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384
- 精华
- 积分
- 1874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5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7-3-1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汽车产业链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全球汽车工业价值链中,汽车零部件价值已占总价值的50%。“零部件强,则汽车工业强;零部件弱,则汽车工业弱。”但是,一个令人感到无限痛心的事实是,在中国跃为全球产销大国之后,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依然十分脆弱。零部件,缘何成了中国汽车产业之痛?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我们怎样才能做强汽车零部件产业?为此我们策划了一组系列报道,敬请关注。6 H9 U' |! n: u7 I1 x
8 Y6 ]% {) O% E- t# g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SABS)是由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SAIC)下属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HASCO)与德国大陆股份公司(Continental AG)于1994年共同出资成立的合资企业。SABS从1994年成立到2000年左右,在中国乘用车制动配套市场长期占据着垄断地位,在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3 N* L2 O& N* H F8 a* f* P) ?4 @+ \# r N- ? p2 u
但是4年前,这样的好日子结束了。因为德国大陆股份公司在该企业5公里外新成立了独资企业大陆汽车(日本)分公司(CAC),生产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汽车电子制动系统产品;而SABS的产品则由原来的液压与电子的全系列变成了如今单纯的液压制动系统,SABS的高级技术人员纷纷跳槽到CAC。如今的SABS昔日风光早已不再,2010年SABS仅实现27亿元的销售收入;而CAC则如日中天。( m8 P3 Q" Y+ |; p
6 w( _& o+ G( R0 h/ A* l# ^3 N" G类似这样的案例,在我国汽车业并不少见。改革开放以来,应该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全年产值实现1.6万亿元。目前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约有3万多家,已具备为年产1800多万辆汽车、2400多万辆摩托车提供配套和为社会保有的7000多万辆汽车、11000多万辆摩托车提供维修服务的能力。% u, l4 `$ y9 i1 a% @6 J; S6 Y' \
0 L* v' {- Y* x- v, r* N. R“然而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我国零部件企业不仅规模小、行业集中度偏低,而且大部分靠低价恶性竞争,导致市场无序,产业水平无法提升。”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李开国直言不讳地说,“这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之痛。”! g& `* C3 Q; m4 L- T5 b
6 ]/ ?; R, @6 E) k3 K) d0 {
近日,《Automotive News》公布了2010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排名,美国、日本、德国分别有30家、28家、17家企业入围,占全部的75%。其他25家被法国、韩国、加拿大、瑞典等10个国家所瓜分。其中,韩国企业表现最为抢眼,已经有4家企业入围榜单。而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的中国,没有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入围。
3 v6 h- }2 s( a' A2 y( R1 O4 c( @4 X0 u' {( Z0 M. w8 ^( c
事实上,中国企业缺席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单由来已久。榜单中排名第一的德国博世2010年的销售收入达473亿欧元,占到2010年中国整个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四分之一以上,超过了2010年所有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的销售收入之和。而我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万向集团2010年汽车业务的销售收入仅为33亿美元,距离榜单最后一名的瑞典企业SKF汽车部尚有较大差距。
' F% Z, z1 M2 r
# M9 M! E4 v8 m) r, I7 g) E$ U记者在汽车零部件博览会上看到,和国外的零部件企业相比,国内10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不仅展台规模小,而且展品大都比较低端、技术含量和品牌知名度不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