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384
- 精华
- 积分
- 1874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5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7-3-1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楼主 |
发表于 2011-8-29 10: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年来,历经了全球金融海啸、始于美国的大召回、日本3 .11大地震等多次巨大创击的丰田汽车,在全面反省后于今年3月郑重提出要为全球用户提供“超越期待”的车型。事实上,在与福特汽车的合作中,力主变革的丰田社长丰田章田也反复强调了这一观点。2010年,丰田汽车销量排名全球第一,共售出车辆842万台;福特汽车位列第五,年销量552万台。后者全球第五大汽车制造商的市场实力与美国本土汽车商的身份无疑成为丰田伸出技术“友爱之手”的基础,对于重新“找回状态”的丰田汽车来说,身份特殊(美国制造商)、家世得体(汽车的发明者)、经营良好(全球第五大制造商)还态度诚恳(参见下文丰田的其他合作)的福特汽车无疑是个“良配”。据2010年全球汽车销量排名,前五位的汽车制造商分别是:丰田、通用、大众、现代、福特。
( ]4 r9 {4 t3 v1 Z6 O# w9 O7 G
& L% `6 P* ]1 f. g对技术话语权的考虑% s6 ~: m# T9 Q2 h
3 }! m0 B2 k' U. D" z
早在2010年,丰田汽车就新能源开发,曾与硅谷的特斯拉汽车公司合作,意图联手打造一款电动汽车;而在更早的2009年,有日本媒体批露称,“丰田汽车表示,如果通用有需求,丰田愿意向其提供混合动力技术。”# `4 R4 H: y! j" E
: J0 V! S# x/ [. ^8 h
2011年北美车展,通用汽车自主研发的增程式纯电动车沃蓝达摘取了北美年度车型桂冠,在新能源的路径选择中,通用汽车与聆风的开发者日产联盟义无反顾的踏上了纯电动车的道路。
2 C+ | y& A* K0 K" A$ e% H5 B6 ]: |- |- k" B9 m# a
把与特斯拉的合作评价为“希望重拾早年创业时的澎湃激情”的丰田汽车,在谈到混合动力技术时表示,“纯电动车、氢燃料电池……虽然齐头并进同时做着很多的技术探索,但混合动力车型依然是丰田的主力。”
! D, K- k, M$ G$ d9 g* J# o' r3 B: f6 _+ }; V/ p/ e
事实上,早在三年前,新能源还不像今天这样火爆的时候,丰田提出的一个目标是,至2020年丰田旗下全系车型都将搭载混合动力系统。三年后,在动力革命已成燎原之势的今天,究竟哪一种技术才能在某个确定的时间点一统天下,竟然又回到了行业技术研究的原点,而无论政府还是企业,谁也拿不出一张具体的时间规划表。
7 ]5 Z2 O% K5 `1 |1 `4 _- M
& _7 K, j; V* O$ f对于汽车制造商们来说,区域市场与地方政策带来的附加障碍令他们中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专注于单一技术的开发。因为这样很可能会因为非技术的因素而“误入歧途”,错失了在下一轮竞争中大展鸿图的良机。“我们不能够说出占优势的技术究竟是什么”,雷诺日产联盟首席执行官卡洛斯·戈恩对此表示,除了规模决定的制造成本,对于技术话语权的考虑或许也将带来新一轮的合并狂潮。- B9 L) J+ {9 t7 x, p$ \
l3 `' ~4 K5 d' L+ w8 x; ~2010年3月,丰田汽车和马自达汽车达成协议,前者将向后者提供丰田混合动力系统技术,该技术将被应用在马自达正在研发的混合动力车型上。马自达向丰田付费购买混合动力技术。" K ?8 J3 g' I; C( A
' n8 [1 y$ v" J8 j6 V2011年8月,根据丰田汽车与福特汽车的协议,双方合作开发全新一代混合动力系统,这项被描述为“有别于以往任何系统”的新一代混合动力系统,将被应用于双方各自设计的车体之中。2010年中期先行应用于皮卡及SU V车型。根据丰田的规划,未来这些车型还将从美国推广至全球。
1 @2 M9 G+ D" N+ o& H+ n. V ^
2 S) \4 k% G% B" x) `& I# P. |“目前的合作是各车设计车身,使用共同的动力系统,以后是否会进一步加强联合推广还没有确定的信息。”丰田汽车发言人表示。然而毫无疑问,以丰田为代表的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联盟目前占到了最大市场份额优势。# D$ t7 C5 C, p* @$ J9 f
1 G2 ]$ ^! b% k" ^6 ~! x
链接! W; S0 }5 Y" S' u }7 h6 ]2 L
5 g: |' {! j7 r( C
车企联合开发新能源车合作案例概览
' O, w- p: F. F o; B
$ h5 \$ c4 a0 j8 W日本各车企成立电动车联盟。
9 E h: e8 S2 l
4 ?/ U7 q4 k% s; `: r* j; n p2010年3月,为了加速电动车充电设施的标准化,同时在全球各地推广日本电动车技术,丰田汽车和其他日本车企宣布成立电动车联盟。该联盟名为C H A deM o。联盟成员主要代表有丰田汽车、日产汽车、三菱汽车、富士重工和东京电动车动力公司。包括这五家主要成员在内,总共有160家公司加入了该联盟,其中包括外资公司和政府机构。
: p) T0 r: x( @- d/ P4 q( }3 Y& _+ ?+ c1 W! M. I* R
该联盟宣布,他们不仅将会致力于电动车技术在日本国内的发展,而且还将努力把日本电动车技术推广至全球各地,以满足全球消费者减少碳排放和降低燃油依赖性的需求。) w! g0 M, Q P
0 _- O' x0 D5 o
三菱与PSA就电动车合作达成一致
: D3 K+ r+ H3 ~; t: I7 ?$ x
% y' S8 [4 f4 G- Y& }4 N. m2010年3月,日本三菱汽车宣布与标致雪铁龙就电动车开发和供应等合作项目达成一致。三菱汽车称,三菱汽车将从2010年10月份开始向标致雪铁龙供应电动车,数目高达10万辆。后续该电动车将贴牌标致和雪铁龙出售,预计将从今年年底开始在欧洲市场上市。
; `! ?, G @& K5 T; d' L- Q
: }8 [5 m2 ^& f- x比亚迪、戴姆勒签订备忘录联手开发电动车6 n' E5 h: E( N5 {( s5 J5 V
) @% W4 `1 `5 ?6 y; T5 p2010年3月,德国戴姆勒与中国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建立技术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一款适合中国市场的新型电动汽车,并将创建全新的品牌。* m' Y" a. V- x/ B
) J( r( {& |, _; x& m6 ?* d0 v大众铃木印度合作开发混合动力和电动车- L7 [- ]8 M6 `3 Q9 y# ]/ P7 O
7 s7 G0 {8 A1 z! l# D+ M2009年12月,继以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铃木汽车19.9%的股份后,大众集团再度表示将和铃木合作开发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印度将成为这个合作项目的重要基地。9 L2 ?; q! f9 z/ z
$ `1 ^8 I& L) j9 c0 X1 J* _/ l" y% R雷诺-日产与A 2A签署电动车研发备忘录
r0 w4 C, X( I2 p
c$ m; h. |, @5 B$ J8 _9 u2009年7月,雷诺-日产联盟与意大利地区公用事业企业A 2A SPA发布联合声明称,双方已经签署一项谅解备忘录,将在意大利大规模地开发零排放电动汽车。
- U+ J' b7 ~$ D7 T; `# s. X2 H. I
- J w# C5 ]' E大众汽车与比亚迪结成电动汽车联盟7 O2 V* [" N V) A% s8 k" ]
( T% h z/ C9 x, u2009年5月,德国大众汽车与比亚迪就电动车电池合作签署备忘录。# F3 N' w$ Q5 L& K$ \* G5 e g
- T) D; y* F5 C! O
区域例证
. ~) f* P5 g( B, R/ J. e$ e* l5 w% O7 s+ o+ y
中国的新能源路径选择* V! J1 }2 L: Q3 U8 t g
& E5 @6 I: L( j! X* ]' P9 D" j
在被称为“全球新能源试验田”的中国,目前分管四委部对于新能源路径选择依然并不明晰。7 W+ [# |9 q- H* }
* ~ M7 G( f6 K/ r7 l其中,工信部基于销售、能源网络等产业化基础现状考虑,倾向于节能汽车(包括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等)和新能源汽车(包括充电式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齐头并进;而科技部则基于要“弯道超越”欧美日发达国家的思路,倾向于“优先发展电动车”。科技部的专项规划指出,到2015年,仅电动车一项的市场保有量就要达到100万辆。而此前曝光的《规划》提出的是至2015年,新能源汽车整体保有量达50万辆。
2 V! b z: J* W) l7 O% T' ~( E
! g; y3 k7 _$ @, d# n6 m8 c* C技术路径选择在不同厂商间引来了资源争夺及共同的选择困难。以此前一直专注于混合动力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开发的“两田”为例:& _" V$ Y' V+ l
/ ]3 i/ D8 ?8 n: A2010年11月,丰田汽车在中国天津开始了为期一年的道路测试;近期更透露,将于年内在华择机开展纯电动车道路测试。
& a) y% t* E; d% u
4 s+ D i: X0 _% @ H2011年,本田汽车表示已与广州市政府达成协议,将于年内在华开展纯电动车道路测试,并计划将于2012年,“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以进口和国产两种方式同期向中国市场导入纯电动车型。
2 j2 a" m- R& j) s! c5 r
7 H2 c) V. _2 `" y8 |1 i$ ~3 c旁边
- h+ V) p" t8 P3 R
& e7 F0 c; I, a不结盟者:本田与现代
T2 ^1 X! D: \6 r
6 O: W. `% }' i" E9 k+ M在丰田与福特宣布结盟的第二天,通用欧宝总裁施特拉克公开表示,为了应对欧洲立法规定,希望寻求合作伙伴共同研发混合动力技术。当然,对施特拉克来说或许早已心有所属,其表示,“欧宝拟推出一些紧凑型混合动力车型,我很看好基于雪佛兰沃蓝达制造的增程型混合动力汽车A m pera。”
6 l3 r" k* V& `) i( E
) S4 I! C" E3 x5 A$ j3 L" s早在2010年4月,雷诺日产联盟及德国的戴姆勒集团就宣布组成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除分享一些常规的引擎和平台外,还将联合开发全电动汽车使用的电池及技术。而在此之前戴姆勒集团与大众汽车还分别与中国比亚迪签订了战略备忘录,拟“分享”后者在电动车电池技术方面的成果。7 e9 @- b0 v4 z, }4 p0 y
- U- V4 P, u& C' C; l
尽管基于新能源汽车的各种零件及不同路径,汽车的世界正迅速分化为一个个的小分队。然而这其中却也不乏“不结盟者”。6 k# a: w/ b3 O, f& k
- }6 x$ O* K0 W+ A1 ?! L' P3 ?/ L! ^; H
在美国新燃料标准曝光的当天,包括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克莱斯勒在内的三家本土制造商当即投了赞同票。耐人寻味的是,同样在第一时间表示了“同意”的还有日本本田汽车、韩国现代汽车两家外来制造商。两周后,被美国媒体评价为“默认”了新标准的丰田汽车发布了与福特汽车的合作计划。) L$ w: H8 P1 ^! a4 ^& p) x
- w& L" G2 S# r8 A$ w9 v与丰田同为全球混合动力技术集大成者的本田汽车,在谈到自己的新能源设想时,其中国发言人对记者明确表示,“本田没有结盟的计划。”事实上,该发言人强调,与同行相比,本田的混合动力本来就在轻量化、小型化及成本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本田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降低成本。”3 I1 X% ^% F+ L7 m6 m) }
C/ R9 K5 P" q- l3 T
而与本田有着类似想法的是韩国的现代汽车公司。现代企业方面表示,去年以来就开始联合现代钢铁公司,试图通过大量使用高强度钢材以降低旗下汽车的车身重量,帮助该公司能顺利达到2015年的汽车排放标准。“车身轻量化设计是未来汽车达到节能标准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现代汽车公司高管C ho WonSuk表示,现代汽车计划将汽车中高强度钢材的使用比例从当前的18%提升至50%。
; C( l; O6 n9 w4 G2 [7 y" D9 h9 \6 g" H0 h% i+ o) ^
这家目前正忙于换标的企业表示,正力图将自己打造成为一个覆盖汽车、金融、零部件、IT等多领域、包含20多个系列公司的商业帝国。而实现了集团化发展的现代汽车正通过自有的系统协调合作,实现其“携手共创更好未来”的企业目标。
% `0 r$ Y2 L8 C' |- ?" r: L' n( j5 `! ]& u7 B
2011年3月,现代汽车将旁边他人14年的现代建设重新收购旗下,除了“版图”的意义外,现代建设对于现代集团的汽车发展的基础建设亦有着实质性的助力———在韩国18座核电站中,12座是由现代建设集团所修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