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384
- 精华
- 积分
- 1874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5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7-3-1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商用车企深耕海外市场需量力而行
t) J/ n1 ^9 r# c5 v北汽与俄罗斯AMS公司在俄组建合资公司生产商用车,是资本输出。宇通则一直坚持以技术输出为主的出口模式。东风与土耳其Temsa集团的合作意向,则是从产品输出到技术输出的过渡。拓展出口方式,深耕海外市场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必然。在当前的局势和条件下,商用车企要深耕海外市场,究竟该选择技术输出还是资本输出?
! n4 c* \5 w: \ q3 i8 T( r; j) O" C8 p' q Y
技术输出是过渡 资本输出风险大
6 Y' h. }4 I; l& n# U
a+ Z' N7 |: P: H7 }6 n7 |“其实技术出口应该说并不是主流,这种出口方式还是以散件组装为主,跟整车出口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无非就是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关税等壁垒。”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副秘书长杨爱国告诉记者:“因此,这个阶段还是相对比较初级,真正要达到大规模的投资(即纯粹的战略投资),我们离那个阶段还有一段路要走。”8 A" j7 @1 N: b; }& ?& ~ D
0 }8 T0 A9 b& ?( V0 ~: a“对大部分商用车企来讲,还是比较倾向于技术输出。商用车行业利润率不高,资金不够雄厚,资本输出的实力还不太具备。”安凯国际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国钧这样说。他认为,中国的商用车企还没有像欧美国家那样形成自己的财团。同时,中国车企中真正有规模的多为国企,资本的输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支持力度。
. k0 v2 a. R9 o6 s
" T0 e( t, ]1 C“出口方式的选择,还要看各企业具体的产品。”李国钧补充道。竞争优势明显的产品,在跟国外其他产品竞争时还有一定的优势空间,就没有必要海外建厂。而同质化严重的产品,在原材料、价格等方面竞争激烈,产品技术附加值也不是很高,则可以考虑在出口国当地组装,就地取材节约成本。
) \0 @8 ^: T" ]3 |# g
$ J+ O' |. T5 f以客车为例,公交车配置相对简单,如果当地政府比较支持,在海外组装优势就较为明显。而豪华客车由于需求量不够大,海外建厂就未必有许多优势。“主要还是根据各企业的产品决定,企业要对产品做一个阶梯式的策略。”李国钧补充道。
, K4 W/ m; k6 ?' H# d0 M0 I$ `9 y7 c" m( h( R8 k2 U
“整车出口相对简单,报过单、交车之后,就是客户使用过程中的后期维护了。要是当地生产,投资市场的规划和营销网络的建设等都要从头做起。如果当地有成熟的网络可以使用,从投入资金到厂房建设,再到设计生产,最后出产品都有个周期。再加上双方的磨合期,至少还需要半年,甚至一两年的时间。”李国钧分析道。
" \/ c3 A5 h0 G! {" x; d
7 Z, R/ }8 \3 a/ r' a- ?“其他国家对于外资支持的力度远不如**大,政策风险相对较大。如果能有政府的支持,再通过中信保得到一些金融风险的保证,底气相对足一些,相对来说更能够承担这个风险。”李国钧告诉记者。3 O7 E1 i: J6 U m' m
: ^! `7 [/ Z; w/ T7 s7 N% c8 J
因此,李国钧认为,如果合资是“以产品换市场”的合资,相较于资本输出,风险会相对小一些。“产品输出的风险主要在金融支付方面。而散件过去组装成整车后,若车子卖不出去,或是受政策限制没有配额之类的,也顶多就是产品的损失。”李国钧补充道。0 v# o2 v( m* Z5 o; f8 P" ~( m
4 ]" j* P7 A G" v, y量力而行 谨慎选择
! M9 p6 E1 X6 R: r0 S7 j4 w0 S) D. D! H5 `6 \
要在海外建厂,进行资本或技术的输出,企业自身的技术和资金实力是首要条件。“海外建厂需要具备两大条件:一、自身规模足够大,有足够的资金实力;二、国内和目的国的政府支持。”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毕竟是资金的国际流动,要涉及到国家的外汇政策和行业政策,包括政府是否鼓励、信贷等配套政策是否健全等,政府的支持至关重要。
$ c7 Z j+ g. t& I8 H* |* g" \& l 2 u' x" h/ v! H6 w+ V" s# I$ I' G
' @3 w) Q. ?4 b; c1 u, `8 F% Q
“靠企业一己之力在海外打拼,是很难的。中国商用车企业,目前除了北汽、一汽、二汽、上汽这些实力雄厚的企业外,其他企业要实现海外建厂和海外投资,估计还比较困难。”该业内人士这样说道。
9 C3 V/ x# R; {- Q' m* E/ K$ ]0 Q% Z5 E! Z
同时,是否适合海外建厂,还要视目标市场而定。在李国钧看来,俄罗斯和巴西是目前较值得投资的两个市场。“这两个市场虽然竞争比较激烈,但市场本身也比较大,投资环境还是比较理想的。如果有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当地政府又比较支持,在当地扎下根的话,就能获得不错的发展。”李国钧分析道。
) t' s* C3 |- Q- ~ j8 ~; l) w% i0 k2 }
对于国内商用车企比较关注的印度市场,有业内人士并不乐观。“印度的消费能力和本国竞争力有限,再加上其本身的民族狭隘性,国内企业进入印度市场有些困难,也不太好发展。我个人感觉是不会很乐观的。”有客车企业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5 Z O& T1 ?, ]& H
0 n4 \5 B$ M: u9 S9 h
杨爱国则认为,由于其本身对于中国企业的比较消极的态度,在俄罗斯合资建厂的难度相对较大。“前期也有一些投资失败的教训。之前很多企业都想在俄罗斯建厂,但最后政策一变,很多优惠就享受不到了,只得退出。”杨爱国补充道。
l& u, G! G% A7 L) } c2 k# ?) ]4 y9 ?
“之前很多厂家海外合作成功的很少,基本上都是失败。海外建厂说起来简单,实际操作起来会遇到很多实际的困难。”李国钧告诉记者。他认为,不少企业海外建厂失败,主要源于其对海外市场政治、金融以及相关政策等和当地市场把握不够全面,而主要依靠当地经销商或合作伙伴的力量,提供初级产品,如散件、工装设备等。; G- {- {+ s z: I k2 D" o d
! z5 w& y M7 p1 ?+ A“据我了解,在资本层面的合作,目前还没有很实质性的和大手笔的操作。”李国钧说道。在资本合作方面,当地政府支持是必要的条件之一。企业本身资金雄厚,有足够实力投入,又具备长期的规划,跟当地合作伙伴顺利经过磨合,双方对当地市场有共同的认识,在合资公司的经营、管理等方面,都能够很融洽,很和谐。“这样的合资就会有很好的发展。否则结果就不会理想。”李国钧说。
- o2 i" F# x8 R* i' k( {
* G; t. ?$ n8 P, O8 Y6 K“海外投资一定不能盲目,要摸清楚当地环境。”中汽协专家、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谭秀卿提醒道:“对目标市场的社会和人文的分析是最重要的,一是社会有需求;二是社会要比较安定,法律、法规要比较健全。社会的稳定很重要,社会不稳定,法律法规也不健全,将来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和损失就得不偿失了。”
% H0 K$ p( b& C8 X3 q* } Q! _8 ]3 o. l: ]0 R- E' E7 i) l6 i
而在海外建厂后,管理方面则是最大的难题。海外工厂的运作,需要既懂当地语言,又懂管理还懂市场运作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极为匮乏。“有很多企业在机电商会汽车分会召开的会议上,都不止一次反映过这个问题。不少企业反映,海外收购或合资后,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杨爱国告诉记者。1 e+ \2 Z, o+ \
( i& [: V4 i' N! p' Z其次,海外投资也涉及本地化的问题。“合资公司必然要雇用当地技术工人,目的国是否有足够的人才储备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杨爱国说。5 F( u; c' [2 t% g# P
3 U5 a0 Y7 v) {' S, z- U: Y! Y
+ N6 o& ~% H; D3 ^注重积累提升国际影响力
1 X+ Q1 S' g: C
3 ?$ Q1 \$ ]4 J“国内很多企业在研发方面是很缺失的,我们的产品与日韩和欧美国家相比只具有价格优势。商用车企要打造独特的产品竞争力,创新才是根本,企业应该更注重产品的研发。”谭秀卿提醒想要升级出口模式的国内企业。3 g! m4 c+ B8 G" |$ F
: [! Q3 f- R) |1 {8 n李国钧也认为,中国商用车企技术方面的沉淀还不够,更多仍是集中在劳动力密集产品上的低层次合作,技术合作很难深化,而只能停留在单一的车型和产品上。“谈到技术输出,中国能够自主的汽车制造技术还比较有限。”3 v' D+ B. B9 B6 Y
5 a1 O/ \! X. d$ s/ [% ?
同时,李国钧还认为,中国目前的合资更多的只是在性价比方面做文章。“现在最赚钱的不是做产品的,而是设计产品的。西方有发达的技术,竞争力很强。我们还需要积累。”李国钧补充道。
4 e p1 t, x; G- F9 y ~ G% G- \$ h0 k4 e* _, S
“品牌肯定是第一位的。中国商用车企需要逐渐积累品牌影响力,在此基础上,将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提升上来,继而向更高阶段发展。”杨爱国告诉记者。他认为,太草率的参与到海外当地市场,不适合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出现问题后,造成的负面影响会更大。9 f3 ]) D6 @3 T" E+ n4 l
& p/ `2 n+ b' n! ?2 h6 O0 J李国钧也认为,具备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之后,再进入目的国建厂,产品的接受程度才比较高。) W. R" b+ j7 Y `6 F
1 k0 c! t: q. i/ b
“其实俄罗斯现在整个的汽车工业发展思路,跟中国当初引进汽车技术的思路是差不多的,‘以市场换技术’。”杨爱国这样说:“但目前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跟它们需要的东西还是有差距,它们还是更希望欧美的汽车厂家带去一些核心的技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