 j. n. d' D) d+ |7 U& x$ z
1925年,马高清离开故乡福建来到马来西亚,在橡胶园打工。儿子马文谷就出生在这个胶园里。
, |. ~7 m6 K& g0 O0 D
4 j$ I3 I- D8 X' Y2 P种胶、管胶、割胶,父子俩凭借努力慢慢创下一份家业,有房有车还有一个规模不小的胶园。
( |. ~+ o8 M& M4 b7 z. K& S
5 d$ Z h$ m" w新中国成立后,全家人决定回国发展。1951年3月,马文谷踏上了久别的国土。他听说我国缺乏橡胶并在海南大力种植时,他决定去海南种胶。0 w9 |: o% D& K+ G1 O- h D' M
4 y8 G3 ^2 _/ ~+ b# d( X马文谷在海南考察发现,当地多种植的胶树都是产量极低的实生树,而国外品种优良的芽接橡胶树比实生橡胶树的产量至少高出3-4倍,中国要发展橡胶事业必须引进高产的芽接橡胶树。“新中国遭受外国层层封锁,往中国偷运橡胶产品和种苗的人都会杀头”,马文谷给父亲写了几封信,希望父亲和妻子设法带回一批橡胶优良品种。
* C' R8 m9 ^0 G0 ?8 \7 F; C" g4 i0 u/ E% n% \+ Y- N# c8 e, E
1954年3月,马高清以带着儿媳和孙子回国团聚为由,冒死将当时最高产的五个品种25株芽接桩用黄泥包好,放在大木箱里。在其他华侨配合下,他顺利将种苗带上了船。经过5天5夜航行,马高清终于在1954年3月12日,携带25株优质高产橡胶芽接苗回到祖国。在海口港上岸,前来迎接的华侨看到这些种苗时目瞪口呆,纷纷佩服他干了件大事。- B2 s# c$ a! O) O. J. `. B9 F
$ f9 U7 B1 ^" V( h经海南省农垦总局核查确认,归侨马文谷是我国引进橡胶优良无性系品种的第一人。2 {4 {* f& e5 l
/ Q9 h1 d+ Z& t$ u' H“你带良种回国比带金子宝贵”9 Q3 N) B6 C4 _8 K
5 X4 e! A( ^' V$ w. R' v近日,被称为“橡胶王”雷贤钟的长子雷德万来到海南农垦博物馆,向博物馆捐赠雷贤钟生产、生活使用的重要物品。在捐赠物中,有一张新中国第一任农垦部部长王震亲笔签名邀请雷贤钟到北京全聚德饭庄参加晚宴的请柬。
5 _* K6 Q$ n( {# S. Z; D o1 E5 ], N4 A
雷贤钟,祖籍福建,马来西亚华侨。1923年,19岁的雷贤钟因生活所迫,远渡重洋,到马来西亚种植橡胶,经过多年努力奋斗,成为马来西亚富甲一方的实业家。
) o* j c$ J- e4 Y7 G* U* |3 W: [" ] i3 S3 M7 |/ V
新中国成立后,雷贤钟毅然舍弃马来西亚的洋楼、名车及偌大的橡胶园,带着妻子及9个孩子,带着橡胶良种回到祖国,开始在海南藤桥一带开荒种植橡胶,人们尊称雷贤钟为“橡胶王”。雷贤钟的事迹引起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被特邀上北京。周总理特别邀请雷贤钟到中南海做客。“你带橡胶良种回国比带金子还宝贵”,这是周总理对他的赞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