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384
- 精华
- 积分
- 1874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5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7-3-1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大话商用车老总:刘汉如的秘密
$ { r+ Z/ `2 L6 J1 m+ R华菱重卡的成功,让重卡围城之外的企业有了进入这个市场的冲动。' g& R: a. `$ w0 o8 O. R
3 f. N) Q0 \1 L9 g+ E% ^- G人们看到的往往都是成功者,失败者或许都被淡忘。与华菱成功跻身主流重卡企业相对应的是,大量新进入重卡市场的企业或黯然离场,或惨淡经营。比如洛拖集团的东风红、当年南汽的凌野重卡、上汽汇众重卡、春兰重卡,还有一些重卡企业在艰难维持。
: _2 }. v: q+ q- ^. V/ E+ S, K: ^, L p5 l
. G0 X" i% V+ j! V5 f0 `! o
: \. b0 G, C9 A. M$ C3 V$ D% p
华菱重卡的掌门人刘汉如,有什么秘密武器,能够让华菱汽车这一没有国家重点支持的企业,能够快速树立起华菱重卡品牌?( f/ c5 Z$ a ?# g9 H
# n. K7 h; |4 J$ Z9 V5 u* d
了解一些刘汉如的秘密,也许有助于企业对进入重卡行业做出正确判断。
7 e/ c" s/ u- D A! P9 \. s7 g) ^; D3 k
高调还是低调
1 N4 w: A* M i$ c' {: ` I5 x
; r5 K% k$ d( ]5 I$ A在很多人看来,刘汉如是个高调的人。时常可以看见刘汉如在一些论坛上发言,在各类媒体上亮相。# M% U9 L" A; a' O- S+ A2 q
0 |7 T5 u Y7 d8 C0 m& W; _6 G但就在华菱重卡上市之前,想要见到作为星马汽车集团董事长的刘汉如,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G/ r: L( G, c1 ?
1 ]& _+ e( M4 S' A0 K9 M
2004年底的时候,笔者在研读社科院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一书时,在“汽车产业的分析”一章中,提到了一个专用车企业——星马汽车。这本书认为,中国的汽车产业总体而言,整车厂的经营规模、利润率等要远高于专用车企业,但是,有一个上市的专用车公司,其经营状况非常好,经济指标超过了整车企业,比如一汽夏利、一汽轿车等,在所有的汽车类上市公司中名列前茅。这个公司就是安徽星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其主营业务是生产水泥搅拌车。8 w1 k% D5 M+ X2 k' S3 z5 q
1 [4 y6 _* h: k1 x一个生产水泥搅拌车的公司是怎样上市的,又是怎样实现这么好的经济效益?笔者查阅了星马公司的资料,知道其总经理叫刘汉如,公司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笔者致电该公司办公室,希望能够采访刘汉如。不料,办公室的人回答非常干脆:“我们刘总不接受采访。”笔者当时还有点不相信,又通过其他渠道找到这个公司内部人士,依然是同样的回答:刘总不接受采访。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也很难找到关于刘汉如的采访和发言。' w. G' ~& Z& S c8 {3 {
# o' i7 K9 ^" U% X7 z
笔者第一次有机会采访刘汉如是在2005年1月。随后,刘汉如不断接受各种媒体采访,同时,也在一些论坛和研讨会上发言。现在,刘汉如可以说是重卡圈里的“明星”人物,有着相当的曝光率。
. i# o8 `0 g" ~& z0 }2 F" F+ G1 ^
这个之前低调的刘汉如,为什么后来变得高调了呢?
7 r, r3 }% F1 B. t0 ~# Q0 W$ }! ]7 e+ Q
原因就在于从2005年开始,星马汽车集团要力推旗下的华菱重卡。重卡跟专用车不一样,重卡是要卖给老百姓的,老百姓对品牌有个认知度的问题。作为一个新进入行业的品牌,既没有汽车大集团的背景,又没有合资的跨国公司在支持,想要取得众多消费者的认知,简直就是比登天还难。关于这一点,相信很多新进入重卡行业的企业都有同感。! |9 H- ?" b2 }
- K# M7 L, r; p; H1 @ Y/ n做广告是个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的好办法,但是这个好办法太烧钱了。星马汽车集团基本是用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来造重卡,哪有那么多钱做广告呢?刘汉如发现,相比在电视报纸杂志上做广告,企业老总各种形式的曝光对产品品牌的传播,不但成本低而效果好。于是,刘汉如把自己作为企业的形象代言人,在各种场合频频亮相。
# g& G7 G7 w+ R* H4 E. y: G
, L) @" z# F6 }* j2 ]刘汉如这样做,在代言华菱的同时,也让自己成为了偶像,甚至出现了一些言必称“我们家汉如”的铁杆粉丝。, R7 @) K8 E: H4 O4 i/ ^' p6 A/ r
4 G0 \; c( N4 I: `# ?谁让谁成为偶像- `: U4 D/ _. n. Y% ]. m( [
/ H: N0 A, V8 \& |+ ~; l) d- t
是华菱让刘汉如成为偶像?还是刘汉如让华菱成为偶像?这实在是很难说清。4 m# g6 Y( _" m1 K# Q9 |2 T* B
6 T/ X1 j' Y! i
刘汉如的粉丝在媒体圈里就很常见,很多记者,特别是女记者都把刘汉如视为偶像。
/ T# b. k1 A) D9 I5 s& Q% i" L7 Y! g$ ]- C5 O3 n: z% M# y
2006年时,与我同一个办公室有位女记者,是刘汉如的铁杆“粉丝”,到处宣称刘汉如是她的偶像,表现异常夸张,一看到刘汉如的报道、照片就要惊呼。更让人受不了的是,谈及刘汉如就非要称“我们家汉如”。我们大家问她,为啥要迷刘汉如。她说,刘汉如的眼睛好大,而且,还有点肿眼泡,她就是喜欢。我们顿时都晕倒。; |- Y/ r7 w7 {' R: K% K! D
/ w4 U: I, g, V% a) N* ~
话说回来,刘汉如的粉丝确实还有不少,当然,绝大多数并不是因为刘汉如的大眼睛,而是认为刘汉如的见解深刻,观点犀利,口才一流,这里也包括上面提及的那位女记者。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刘汉如的人格魅力让其成为偶像。1 h% p3 s" C4 j+ O6 Q2 D! M
4 l' e) D) @0 f" y3 l' {7 ]* B很多记者非常喜欢听刘汉如说话,浅显易懂、观点深刻,风趣幽默。虽然听刘汉如讲话会经常耽误吃饭。刘汉如讲起话来,用“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2010年底的2011华菱商务大会上,刘汉如从上午10点一直讲到下午1点半。2011年的年中商务大会召开前,笔者对前去采访的记者说,刘汉如发言当天的早饭一定要吃好,因为中午饭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吃。果然,去采访的记者回来说,刘汉如那天上午的发言又到下午1点多。/ O r( [' D% b( L
. v. c6 w# G) [2 r$ b9 a刘汉如讲话时间虽长,但绝对不会让人睡着,他讲话非常有激情,没有任何废话套话,都是直接切中要害。对形势的分析也是一针见血。讲话过程中总是伴随很多笑声和掌声。0 G- _+ i. S" O+ t/ {8 I) C9 F
, p, Q( ]/ P- C7 Y, i
不过,刘汉如在业内大名鼎鼎,与其大眼睛和好口才都没有太直接的联系。他的出名在于短短几年之内,就把华菱重卡做成了中国的主流品牌。
- G4 L& p* b: Q8 U, w
# @9 |7 Z0 ~9 D7 O' _4 s星马汽车集团位于马鞍山这个三线城市,从一个小小的专用车公司起家,不在最初国家造整车的目录中,也没有傍上哪个跨国公司做靠山。" X9 w, _* `5 e& y3 ^7 H
( K) j5 V( b, q% F \2 h但是,就是以一个极低的起点,华菱重卡从2005年正式全面推向市场,到2010年时年销量就已经超过3万辆,星马汽车集团的总产值也超过了100亿元。2 C1 o G0 Y- B6 i' _& G
4 p# G) V8 Y0 I, a& u
正是华菱的光辉业绩,激励了无数企业前赴后继,进入重卡行业。不过,也不是每个进入重卡行业的企业都能成为华菱。华菱取胜,自有其不为人知的“道”。4 A# q# J1 D/ S: w% U1 X8 a$ B
+ i8 A4 k# |7 G/ E5 L
大胆而谨慎6 u3 Y9 {: f" v5 D) ]6 w% j
- T/ Z4 x+ m8 x9 x: u; g! B5 Z6 a所有人都看到了刘汉如的大胆,但是不是每个人都看到了刘汉如的谨慎。
# x' F3 G' e) T; y4 n
' Q1 S4 I" o: l# ~" r; }正是因为刘汉如的大胆,才能让星马这样一个小城市中的小专用车企业上市;正是因为刘汉如的大胆,星马才能在既无国家扶持,又无资金来源的情况下造重卡。
4 t1 D% J V( ~% L
# A' P5 ?5 w; e! x, X. K% k刘汉如的大胆和成功激励了很多企业,于是,很多企业——有大城市的,也有小城市的,有大型汽车集团的,也有专用车企业的,有投资大手笔的,也有滚动投资的,纷纷进入重卡市场。总体说来,很多企业投资时的起点基本都要高于华菱。
+ h- Y( m- I5 Z* p( b2 ], G2 l( \/ ^7 M( z, X! i
这些企业在大胆进入重卡市场的时候,却没有看到刘汉如的谨慎。
! P4 M4 m, O# f' V- i8 N, c/ Y" w5 w/ ^! I- H- h
正是秉承一贯的谨慎原则,星马公司才能从一个小小的地方工厂成为了上市公司,也正是谨慎原则,才能让一个非国家队的华菱公司跻身主流重卡企业。小企业就是小企业,小企业有很多灵活的地方,小企业相对老国企也充满了活力。同时,小企业就像小树苗,成长快但抗风雨能力差。刘汉如最著名的一个言论就是:“华菱不靠进攻得分,而是靠别的企业失误送分。”其实,对于小企业而言,进攻缺乏足够的国家和资金支持,失误则更是可能面临灭顶之灾。对于大国企而言,失误了,面临破产了,国家必定会出手相助,比如上世纪80年代国家对东风的扶持和上世纪末对中国重汽的破产重组。但是对于地方小企业而言,国家救助的办法就是鼓励被兼并整合,因此,小企业一旦失误,就有可能失去独立的发展机会,或者停产,或者被兼并。
$ @9 y' G O- t1 b ?
" _9 f$ A7 Q- W9 i' x$ N刘汉如一直对企业风险有足够的控制能力,正是这种能力让星马和华菱都能始终保持良好的经营业绩和现金流。无论对于经销商欠款和用户欠款,华菱和星马都显得非常谨慎,华菱不会因为冲量而降低车价或大量赊销。在囤积库存的问题上,刘汉如也是谨慎有加。去年年底,各重卡企业都比较看好今年市场,囤积了大量的库存车,刘汉如在年初的时候就说,这些库存将会成为这些公司巨大的包袱。在很多企业痛苦地消化库存时,华菱今年就走的比较轻松。
5 i( f8 M" C$ g
: ^7 `4 `- R7 I! D7 | n自信而不自满" P+ {! k0 p e- X- J( E7 F
& V1 u3 R% [; q6 e很多人都看到了刘汉如的自信。刘汉如敢于在没支持、不合资的背景下造重卡,来源于他的自信;刘汉如敢于定位“树立重卡新标准”,敢于喊出“进口替代”;华菱品牌产品的售价敢高于同样配置的其他产品,都来自于刘汉如的自信。但刘汉如的这些自信又恰恰来自于他对自身资源、条件的清醒认识。刘汉如的自信并没有陷入自大和自我欣赏的境地。; }7 k0 Q' p( V5 K; U
, r2 `, Y9 P$ D: F
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很多初入重卡行业的新企业,把造重卡想的过于简单。有些人认为,让国外顶级设计公司设计驾驶室,再配上高端一些的发动机、变速箱,装配上一些昂贵的配置,比如大马力发动机、自动变速箱、空气悬架、CAN总线、空气座椅、自动玻璃,再加上一些时髦的电子产品,像MP3/MP4/MP5,倒车影像,感应钥匙等,就可以称为高端产品。高端产品的价格就要向进口车型看齐。这样的企业会进入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
4 Q2 L+ D( s, h8 U {* I1 j4 b9 c: ^) n9 J0 j
造汽车是非常需要底蕴的。因为,同样的零部件,不同的企业匹配出来后,性能会有很大的差异。世界知名的汽车品牌,哪个没有上百年的历史呢?汽车是需要在大量的使用过程中来持续改进其性能的。汽车不是搭积木,不是把先进的零部件组合到一起就可以叫好车,更不是只经过高寒、高温和高原实验后,就可以宣称性能可靠和故障率很低的。7 q" F8 }. Z6 W5 O
$ M z0 W: G8 d1 T
同样的,东风和解放都有着庞大的研发队伍、经验丰富的研发人员和生产线工人,有着最庞大的客户基础和经销网点。新企业要想价格卖的比东风和解放贵,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理由,而不能仅仅靠自信。
2 q3 r! b9 g7 d$ h. r: E' g- Q" [0 ^( g3 y0 W
正是看到了企业自身实力和老牌重卡企业的差距,刘汉如才选择引进三菱扶桑技术,站在国外知名重卡的肩膀上跟国内大型企业竞争。5 V. t) V& {9 n$ [" i& m
; z0 W4 U7 A5 d8 j
三菱扶桑重卡,在中国市场,特别是水泥搅拌车市场有着良好的口碑。于是,日本重卡的精细、省油都体现在了华菱重卡身上。跟很多企业重研发,轻工艺和制造不同,华菱公司在引进日本三菱技术的同时,还聘请了日本专家长期在华菱生产线上工作。华菱在引进研发人才的同时,也引进了大量的制造专家。正因为如此,华菱重卡才能一上市就成为黑马。& f/ t$ c% T& V
. V7 b5 \& ?3 ]; Y' i
正是刘汉如的不自大,让华菱引进了高起点的三菱扶桑重卡,让华菱稳稳地开了一个好头。
9 c) M/ ~& v J& Z0 {% ~; W/ [! n4 d u! B
前卫又传统
4 [. P4 w9 G( Y( Z9 o% E1 l
: y; r6 ]; q- f# h) C1 j3 H很多人都知道刘汉如喜欢新的技术。比如,16挡的变速箱,华菱是最早的一批用户;比如,华菱是最早把CAN总线用在车上的企业……9 v, v& {& s1 w& ^
% a3 d D" P7 d& j c! ]刘汉如总是对新技术保持着极大关注,很多零部件公司的最新产品都首先运用在华菱重卡上。今年上海车展,法士特和威伯科合作AMT新产品的新闻发布会上,一共去了两位重卡老总,一位是东风柳汽的总经理程道然,另一位就是刘汉如,由此可见刘汉如对新技术的关注。
0 K; i; Y6 O0 `8 {5 i0 D/ G0 X) e9 ]6 w8 ?
刘汉如在积极运用新技术的同时,却又是最为传统的。华菱产品最初上市的时候,采用的主要零部件全部是市场上最主流的斯太尔体系:潍柴发动机、法士特变速箱和汉德车桥等。这些关键零部件都是国内最成熟、市场份额最大的品牌,它们成熟的技术、随处可见的配件和最广泛的用户基础,不但大大降低了华菱重卡的制造成本,也让华菱这个新产品在上市之初就减少了很多故障。- ^' n% ^. Y3 K$ ]
& B) T4 a* B$ g( @0 Z$ {- _7 s同样地,北奔也是在大规模使用斯太尔体系的零部件配套后,成本才大幅下降,摆脱了十几年蜗行的状况,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而欧曼和大运的成功开局也是因为使用斯太尔体系为其配套。
5 F" ?) q' z1 r0 d0 Y
" _: G( }6 c6 K" o相反地,有些新进入重卡市场的企业,偏偏喜欢独辟蹊径,尝试各种新品种的零部件。这些企业往往很快就面临着淘汰出局的境地。有些企业造产品,喜欢什么都是新的(从驾驶室到发动机、变速箱再到车桥等)。每样零部件都是新的产品有自己的优势,但也有很多问题需要在用户的使用中改进,而且大大增加了出现故障的概率。# W% A% J6 m" R9 I) G- P& H0 c) L
& O! @9 Z! B) l; `! a7 y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引进国外的技术后,不能利用国内的成熟体系为其配套。比如上海汇众重卡,当初买的双龙技术,其原型来自奔驰重卡,由于没有很好地利用国内物美价廉的配套体系,因此在全国范围的推广就遇到了困难。; i+ {- o; q. P% v0 J0 } j2 F
( z8 Q1 L; M; c9 w$ ^# Y用人与留人
3 k+ c4 o# M4 N
3 Z! m! \8 f; V, o9 }一些新进入重卡行业的企业,想要快速突破的办法就是到处挖人,比如直接把人家的技术中心团队请到自己公司。对于这一点,刘汉如并不喜欢,刘汉如往往都是找一些别的企业的退休人员来华菱发挥余热,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公司内部工资相差悬殊,也不会有挖角之嫌。* D0 Y! ]) \6 D! h
: }' D4 `$ C$ K. d+ z+ \7 G0 ]刘汉如也很反感别的企业从华菱挖人。在2010年的北京车展上,刘汉如曾对一个竞争企业的老总说:“你们不要老是给华菱的员工打电话,你们要挖就来挖我好了,我去你们那儿干。”3 h0 D ?" V" S+ [* \
2 \; {$ p: w0 T. l华菱的人员一直保持着较大的稳定性。这与华菱的工资体系没有那么大的差距、人员待遇比较好等有关系,当然也与刘汉如的个人魅力有关。
# K6 d0 J3 i) o& T3 e# g/ h: U. ? G- X8 B2 m- q
现在有些重卡行业的新企业,出现了人哗啦啦来,又哗啦啦走的现象。企业急功近利,员工也难免会急功近利。这样的企业,在困难的时候,就会面临员工流失的失血现象,这样就会把企业推向更加困难的境地。( m1 o5 ]8 K+ B% m5 A; y
6 e" k1 x/ S8 |; f正是人员的稳定,让华菱有了稳定的发展。
c" p0 j. e0 T5 q# {0 ~) ^* E% f% v: H2 \4 {1 d! L" N
每一个想要进入新重卡行业的企业老总,如果想要取得华菱的成功,或者比华菱更成功,都要想一想,自己是不是能够比刘汉如做的更好?这一点比资金投入、合作对象都更加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