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9891
- 精华
- 积分
- 8421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9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8-7-1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央视曝光锦湖轮胎公司使用大量“返炼胶”事件后,“返炼胶”这一行业“潜规则”也浮出水面。“返炼胶”进入轮胎炼制流程是否符合行规?为何锦湖轮胎有如此多的返炼胶?公司的流程管理存在哪些漏洞?《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就此做了相应调查。 8 d2 G ?" \9 A
! D% o n* F7 U# |* }# a8 Y
在某跨国轮胎公司担任过大区销售总监吴先生向记者介绍,轮胎的初道工序包括“密炼”及压制,即把炭黑、天然橡胶、油和添加剂等原材料混合在一起,在密炼机里进行加工并压制,生产出“胶料”的过程。“所谓返炼胶,是一些在某些指标上并不符合规定的胶片,有可能出现质量问题。每家轮胎公司确实会使用返炼胶,但与原片胶的配比,比例通常不高于1比5。”
3 }8 W) s" L$ o2 i6 x6 }- U0 @& j/ R1 b$ j! P' P
中策橡胶一位高层则向记者解释,轮胎业中对于“返炼胶”的说法也并不相同。其所在企业密炼工艺时,分为合格胶和不合格胶。不合格产品会以低价卖给废品收购站或其他经营单位,是不会回炉的。
4 \* T, \1 e2 {4 G; ]' x) a* c1 c
吴先生说,按照央视的报道,锦湖轮胎的返炼胶与原片胶的掺用比例达到了1:1,这显然有悖于常规,返炼胶过量会产生很多问题,“会造成轮胎品质较差。而且,在轮胎企业交货给汽车厂商时,也很可能难以查出。”他指出,轮胎的出厂检验,主要是从外观来确定:如是否鼓包、凸坑、平衡性以及轮胎轮廓度是否符合标准等等。而返炼胶制成品的一系列问题如气密性、牢固程度等则需要使用者在数千公里车辆行驶后才能看出。, z! a$ V2 X. n- g- g
) y A4 m. u4 K, s( |' i 即便是汽车厂商,也不可能对每一个批次的原配胎进行全面测试,只可能是在新车上市前确定某个品类的锦湖轮胎作为配套,对该类产品进行测试,并在日后做相关抽查。
* h: g5 t$ k% t) ?, T) @$ @! I; g( N7 X: [" v
中策橡胶上述高层称,不知道为何锦湖轮胎会出现如此巨大的返炼胶量?“一般来说,不合格的返炼胶,约只占密炼加工后胶料的百分之几。”
; R! m2 T$ q) r2 @4 b3 q7 N" b- `. |. `, ]3 q
熟悉工艺流程的吴先生则表示,通常情况下,轮胎企业不会向其他公司采购返炼胶。一种可能是,锦湖轮胎把几个月以来的返炼胶一直都存了下来,在某个时间段一次性地使用返炼胶混合工艺。另一种可能是,由于其原材料、生产流程问题,所产生的“返炼胶”总量较大,如果全部作为废品处理,很有可能会出现非常高的废品率。较高的废品率,致使公司主管将大量“返炼胶”进入生产流程,这样一来其业绩将不会受到影响。
7 B! T: a$ p" y6 O8 T$ n/ _9 U% j% E" Q/ G: }- x
吴先生还表示,如果锦湖轮胎大量使用廉价的“返炼胶”掺混工艺,可能还与汽车厂商不断压制轮胎企业的报价有关。据他了解,在所有跨国轮胎企业中,锦湖对各大汽车原配胎的报价远低于米其林、普利司通,同时也比销量很好的韩国韩泰轮胎低。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掺混“返炼胶”来节省成本也是符合逻辑的。中策上述高层就表示,如果是不合格的返炼胶,向第三方销售并用于制造橡胶跑道等,售价大约是1000元/吨,但如果是合格品,售价则是废品的5倍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