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384
- 精华
- 积分
- 1864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5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7-3-1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土品牌难进一级零部件供应商梯队
* @2 w g6 y" q& Y在区域性市场上,采购成本高低、采购效率、当地市场能提供的原材料质量水平等直接决定企业的竞争能力。随着跨国零部件企业在华投资和采购步伐的加快,中国供应商应如何抓住全球采购的先机?跨国零部件公司是如何看待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并从中国采购的?他们的采购策略有何变化?对供应商有什么新的要求? O; _# R2 J) A3 Z* i2 O
: A* i# T6 d0 t+ {3 e■ 积极建立本土采购渠道
1 }# K& s3 n' U' o0 h; R+ k! q' L
- f1 [$ _3 Q% l- _2 r' @“中国是德尔福重要的战略市场。自1993年进入中国以来,德尔福就把本地化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在中国设立了从采购、产品研发、产品生产和供应、客户支持等全方位的强大的客户支持体系。伴随着中国汽车市场高速发展,以及德尔福中国业务的成长,德尔福在中国的采购额也在稳步逐年增长。我们本土供应商在各个方面越来越成熟了,我们很高兴看到这个趋势。”德尔福电子电气系统亚太区采购总监应萍告诉记者。
! ~: J* A, P4 I0 _8 V6 z8 k5 r/ b2 B: s6 _. C
伊顿公司车辆集团全球供应链管理副总裁韩思德表示,中国零部件供应商的供应能力、质量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中国在铸件、锻件等零件有很大的优势,对伊顿等跨国零部件公司很有吸引力。跨国制造商不应该总认为“中国制造”低质量。( s! v3 ~1 g9 Z, x2 a
! P+ f0 z& ^6 [1 M
威伯科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提升威伯科在中国的采购能力,能更好地支持威伯科在中国的本土生产,优化威伯科全球供应链网络,有效控制成本和提高供应灵活性。近年来公司一直在积极推进全球化,中国已经成为威伯科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地区的采购量也随着产量的增长和本地采购率的提高迅速增加。6 l- D; O# m3 B; ^1 P& R. X) Y
" B* w& J# |. L. _! ^据介绍,2006年威伯科在中国的本地采购率不到50%,而目前我们已实现了近80%的原材料本地采购,如压铸件、机械件和部分电子件都实现了100%的本地采购,而非金属件、塑料件和橡胶件的本地采购量也在逐年增加。过去的三年里,威伯科在中国的采购金额达到了年均25%的增长。5 M! t H" f" K" B2 R) N i
! z7 }: H: L B' L/ E' R+ k
以博世为例,其在中国市场的采购比例已超过20%。而到2013年,博世希望超过80%的原材料能来自中国本土的供应商。
5 x% p h; ?$ o w- D
' Z" }' v" N! B( H$ C: O曾任职为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的彭德园多次强调,博世在中国发展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如何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性价比。这显然已成为巩固博世在中国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博世采取的措施是积极建立本土采购渠道,将采购重点逐渐转移到中国市场。
( Y7 I7 G- A( j0 S
% B% U3 F) b0 L( B5 ~6 Q■ 现实并不乐观
. @9 z/ x1 B' I& l0 u. I
7 ~# F( W% `. D* p* L- u/ X% E不能忽略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尽管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采购量十分巨大,绝大部分跨国企业集团的一级供应商仍然是跟随商机迁移到中国的国外企业。目前中国本土供应商企业仍没能进入其全球采购链条中的核心位置,大多数中国企业仍处于整个采购链条中的底部位置,提供基础、薄利的低端服务。5 I8 ^+ M" H. u0 j* I: j* x
2 D# M: A# b2 o% f0 n
相关资料显示,跨国公司在华采购额居前的零部件品种为,汽车电子电器及仪表、悬架减震器、车轮及车身附件等。- h, j. w0 I" D9 m
) B9 G7 D9 D. A& m5 h多位跨国公司采购总监表示,希望未来能在中国采购一些附加值高的产品。只有在中国采购到附加价值较高的零部件,成本才能切实地降低。目前,跨国公司从中国采购量较大的还是技术含量比较低的汽车零部件,比如雨刮器、内饰件等。
/ e5 d( ~8 d( @( Q. C/ N( o6 }' q; l# j 5 N4 g" c; y# x# t) Y& y
) H/ h$ P) w& w- w& A' R尽管本土供应商在劳动力成本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与吸引力,制造工艺有了很大改善,但其现有的管理、标准、研发实力等多方面因素,决定他们短期内难以进入跨国零部件公司的一级供应商梯队。
( w6 v' X9 ?8 a% Q& o9 r% {# M, L& O. f2 @, N% z- v& l+ u; j
■ 中国供应商研发能力尚待提高
0 U$ s8 e- D6 z$ b4 @9 N' P- t" {$ n4 y
据悉,很多跨国零部件巨头迫于降成本的压力,对于在中国采购都曾设定过宏伟的目标,但实际上仅有很少公司能够实现这一目标。从目前情况看,对于跨国公司每一类产品的采购,仅有很少的中国本土供应商能够达到买家要求,而且很多中国零部件企业在质量稳定性、研发以及供应链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
: u* Q( `- Y: \) b/ h1 E6 M& ]# N$ k, M, x8 I, d4 Q
由于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中心参与其全球产品设计,需要中国供应商具备与跨国汽车企业共同研发的能力,所以具备技术创新能力的供应商将成为跨国公司更有价值的合作伙伴。
/ D6 s3 E8 ~7 z, b0 F% Q) Z$ J: t( r$ x% y* _9 {! K
应萍告诉记者,本土供应商在经验方面有一定欠缺。汽车行业是高端制造业,对质量、工程、物流的要求都很高。国外的成熟供应商一般都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所以在质量稳定性及处理一些紧急情况的时候,经验很丰富。另外一个比较明显的差距在于技术和科技上的差距,本土供应商普遍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投入比例太少。0 B7 K- x, s& m
. ]( n* [# m. K0 [+ O( @1 x威伯科相关人士认为,与国外成熟的供应商相比,中国供应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成本上,但在产品研发和质量控制方面,中国的供应商还需要不断改进。目前大部分中国供应商仍然停留在制造而非设计阶段,研发能力相对有限,以至新产品的研制较国外成熟供应商需要更长的周期。同时在工艺控制和体系管理方面,中国供应商离国际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