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
- 精华
- 积分
- 75364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20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6-5-3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对制鞋企业生产管理的认识
: B7 j3 s0 p/ S" d2 t' C- d F% { 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一个企业、每一个生产部门,或者说,凡是有生产,有劳动的场合,都必须管理,使之能在生产总体运动中秩序正常,优质高产地完成企业的各项任务,满足社会的需要,并以最低的耗用和最大的效益,为企业为国家创造财富。+ x \$ J9 ?2 _
皮鞋的生产管理,应该在产销一体的目标下,从消费者的需要出发,实行产、供、销的全面质量管理,使生产的产品质量、花色品种,包括工作质量,都能达到消费者要求。生产管理包括计划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定额管理、安全管理等五个方面。
4 l; d6 l; V# c z计划管理# w1 g. h+ E5 N
工厂应以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为管理中心,其产品应以市场销售为依据,并在计划指导下组织生产,以保证产品能适时地投放市场。3 r7 ^" Y1 o. `+ o) M0 Y
编制计划- \4 ^7 _; K8 d: G9 b+ w% v
1)做好编制前的调研工作
5 Z$ o/ u- Q% y1 C( v rA、了解市场动态:
% K+ l, p5 o$ E4 g$ H 本厂的产品在市场上有些什么影响,在市场同类产品中所占的销售比重,有无竞争对手,所处的优、劣势;消费者对本厂产品的发展趋势提出哪些要求等等。2 C) V/ g3 u) j6 O% C! x
B、分析内在因素:. J6 t, L0 ?8 V/ h+ _. L8 m
人员有无变动;技术力量有无变化;生产能力有无开拓,包括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新工艺、新材料的运用,以及场地扩建等等。" T7 p& s7 W5 E8 }, `# H
2)编制的依据与资料1 F; S& `! ~$ O9 H# _' H0 n
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和具体指标;厂上期计划的预计完成情况;与有关系统已签订的供货合同数据;自产自销的预测资料;原、辅物料的供应保证等等。
( C( w. I' O5 [* D! e! K" \" v2、执行计划; a, x, x6 e; Z( k- p
1)要将计划落实到车间、班组( ~, w: a6 c( P: b9 o! v& M
把厂的总体计划,层层分解到车间、班级,坚持要求贯彻六定措施,即:定人员、定计划、定质量、定耗用、定费用、定利润,使其对完成全厂的总体计划有具体目标,成为车间、班组各个环节的行动准则。
3 ~! d4 a5 H7 x" U: I" {# A& D; W2)将计划成为群众的行动目标# T5 f- |2 p1 ?7 s* ~
以厂的总体计划,结合车间、班组的具体指标,发动全厂人员进行讨论,提出完成任务的确切措施,并以班组为单位,开展劳动竞赛,使在班组与班组,个人与个人之间,经常保持比、学、赶、帮的积极性,确保任务的完成。$ o5 s, l+ o! ]. l* u0 B5 Q
3)要将计划与奖惩措施相结合
: U3 y( N$ r& U( m2 c 在把总体计划落实到班组和个人的同时,可以采用班组或个人承包的办法,将经济责任、经济效益和经济利益三者结合起来,贯彻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精神,奖勤罚懒,奖好罚差,使指标成为每人的自觉行动。
$ {/ O0 _: D8 S& Y% N1 _8 Q6 \( X7 y3、检查计划
6 Z5 |# E4 o$ B0 V: _6 h 对计划要进行定期检查和分析。要发现和排除计划执行中的各项阻力,要注意挖掘新的潜力(包括人力、技术、设备等),对计划进行补充和调整,使计划更有利于本厂的发展和符合市场形势的需要。3 V, o! P/ A: T1 s/ r
二、质量管理/ B+ P* g) A3 q- n; H$ g% j" o
对产品的质量管理必须要有完善的制度和执行制度的有力措施。单位中的全面质量管理应该着眼于设计、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把不合格的产品,消灭在它的形成过程中,做到防检结合,以防为主。既要求事后检验把关,更要求事先控制生产工序,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这样不但保证了产品的出厂质量,而且保证了产品使用后的质量。
; V9 F, |, b* z! C, p1、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
9 s F7 K8 A# A+ B. j1)应有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7 ^; W7 b) s0 _5 P
制定切实可行的内控质量标准和健全的生产流转环节,使生产出来的产品达到全部合格,并争取创造优质产品。# T+ ^( ?- q& S0 H& ~: |, |
2)贯彻上下工序监督制- z' S _/ f5 u9 t, M$ {4 B0 ]! a8 M) A
按工种学习质量标准,把单位的质量标准作为质量法规来抓,并坚决贯彻下道工序监督上道工序的措施,使次品消灭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全厂职工人人参加质量管理的好风气。' w! y2 R: g8 O9 S* M1 ~3 u
3)执行工号制% A% m; W7 P: ^! r
建立流水卡制度,使每道工序都敲上工号,以便记录生产完成情况及质量优劣情况,做到有据可查,职责分明。4 t1 Z- `+ G+ x; `( F( f
4)加强技术练兵制! X( S; h' c( q8 E# a4 v5 `! N& ?
对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可以通过损伤示范或练兵方式交流经验,使全厂技术达到平稳的水平,并趋向于先进。+ l. [8 s( n+ L+ a$ _
5)设立专职检验员制
5 `9 ^" B: ]4 w( {' ^. U! V+ | o 对生产中的主要工序(如划面料、做帮、绷帮及成品出厂等),要设立专职检验员,根据质量标准要求,认真做好检验工作。保证不合格产品不出厂。
: G, d! D e5 \6 Z6 L5 }; h2、坚持质量管理上的“双四”要求- U1 d. F$ ~ k/ i
1)“四全”要求
+ R. Q& t: p! ` 全员参加质量管理。
; D- `! {9 e6 I* _' V6 \ 全部生产过程都要实行质量管理(包括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等)4 V4 T& L J; O' r( k* A
全厂各项工作必须纳入质量第一的要求。" J/ p" k$ g8 J& ]' J/ t4 }' k
全面实现多快好省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0 s G) G* \4 \6 Q4 k, X$ @2)“四个一切”要求; I) q( c e" ^" R- }: E+ ]
一切为用户着想,使用户满意。做到:经常深入商店,听取消费者意见,树立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观点,产品必须实行三包。) S% N a; R, Q8 I8 l: _
一切以预防为主,做到:各个工序的质量要相互监督,自觉遵守岗位责任制,对不合格的产品,应尽量消灭在生产过程中。
/ ^: H% S1 o' D. S0 N1 ?% t7 u 一切赁数据讲话,质量标准也要以数据为准则。如后帮高矮、针距密度、缝线中的间距、行距、宽度等应明确数据,以便于检验人员根据数据验收,减少扯皮现象。出厂产品或在制品中途返工,应做好返修记录。
4 M7 h: @8 _ a2 u 一切管理要环环扣紧,防止中途脱节,导成无人管理现象。
/ j) m% ]( V* N8 B1 L, k3、建立群众性的QC小组
+ P- W" S M S* _5 n" X1 P 产品质量是职工素质、技术素质、管理素质和领导素质的综合反映,领导和工人都要学习科学的质量管理知识和方法,来提高本职工作质量。为此,建立群众性的QC小组,经常分析质量情况,消除只问结果不管因素的管理方法,使企业的质量管理,有扎实的基础。要求做到:
% n& Y* e8 k& N S 订计划时要订好产品合格的百分比。5 h& T6 Q0 [" t
实施计划,检查计划和总结工作时,都要讲究质量。, F. n' @" P3 a" @: r7 _, e8 n; e
三、技术管理2 M" y7 k$ t- r! z1 B5 L
技术管理是生产管理的基础。工厂没有技术力量,质量也就无法达到标准。不断提高全厂工人的技术水平,加紧培养单位薄弱工种的技术力量,是各工厂搞好生产的重要一环,因此应尽快培养和选拔技术骨干力量,来提高单位的技术素质。
9 j {9 t, Y/ [1 [6 {1、 逐步实现标准化生产
+ n5 M: W" d* e- s 按生产品种的质量指标,制订技术标准和损伤要求,并组织生产人员学习,使尽快地为他们所掌握,力求逐步实现标准化生产。1 @! ?- p: c! I) _6 m" U! k4 v
合理改革工艺技术
! K2 i& C- E1 A ` 合理改革工艺技术,是为了逐步实现四新即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做好充分准备,便能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原料消耗,增加企业和国家的积累。! s9 [# D6 I/ ~2 a9 l$ G
2、 积极培训人才2 b: H' _0 C/ b6 A N$ N4 C
1)抓好青年工人的技术培训8 c3 `5 C7 N7 p* V; a5 r* q& |
对青年工人要从政治文化和技术上进行培训,不断增强本厂业务技术岗位上的新生力量。可以采取集中训练、分散辅导或练兵,测试等各种形式,使青年工人的政治、文化、技术水平得到全面的发展。8 [0 y% Q. i% C
2)建立技术考核档案6 \' ]& s2 B, h: y& N9 @
根据工人的技术等级培训考核情况,分别以人立卡,建立技术等级档案,作好考核记录,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技术全面的骨干力量。 U, m6 R6 P) m# c) H
3)合理使用技术力量7 \/ ^+ ?7 e9 g4 J# ?3 j
积极培训技术人员,合理使用骨干力量,防止出现只使用不培养或者只培养而不使用的浪费人才情况。要合理使用人才,必须做到全厂技术有人抓,全厂质量有人管的全员管理制度。* p6 ?, P& u6 o/ `: T( Y
4)编写技术资料# j7 }( k3 x; V
编写简要的技术资料为技术培训及考核提供教材。7 m0 q& f- A4 S9 A7 k5 B
4、抓好设计投产
, m# D+ B0 e! ~& s o1)设计要对路# @- R( N8 Q [5 U" U
要结合市场动态和消费者要求,设计新品种,着眼于:造型优美,式样新颖,用料节约,工艺简洁,结构合理。! @: w. o e- N2 z
2)投产要落实
2 T& E" |7 _6 m Q% x 对新产品的投产,应根据设计要求,做到五落实,即:原料落实、样板落实、质量规格落实、损伤技术要求落实和各车间的标准落实,使尽快地满足市场需要,并以优异质量建立信誉。
5 p9 I# h1 J e四、定额管理2 E: L. a3 m$ ?* c
为了保证各项指标的按时完成,必须制定各种定额标准。诸如各道工序的工时定额,原辅材料的耗用定额,以及根据计划需要制定的班组人员定额等等。制订的各种定额应是篝的定额,要充分体现它的先进性。
E( d/ L/ b S8 Q' ], b% R! B6 W1、 合理的工时定额. ^; u+ F. X( H& p; a
每一件产品都应有合理的工时定额,这不公能促进*作工人的生产积极性,而且能衡量每一工人对国家贡献的大小,并能为制度各项生产计划,核算产品成本提供确切的依据,从而达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制订工时定额要实事求是,最好通过测试,但也要考虑熟练后的超产因素等等。
. i3 G! O% |4 X- L2、 原辅材料耗用定额
+ \" v; h/ H/ r( }! H 制定原辅材料的耗用定额,不公有利于控制先进的用料数据,而且有利于仓库保管的正确核算,尤其是可以为成本核算和制订原料计划提供正确的依据,从而起到节约原辅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堵塞经济漏洞,增加国家积累的作用。
) L& J$ X- t5 @. S3、 先进的人员定额+ I. z" {1 H; F4 h
先进而又合理的车间和班组的人员定额,应根据车间和班组的生产计划,工时定额正确地计算出来,达到:既保证车间和班组生产任务的完成,又使劳动力不白白地浪费。为完成和超额完成厂部执行的总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8 Q) N% [5 J# ?9 e& y: ]五、安全管理( W! i& z' L9 b
生产设备的安置应与生产环节的流转相适应。为使生产设备运转正常,使用方便,保证部位的生产计划及时完成,国家财产不受损失,以及维护工人的*作安全,设备使用人员必须懂得生产安全管理,掌握设备的全面保养和维修知识,并应在厂部领导下,建立由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全厂的安全生产(包括车间防毒设备和安全*作等),以确保工厂、设备和工人的人身安全。
8 Z, w& I+ Q X2 Z" S 根据原轻工业部颁布的设备管理和维修条例,在设备管理上要认真执行“三级保养”制度和“三好”、“四会”条例。
$ c" F6 w& A7 H# D: u1、三级保养制度* g! D3 s4 A8 t9 `
1)一级保养3 v6 ^( v! X3 z) L* j m7 c: A9 l
各种设备在运转一定时间后,必须进行一次一级保养,它以*作工人为主,机修工人配合,对设备进行一次携手前进拆装(即局部解体),目的是检查和清洗规定的部位,疏通润滑油路,坚固设备,调整间隙,并对易损零部件进行必要的更新。
' T" |& t d& B8 j9 j2)二级保养
8 Y/ z9 G8 W; N: i% A 当设备运转一定时间,且已进行过数次一级保养后,要进行一次二级保养,它以机修人员为主,*作工人配合,对机器进行一次大修,更换和修复磨损零件,拆洗全部润滑油路,并检查电气系统。
! ~0 m# X; S( X* S6 ~3)三级保养
2 N) j5 g) B$ F, a# O { 指日常保养,即班前、班后,*作工人须认真检查和揩擦机器各个部位以及润滑油等。
* d: T& F6 }$ @7 X* E+ n9 o; ]) ?* m# G0 W' T# V# B#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