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0587
- 精华
- 积分
- 8751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9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3-2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EPDM橡胶厂家要这个标准,技术网没查到,所以发上来。
; {5 W( I! A/ f) ?2 x {5 g: @7 N3 l) h9 q0 v3 h
塑胶跑道标准及测试——材料物理性能国际田联标准2 t ~) R9 m. n3 }+ [2 l& E
3 D1 u* h4 _4 x% m" S(1)力量的产生(或冲击吸收)
0 _: [4 s8 N+ `' g! `* M当运动员的脚落地冲击地面时,对地面产生作用力。根据物理力学原理,地面对运动员的脚产生反向的作用力,这个力的大小与地面的材质有关。硬质材料由于应力传递性好,作用力的损失小,产生的反作用力就大。反之,软质材料对应力的传递能力差,一部分作用力分散掉(即吸收掉),产生的反作用力就小。在运动中地面对运动员的这种作用过程被称为“力量的产生”。它代表了地面材料受冲击后所吸收力的程度,所以,也称为“冲击吸收”。
6 K) {8 D! c+ q8 W' c: t+ y国际上,测定这一种力是采用模拟“人脚着地” 的方法。设计专用的仪器,通过自由下落一定的重物(20kg±0.1)于一个铁砧上铁砧通过弹簧传向接触地面的测试台底部,测试台由力量传感器组成,能将冲击过程的最大力量值记录下来。该最大值与在坚硬的表面上所测得数据进行比较,计算出所测的合成表面力量产生的百分比。. U( J+ N1 a0 x4 M. H+ Q' p; j
混凝土是一种坚硬的材料,规定以混凝土作为参比。将在混凝土表面测试的力表示为Fc,在其它材料表面测试的力表示为Fs,力量产生的百分数(冲击吸收)计算如下:KA(%)=(1-Fs/Fc)×100
" ~) g* q& ]/ eIAAF规定,在正常厚度的合成表面上,每1000平方米进行一次测试,整个场地至少测定6次,并且规定了测试点。(见IAAF手册)。测定温度为10—40°C,标准为35—50%。
2 N2 U. U% f8 |- ~(2)垂直变形量 w" h" d/ K. r0 Z
在运动员脚着地产生冲击力的同时,材料产生形变。使材料产生形变的这一部分力称为垂直变形力,形变的大小,称为垂直变形量。这一力或量太大,着地不固定,将耗费运动员能量,使成绩下降;反之,若太小,会导致伤害,且因对地面的冲击力大而产生减速作用。也可理解为:变形太小,地面对运动员的反作用力大,为克服反作用力所做的功也大。一部分能量将耗散在对付反作用力上,所以,速度将减低。: [3 H) D) }8 X7 Y) c: |
垂直变形量通过垂直变形力测试仪来测定。将质量为20kg 的重物下落到弹簧上,弹簧将该负荷传递到与地面接触的测力台,测力台内装有力量传感器,可以在冲击过程中记录下力量的增量。通过测力台左右二力的变形摄取器的平均数来测量出地面的变形量。这个装置不仅测量整块合成表面的特性和效果,而且也检测表面颗粒的特性和效果。4 C! C5 j/ E* [" h. |% j# u
IAAF规定,每1000平方米进行一次测试,整个场地至少测定6次,并且规定了测试点。温度在10—40°C,合成表面的垂直变形量应在0.6mm—1.8mm之间。% p$ n# H8 ]$ J0 j
(3)摩擦力
2 ~ s: F: b5 z9 j6 E) ?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其接触表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机械作用,这种作用称为摩擦。阻碍物体之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称为摩擦力(F)。最大摩擦力Fmax与接触表面上的法向力N之比,称为摩擦系数μ,即,μ= N / Fmax
/ j8 z1 t3 ^0 ?. w2 G2 x8 {IAAF规定用湿摩擦系数μ来衡量场地表面的摩阻性能。使用英国运输和道路研究实验室的滑动阻力测试仪(TRRL)测量,当合成表面潮湿时,任何地方的摩擦系数不得低于0.5。该数值在TRRL机器上的直接读数是47。: S f* R/ s9 Z6 d* m- p x" b
(4)拉伸强度9 n1 A% j/ m* f: C4 h
拉伸强度是指在拉伸试验中试样直到断裂为止材料所承受的最大拉伸应力。IAAF指出,无孔的场地面层合成材料最低的拉伸强度为0.5MPa,有孔的合成材料为0.4MPa。
; h5 `& ^4 g0 C$ u# I(5)断裂伸长率3 z2 R# D- E2 c* t2 b! F0 P
断裂伸长率指在拉力作用下,试样断裂时,标线间距离的增加量与初始标距之比,以百分数表示。IAAF要求所有的场地面层合成材料最少的断裂伸长率为40%。
! L; i, ~" _9 ]8 ^- n' o+ n5 W) v7 d. q, m* I
) Q- }9 k9 @, r- P0 k
$ V* `# m. C$ I5 R9 J. P: z& ~. k# s) o; t R n
/ Q8 f& s6 ^) Z5 H# N& j) w) w* K4 D, m# a2 ]' p8 H: n
+ P& N/ \4 M. F8 U& a9 O* ^4 e塑胶跑道标准(企业标准)1 J, K* V3 y' ~' _. ~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塑胶跑道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使用和维修。本标准适用于以聚氨酯为主要材料的混合型弹性体铺设的体育场、馆跑道。" |: O! v* u# h$ q
2、定义塑胶跑道是指用具有橡塑性质的合成材料弹性体铺设的用于田径比赛的场地铺面面层。
; ^3 X. m+ j5 G; h" j8 v 3、引用标准GB/T 531 橡胶邵A硬度试验方法GB/T 1681 硫化橡胶回弹性的测定GB 2941 橡胶试样环境调节和试验的标准温度、湿度及时间GB 9865 硫化橡胶样品和试样的制备GB 10111 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GB 10633 钢卷尺GB/T 10654 高聚物多孔弹性材料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的测定% f$ N% y; {7 ~; a
4.1 外观与尺寸
7 R2 V$ r. W' K1 i! T( k( ~ 4.1.1 外观无裂痕或分层现象;防滑层与底胶层粘合牢固、凹凸现象;表面色泽均匀、耐久。1 L, i/ N1 B' w! |0 K8 i
4.1.2 标志线标志线应清晰、不反光,无明显虚边、与面层粘合牢固。各标志线位置距终点线间的距离长度不允许出现负差应小于1/10000。
: C, t" o6 U" K K 4.1.3 平整度合格率塑胶跑道平整度合格率不小于85%。& O1 f( L* ]. K$ V
4.1.4 厚度用于比赛的塑胶跑道的厚度不小于13mm,其他非比赛用辅助面积厚度可由供需双方商定。
, T6 ]; s5 V0 o 4.1.5 坡度塑胶跑道的横向坡度不大于1:100,纵向坡度不大于1:1000。
+ M( o8 _6 k( l 4.2 物理机械性能应符合表1规定。
# D1 k1 \4 `' S. ~3 g 表1
: w* |) _* {! N2 Z, n4 a1 j 项目 指标
. E& @- |- Y# [+ w! ~+ h$ n7 \ 硬度(邵A),度 45-60* h; ^$ } s5 K: ~
拉伸强度,Mpa ≥ 0.79 N( l% R1 a$ @' g* \
扯断伸长率,% ≥ 909 h2 \, v, m8 b& d. O, C, f
压缩复原率,% ≥ 95% [0 S* {! b9 m% Z7 S5 h
回弹值,% ≥ 201 K; y; y" e! c* k. `8 ]9 O; o
阻燃性,级 1
+ d) h0 X* e. z7 D( E8 U, n9 X8 {, q
注:1)该项目由供需双方商定。" G3 w" k3 K- O/ z
5、试验方法4 V. w7 L1 W+ j4 I7 x$ w Z( ?
5.1 平整度合格率的测定按附录A规定的方法进行。, o- G* w$ g0 z+ m2 P% T+ m5 K
5.2 厚度的测定按附录B规定的方法进行。
! R, Q3 _! x4 Q2 b 5.3 长度的测定 在直道上的跑道长度用精度不低于±10mm/km的测距仪或符合GB10633规定的1级钢尺测量。当用钢尺测量时,应按钢尺的全尺长校正值及温度膨涨系数对钢尺示值进行调整,包括弯道的距离长度,弯道部分长度,应将长度值换算成以半圆圆心为圆心的该长度所对的圆心角角度值,再和精度不低于±2″的经纬仪测量。
4 r6 w2 b# b+ i! T8 b8 C0 a 5.4 坡度的测定按附录C规定的方法进行。3 ?0 j% @6 z- o5 v* [
5.5 硬度的测定试样按照附录D中D3.1条的规定制备,用GB/T 531规定的方法测定。" B, T8 x: W }
5.6 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的测定试样按照附录D中D3.1条的规定制备,用GB/T 1.654规定的方法测定,拉伸速度为100±10mm/min。平行测定的两个结果之差,拉伸强度不大于0.2Mpa,扯断伸长率不大于22%。
8 ^- X& b \& T* T1 b 5.7 回弹值的测定试样按照附录D中D3.1条的规定制备,用GB/T 1681规定的方法测定。平行测定的两个结果之差不大于4%。
6 {$ O+ S# N$ [" A) Y, h& F 5.8 压缩复原率的测定按照附录D规定的方法进行。
7 x$ W# w3 N9 X/ }6 Z! y 5.9 阻燃性的测定按照附录E规定的方法进行。
: ^" \' i( X& @$ Q7 U( { 6、检验规则! t9 {$ J5 ~7 x% \
6.1 生产厂应保证产品质量。每批产品均应附有产品合格证书和产品说明书。
- u$ z9 {# d) c! _7 e9 ? 6.2 组批和抽样:检验时以每项塑胶跑道工程为一批。每批均应进行外观与尺寸检验和物理机械性能检验。进行物理机械性能检验时按6.2.1~6.2.4条规定取样,每块试样均应进行测试,结果取其算术平均值。: t- {6 L3 U- Q* b2 G
6.2.1 以施工时每一次混合料量为一抽样单元,按表2规定的规格及数量,随机地按施工顺序与施工平行抽取。样品在现场条件下停放时间不得少于48h。
* |4 t. }: @8 U 6.2.2 样品应用塑料袋包装,并置于阴凉干燥上,包装上须注明工程名称、取样日期、取样部位、现场气候条件、取样人及有关特殊说明。
* _) L k1 L9 i$ ^+ _4 ] 6.2.3 样品固化14天以上方可进行测试。也可在实验室进行加速固化。样品有效期为六个月。6.2.4 必要时,可以直接在竣工后的塑胶跑道上挖取样品,抽样时以20m3为一抽样单元,按GB 10111获得随机数再按预先规定的顺序确定抽样点。
4 R! g/ P4 V/ Z P% n# K0 I- ^ 6.3 合格判定:检验结果符合4.1,4.2要求时判为合格。当检验结果有一项不合格时,应另行双倍取样进行检验,其算术平均值仍不合格,则判该批塑胶跑道不合格。
% g: }- N0 t7 u5 g4 m 7、使用、保养、维修
' n8 w: n% j1 `3 ?' M" ^' T+ L 7.1 在具备适当排水设施的情况下,可全天候使用。+ d ]/ O6 d' V) z' W
7.2 应按其使用范围合理使用,要保持清洁,避免长期荷重,避免机械冲击和摩擦,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 u# v, p$ _ R; y5 H+ s 7.3 维修应由专业施工队进行。
! _; [0 {: L! X! w0 q! Q7 I# f! j 附 录
# u8 K7 K3 ~! O8 B) r2 \$ { A塑胶跑道平整度合格率的测量方法(补充件)
$ k( c; c7 U8 O+ u A1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塑胶跑道平整度的测量。
, V& U' d# R2 |; D- C A2 定义平整度:塑胶跑道平整度是指用3m或1m距离内的最大凹陷表示的塑胶跑道的平整程度。A3 仪器A3.1 3m直尺:尺长精度为±3mm,尺的底面平直无缺陷。 s( Q5 r2 h8 }0 G
A3.2 塞尺:0~25mm精度为±1mm。
& @! S5 D) A7 }+ U; r8 f2 F A3.3 经纬仪:精度±2°。
1 o. C( C7 m$ m k; n% p4 b' m- B A4 测量步骤A4.1 以塑胶跑道的曲直分界线为界,直道沿横向与纵向每3m标一个点。弯道以圆心点为圆心,用经纬仪每5°做一放射状线,每3m标一个点。将3m直尺轻放于任何相邻两点之间,用塞尺测量最大局部凹陷不超过4mm,或将1m直尺轻放于任意两点中部,用塞尺测量最大局部凹陷不超过3 mm,即为合格点。每组测量总测量点不应少于40个。+ F8 ^0 @4 v! T' L: P9 V& T
A5 结果计算 P(%)=R1/R2×100 式中:P——平整度合格充,%; R1——合格点数; R2——总测量点数。" Z% W3 g1 N4 t8 k1 x5 y4 R9 d) a4 }
A6 测量报告试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a.测量点数;b. 测量时天气情况;c. 测量结果;d. 特殊记录;e.测量者及测量日期。6 A- |( U) r% b) s
附 录
6 Q9 d/ f9 K9 L/ V, F+ A* Q4 B+ \ B塑胶跑道厚度测量方法(补充件)
; b7 ?+ B* _/ Y7 x* J6 I* W B1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塑胶跑道厚度的测量。
1 `! H6 b- g/ }2 ^: D B2 仪器游标卡尺或厚度计,精度为0.01mm。$ N( R6 U$ K% D- g
B3 测量步骤在塑胶跑道上挖出一个直径为10~25mm的试样。按照GB9865中4.8条规定的砂轮研磨试样的上、下表面,直至磨出的面积大约占试样研磨面面积的50%。然后用游标卡尺或厚度计从三个不同角度测量试样上下表面间的厚度,精确到0.01mm。- D: C4 a1 ~6 Z- g7 ?* q' V- i
B4 测量结果测量结果取三个测量值的中值,并保留一位小数。
& R& [& u( [5 X6 B8 t B5 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a.取样位置;b. 试验结果;c. 特殊记录;d. 试验者;e.试验日期。2 X4 j6 O: J6 n4 A s
附 录 C
7 ^9 x3 r; y& a 塑胶跑道坡度测量方法(补充件)$ Z0 Z. q8 c+ H7 Y) `7 n
C1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塑胶跑道横向和纵向坡度的测定。
; x0 b, } v ]/ B2 l5 U C2 仪器8 M: r; L- H$ S- H2 w& U
C2.1 经纬仪:精度±2″。
- f5 Z% l. A: P# Z, Z; C1 B C2.2 水准仪:精度±1mm。+ `2 F8 R" ?8 q5 ^9 {; X1 E
C3 测量步骤3 t! `7 t+ l0 z, j" H% ]
C3.1 自塑胶跑道曲直分界线始,直道每10m标1组点,弯道以圆心点为圆心每15°标一组点,每组点包括第1道内沿和第8道外沿两点。) s2 o/ c4 o4 }4 L, D& S T. A
C3.2 用水准仪测量每点的标高,并计算每组两点的高差和第1道及第8道同道上相邻两点的高差。C4 结果计算横向坡度: P1=h1/L1 ………………………………………………(C1) 式中:P1——横向坡度; h1——每组两点的高差; L1——每组两点间距离。 纵向坡度: P2=h2/L2 ………………………………………………(C2) 式中:P2——纵向坡度; h2——同道上相邻两点的高差; L2——同道上相邻两点间距离。 横向坡度及纵向坡度结果取各测量结果的绝对平均值。每批测量不少于40组。
Z3 c- h0 A2 ?0 ~ C5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 a.测量点数; b.测量结果;c.特殊记录;d.测试者及测试日期。
}5 g" n! u) o9 p3 p 附 录 D 塑胶跑道压缩复原率试验方法 (补充件)9 Y6 F2 Y) @/ Z" T3 x; a; w9 T" L
D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塑胶跑道压缩复原率的测定。
1 S& W/ y4 g: n! j7 ] D2 定义 压缩复原率指按规定的方法对试样进行压缩变形试验,并在自然状态下恢复3min后,试样在压缩前后的厚度之比。
( e& z+ j2 C( x8 W6 X. _ D3 试样( m$ w# Y4 Q* W6 a0 ~2 U- t% ]3 i3 y
D3.1 试样制备 在样品中部距样品边沿不少于50mm的区域内裁取试样,裁取的试样按照GB 9865中4.8条规定研磨,经研磨后的试样在试验前按照GB 2941中的规定停放。
- X6 w; H9 ]% Z- N! G D3.2 规格及数量 试样厚度为12.0±0.5mm,边长为50±0.5mm的正方形。每个试验不得少于3个试样。/ T7 X! M1 Q9 a3 I" ^
D4 试验步骤调整压力机,使其压缩速度为50mm/min,并调节厚度指示装置。然后使试样与上、下压板接触(压力指示为5N时)开始记录厚度。开动压力机,使试样以50 mm/min速度被压缩,压缩至原厚度的70%后恢复自然状态,作为第一次预压,共预压3次,每次压缩之间应使试样在自然状态下停放3min。按上述方法进行第四次压缩,准确的使试样变形50%后迅速恢复自然状态,并在试验室条件下恢复3min,测量其厚度,精确到0.1mm。
! \# h- r# @5 R- p! X D5 结果计算压缩复原率:K(%)=h1/h0×100 式中:K——压缩复原率,%; h1——压缩后试样厚度,mm; h0——压缩前试样厚度,mm。 试验结果应取3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结果应表示至整数,但任何一个试样结果超出算术平均值的±10%,该组试验无效,应重新取样作试验。
: E6 Y" I3 b2 |, {0 S D6 容许差 平行测定两结果之差不大于1.5%。# B% ?) I' c# S4 k8 g9 D6 e
D7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a.样品来源;b. 试验室温度、湿度;c. 试样厚度;d. 试验结果;e.试验者及试验日期。+ R& W ], h" i" E- N9 O
附 录 E塑胶跑道阻燃性能测定方法(补充件)* A7 ^2 v+ a) O( p
E1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在适度火焰作用下,判断水平塑胶跑道的阻燃性。
6 X# ]# l& D; Y+ x E2 定义在火焰作用下,当燃烧熄灭后,塑胶跑道表面留下的燃烧斑块的直径小于或等于50mm时,为1级阻燃。
& ~6 R+ ~+ {4 L0 g+ B1 w$ }. g' s E3 试样制备试样应从试验对象的不同位置裁取,试样规格为100 mm。每个试验一般应测定5个试样。测试前,试样至少在试验条件下停放48h以上。
$ ?% b& Z. h& i E4 仪器及试剂
2 k' T0 G/ l" X E4.1 由重叠的直径为25 mm的薄纤维织物组成的纤维层圆片(例:薄棉布);' O( h4 e$ M" M# S/ N
E4.2 浓度为96%的酒精;9 L4 D; m% F( h4 w
E4.3 容量为10 mL的量筒或2.5 mL的移液管;6 R ]# p. j# _' c+ f
E4.4 至少如试样大小的20 mm厚的风干木板。4 b/ c* O, h* O
E5 测定步骤在试样中部放置重量为0.8g的重叠的纤维层圆片。纤维层圆片用2.5 mL酒精均匀浸泡,然后点燃并使其自然燃烧,当然烧火焰和余辉熄灭后,测量在试样表面留下的燃烧斑块的直径大小(精确到1 mm)。试验应在不通风的地方进行。在燃烧时,如纤维层发生翻转而影响燃烧斑块的大小时,应重新更换试样补作试验。
% z& H) o& G% n7 l/ C) ` E6 试验结果5个试样表面留下的燃烧斑块的直径均小于或等于50 mm,该样品可判为1级阻燃。E7 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a.样品名称、颜色、厚度;b. 阻燃性能;c. 最大燃烧斑块的直径;d. 特殊观察;e.试验者及试验日期。 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橡胶和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合成橡胶分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保定长城合成橡胶有限公司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师永昌、邸保谦、张敏、张辅萱、葛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