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0331
- 精华
- 积分
- 186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1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11-16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楼主 |
发表于 2011-2-9 17: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前,日本帝国主义资本就侵入山东省开办化工企业。抗
' k; ~# B& p/ v: K/ b日战争期间,日本伴随其军事侵略,更加紧了对山东省民族资本化工企业的掠夺。$ M* m' U; Q6 L+ I2 D {7 _
一是独资设厂,排挤民族资本化工企业。在青岛开办的橡胶制品、染料、制碱、制8 u+ a9 y; `! c+ S/ z$ {
药及其他化工企业有20余家,规模较大的有1935年建立的日本护谟株式会社太阳胶6 I! R* O0 M9 M, v* Y: t! t5 p
皮鞋场和1939年建立的日本桥石护谟株式会社BS制胎场。1944年两场合并后,改称1 D3 I$ d5 L: {+ ?3 i
青岛胶皮工业株式会社青岛胶皮工厂(青岛第二橡胶厂前身),其资本由200万日& K- W+ H! G( W. m# f
元增至1100万日元,生产的汽车轮胎、人力车胎、自行车胎、胶管、胶带、胶鞋及
& m) F+ O4 |, K" n& Z其他橡胶制品,控制了整个华北市场,成为日资在中国开办的最大的橡胶企业。+ S N& }* G* n% [$ \# E' ~
1936年,
* ~3 J6 Q2 J' T! Y* _, U4 o青岛福字胶皮工厂(青岛第九橡胶厂前身),被日商儿岛熊吉仅以2万日元“购买”- p% u3 q" Q4 f }. {
,改称泰安胶皮工厂。此后,又有山东胶皮工厂和济南兴华造胰厂被日商强行“购
! h% v8 a' H0 I% k买”;青岛维新化学工艺社和青岛同泰胶皮工厂(青岛同泰橡胶厂前身),则被日
4 ^+ E0 {, a' b' X商强行入股,变成了以日资为主、主权丧失的“中日合资”企业。
6 r9 S+ X5 k: m- I7 r青岛橡胶厂1940-1945年,平均年产轮胎外胎1.45万条,而1946-1948年平均年产1 M! X E9 r1 Q9 l
只有9000条。! m' P1 m( L- O3 ` }* e9 {
青岛第二橡胶厂位于青岛市沧口区沧台路,是全国四大轮胎企业之一。1988年,: {1 o4 P0 m+ @8 Y
有职工4335人;固定资产原值9558万元,净值4832万元;轮胎年产能力为120万套,
- n3 w; O" |* O可生产56种规格176个品种;实现产值3.57亿元,利税1.23亿元。被首批晋升为
% P6 k: H3 v) _国家二级企业。/ A# M( b# a3 T0 e
该厂前身是30年代日本侵华时在青岛设立的太阳胶皮鞋场(1935年投产)、BS
! l) x7 C9 [$ p% _/ r制胎场和布场(1939年投产)于1944年2月合并而成的青岛胶皮工业株式会社青岛
, J4 ~) i& C$ o1 t胶皮工厂。1945年日本投降后,该厂先后由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经济部、青岛敌
: K7 N0 @5 L _伪产业处理局和齐鲁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接管,变为官僚资本企业。1949年6月青岛' O& |$ Z) `1 V, x. t' Z* |
解放后,由青岛市军管会生产部接管,收归国家所有,改为青岛橡胶厂。建国后,- q8 ?' H6 c) C, G1 c* u! S: w7 @6 F
该厂随隶属关系变化和企业调整,先后易名为山东橡胶总厂(1952年)、国营青岛# N. m8 i1 }9 F; S" s
第二橡胶总厂(1953-1955年)、国营第二橡胶厂(1956-1978年)、青岛第二橡胶% B+ g z* a$ m/ h9 b$ c6 ~
厂(1979年至今)。
4 p: c! c2 q4 H4 u 照片 1946年齐鲁企业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橡胶厂工人出门搜身。& p0 L _3 @1 J3 J6 |
照片 1948年齐鲁企业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橡胶厂鼓式成型机。/ I( O1 ~/ D; k- K8 T. c. I3 F
1935-1945年日本人经营时期,该厂主要生产32×6、34×7卡车胎,以及人力- I1 w! v' X4 _( {6 r! T8 r! j" }3 O
车胎、自行车胎、胶带、胶管和胶鞋等。1940-1945年生产轮胎7.71万套,其中以
" i3 V3 p. k2 P/ l( D1 I1941年产量最高,达到2.3万套。
9 t$ P+ ?, d+ j M# ~ 1945年11月至1949年5月官僚资本经营时期,沿用了日本人经营时期的设备和
o4 L6 Q" _! @- }0 b- N+ ?, G* P生产方式,产品品种亦无变化;由于几经接管,造成管理混乱,1946-1948年共生8 z R2 t" t4 L6 Q
产轮胎2. 73万套,平均年产量比日本人经营时期低29.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