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8427
- 精华
- 积分
- 2019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7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2-1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发表于 2010-4-5 13: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新标准的进步,但依然强烈反对该标准!!!!
. {/ h2 T3 ~& q$ r
/ Q4 }# Y/ [1 a. ~) o1 }1、帆布的命名体系混乱
- R2 G5 S9 T/ v/ [; @4 {7 o+ i/ u# Y4 ]$ l! q4 _# t( M" z
很明显,帆布的命名体系的第一个字母是经纱,第二字母是纬纱。& N7 h% ~' N2 i$ R7 b+ \# y1 ], g
, C% K# z4 a0 Y' GISO体系的帆布命名为PP/ EP/EE P锦纶 E聚酯,很好理解,对应的分别是锦纶帆布,涤锦帆布,和涤纶帆布。9 @4 H8 G, r9 d
$ S" ^, J% l; m* k) q0 j: @
美国为NN/PN/PP, N是锦纶,P是聚酯也很有规律,所对应的帆布也一样。
8 e' \& e. o" ]# Z3 E" u9 S0 o$ A& M- F% p, z
日本英国等为NN/TN/TT, N是锦纶,T是聚酯,一样的规律,所对应的帆布是一样的。
. \2 D: P$ N# F4 E. B6 N5 U+ j
; e! W7 Q+ y# k+ r0 ~0 R0 l中国: NN/EP/PP N是锦纶,E是聚酯,P是啥东西,聚酯还是锦纶?? 没有规律。
9 t) K3 G- {- t- [/ L# T/ F( L( b
代码的含义一定要明确, 实在看不懂你这个算啥名堂。 中国的标准体系,更多的是靠近ISO,就认认真真照ISO体系走,不要继续再搞四不像。
* L" d- x2 \2 c- N9 P& ?0 s2 j0 C4 L2 O, o; Z5 x
2、需要更加明确的测试检验方法而绝对不是技术指标。
L7 O- N! X; L( n1 K) F% L) d
/ [4 k$ a$ n: }: C1 A# N8 ]! s标准中,我们需要更多的是方法标准,美国ASTM标准,从来不规定具体指标的,但测试方法规定的十分详细。有些技术指标是公司的KNOWHOW,实在没有必要强制规定,特别是EE帆布的,定负荷伸长如此小,做出来的输送带,肯定不合格,输送带太硬,弯曲起皱是无法避免的。不要强硬规定定负荷伸长了,求你了,输送带的标准允许4%,你搞1.5%,何必呢??以前15年,规定这些东西,阻碍了中国帆布的发展,求求这位大人了。
+ e+ q- l& D9 t L5 w& C6 O6 ^) L
. E w, [. z* b一旦规定了太多的东西,销售中签协议又没有说明,反而判断产品不合格,因为中国的销售和采购与技术是脱节的,采购动不动就按国家标准要求,其实很多时候是错的,我拿到1991年的老外资料,1个EP200,不少于30种的规格,而且克重从600-680.,卷曲度从2-8%。留出更大的空间,让供销双方的技术介入,签订差异化的合同,生产适销对路的东西,老外称做CUSTOMERIZD。
2 K. v% m# A: n4 F' W
- Q% G a0 h0 y) {# t7 @$ \. w即使列了技术指标,但对于EP、EE帆布的卷曲度要求没有列出来,中国多少年来,输送带偏硬,做不出好带子,就这么1个指标不合格。但看到绝大多数企业,十分重视卷曲度了,可惜这个所谓标准,依然十分落后,根本不考虑卷曲度。
$ D3 _% p; A3 D" ]
# B) b2 q: w. H. h( }- j. \特别是对于EP帆布和EE帆布十分重要的卷曲度的检测方法没有列出来。悲哀呀,不知道谁在主持这个草稿的。' G" z/ Y. g$ k' u* p) N
9 D( v D( y9 v1 e0 H/ ^
但确实看见一个进步,不再规定组织结构了。除此以外,没有看到新意。
2 Z4 j) }3 M$ c" ^; S" C5 Y' E
+ b" ]5 @9 N9 h: B我花了很大的力气推广EE帆布,里面最为核心的是卷曲度指标,可惜没有,而且可以说老外最不重视的定负荷伸长指标,我们却依然规定的如此小,这未必是好事呀。EE高性能帆布的核心是:定负荷伸长在 >1.8%,热收缩小于1.5%,断裂伸长>20%。这个东西是达不到这个标准的。但按标准的EE帆布是无法大面积推广的,输送带的老毛病是不可能得到改善。8 h& V3 v& ^/ i4 P
% r" ~- K0 S- f: M) i看看老外的输送带,没有一个不标榜自己的输送带是FLEXIBLE的。我们的标准如果还如此强调定负荷伸长,不是好事。一旦规定过低的定负荷伸长,输送带就硬了,是STIFFNESS的。/ o. t2 p. l0 _' T* W3 S: k3 x
9 x, n0 W0 f* h' ~3、该标准,没有任何超前意识,EPP是如何考虑的?超重型的EP帆布是如何考虑的?标准是引领未来的。
. h% Y3 A P7 \ t; A8 T/ M. U% h1 {6 W- s8 C5 x
4、粘合力试验没有说透,剥离开始后,剥离长度应该是多少??是用面积法,还是继续用峰值法。该十分明确的方法标准,十分含糊。该含糊的物理指标,却十分清晰。3 ]/ \( w, l% p7 B( }2 _6 d' H+ N* I7 o
( d% ?: c0 X7 x$ _7 {压缩比的标准中的定义是:根据测试硫化前模坯厚度与硫化后模坯厚度之比为1.10-1.15,中间胶厚度一般与帆布厚度相接近的原则,浸胶帆布粘合试样中间胶厚度参照见表B.3
6 m& E' y2 d% K5 O: u6 k3 L6 f6 p# l( x) ^; Y7 f
中间胶厚度一般与帆布厚度相接近的原则?? 就是帆布多少厚,贴胶多少厚,好像你想表达的不是这样的。
) V C9 X( O# Q" u1 I+ W+ X
; d4 W* P: ?4 A# V% s8 y总之标准的定义表达的十分含糊% d- ?4 l4 g1 @: k" A
, }* J0 e3 Z1 b `9 T
1 f8 ?+ c0 R+ ?1 X+ k8 M
我建议是:硫化前的试样模坯厚度与模具深度的比值为1.10-1.15,做剥离试验的中间胶的厚度必须符合表B.3的要求,试样膜坯厚度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覆盖胶厚度来调整。8 N8 K; t. r# n+ D8 J
0 c9 T! K2 N1 S
如果厚度超过XX毫米的浸胶帆布,则采用上下各一层帆布进行剥离力试验。
- D1 w+ z. n, Z, @$ a
# b( T+ V9 I9 x8 U# ^此外 绝对有必要规定试验模具的尺寸结构。
' U. u8 v$ {, P: |5 f: ]+ N9 A
2 B& R) X( U' m4 n: c) |5、干热收缩的试样长度太短,用笔画的记号线,一般读数误差在1MM左右,所以有0.5%左右读数差,对于低收缩帆布,这个读数误差依然太大,所以针对低收缩帆布,有必要用条样法,用10公分宽,60公分长的试样做试验,把记号长度修正到500MM左右。因此,即使读数差1MM,读数误差在0.2%,不容易出现误判,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M! h) k# u8 i g8 L3 `' L
7 t- g5 X# [$ f# Q
其实,我的反对是无效的,制定标准的是企业的检测机构,根本不懂输送带厂的要求。所以这个标准会得到通过的。- m. I. k2 ~$ L' x
. x* @: w7 `: z, S
就跟中国的许多法律一样,落后,而且没有道理可讲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