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1673
- 精华
- 积分
- 26467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15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1-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w3 \; b- Y: R
/ P( i. h3 j. x+ Z/ g 橡胶林和割胶工人,依然是很多人对海南岛最深刻的记忆。0 S7 H2 @* ^" m/ h7 K* n4 N+ @8 b: h
0 ]( [! Y% p5 w% T. m3 V' h
时下正是橡胶树修养周期结束后的割胶季节,一大早南平农场的割胶工人就忙碌了起来。
. u* M" e. M: Y w' Y* F! c# ]7 Y# _( P$ n
记者:割胶是一门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割胶技术水平的高低呢,直接影响到一棵橡胶树的橡胶产量,那么像我身边的这棵树呢,它已经有15年的割龄呢,那么大家可以看到,由于割胶水平比较高呢,那么它这个割面的再生皮和原生皮恢复的都差不太多了,这样呢,就可以继续保证这棵橡胶树的稳产和高产。
3 _# W( I6 X" A9 W
) r: R, O3 S: V7 z, p 有着几十年工龄的沈夏阳师傅告诉我们,割胶看似简单,但如果技术不好,割过的橡胶树就会留下疤痕,阻碍胶水的顺畅排出。9 p8 V8 ~2 B# H& m N4 y
4 F9 x; i3 q' p 南平农场割胶技术总辅导员 沈夏阳:它必须做到四配合和三均匀,那四配合呢是手、脚、眼、神,那均匀呢是说行刀要均匀、切片要均匀,割面深浅度要均匀。2 g7 f6 A; u s1 n( _" j t# I
/ u# M5 x: Y( l1 J- `
记者:那怎么没有胶水渗出来啊?
4 C/ G8 e# x0 Z8 t( \
# p Y' C v7 ^" L" e! B 沈师傅:你还割得不够。必须下刀要均匀,所以切片呢眼睛呢要看着刀口前面的两公分。
, P: C; u8 W' X1 R1 d2 M
$ r7 L+ x+ R- K) z1 x, Z
' M h0 G- z; c3 @记者:啊呀,这一下子渗透出来了,那个胶水。. W8 Q9 W3 V5 y. @2 d, b
: i1 k6 s! c, x& K 说起海南的橡胶历史,还得追溯到上世纪,当时一批东南亚华侨将橡胶引入海南种植,并在这里安家落户,76岁的甘育鳞老人就是其中的一位。1958年老人来到南平农场种植橡胶,这一干就是30年。6 N/ V+ o9 N. }
$ N# ]6 U% z) D( D5 ?. B 甘育鳞:现在(橡胶树)已经长那么大了,现在产胶也很多了。我们已经搞了几十年,现在由于老了搞了不了,也交给他们后代了。8 ^( T9 I# {3 W9 ~
+ N! u/ h% F& Y6 v2 v: |
老人说,去年南平农场成为海南推行橡胶家庭岗位承包责任制的试点,儿子、儿媳一下就承包了1000多棵橡胶树。( k$ I2 S! t5 o7 L' u+ V7 S5 Y
5 \8 m, K7 h9 [/ `2 m
海南省国营南平农场场长 李布千:从去年实施以后,变化比较大的两个特点,第一个就是责任心增强了,不再担心要岗位变动,要把岗位当做是家庭自己的。第二个特点呢就是职工的收入提高了,农场也增产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