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384
- 精华
- 积分
- 1874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5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7-3-1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建行董事长郭树清:汽车产业发展必须有所制约 7 y8 t! @' Q0 E+ @# D5 V, q+ ^ L
要依靠科技创新促发展4 S/ G ^+ `& _+ r6 r( _
+ Z3 Q+ @2 b* K, \& k4 w中国跟世界其他国家一样,面临着资源严重短缺的制约。由于人口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对水资源、能源资源、各种矿物资源等的需求有很大增长。在这样情况下,**推行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政策。在能源资源方面,我们提出节能减排,把这个作为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目标和任务。在水和其他各种资源方面,也出台了节约资源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包括实施目标和制约手段。
/ ~' K ]% t& ?: I" c" A
5 X. i6 [, n% J3 i: K我们未来要转变发展方式,就是从过去更多依靠资源、依靠廉价的劳动力、依靠大量消耗各种物质资源转向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来促进国家的发展。中国确定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也在科技创新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等。这十年来中国的创新有很大发展。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这方面差距还很大,所以我们要在开放的环境下,在加强国际合作的条件之下来加强创新。
/ r; V$ R! ~+ T3 }# f- C. A
5 {' Z: n+ G* m; e: }8 w ~8 }' }8 ?) I9 A
) z8 {$ U5 c3 o' |; ?美国铝业公司董事长兼CEO克劳斯·克莱因菲尔德* y* M4 L7 H! B! |9 a
8 H' d m/ y4 ^2 h7 Y, P4 f: w政府应鼓励扶持低碳增长
& ?2 }' I% \ w5 ]( b5 c/ A6 W% V1 l8 c' V
我认为低碳增长应当建立一个“从摇篮到摇篮”的发展模式,也就是注重整条价值链上的可再生利用。比如,如果汽车底盘能循环使用,那可以节省40%的铝材料,而且这相当于把碳排放减少10%。( y) z' C8 s6 T. e( o( w
9 b# f$ N- F2 m政府在鼓励扶持低碳增长方面可以发挥很大作用。比如立法。丹麦在上世纪80年代通过立法鼓励人们生产可再生能源,这个政策激励了人们积极投资风能。再如税收。德国对汽油征收重税,也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对企业来说,选择低碳战略首先意味着经济上的收益,其次是消费者更青睐低碳产品,最后,如今年轻人更愿意为从事绿色、可持续生产的公司工作。
! v' P8 U0 ~7 U' l% I; M9 C
; d* c9 A) C+ b- y/ I* s+ D6 w6 E0 F4 O: o2 P8 K3 I, s
- x( _5 h2 b' {英国电信集团董事长 利万基 } {7 R/ E* A ]& P* Z S
中小企业是整个经济的引擎+ a0 F; n$ G: y0 A9 J' N
. T' s1 D% e3 r5 X! O6 k( Q
当前国际市场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波动幅度很大。要重塑信心,最重要的是要创造就业,特别为年轻人创造就业。在中东和西班牙等地方,年轻人失业率高达40%,这是资本主义体系的一个癌症,人们不再相信企业家和政治家。这种信任的缺失,政府、监管者、评级机构、媒体等都要承担责任。
* K0 J; M; p5 y* p" ~3 M+ p1 ]3 w4 |. |$ W% e- a) r) H
要重塑信任,我们需要做出郑重承诺。一方面我们需要有公平竞争的市场,我们应有很好的金融政策、金融监管,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我们要向中小企业发放更多贷款,因为中小企业是整个经济的引擎。另外一点不能忘掉在世界贸易保护主义还有多哈回合,在多哈回合要完成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我们才能够创造财富,才能够创造就业,才能使人们摆脱贫困。$ w8 P5 p% D/ w) G
1 R9 n+ Q. T) k9 G2 O. ?
& f2 \5 U! }$ ?8 @
' q$ p) G( ?- l) U4 F1 ~7 M
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 郭树清# ^1 b/ e3 g1 L) m
- r' }! Z c) L6 ~$ ]
汽车产业发展必须有所制约
; I1 F$ E% w/ ^# V7 d: Q Y+ t9 }# v2 o4 ~
住房和汽车是中国的支柱产业,而且今后长期还会是支柱产业。考虑到生态和环境这两个制约因素,我们对这些支柱产业必须有所制约、有所约束。但是,要是约束和制约采取行政性的办法,只能是权宜之计,临时之策。我认为,更有效办法是通过价格和税收来调节。中国不可能再重复美国和欧洲这样的汽车补贴,那是死定的政策,不仅在中国是死定的,对全球来讲也是死定的。但是现在这是一个难点,因为继续保持增长,继续无限制发展,消耗石油、排放尾气量的增长就难以想象。这个问题是非常严重的。
3 H2 y W. f# i' y0 {( ~. f4 J) X1 a+ H9 h. j' u
对中国在世界经济的地位评价有一些不准确的地方。过去几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复苏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不能把中国的作用估计过高,不可能靠中国一家就能把整个世界从萧条和危机当中拽出去。因为体量更大的有美国和欧洲,欧盟加在一起还是最大的经济体。即使使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购买力评价这个指标来算,中国占世界的比重也就是16%—17%的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