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网站:橡胶人才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29|回复: 3

[分享]从两岁的孩子会看头衔说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19 16: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从两岁的孩子会看头衔说起, s: \+ x, y& i8 i2 O9 f
: y& ~% ~  y& J6 S, m
  邻居有个两岁的孩子,孩子妈妈是个小学老师,偶尔他妈妈带他到学校,也许是老师对校长的毕恭毕敬的态度潜移默化感染了孩子,这两岁的孩子以后见到校长就畏缩,跟她妈妈一样害怕校长。于是有时候孩子不听话,他妈妈就唬他:“校长来啦!”,孩子立马乖了起来。这事颇耐人寻味。从中可见“官本位”的意识从小就扎根于人们的心田,国人的怕官情结到了什么地步? ! Q9 m# \3 p& g3 ]% Z* B+ Y
) G- N- L9 A6 ?$ }
  至于孩子上了小学,小学生普遍都会看头衔了,依据教育者的身份地位决定是否听话及其听话的程度。小学生心目中已经有了等级观念,在他们心中主科教师的地位强过副科教师,班主任强于一般教师,年级组长又比班主任强,教导主任说话比年级组长要管用,如果是副校长来巡视课堂则本来不够肃静的课堂会马上鸦雀无声,若校长出面整顿秩序那么震慑力量就非常不得了啦。“人之初,性本善”,小学生会看脸而犯“势利眼”的毛病完全是教化使然。两岁的孩子就有了朦朦胧胧的等级观念,孩子就读幼儿园时,学会看头衔的本领就已经定型。幼儿园老师看园长脸色行事,园长一到班里,老师就会紧张,老师的紧张会传递到幼儿那里。家长带幼儿到幼儿园里,碰到园长的必恭必敬的态度也会传递给孩子。于是逐渐形成了幼儿的等级观念——尽管还不成熟,但已经是等级观念的萌芽。孩子到了小学,本来已有的等级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到了小学高年级小学生已经具备了察言观色的一定能力和对待不同职务的人采取不同的应对态度的思维定势。所以,小学生虽然社会局限性很大但是已经拥有了 “势利眼”。 ! N# ~( [& z8 R6 P) G0 B
3 F! L; y% b6 ~$ y( {
  小学生的所受教化是要把尊重领导当作首要品质。等级制的现状决定等级制的观念。对不同等级者采取不同的态度其实是未觉悟者自我保护和自我放纵的“狡猾”的处世之道。不过社会舆论和社会机制把这种等级观念不断强化会使许多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不该那么严重的事变得严重起来,也会使社会基层出现许多失控的局面。若干年前曾有“一句顶一万句”之说。甭管那话有无荒谬之处,但它的确能说明我国是一个官本位观念多么强盛的国家。一模一样的话出自不同身份的人口里,效果就迥然不同。说话管用程度依职务级别而依次递增或递减。 ) n; l; a' x5 }$ j

7 A% i, q- k1 H8 D7 V  不知是来自官方还是民间的俚语“当官不带长,放屁都不响”,当官的如此,何况是人微言轻的一介“小民”呢?“小民”们既然一万句话还顶不上一句话的分量,那么只有把兴致放在家长里短唠唠叨叨上了。无怪乎,那些无甚抱负可言的“俗众”懒得看书看报,了解时事政治,认为那离自己生活太远。他们如果能勒紧裤腰带挤出几个小钱来,不如摸摸彩票,饮杯老酒,耳酣脸热之际使使性子骂骂娘来得解气。那“长舌妇”们却把乐子放到搬弄是非上,唾沫星子飞出去的总是些伤害同族同类的暗器。 $ j2 R, C: f: N

% m" Q3 I( a* {4 K5 R0 H* H; w( E  自甘在人格上垫底,未被挤压心境已经矮人一截,若再加上满嘴仁义道德满肚子的男盗女*的“道学先生”一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迷魂术的蛊惑,岂有不情乱神迷,在上等人面前立马变成“缩头乌龟的”。如此惯性下,人格平等、民主这些内容岂不都被挤进一个狭缝里成为齑粉呢?百姓的事情毕竟首先要靠百姓自身警醒。先把自己看扁了,不把自个当个站立的人,若要他人尊重其人格确实也难。已经养成侍立着从已经僵持的表情肌里挤出献媚的笑脸的习性,一旦听到“请坐,请上座”就常常会手足无措,脚心都冒出冷汗来,以为自己耳背听错了发音方向,那么要提升觉悟也的确困难。
; f( y# g: H; ]% f8 ]; D3 U# x* B! U. H8 K/ X$ s# U4 Q
  追溯起来,官民之间在人格上平起平坐,平等沟通交流对话,本来不是什么新鲜时髦的主义。可一旦真格实行起来,却总易遭受到“自不量力”“颠倒顺序”的嘲讽,于是人们还是喜欢遵循古训那头耷拉着、腿哆嗦着的形象。“小民莫谈国事,莫议官事”的红灯似乎在那总亮着,也够吓人的了。尽管咱百姓憋气的就是不敢直起脊梁骨挺直颈项的人格不平等,却还是在强大的社会意识面前觉得逆来顺受来得保险。
/ B/ Y. V0 I5 \3 f# c; J3 ]0 d" W) }1 N: l: b) [# D
  其实身份等级本身并无过错,错的是把身份等级泛化为人格的不平等。它像毒焰般吞噬着百姓的心房。细细考究还是体制酿的错。我们的体制缺乏良性互动的循环节。民众对官员的权限的遏制显得那么弱不禁风,民权对职权缺乏制约机制导致了因身份等级而人格的不平等。不同人群相互制约,形成平衡互动的良性循环的机制,官可制民,民也可以制官,如此一来,那么人格不平等的现状就有望得到根本的扭转。不过尽管我国公民人格平等的现状距离理想有段路程,但我还是乐观地相信在人格面前人人平等的一天迟早会到来。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发表于 2007-2-20 07: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耐人寻味!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发表于 2007-2-20 17: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啊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发表于 2007-3-4 22: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教育制度有问题吗?9 L$ k' |8 s' b: y2 l
: o; ^/ F; A8 \* A
我们的社会制度有问题吗?( H6 d! e" Y% r& Z
/ d) f" b! T0 [( u4 y
我们的国家和政府有问题吗?5 G& A" u! K5 A# m; d
* X5 X7 j5 _4 Q2 c
造成这种局面,谁之责任--------5 k6 y5 ^4 e& V* b  N# l2 z( n% j

" u- d& v# R4 p' x-------值得我们每个公民去深刻反思我们的国家及政府.
" c+ P) `  X  F
9 b( [( l7 I7 K( a9 W0 c1 v7 i-------值得我们的国家及政府深刻反思......4 K7 X8 f9 ?4 W" D3 B0 {

# B4 H. p3 ]$ E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橡胶技术网. ( 沪ICP备14028905号 )

GMT+8, 2025-2-25 17:09 , Processed in 0.026519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