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网站:橡胶人才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64|回复: 0

庞大本土零部件企业缘何只分得一勺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2 11: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庞大本土零部件企业缘何只分得一勺羹?
  j! o# @6 ]( q+ @0 A随着中国坐稳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大国的宝座,以及全球其他诸多汽车市场尚未完全复苏,跨国零部件企业也开始纷纷押宝中国市场,增资、新建生产基地或者研发中心等,希望借此分得更大的蛋糕。3 ]- ?9 Y/ c4 H" s- U( o
" B6 P0 k' ~- i2 f- W( h" s
事实上,近年来国内零部件企业海外收购已在进行。如吉利收购DSI自动变速器公司,北京京西重工宣布收购德尔福的相关设备,中航工业汽车与北京亦庄国际联合收购耐世特汽车系统公司,宁波均胜收购德国微控制器生产厂商Preh,等等。未来一段时间还将形成一股海外收购潮流。
: ~2 ^# I: R$ x, w' B) L0 m9 L! e# l) {+ {/ q
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一些零配件企业已经具备了单个零配件的研发能力,但是缺少整体零部件解决方案的能力。实践证明,合资换不来核心技术,要掌握核心技术就必须自主研发或者通过收购海外具备技术特色的中小优质汽车零部件企业来实现。
, R: p  i0 G2 b& n
/ n) r  _$ V' d/ Z海外收购的确是一条捷径,应重点鼓励内资企业并购海外具有先进技术的核心零部件企业和境外研发机构,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支持和帮助。但是要警惕买回来的技术是否附带专利权,如果没有专利权,即使百分之百购买对方公司的股份,仍然不是自己的。
  @/ Q% U! C0 [1 d) g/ E% x
$ Q2 Y& n3 I, G- y最后,应进一步加强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这不仅对促进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缓解国内产能过剩矛盾,加快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自主品牌;有利于规范出口秩序,保护知识产权。有关部门应组织联合攻关,选准一批关键部件和总成,组织国内企业进行联合攻关。发挥整个集团公司的力量,要清楚强势自主整车必须匹配强势自主零部件。先做大再做强,形成规模效应。5 O! v2 Y+ u, m
0 {- q+ l( P0 n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除了海外收购之外,更重要的是自主研发,现在国内的自主零部件企业大都是单兵作战,而且投资研发力量非常弱,急需加大投资力度。所以,国家更应该对汽车零部件产业,尤其是关键零部件及汽车电子产业给予政策鼓励和大力扶持,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支持和帮助。国家应加快制定汽车电子产业专项发展规划,汽车电子技术是汽车的核心技术,汽车工业技术进步和创新的70%源自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9 J/ L) p* C! C9 P2 e
% P* c$ u+ c& ]1 `8 |4 E* P, Q/ p4 d
同时,应制定培育国内关键零部件企业提高技术研发水平、核心竞争力的扶植政策。目前中国零部件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只占销售收入的1.4%,远低于国际平均的6.6%。因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提出重点支持研发的关键零部件产品目录,对内资企业的研发投入在财税和金融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应该建立国家级零部件核心技术竞争前沿性、基础性研发平台。国家在研发投入上给予支持,与整车企业、科研机构、零部件企业签订合同,取得研发成果三方受益。
* K; ^( o' F* l; T: T0 `2 r
4 N8 i: d& a* J9 y$ z  d. \目前,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共有2万多家,其中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近8000家。但是,真正达到规模要求的很少,产业非常分散。同时,本土零部件企业普遍自主研发能力弱,产品趋同,并且技术含量低,尤其缺乏轿车主要总成和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
) K- f0 |: D& D: I# t( u! T
% I) ?0 s& Z6 U9 l5 M令人尴尬的现实是,本土零部件企业占了零部件企业总数的80%,而销售额却只拥有20%,并且90%集中在低端。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橡胶技术网. ( 沪ICP备14028905号 )

GMT+8, 2024-6-7 22:43 , Processed in 0.01964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