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1408
- 精华
- 积分
- 7989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9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12-2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前一段时间曾经发过这么一个帖子http://bbs.sto.net.cn/thread-52510-1-1.html
: h. E1 U. E F( f# _厨师把鸡、鸭、牛、羊召集到厨房,很亲热地问候他们,然后问:“你们喜欢怎样被人吃掉呢?”一片安静。。。。。。最后,一头牛小心翼翼地开口:“可是。。。。。。”厨师:“说,不要拘束,畅所欲言嘛!”牛说:“我们其实不想给人家吃掉。”厨师:“你看你,说着说着就跑题了!& b b& G9 o( Z! Y3 z
8 Z' Q. m$ k1 ^下面这篇文章是根据上述寓言故事下的感悟,希望技术人员于管理人员车骗你干其中收获点东西,也可以当做笑谈,全当青年节给大家的礼物吧!
- w% d, `) M' B/ o+ h# u
, G# l$ k! Q' A4 O6 c《从小牛的畅言谈现地现物》5 c5 O% A/ f/ s1 r6 i
众所周知,齐白石是画虾的大师,能达到“虾中见仁心”的境界,这就是大师与物对话的境界,也是大师现地现物的收获,反观故事中的厨师之所以没有收到与牛达到畅所欲言的效果,是其不了解牛的价值观、“牛”生观,根本没有共通的语言,如何能达到畅所欲言呢?
: @* Y4 i: d8 P/ x0 u1 r L/ p一个企业人,技术人员或者管理人员又如何建立与员工、产品之间的共通语言呢?
3 Z; P5 j3 O3 p! D# Y$ ~2 q2 {
+ @$ @3 q+ ?4 g6 r/ {" { O 8 V3 b' H K5 u7 W" C
一、从技术角度看——技术人员如同产品医生
2 G5 R1 |9 [) k( F1 U3 r" p T4 z9 S
! ?) G" P8 t' q: V, v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只有亲自动手去干,才能明白理论与实际的差别,才明白什么是对症下药,什么是与物对话。- A' a3 d% Q. q/ D7 L
我把技术人员比作医生,不同的是医生给人看病,技术人员给产品看病。, c5 A9 q+ R+ u s5 T% W
* N8 S5 D1 y" M% b& I% E
8 y) ? N' T& h4 M5 G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位医生面对一个发烧的病人该怎么办?3 A5 x l+ O( D
先要望、闻、问、切去了解病人的状况,去发现病人发病的各种原因,原因可能有感冒、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还有可能是穿的太厚,然后将原因逐一排除,最后开药,注意最后这一步其实是最关键的一步 ,因为开的药一定是经过临床了的。- ^0 _, q8 ] V0 _0 N' D
总结一下:解决措施是经过分析之后的,开的药是经过临床了的。
; |6 Z2 B {" ?, @7 d: S) v2 k3 s( [6 Z
9 s, i/ ] I7 m. o那么我们技术人员呢?如果面对一个缺料的产品该如何去做?
% ~0 P- k2 q1 X* n+ B& K同样的道理,要去了解失效产品,分析其可能造成缺料的原因,有可能是排气原因、有可能是胶片本身缺料,有可能是模具原因、有可能是胶料原因,然后我们带着这些原因逐一去验证,动手去做,也就是将各种可能的原因排除,然后针对最终的失效原因进行解决,再将我们的解决措施进行验证,也就是将我们的药去临床。2 w/ Z# z0 x& e3 r
, ^( T d0 Q: M
5 `+ Y8 f: s5 g所以说一个优秀的医生要阅人无数,一个优秀的技术人员要干产品无数,这样才能才能从中收获无数的经验,才能做到与产品对话,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如果一个医生连望、闻、问、切都不会的话,怎么能给病人看病?一个技术人员如果不会干产品就跟一个医生不会望、闻、问、切一样,连专业技能都不会,你开的方子哪个员工会用?
' Q1 H- q. P) G/ E& `) N/ C% n4 Y7 H- c. I o
5 X2 k I) j$ S
二、管理角度看: P/ p, C( R! O5 w* x/ ~
- v( b( [& Z* q# `1.管理者现地现物,减少沟通的层级
6 v/ {% {& K' W& C) i6 [) K
/ D1 Q) ]2 D2 K4 K
0 p4 r( v# { y' `9 ~一个企业管理者如何开展有效而实用的管理,如何让自己的管理策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施,关键是信息的来源、信息的反馈,而信息获得只能通过与下属之间的沟通才能获得,再好的想法,再有创见的建议,再完善的计划,离开了与员工的沟通都是无法实现的空中楼阁& l/ A+ |- B. G! X( J+ N/ z8 d
但是怎样才能获得原汁原味的信息呢?
# i' v9 u( ^! T/ s7 O没有“现地现物”获得的信息只能是“空对空”的信息,小牛跟厨师说“不想死”,厨师又跟厨师长说“小牛跑题了”,厨师长又跟厨师部说“小牛思路不清晰,根本就不知道怎么样被吃掉,是一头蠢牛”。! H) z$ m- V6 T; v2 h
那么这样的信息传递又有什么价值?+ i# P4 W6 l" H
所以说,管理者在与员工进行沟通的时候应当尽量减少沟通 的层级。越是高层的管理者越要注意与员工直接沟通。
: f% z( U: y0 L1 [: W2 O
) P* R5 V$ y8 B/ }2.立足现状的管理才是最有效的管理
+ ]- K" H: d0 \2 O& _$ n$ ]: M8 R7 K9 S# ~0 \1 _4 H$ S2 i2 _
, q# ]. Q' W$ s6 k0 J什么是现状?现状就是我们的生产现场,管理人员跟技术人员一样是一个医生,而这个医生应该是一个技术更为全面的医生,他知道现状问题的根在哪里?根源管理才是生产管理本质性的东西,也只有切身的深入现场,与员工奋斗在一起,才能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才能采取更行之有效的改善措施。. @, x+ O+ { w* ^
比如说,员工在退料的时候乱放,将不同配方的料放在了一起,很多管理者的解决措施:考核。恐吓、考核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我们去现场干干吧,就一个退料,就会引出无数的管理漏洞,退料没有流程,库房没有预防措施,再往深层次说没有物料消耗的证据,就这点我觉得我们的员工还是不错的,起码没根据你的管理漏洞,将退的料扔掉。
( h+ E$ j/ N* L+ _2 \; |/ \8 V3 B2 ^
' b a2 i1 H# ?( \6 J3 [ # {! f; B: C! K% o9 S
所以说现地现物,才能明确各个工序的问题所在,才能根据问题制定根本的管理措施,控制员工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措施
0 t, o) Z& n, N6 w9 e
# z' M) j/ k6 b. h D" \4 b美国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果”,停留在逻辑上的管理是最不符合逻辑的管理。+ R' S1 N+ x* `. W
$ _+ k, c( n" i6 E* r% S! X淡泊明志2010.05.04敬上!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