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5599
- 精华
- 积分
- 709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3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8-11-3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一段时间事情较多,加之身体不太舒服,对浅谈的最后一点看法没有及时更新。这里对关心和爱护的朋友说一声抱歉。对一些朋友的提问也会详加回复,可能会慢一点,敬请见谅!
/ @8 ]: g8 F. `. F- t 要想获得一个好的产品,必须要有好的设计,丙烯酸酯橡胶同样如此。丙烯酸酯橡胶设计应包括以下主要步骤:
( f: b3 L, w# G9 g 一,提出性能要求。1 c0 X" }! b6 Z/ g3 m
设计者应对使用性能的物理、化学指标,有分析、有平衡、有重点的做到心中有数。
7 G/ h( r- }/ U( t$ G2 E* S 二,分子结构的设计。& m) N1 P1 r& e" d/ p' o- H
1.选择丙烯酸酯类单体的参比搭配。
: X# y) ^8 c9 g$ M- U; P 2.选择侧基带有极性基因的单体类型和配比。
% ^& F5 ?) Q, E; N; f0 `) z 三,选择大分子弹性体丙烯酸酯橡胶共聚体得工艺方式和工艺路线。
: l& K$ K9 H$ v( }9 z5 \ 四,选择硫化体系。
! k1 q# O$ y' |/ A# D6 U+ O 以上步骤是基本常识,无需展开。下面针对丙烯酸酯橡胶的具体问题,谈一下个人的一点体会。丙烯酸酯橡胶分子结构设计的主链选择问题不太大,主要根据耐热、耐寒、耐油的性能要求选择搭配就可以了。其难点是侧基交联活性点类型的选择。首先要考虑硫化体系的选型配套。其次,要考虑活性点单体自身的市场配套。含氯型交联单体、环氧型交联单体、羧基型交联单体各有利弊,无所谓好坏,只是能否做好、做精罢了。
" ]/ I% ^3 t- d; p 由于交联单体对丙烯酸酯橡胶的加工性能和制品的最终物理性能影响很深。要想做好、做精确实很难。没有大量的实验也是不容易做的。
, `) c8 x8 m( E: C- Y9 X 前面已经谈了传统乳液聚合的影响因素非常多,要实现批次稳定,必须做到精准化控制。可是作为一个小企业或小科研单位也是很难做到的。为此我们的选择就是以新型的乳液聚合方法来排除或减少各种影响因素,实现在简单操作条件下,达到批次稳定。
" m2 X3 r0 E6 O, i 关于丙烯酸酯类聚合体自身热、粘、冷、脆的问题,由于它影响到了加工工艺性不好粘辊、粘模。我们的实践是对丙烯酸酯类单体在聚合前进行预处理来改善。
$ H. V, t* n% R& J/ a 由于我们在交联体系的选择,聚合工艺的改善和单体的预处理.....等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们研发出了具有以下新特点的丙烯酸酯橡胶。
0 m* B2 \. i3 L 1.硫化体系简单,无需特殊硫化剂,硫化速度快。* l& x+ r' d N
2.不粘辊、不粘模、不腐蚀模具,储存稳定。0 t+ i* E5 C" H ?7 r1 v
3.批次稳定,性能稳定、压变低。7 K. s3 X; p" F/ Q6 Y+ Y
4.和丁氢胶、氟胶并用简易。; m5 C K/ u5 m* n6 ]
对丙烯酸酯橡胶的浅谈,这里就暂且到此。今后我会尽我所知,详细解答各位朋友的提问,并欢迎朋友们多提宝贵意见,相互交流,共同进步。为国内丙烯酸酯橡胶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