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网站:橡胶人才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56|回复: 0

央视曝光比亚迪F3安全气囊不能保证安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3 16: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央视曝光比亚迪F3安全气囊不能保证安全 ! b+ u! L) M. P. r' g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9月11日报道,比亚迪F3车型在多起交通事故中,尽管车辆发生了较猛烈的碰撞,有的还导致了近乎“车毁人亡”的后果,但汽车上配备的安全气囊并未自动打开,没有起到 “安全保护”的作用。事发后,车主在数月里,一直与比亚迪公司及4S店进行协商解决,均遭到推诿或“强硬对待”。
: I; q7 Z+ `- C
% s* S1 y7 i/ G! o( w9月12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联系了比亚迪公司公关部姜先生,试图就比亚迪F3车型汽车多次发生安全气囊失灵的状况,及比亚迪如何处理这类事件等问题进行采访,姜先生称相关领导中秋节放假,暂时无法回复。6 l5 T" T% Y: @$ g; C  B+ P, S
2 m5 _% x& K# G; b7 P. J
车毁人亡 气囊都没打开0 {, m2 }/ c' [3 L9 o! m$ E

$ ~0 F3 V; u( L! o$ h7 U* I4 a9 k5 |据《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今年4月8日,河北省任丘市的小王在开车回家途中,被一辆逆行的120急救车撞上。强烈的正面撞击,让小王的比亚迪F3严重变形,前面的横梁、车灯和挡风玻璃支离破碎,发动机盖板也卷曲后移。但车上的安全气囊没有打开,甚至安全气囊的盖板都打开了,气囊却没有弹出来。8 _$ l% ]8 k) j1 Z4 O

# c/ ~" E  c2 J9 K! M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湖北省李先生身上。今年1月16号下午,李先生开着比亚迪F3行驶至土峡路时,撞上路边一棵大树,因伤势严重不治身亡。事故车辆前面的横梁和发动机盖板都凹陷变形,挡风玻璃破碎,但安全气囊也没有打开。: b! x" `1 f# a: x7 k$ n# d& ?

9 D9 o7 g9 V2 p* ^% R. w4 Z  v4 S* h小王认为,安全气囊打不开,是自己和妻子身受重伤的重要原因,要求比亚迪至少应该承担3万多元医疗费和一万四千多元的修车费,还应给自己免费更换合格的安全气囊。8 h. x; i# h6 i2 s$ Z# ^

# V; g+ s( F* D4 W# }* ~湖北宜昌李先生发生车祸不久,当地交警部门就出具了事故现场证明。证明显示,李先生驾驶的比亚迪F3轿车的刹车制动系统、转向系统和外观及灯光信号指示装置等安全性能技术状况都符合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要求。因此,李先生的妻子认为,其丈夫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就是这个打不开的安全气囊。
! N; g* e- L9 D0 ~7 ~) s  B6 Z" @0 @
比亚迪态度强硬1 O. H- W9 b0 V' c# s
" i5 ?- B5 }- y8 }* \
5个月过去了,小王始终都没有接到厂家主动打来的电话,20多次的电话交涉均杳无音讯。出院后,小王到任丘市当地的比亚迪4S店,却被告知,厂方检测结果表明,当时的撞击力度不足以引爆安全气囊。
0 Q. B- i6 Y* w& h+ ~( N/ g3 C
2 E  y  B/ V3 j+ A8 {) O/ c7 O小王不明白,当时的车速达到每小时70公里,迎面撞上的汽车车速更是超过100公里,两车相撞的撞击力度为什么还不足以打开安全气囊。然而,当小王再去找比亚迪厂家的时候,厂家却告诉小王,如果不认可这种说法,可以自己去找权威机构做鉴定。
+ k" S$ r/ B: W4 h3 @$ W3 X
. H4 G- S& x* _8 {湖北宜昌远安县的王女士仅要求比亚迪就安全气囊没打开的原因给予书面说明。一直到拖了50多天后,比亚迪厂家代表才第一次到远安县。对于王女士要求的书面说明,厂方代表认为这个要求太高不能提供。5 x- X. w  C9 H

& t# C2 a( K# l( P- K/ [厂家代表口头解释是,李先生的比亚迪F3发生车祸时安全气囊不能打开的原因,是因为当时撞击的角度和力度不对。
2 @8 M) w- |  Z5 z8 f, Z* {; E, p
9 E3 \1 L% }3 I% {! M2 s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武汉大区督导陈育新说,王女士不服的话,可以跟她一起去宜昌法院立案。! B9 j) b" f6 C$ N
8 o# \' O5 C. g4 W  l; Z( e7 u

4 w# K4 h2 w# ]9 {8 i" U) q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我国的安全气囊没有国家标准,甚至连行业标准也没有,各汽车厂家使用安全气囊的标准都是由厂家自己制定的。因此,目前国内即使是做汽车安全的专业检测机构,也极少有人愿意接受个体送来的安全气囊样品质量委托检测,因此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要想举证安全气囊不合格,难度非常大。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橡胶技术网. ( 沪ICP备14028905号 )

GMT+8, 2025-2-24 15:18 , Processed in 0.02073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