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384
- 精华
- 积分
- 1874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5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7-3-1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汽车放量出口的前提是深耕本地市场 , o" \* h' f2 e" n( u# i+ m& O
今年以来,我国自主品牌车企的市场份额一跌再跌,与之相反的是,汽车出口数量不断攀升。. m0 P$ l' G# Q/ g
. m5 W9 r% R0 B9 ^1 x据中汽协统计的汽车整车企业出口数据,上半年汽车企业出口 38.11万辆,同比增长56.99%。其中5、6月连续创月出口量新高,6月出口量超过8万辆。协会预计,今年汽车出口有望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最高水平。
1 x1 u; g- }8 W; d2 d, n3 ]5 g
9 S9 u, y6 [: H" F* A6 o不知是国内市场的增速放缓“逼迫”自主品牌企业走出去,还是受全球经济复苏的影响提升了中国汽车出口的速度。或许两个原因兼而有之,但出口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部分自主品牌企业的销售颓势。
4 H0 t: M6 b9 H) ]+ z7 n; q. `8 W" @, U" W3 @* I" H
从企业的业绩报表可见一斑。如长城汽车上半年净利润18.12亿元,同比增长109%,其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汽车出口实现较快增长。
& q d7 G: m9 a% x% H: R6 I* @+ V+ c- P4 u
无独有偶,日前奇瑞汽车的出口也创下历史新高,7月出口量高达1.7万辆,同比增长93%。奇瑞汽车2011年出口12万辆汽车的目标有望在第三季度提前完成。吉利的出口表现也可圈可点,并宣布计划向英国出口轿车。
- G3 v: z5 G) n. r# p5 [( V5 E4 {, x1 E3 h- {- B7 d3 z
尽管有业界人士认为,由于目前自主品牌汽车的品牌溢价能力差,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不健全,因而出口的阻力不可小视。
# S9 m% z9 h1 n+ Z$ ?3 e; U. X7 \! B/ O9 y
但是,从小批量出口到大批量放量销售,出口带给了自主品牌企业丰厚的利润和生存机会,也促进自主品牌企业由现在的汽车贸易为主,转变为塑造品牌为主,逐步在国际市场上打造出中国品牌的形象。
# b4 I. o \5 d3 c; t, J7 q( I
2 A6 @) H+ Q6 a$ w另外,根据中国发改委的信息,中国到2020年的汽车年产能将达到4500万~5000万辆,但需求仅在3000万辆,因此汽车企业的出口成为必须的选择。
6 Q1 J, z$ J7 x I' p
: |7 O" v. G' j2 Y但需要提醒企业注意的是,在放眼海外的同时,不能忘记本土市场的掌控能力。- k' t: N& @; L# e' {: @
$ e5 }0 D( z0 M( x! k) B
眼下,自主品牌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仅存不足25%,几近无路可退。而反观各家外资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如鱼得水,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增加。甚至就连今年受到日本地震影响的日系车企,在经历了短暂的市场空档期后,依然能够迅速回归,重夺失地。这不得不让人替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担忧。. F- N5 u" [7 @- [2 O! C/ n8 C0 s
" m- ` @, J |: V( `% }/ z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国,大众、通用、日产、现代等跨国公司的合资公司不断扩充产能。他们基于中国市场的生产基地,在掘金中国市场的同时,也向其他市场输出产能。广本汽车公司就是其中典型的一家,出口指向欧洲市场。尽管目前他们的数量还不多,但是未来趋势不可小觑。
7 ?& ?: v* ~2 V5 {
4 y& H- R' p. a0 ]虽然目前欧洲市场并非中国自主品牌企业的重点市场,但却是吉利、奇瑞、华晨等公司希望攻破的阵地。+ Q& z. N2 a5 _: N
# p ^+ \+ K+ I3 L" Q而来自中国产地的外资品牌,仍然会在欧洲等市场上短兵相接。一旦在产能重压之下,跨国公司也转向出口释放销量,中国自主品牌的海外阵地面临危机。不仅仅是跨国公司,即便是同为“金砖四国”的印度也在加快出口,汽车销量增长不可小视。
+ _' M3 s' U5 N) |: }6 k& p
3 M' K2 T' `3 d+ C" t内忧外患同时存在,自主品牌企业的市场需要稳定、稳固地发展,而绝非一味追求“墙内开花墙外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