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网站:橡胶人才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4765|回复: 667

我收集的橡胶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普及)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0 17: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分享]橡胶技术基础
/ ~; e! a8 c! ~+ o
% f( y: g# ?: S  X# N2 ^' Z& Q$ c: ^! b) Y

( A3 F. M1 N; H% h5 g2 u! a从事橡胶技术工作时,首先会面对下述各问题:  1 f2 x1 K; V0 N1 l$ C3 s2 x) ?

/ x" O. d2 {% w; Y2 _/ ]% h  c─—什么叫做橡胶配方?  
" }( S# c- J3 t4 G" C$ i1 q
+ L- \- i( @! M+ d. T* c9 f─—如何设计橡胶配方?  
2 e! ^+ e8 T5 X2 V+ a6 L( i: k* K7 O# {$ [# K  ^7 A) }+ g0 m  Z
─—成功的橡胶配方是什么?  
2 Y4 p, c" B& g
! J# M! N( ]6 Q6 y# }事实上,橡胶配方技术乃是一种选择和运用材料之科学和艺术。一般之橡胶配方目的有三:首先是使橡胶制品具有实用之物性;其次是能配合现有加工设备进行良好之加工作业;最后是以可能之最低成本之配料达到符合客户所要求之物性水平。  
! X3 b6 K' ^  f
9 ]! a! t. Q. u0 v0 g! i; b- {换言之,设计橡胶配方最需考虑之三要素为配料之物性者、加工性和成本,并使三者获得一个适当之平衡点,此即配方设计都最主要之工作。  4 e) `7 {0 Y* |  A6 H7 K( X" u5 \
/ l/ |) T8 l5 g$ F
配方中常用之添加剂可摘要分类成十个主要成份:  & s/ B4 {/ N9 m$ x. K: p) n! @( k
/ @" J" s8 ~2 s9 P4 n
?  橡胶或弹性体( elastomers ) :  * U6 [& C8 j: z0 F, K) e

! B, F1 U3 l0 T! R2 |# O' x3 M9 \$ z& c橡胶配方设计第一个步骤也是最重要的步骤即为选择橡胶基材或原料胶。橡胶为工程材料之一种,不论其组成为何,都 带有一些共通之基本特性。所有橡胶都带有弹性,可弯曲性、韧性、不易透水和透空气等性质。除了这些共通特性外,每种橡胶因组成之不同,各自具有其本身之性质。  
/ k0 e% o# n+ v+ S( l! R) U7 J  i( x- L/ _& ]
?  加硫剂( Vulcanizing agents ) :  2 f+ W! v0 u# M! c

) Y& R/ x+ @/ h6 |添加加硫剂之目的是使配料产生化学反应而在橡胶分子之间产生架桥( cross linking )之现象而改变橡胶之物性。化学架桥作用使橡胶配料由柔软、带粘性之热可塑体变成强韧之热固物,此时受温度之影响较少。到目前为止,硫磺仍是最广泛使用之加硫剂。其它载硫剂( sulfur donor )如二硫化秋兰姆类之 TMTD(TUEX) 有时亦用作全部或局部取代元素硫磺于低硫或无硫加硫系统之配方,使制品得以改善其耐热性。配方设计者其第二个最重要之工作为对于配料加硫系统,加硫剂和促进剂之选择。  % t& u. f3 G( o% M
5 @7 p5 v9 U3 M5 q9 o
?  加硫促进剂( Accelerators ) :  8 a+ q: }# A# i( M0 d  |# `

6 z3 x; A" K6 D: Z# u加硫促进剂可使配料硫化速率加快而缩短加硫时间。  
7 J5 k2 z2 o. s/ A5 b9 A3 L) s) i- V) \( A0 P$ Z( l8 S. M% ]5 X5 t
?  活化剂( Activators )和迟延剂 (Retarders):  
) H- [' D: J2 S3 r" q/ F* Z3 Y8 P) d. q  O9 F2 f- c+ P( m: ~
活化剂是用来帮助促进剂增强其活性和效能,最常用之活化剂有锌氧粉、硬脂酸、氧化铅、氧化镁和胺类( H )。  2 z9 B  Z1 {5 j
: c2 z' F7 q/ ^. z9 |1 \
?  防老剂( Antidegradants ) :  & j; ?) F+ X  Q  h: L+ @

, y# x' M/ [  \& a" N) u( x防老剂可延缓橡胶制品因受氧气、臭氧、热、金属催化作用和屈曲运动之影响而劣化。因此添加防老剂于配料后可以增强制品之耐老化性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 o. d2 `7 [9 f* d! c
) M2 d) m! m* W5 T. _, A?  加工助剂( Processing aids ):  3 [4 @3 g( k; v

& h' I& |) _! F! E( ^6 W加工助剂顾名思义即是帮助配料便于加工作业,如混炼压延、押出和成型等。  
7 ^2 O  j/ E0 L& P% n# b$ b1 t3 x
?  填充剂( Fillers ) :  
$ z. @5 R( U1 b% t, X6 n( @
% k+ U% W( m! @6 w  {( N填充剂可以增强配料之物性,帮助加工性或降低其成本。补强性填充剂可以增加制品之硬度、抗张强度、定伸强度( modulus )、抗撕裂强度和耐磨性。一般常用碳烟或细颗粒之矿质材料。  
: ?  F. D: w# h; A2 B' f3 h9 d2 `) E% w0 f- O' l8 j
?  可塑性( Plasticizer ),软化剂和增粘剂 (Tackfier):  - d8 E1 r4 K% B9 {) Y
% R7 w: d% S: A
可塑性、软化剂和增粘剂是用于帮助胶料混练,改变其粘度,增强配料粘性,改善制品在低温之柔曲性,或代替部份胶料而不致对物性有太多之影响。大体而言,这些类之添加剂可当作加工助剂或扩展剂。  , X$ M) P6 A: z% [" o: W

6 T  a) q! D0 V! {- y5 n?  色料( Color Pigment ) :  
( O; K9 m; c5 m
% M! V* x- q; O5 T, m色料是用于非碳烟类之配料中以提供特定之颜色。一般常用色料可分为有机类和无机类。无机类有氧化铁、氧化铬、二氧化钛(钛白粉)、硫化镉、硒化镉、硫化锑、硫化汞、立得粉( lithopone )和军蓝等。  3 f' c; V" g. f& f

& {& D3 e! [# W4 {+ ]有机色料比无机色料要贵很多。但其使用效果较好,色相鲜艳而比重又很低。而且有机色料之色彩变化较无机色料多。但是,大多数之有机色料对蒸汽、光、酸或碱均不安定,而且有时还会游移到制品表面。    Y, K' Z7 q$ a1 ?- X/ U
+ v7 t4 m. w6 J2 F  p3 [1 P4 c
?  特殊用途之材料:  
  K) r+ E( _7 M1 I( o. e. m( K, O: o- i  c% }
特殊用途之材料即非经常在水多数之配料如发泡剂、调味剂、粘着助剂、耐燃剂、防霉剂和紫外线吸收剂等即是。  $ t$ L$ E( [# g5 w# O& L5 t
  j; r4 ^* p# B
配方设计程序 :  
! a+ ?7 p# F$ V6 E1 G7 B" ]1 Z6 A
, m% D% Q% g9 B1 H1 u! T几乎所有之新配方系自现有配方加以修改而成。目前,已委很少人尝试设计一个全新的配方,因为在实用上是不太需要的。为使配方有效,配方设计工作人员应设法利用内在或外在已有之各类技术资料,然后根据所需而加以整理、分析,并运用个人想像力和创造力而进行设计配方。下述各步骤可作为配方设计之参考。  ! T% {; ]0 D4 W+ P' _7 p

4 F5 ~$ H" E8 F; L- [$ J, r?  确定目标物之物性和成本。  ; p+ n) J2 `% k- y- m4 d
6 v9 q8 y4 S5 u& q+ I
?  选择适用之原料胶。  
' l5 a: V6 v8 U8 w; K6 |
/ H, ?7 {; ~* |" C7 k$ J?  研制现有类似配料之试验数据。  
2 q- a" D/ _  y: c" ^7 Z
% k& K* ?: T. M0 b* q. Y5 H2 }! T?  参考各类有关材料之技术资料。  
7 E6 Q4 H6 Z+ i' F$ W
! H% G: O9 H" j" u7 g& }% {( g; f?  设定初期配方。  + Y1 T8 ^. H' v' L

' `1 w0 b6 q/ O# |+ y  j?  试作小样品以测试物性可否符合目标物。  
+ X8 u$ P( Y4 Q+ V2 B8 G
* U8 W+ u% t  Y. ^" o?  估算所用材料之成本作为进一步评估之参考资料。  & h! f0 r) [4 H1 W

8 L: Q' F: c4 A" K?  评估此配料在现场之作业性。  5 h, \& U+ Y) y  b7 P
1 `7 i- c; \9 n9 I3 E
?  以该配方试制目标物。  
1 ~6 G9 F# x+ m; U  M2 `$ O/ B; j  N
?  测试其物性是否能符合规格。. k! @& o4 T' N0 a( A$ ~
& w* b% F, i6 J, d7 y, W% y) C

( G$ j9 b" x4 {" u+ K# p1 O" w7 J& Q9 ~1 ~: J' ?1 Y/ e: b
                                橡胶类: - t. F, @1 D! |+ D, |; `( D

; B- l% r6 x& U6 @& h$ J* I天然胶:RSSIX;RSS1#;RSS2#;RSS3#;RSS4#;RSS5#。质量按顺序降低。 ! q( ?8 W1 a- G" P
CSR﹕ 中國標準膠 2 y2 i6 ?- N3 I  b; R
SMR 马来西亚标准胶 3 y4 m. ]+ i6 g
SIR﹕ 印度尼西亞標準膠 ) h, z* D% }* g6 {6 J  v
TTR﹕ 泰國標準膠
/ @) Z3 q+ Q$ t% I1 rISNR﹕ 印度標準膠 % @/ V9 d! n7 {( R6 Q
SSR﹕ 新加坡標準膠 + A" G; f9 Y' e9 Q$ G
OENR﹕ 充油天然橡膠
7 s5 x$ s/ n& f) ^+ R' i" fENR-50 环氧化天然橡胶
3 g" o7 a4 h3 N: c& q5 dCV 恒粘橡胶
" k+ l# r) U0 z; SLV: 低粘橡胶,门尼值为45+-5度,可以不经过素炼直接混炼。
2 W2 @$ i  B- D# q, g5 S充油天然橡胶: 低温防滑性好。
) a5 K! }) E$ s7 W1 D4 mMG: 易操作橡胶SP接枝橡胶 3 [! O3 W4 k0 P8 G! A- I5 K
SBR 1205: 苯乙烯25%;丁二烯75%。溶液型聚合。可以部分取代SBR1006/1008/1009/密炼机密炼会增加10-15%体积。耐磨耐曲折,耐低温,耐压缩变形。 5 h4 U0 \7 M1 T& \( e
SSBR303人造胶: 溶液型苯乙烯丁二烯橡胶,苯乙烯48%;丁二烯52%。主要用于透明料,与RB,IR共用10-20PHR。 " V$ M" y; z" D* |: h6 Q0 x
S1430: 1,3 丁二烯-苯乙烯聚合物。可增加硬度,柔韧性和耐磨。
/ m& E$ f4 M5 t
, b) }1 C% x0 N% i3 G3 ]8 e  r6 M6 T) z
S2250/KA8802人造胶: 丁二烯,苯乙烯,丙烯晴聚合体。 4 B7 ~- d% q2 z6 ?, X+ d  r/ p
BIIR2244/X2: 异丁烯,异戊二烯,丁基橡胶。 . S) c' D0 c0 L) h& o% _$ U
HP100: 氯磺化聚乙烯CSM》96%。四氯化碳《0.2% 1 k* q6 A6 u7 h' Q; `2 c( A+ U
MILLATHANE-97: 聚脂聚氨基甲酸乙酯橡胶。聚醚类合成尿素橡胶 1 B8 C9 b2 d% G' ]) O6 b
绝佳的耐磨,抗氧化,抗水解。 ( g' n1 k0 B& q. i
IR-307人造胶: 聚异戊二烯99.99%,可做透明底,奶嘴,接着剂,胶囊。 4 l! w* Z1 r. W6 C; \
IR-10/IR2200: 聚异戊二烯橡胶,可取代天然橡胶。物性稍微差一点。
4 j8 M. L& a2 ?3 bE-BR: 乳液聚合顺式聚丁二烯橡胶,含高芳氢油35份。 4 [0 L% b3 [: H9 |" f
UBE BR150L人造胶: 100%聚丁烯。
4 c! V7 P( o) z- c: CBR9000: 一般顺丁橡胶 ) o4 h6 I: x* _% A
BR9175: 充油顺丁橡胶37.5% + k& j: \6 t1 D& z$ T
BR9075: 充油顺丁橡胶 % h% ?$ g" O/ N. K5 w4 v
IM(PIB): 聚异丁烯
% y9 }5 G$ {% a7 A% yXNBR﹕ 羧基丁晴橡胶
& c' q( k* ^. l9 V& _HNBR﹕ 氫化丁晴橡胶
- Y1 a# V. d; [* t2 qPBR﹕ 丁比橡胶 + K# w6 E& A$ K0 P1 a/ e% H0 i$ N
ACM﹕ 丙烯酸脂橡膠 7 A# W) I- U, s% t; i9 M$ v
AEM: 乙烯-丙烯酸橡胶
( B- r3 U) ]  N4 z/ n) tCSM﹕ 氯磺化聚乙烯
9 i  I, ]  e3 J% P0 C" F7 S0 \CPE﹕ 氯化聚乙烯
6 O  \. T. i, l, gCO﹕ 均聚氯醇橡膠
* l2 e8 |! H# n* J: F/ `ECO﹕ 共聚氯醇橡膠 6 j5 F, K  a; n3 A
PUR(PU)﹕ 聚氨脂橡膠 * }9 m3 {0 J1 \9 b; ^* G
AU﹕ 聚脂型聚氨脂橡膠
( m2 `$ V7 v2 l( \EU﹕ 聚迷型聚氨脂橡膠
' k, |5 M8 A: K# ~% Z7 UQ﹕ 硅橡膠   d, y: M8 m4 `5 ~  P/ N
MQ﹕ 二甲基硅橡膠
& d7 h) k/ W  k# V# k; QMVQ﹕ 甲基乙烯基硅橡膠
1 ?; @; R% ^7 ~$ a/ ?MPQ﹕ 甲基苯基硅橡膠 " x/ b6 W, u9 B$ @
MPVQ﹕ 甲基苯基乙烯基硅橡膠
8 a3 Y' K" W  Z; r/ M1 Y! j: pMFVQ﹕ 氟硅橡胶 8 g* Z- B' C8 Q1 \
MNVQ﹕ 晴硅橡胶 + v6 L+ h, y: a" {% ]9 l
TPF﹕ 四丙氟橡胶 , z+ R( b% y" l1 w1 \
PNF﹕ 氟化磷晴橡胶
, Z& _" F5 ?  f  bCNR﹕ 羧基亞硝基氟橡胶 2 ?0 s3 [; _* b3 B) Q
TPE﹕ 熱塑型彈性體 8 R/ ]$ U( {, ^7 V
TPNR﹕ 熱塑型天然橡膠 & B$ g0 `. |! d+ a9 h3 r0 |2 w0 ?
SIS﹕ 熱塑型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
" U1 a7 J5 @0 J! r7 `5 gTPO﹕ 熱塑型聚烯氰 . E4 U$ y0 p* c+ g9 D3 t# M5 ^
TPEE﹕ 熱塑型聚脂彈性體 4 y; n: k7 ^- ?* s( y
LPB﹕ 液体聚丁二烯 : I$ b) y  k, _; Z! r' K1 p, d1 ^
LCR﹕ 液体氯丁橡膠 - A' {9 M8 o- |- f) s- R
PNBR﹕ 粉末丁晴橡膠
6 P% n1 T' F; Q- E2 hPNR﹕ 粉末降冰片烯橡膠
- {1 N7 q: k9 b* n# e3 t9 s9 qEVA﹕ 乙烯乙酸乙烯脂
+ X8 }. I6 i& l# Z' u) jSBS﹕ 熱塑型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
4 }* [2 T6 \5 P2 I! x) p/ }! w& n% \8 j- rSEBS﹕ 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 W' r8 L, I$ T
TPV﹕ 熱塑型硫化膠 # N5 G- H( n2 U' k8 p, ~* B) _
EEA﹕ 熱塑型乙烯-丙烯酸乙脂彈性體
8 `- ]7 ~$ m8 @4 ^4 gPVC-TPE﹕ 聚氯乙烯熱塑型彈性體 : O. ?  p$ g) ~# C3 j: s
LNBR﹕ 液体丁晴橡膠 & g9 ^& u+ V+ ~& {' o7 Y: S
PSR﹕ 液体聚硫橡膠
1 _/ q. j! v# @" yPCR﹕ 粉末氯丁橡膠
6 ^) J$ M9 s$ Q9 ^9 g, `" e1,2-PB: 低分子量的1,2聚丁二烯橡胶
" b+ e. |1 X% ~6 C- T碳母料CMB: 碳35.5%/聚合物54.5%/加工油4.4%
1 I  J6 T. O! |( mUL00328 塑胶粒: 醋酸乙烯醋28%,聚乙烯72%
* r' c' e7 H$ m+ ~% }ELVALOYAC系列塑胶粒:乙烯丙烯酸正丁酯聚合物》99% 7 U) u( z* {) [9 ]$ w7 l" x
LEVANELT800改质剂: 乙烯与乙烯酯组成之聚合物。 9 ~0 [9 X0 r# C! v
EAR-2T耐磨剂: 醋酸乙烯80%,容合剂20%。
1 R* ]' _. Z$ _6 u7 H1 a1 M: TKA8857塑胶粒: 乙烯,醋酸乙烯酯》98% ' r/ E1 P+ D$ Z& x

6 m& Q6 ?! i5 V0 Z0 d填充补强
: @8 Z6 x& W7 I! F
3 c, t+ C) O; Z# B4 \; ?" _9 SHDK N20白烟: 气相法超细微白烟100%.PH3.6-4.5;30-50PHR. . I* s. p1 b5 C& |/ L$ A
Z-175白烟/VN-3白烟: (SiO2*XH2O):175M2/克
0 M* i) j2 K0 M% F6 T- pN110(SAF): 耐磨碳黑。
  b( ~  Q( k1 O% i8 z' b; s1 XN166(SAF-HS): 高结构超耐磨碳黑。
+ }2 {) _1 R0 W" P5 D! kN220(ISAF): 中超耐磨碳黑。
* z; ?+ T* Y1 L. R6 A6 IN220(ISAF-HM): 高定伸中超耐磨碳黑。 3 V6 G2 k) ^! Y% n; Q! h* D
N234(ISAF-HS-NT): 新工艺高结构中超耐磨碳黑。
2 |4 D; o2 [& l& `5 NN293(CF): 导电炉黑
/ U  Z0 Y; [9 Z+ H% yN294(SCF): 导电碳黑 , M( o0 f3 z8 P3 ~
N330(HAF): 高耐磨炉法碳黑 2 `2 a3 U: W& o$ x
N332(HAF-NT): 新工艺高耐磨碳黑。 + r( E9 X) @$ ]1 S
N472(XCF): 超超导电碳黑
) @$ c. [  ~6 i* ~N550(FEF): 快压出碳黑 : l' K1 y8 A: a1 b$ Z1 Q( \
N660(GPF): 通用碳黑
" }, Y) [4 ?, b% K1 zN770(SRF): 半补强碳黑
' [$ y/ a+ M, h' R5 BN774(SRF-HMNS): 非污染高定伸半补强碳黑 * o2 m1 P; @8 Y4 [
N880(FT): 细粒子热裂法碳黑 5 M' a$ a+ C/ n! Y2 t; P! ?( u
N990(MT): 中粒子热裂法碳黑
2 l7 Y6 M3 {# I6 uSAC: 硅铝碳黑
% |% A. a& |- A9 b2 f9 RMSAC: 改性硅铝碳黑
; f% m, T7 P9 u2 h+ i. r+ @9 B& N/ Y! i5 L! P
活性剂
8 Z, f! c! |5 `1 u! F) a' a
/ h8 l. r5 d, K7 E  T: VZNO: 氧化锌 1 A- d5 c5 F# I
MGCO3 碳酸镁 ) n" \+ [8 [% Y0 x% v
CAO 氧化钙 7 _. g2 N* e6 i
PBO 一氧化铅/黄丹
- r) F/ x2 a5 x' P6 j" n3 ZPB(OH)2.2PBCO3: 碱式碳酸铅/铅白
) N* r1 m. t) B- H3 LZNCO3: 碳酸锌 ; I3 j( ~% [) F& p2 J
MGO: 轻质氧化镁 $ M/ i" p8 k; B' ~$ h
CA(OH)2: 氢氧化钙 ( o# u( |" y$ h0 v; i
PB3O4: 四氧化三铅/红丹
3 m8 {% S+ j; g. dPBSIO3: 碱式硅酸铅 & |3 H4 F" V( R9 D' e
SNCL2 氯化亚锡
& ?) ^* H; k4 L5 G; W2 N" _(C2H5)4NOH 氢氧化四乙胺 , Q$ {1 \8 t- \9 ?+ p! b
PBST 硬脂酸铅
& U$ g4 K, ^4 p4 P; \TAC: 三烯丙基氰脲酸酯 . P6 Q. ?. G8 C1 f$ j
TATM: 苯偏三酸三烯丙酯
4 M/ m, n/ G4 gCDO: 氧化镉
1 R* u& {& D5 P$ vSA: 硬脂酸 . C" y) E$ c$ N& {6 c) \& d
ZNST: 硬脂酸锌 ' v' m0 B4 d8 M' Q: L8 T. c
TEA: 二乙醇胺
4 P# ^# e9 P' y2 R: f9 y6 f6 e1 [TAIC: 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
9 y, Q* X3 p+ E透明锌氧粉: 》99%
# a3 j2 [* @- H6 @' }$ c! i碳酸钙母粒: 轻质碳酸钙,PH 8.5-9.0;对于热塑性产品PE,PP, EVA可作改质剂。对于热固性,利用过氧化物与EPDM参混后架桥。 / Y6 j6 S! ~. ]3 x) |  t9 k! U
碳母料CMB: 碳35.5%,聚合物5405%,加工油4.4% ; z' P0 c& r5 g1 I
TT碳酸镁母料: TT碳酸镁49%,氢氧化镁1%,乙烯醋酸乙烯酯50% ' c0 g) Y' p9 \* P
TT碳酸镁: TT碳酸镁98%,氢氧化镁2%, 5 G$ w$ d: x8 G9 c+ |6 H* S
重质硬脂酸锌: 硬脂酸锌99% 3 D/ d1 {( ]6 r. O+ ]
轻质碳酸钙B50: 轻质碳酸钙 50%,乙烯醋酸乙烯酯 48.5%,硬脂酸 1.5% 6 z; J8 {+ e' u
4 _9 v% ^% T+ r' S6 M' u. S# k
助剂树脂
; O1 P5 r. F0 _4 H1 O1 c: k60NS: 浅色链脂氰树脂混合物. ; @( m2 A5 Y3 h
AAHR: 合成树脂:脂肪族树脂/芳香族树脂 + n2 H1 e3 z* E/ a
SI-264: 有机硅烷
) c. @, W' i" sPEG/PEG3350: 聚乙二醇 7 W/ C) T* j- o% o, x1 u5 P
PE-200: 季戊四醇酯 C15H12O4
2 u' W1 V8 V8 ~, E9 QPER-200 异戊四醇,
) P0 Y9 F  c5 `* g' `+ OT-168耐磨剂: 硅烷偶合剂60%;界面活性剂20%
6 _2 g3 w+ |5 G7 t9 W  MRT-1987 尿素类50%,白烟30%,脂肪酸20%;硫化促进剂和白烟活性剂。 # }3 w6 a7 }* k0 {: c2 k7 k
二次促进用1.5-4PHR,白烟活性剂用3-8%(按照填充剂数量)
. f! x$ F& O, g% i$ C, vA-1891: γ-氢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 y9 a$ p& A3 r. rUL-250: 加能助剂,异戊四醇单蜡脂46%,脂肪酸脂25%;硫酸钙盐类11%。高分子量脂肪酸,1-5PHR.改善加工性能,流动性,外观.
  ~" t& U1 e2 E2 RATIVE A-172-50GR: 乙烯基-(三甲乙氧基)硅烷==>用于过氧化物交联体系;增加耐磨. $ M$ k; l: k% b& l$ s3 Z* A+ R
TESPT: 二-(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正丙基)四硫化物
7 {6 K# K# F/ ^; sHK-550(NDZ603): 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5 V4 W- q+ F4 n0 I' _" P' [HK-570(NDZ604): 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3 d1 x# z, _# o0 g. d: S: V: ?
A-151: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d/ H7 }5 |" PKN-560: γ-缩水甘油醚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7 c$ o. l4 h/ d( v$ b* ?
SI-69: 双(三乙氧基丙基)四硫化物 ! Z$ X9 ?  x6 i; O/ m
TTS: 异丙基三异硬脂酰基钛酸酯
) Q6 `$ P8 B( X3 zOL-T671: 二油钛酸亚乙酯
/ g2 X* n* q+ H/ |, S5 A. n0 ENDZ-201: 三(二辛基磷酰氧基)钛酸异丙酯
$ t+ d9 Y5 J3 p" k5 F6 F1 J; {OL-T999: 三异硬脂酰基钛酸异丙酯 2 k2 e6 _3 {' b8 O! x0 [. j
OL-T951: 三油酰基钛酸异丙酯
& y4 z. b- I- t9 n9 K" c; RNDZ-102: 三(二辛基焦磷酰氧基)钛酸异丙酯 3 ]% D, q1 M6 }9 y" i  N

2 E: v! m) B& R$ b2 z2 D/ n
6 M5 z1 M; g) s) D加工油软化剂增塑剂类
$ `; ~0 w- R% R: W' o* zPROCESS OIL637: 轻石蜡型基础油 * w: H/ ^! B6 a5 \
大豆油: 大豆油
, {) O* {5 Q) I& P! _, J310: 环烷类加工油
/ J8 @. s! s* a' a+ ~+ U  wW150软化油: 石油碳氢化合物,氢化合成油 4 U0 Y7 |1 U+ A4 M' Y
FT-A增粘剂: 锆铝系偶合剂,0.5-1.0PHR,改善接着,流动性。
! [+ m- q3 _5 M8 IWB215: 脂肪酸18%;脂肪酸脂52%;碳酸钙20%
- q0 g9 F* X8 j4 t, A# wDMP: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5 R( Z  X- W# ^2 Z8 u+ [0 l: yDAP: 邻苯二甲酸二丙酯
5 U7 I' n; S5 X' L7 g+ kDIBP: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 I) D; e8 {0 p1 h4 T
DOA: 已二酸二辛酯
% Q4 J& D: h! fDOS: 暌二酸二辛酯
0 j  h7 m7 ]; k! L8 hDEP: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
, ~  T! g% c+ \% w) @1 jDBP: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 r0 n1 b" ~; l& b% e" B& ?* X- ODHP: 邻苯二甲酸二已酯 # c- \2 [3 w& A8 B8 `5 o0 M  N  ^
DOP: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 y  m7 F/ L6 Y4 \DOZ: 壬二酸二辛酯
. ?, {' X( j) Y" U* tDIOZ: 壬二酸二异辛酯
' P: k' K0 f  u  r. r! O3 q$ |/ m) pDBS: 暌二酸二苄酯 + a; c; U3 ?( M0 \
BS: 硬脂酸正丁酯
+ L4 x) o* K" TTPP: 磷酸三苯酯
! B. P5 V# T2 mTXP: 磷酸三(二甲苯)酯 . z# f' ~' t- B; P
PPA: 聚已二酸亚丙基酯 $ l  U( J7 \. Y& K  K4 Y' x' f  g
ESO: 环氧大豆油 . i! T5 G# F% o& C
OES: 环氧硬脂酸辛酯
$ y4 N4 T* Q3 s4 `* U& F9 FCP-42: 氯化石蜡-42
' g7 F4 Y( [. v$ ?# rCP-48: 氯化石蜡-48
- L& \8 r' {( _& e  b. ]CP-52: 氯化石蜡-52
7 _* g" \/ ]; g9 b4 c) l% Y: n( [DEDR: 二硬脂酸二甘醇 9 F, Y7 z1 F8 V( x6 c
TCP: 磷酸三苯甲酯 : Z/ S! i6 y+ M  H
DPO: 磷酸二苯辛酯
; m9 a* b& c" L" x; i! B' ZPBA: 聚已二酸亚丁基酯
; a; j' T5 e/ q4 j- ]& k8 NBES: 环氧硬脂酸丁酯 ) ], V: C3 a* y3 d+ ?5 U* ]
CDP: 氯代联苯 $ r( u" h: ^" d6 F
增塑剂FH: 二甲苯缩甲醛树脂 , B9 C$ P! F& l6 m% W& k6 g2 ?
  l9 {' c7 y/ |7 M
塑解剂 0 l2 ?  L7 V. I* K
8 }, [/ L7 D# v8 w& I
PCTP: 五氯硫酚
  Z+ J# E! x- _DBMD(劈通-22): 2’2-二苯甲酰氨基二苯基二硫化物 + ?9 \* K; e# w- o! [
PCTPZ: 五氯硫酚锌盐 : |2 J+ X# y& m* ~
BTPZ: 4-叔丁基硫酚锌 " L+ f) K/ w  |; w: T% _# {; J
' N6 @3 ~9 G' T. L3 w7 Y6 F
% B& P& s- d6 f
防焦剂 - r, m8 T7 |( B$ T' o6 H
CPT/PVI: N-环已基硫代邻苯二甲酰亚胺 / L, u$ E+ n7 U
PA: 邻苯二甲酸酐
3 d, o( o) s6 }" B; HTCM: 三氯三聚氰胺 # f# n) u8 b7 t( s0 e
MTP: N-吗啉硫代邻二酰亚胺 7 j$ Z8 {2 d( B& F4 @
TCMP: N-三氯甲基硫代-N-苯基苯磺酰胺 ) i& L2 E$ c% O6 e
MAD: 马来酸酐
; O. V' k/ g0 u9 P( dNDPA(NA): N-亚硝基二苯胺 $ k' D8 Z! ?7 q5 l' m% ~5 u
BA: 苯甲酸(安息香酸)
7 y8 t# L4 p  M# r7 CCTTP: N-(B-氯代环已基)硫代邻二甲酰亚胺
0 T. [% J8 b9 J0 u( L3 UHTM: 六异丙基硫代三聚氰胺 $ O7 @% P- h- o, d/ Q. r& ^
PTA: 邻苯二甲酸 ' Y. R  x$ P! P4 |( U
DPS: 二苯基硅二醇 ' m. r" a4 b6 m% a0 m& `

3 t0 r% V, m0 e; T, e2 L7 Z; c0 r% q4 v9 w/ U
发泡剂,发泡助剂
# s& z8 [. ]2 f  k: C0 J0 i& V# Q/ l' [" d, q: G
CELLCOM JTR/M50: 偶氮二甲硫胺 ) Z* u' F, e  j
JTR/TS发泡剂: 改质偶氮二甲硫胺
5 }, |* c* _( V0 V  }JTR/TL发泡剂: 改质偶氮二甲硫胺
) g' d+ F$ c. Y% k5 B; rYMK-OBJ75发泡剂: 4.4-氧代二苯磺酰并53.6%;偶氮二甲硫胺21.4%
1 G: f( r* |8 C2 h& x7 Z0 TNH4HCO3: 碳酸氢胺 ( w5 j; G' z4 k  g8 I
发泡剂AC: 偶氮二甲酰胺 7 r2 L2 l* @# j& W
发泡剂TSH: 对甲苯磺酰肼
6 }6 R$ Q% ~% h发泡剂BH: 对,对-氧双(苯磺酰胺基脲)
2 M* {, p7 b0 X& F5 x) t% N- ~发泡灵L-520: 聚硅氧烷-聚氧烷基醚共聚物 . [* C8 E+ Z2 b0 g% v* o( V  C- X
NAHCO3: 碳酸氢钠(小苏打)   G7 l* g: H9 a7 i7 I- A
发泡剂OBSH: 二苯磺酰肼醚
% T3 O2 v8 ]* D7 R0 E发泡剂H(DPT): 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
& }  Z; }, j+ }8 Q发泡剂TSAZ: 对甲苯磺酰迭氮 0 k/ L$ T% x% A
# Z2 L. N$ G) F" H/ O9 a
抗静电剂:
+ U# v$ X& Z! _8 {' t3 K抗静电剂SN: 十八酰胺乙基-二甲基-B氢乙基胺的硝酸盐 ; V" G) x! M$ v# S" c/ b2 x
抗静电剂P-6629: 季铵盐和丁醇混合物
  c# E6 B. }" T1 q" w抗静电剂SP: 十八酰胺丙基-二甲基-B氢乙基胺三磷酸二氢盐
6 Y/ A5 a5 i! t: O9 f7 E抗静电剂PES: 硬脂酸聚氧化乙烯酯 8 f# _) {9 R0 n

5 Y0 A. s: H6 k+ Y- Y1 K. v) B; u1 |# {# P
1 x! w/ e6 V* r+ B* T( b8 V
防老剂: " x& p9 j0 R2 y
BHT: 2.6.二.第二丁基.对.甲酚 ;抗氧化剂,防老剂,安定剂. / B# C3 l; ^+ [
MMBI-70: 甲基氢基苯并咪唑。浅色用非污染性防老剂.   K- S* n- A3 C
M3210助剂: 2.2.亚甲基.双(4-甲基.6.第三丁基.间.甲酚)100%. 2-3PHR # K, m' ?' B- G% l5 H3 B0 R& k
TINUVIN P 抗紫外线剂. 2.(2H-苯并三唑-2-基)对甲酚
+ m6 O" Z/ P1 L4 p3 x& EG3888防雾剂: 微晶蜡,混合蜡,抗臭氧.
! B' A7 |: u3 N- f( N) ]6 ?MB-2 防老剂: 甲基-2-氢硫基苯并咪唑.浅色用非污染性防老剂. 6 j' m" n- d( f1 @! s# i
TINUVIN 770 DF: 抗紫外线剂
) g" G7 K1 U, N4 R% u2 E防老剂A: N-苯基-a-萘胺   S0 u5 J6 [/ N$ y/ u) H( u% ?) N
防老剂OD: 辛基化二苯胺
7 L/ k- e; Q4 H/ {, a* I$ M防老剂DED: N,N’-二苯基乙二胺 3 m! v( U7 J! Q9 R
防老剂DDM: 对,对’二氨基二苯胺 : y& c" L0 w5 R5 ^7 S5 T1 D# [
防老剂KY-405: 4,4’双(a,a-二甲基苄基)二苯胺
$ t5 X, X7 E, v8 P( p0 k% ?防老剂KY-124: 2,2,4-三甲基-1,2-二氢化喹啉聚合体 9 b& I9 _; Q/ |# j
防老剂BLE: 丙酮和二苯胺高温反应产物 7 \4 c" W  X# X: Z
防老剂264: 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
* z9 S/ `( B" sPDBP: 对叔丁基苯酚
9 p8 V5 v; l/ K8 _! Z1 k! _5 U7 y防老剂1010: 季戊四醇酯 1 C' I9 [& n: w4 f# s+ o. \% y
防老剂2246-S: 2,2'-硫代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 ) O: q# o6 f; F' T" \8 W3 Q
防老剂D: N’-二苯基-B萘胺 0 T) T! X7 \; q9 f8 [/ }
防老剂DNP: N,N’-二(B-萘基)对苯二胺 & T/ v3 y# R: x/ V& a3 N
防老剂NAPM: N-(4-苯胺基苯基)甲基丙烯酰胺 % {6 B- ]. Q3 A( L
防老剂DPD: N,N’-二苯基丙二胺 1 l: r6 G+ u, n( y5 ^0 |% ]
PA-65 : 聚亚甲基聚苯胺。
5 g- v4 ], E$ R) M防老剂RD: 2,2,4-三甲基-1,2-二氢化喹啉 " U" D% G. h8 [; d" d
PTMTQ: 6-苯基-2,2,4-三甲基-1,2-二氢化喹啉
# e# o8 w1 O/ S3 ^$ }) w防老剂APN: 丙酮和苯基-B萘胺低温反应产物
$ K7 N& W2 F& r; l# [) H9 P- L/ _MTBP: 3-甲基-6-叔丁基苯酚
' ^( t  D' ^* T- M- l# V4 s防老剂SP: 苯乙烯化苯酚 9 J7 {$ B1 p! [( _# B
防老剂1076: 3-(3,5-二叔丁基-4-氢基苯基)丙酸十八酯 " q1 P* Z3 i/ I/ c+ P7 j. _: G
BTH: 4,4’-硫代双(3-甲基-6-叔丁基苯酚)
; N$ g' f$ A4 C6 i9 ]+ I/ |防老剂2246: 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
8 y: y) o, |& @- y% b( _防老剂WSP: 2,2,-亚甲基双(4-甲基-a-甲基环已基)苯酚
$ l& V: t. O% y& K2 X抗氧剂3114: 三(3,5-二叔丁基-4-氢基苄基异氰尿酸酯)
3 s8 a! N, b! S1 m0 K防老剂NBC: 二硫代胺基甲酸镍
: C& ~' S( R7 {- u; K; E. M抗氧剂1222: 3,5’-二叔丁基-4-氢基苄基磷酸二乙酯
# m' h+ z0 C1 Q4 {9 i( y防老剂4010: 环已基-N’-苯基对苯二胺
$ n, V$ z1 \, b! O/ @8 q防老剂4010NA: N-异丙基-N’-苯基对苯二胺
1 Y8 `6 A. L% g, o; Q3 D* N防老剂4020: N-(1,3-二甲基丁基)-N’-苯基对苯二胺
$ F# {  U: E1 i0 z* V+ f防老剂H: N,N’-二苯基对苯二胺
0 p! ]; u9 E! z1 @  u3 DUV-531: 2-氢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
" k  e- R+ V* l6 xUV-9: 2-氢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
, u0 A) k. n# M) n: `! E! FGW-540: 三-(1,2,2,6,6-五甲基哌啶基)-4-亚磷酸酯
$ q/ ]* ?" X, o2 }3 H% }! ?防老剂425: 2,2’-亚甲基双(4-乙基-6-叔丁基酚)
2 L7 r) @1 P: a3 O/ i9 y抗氧剂330: 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氢基苄基)苯
3 |* p- d( [1 ?" @防老剂MB: 2-硫醇基苯并噻唑
; k3 ^5 w1 ?9 j防老剂MBZ: 2-硫醇基苯并噻唑锌盐 " d( G& ~/ |+ _
防老剂TNP: 三(壬基苯基)亚磷酸酯 & o$ K6 }) G3 B- n9 a- O
防老剂PCD: 聚碳化二亚胺
# s! C( {5 f& B, ]' k9 a* W. l! t) w防老剂CD: 碳化二亚胺 6 K7 z2 b9 }6 f- ^2 U
防老剂AW: 6-乙氧基-2,2,4-三甲基-1,2-二氢化喹啉
1 \! u7 E2 [: @; O# t防老剂CEA: N-环已基对乙氧基苯胺
& t5 |3 [9 _7 j3 jTBS: 水扬酸对叔丁基苯酯 7 H1 F* c3 V8 m, V2 q
UV-P: 2-(2-氢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 S) [! k6 z* T9 D& v& j

0 `6 @4 c: W) [  Z( P' X3 A+ u- w
" X. D7 H' H) L1 u5 H( f1 H, G
! T" z; ?5 D+ g+ B促进剂 3 O' d# t1 V& M3 J; }' ~

* v6 E+ Q) }, s/ xMBT-80: 氢硫基噻唑。天然橡胶和苯乙烯一次加硫1-2PHR.二次加硫0.5-1PHR;丁基胶0.5-1.0PHR. 0 F6 ~* X9 q( W6 h; k* }2 N2 J! x
TBBS-80: 苯并噻唑基次磺酰胺类促进剂.苯乙烯1-4PHR;NR0.5-1PHR;二次加硫0.5PHR
5 x: y  f# p; W4 W* MPL-400: 压克力酯.
( d! ^- f; X4 U5 N# w" R( m# v; X4 l, PMBTS-75(KE7363): 二硫化二苯并噻唑75%;三元乙丙橡胶, 乙烯醋酸乙烯酯25%
+ ~# x( u( k% Z: ?) R& f8 ~: CTMTM-80: 一硫化四甲基秋兰姆 . b; Y% Y* Q( s1 w" `& _, Z
TBZTD: 二硫化四苯基秋兰姆
0 X3 c/ o- X1 ^' n6 z$ mDPTT-70(TRA): 四硫化双亚戊基秋兰姆.
, V3 \* {5 s. c6 J9 K" \TAC/GR50架桥助剂: 三烯丙基异氢酸脂.
  L9 e+ F* d- h: l! c1 p1 O6 M  FHVA-2 N,N'-1,3亚苯基-2-顺丁烯二酰亚胺 ! t" n  U6 V* ~" U$ ?; f
TMTD: 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
2 O) u2 B* ?8 j9 P0 [; oDPTT: 四硫化二(五亚甲基)秋兰姆. ! X  \9 k- }$ |1 _6 O5 L9 Q6 V* x5 n) K
NA-22: 乙烯基硫脲类促进剂 3 E6 N5 i/ q; C4 U7 o% S
MIZ促进剂: 2-胫基咪唑啉
% u6 j: A) x4 C' y% A0 u$ ^# u( eDTDM: 4,4’-二硫代二吗啡啉 6 z  k' t# H" e: q3 n
促进剂H: 六亚甲基四胺
# ^6 ?- z5 A' h( ~! c: w促进剂DETU: N,N'-二乙基硫脲
2 z0 @8 |% h( W7 K/ n: M+ X$ V促进剂CA: N,N'-二苯基硫脲 * c* _2 z6 j! t. d2 v! ?
A-22: N,N'-二邻甲苯基硫脲
6 b# Z' \: {! a1 A% NNA-101: 四甲基硫脲
3 l$ m: h! o6 r  I促进剂TPG: 三苯胍
! M  i: K/ s) P. Y/ x9 k3 ?" m. WBG: 邻甲苯基二胍
, h4 r9 T7 q; K. N; {( {0 V1 g促进剂M(MBT): 2-硫醇基苯并噻唑 , G8 {5 c  V# u6 {4 @
促进剂DM(MBTS): 二硫化二苯并噻唑 - _8 M" X( v  O; |9 z
促进剂AZ: N,N'-二乙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 9 l9 R1 {: k5 G
促进剂DZ: N,N'-二环已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
6 J- a- V! n* D$ H促进剂MDB: 2-(4-吗啉基二硫代)苯并噻唑 2 i# E( p; O8 W% \, F* i6 r
促进剂DBTU: N,N'-二正丁基硫脲 / @, l4 b6 z, l9 I9 q9 q+ K9 u
促进剂LUR: N,N'-二月桂基硫脲
- z9 M& m! u* x8 ~5 ?DFTU: N,N'-二糠基硫脲 2 ?* s& N' o/ X8 U! \
促进剂D(DPG): 二苯胍 ( w" q3 K  F3 ]/ m
促进剂DOTG:: 二邻甲苯胍 . ^/ m( A" ?% I+ Z1 ]% N# s8 F+ ^
POTG: 苯基邻甲苯基胍 , ^) y9 j4 s) S0 {. N
BX: 邻苯二酚硼酸二邻甲苯基胍盐
& w# s  N1 H* G. l8 Z2 _促进剂CZ(CBS): N-环已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 # X1 I/ w6 k) \3 `) I( F
促进剂NS: N-叔丁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
) e1 o- v$ q, [5 n% o6 j0 v促进剂NOBS: 2-(4-码啉基硫醇基)苯并噻唑
3 s* A8 G, M: N4 Q6 ?& {促进剂OTOS: N-氧联二次乙基硫代氨基甲酰-N’-氧联二次乙基次磺酰胺 * x1 B5 s# ^$ r7 g
TMTD: 二硫代四甲基秋兰姆
0 ~9 M# B3 J# h: o1 qTETD: 二硫代四乙基秋兰姆
/ O. o% u( X$ A  GTMTT: 四硫代四甲基秋兰姆 9 z* e  x0 u* o! s
TMTM: 一硫代四甲基秋兰姆
) \- r" j( W1 v9 v2 d5 V: K. o- KDPTH: 六硫代双(1,5-亚戊基)秋兰姆 ( [( U( V8 I' q0 G* j
BZ: 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 $ z* t- n/ ?  {% v; z+ a6 {
ZDC: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 7 p  D% g; N7 `8 m& ?) M
PX: 乙基苯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 " k$ y. f0 {5 b4 i2 G& X
ZEX: 乙基黄原酸锌
5 }4 T1 Q8 Y; L& P7 k! ^ZBX: 正丁基黄原酸锌 ) F6 S; D9 [1 @  [: T$ P! q6 w
CPB: 二硫代二丁基黄原酸 . Q0 k# Q4 m% T) p" Z
KBX: 正丁基黄原酸钾 ; p3 k" U+ q: ~. _2 T4 E/ I! t
NA-11: 对,对’-二氨基二苯甲烷
4 w" M- z4 s' NMDDA: 亚甲基二苯二胺 % }# {$ a1 f; C
CPA: 间苯二甲酸二甲胺
1 M$ p' t' @, Z. w! K% l. d# MMFA: N-甲基糠胺 3 f# U: m4 y% v; v
PF: 二正丁基胺 8 u) L' M$ i! J2 u5 I+ J6 ~
TE: 二硫代二乙基二苯基秋兰姆
, U" ?; Y& ^" t/ e& _DPTT: 四硫代双(1,5-亚戊基)秋兰姆 2 i7 J$ I" F. c  F
PTD: 二硫代双(1,5-亚戊基)秋兰姆
" ]1 O5 W$ [# i3 X; J; F$ f) GPZ: 二甲基二硫代胺基甲酸锌 & _# P+ U; \# s
CED: 二乙基二硫代胺基甲酸镉 ) [' f9 z3 y0 P+ V
TEL: 二乙基二硫代胺基甲酸碲 & E! N) P% ?  n) Y% N8 x
ZIP: 异丙基黄原酸锌
* X* I% o6 t2 R; cDIP: 二硫代二异丙基黄原酸 & @7 x7 m) C; E- g
SIP: 异丙基黄原酸钠
/ u$ I- ~( ?( F6 r* a! L3 RENAX: 异丙基黄原酸钾 ! ~2 u( ?- E: i" j7 D
FA: 糠胺
6 R8 G+ s4 a9 O- X% ZTEDA: 三(1,2-亚乙基)二胺 " u# X, l/ M/ Z  @' J" I3 Q
NP: 硫代二嗪 1 a$ Q6 B9 g1 O3 L$ }: Q
DBA: 二苄基胺
: p) l3 D# w5 {( JTHFA: 四氢糠胺
& q% B$ o" e8 p( U( s3 n7 K
$ R6 k- O! g9 Y! J
, U, t/ I: \! F# [1 [硫化剂 ' h0 _) U8 p5 B6 _
STA-150硫磺: 不溶性硫磺+一般硫磺75%,高分子载体25% ( K3 Y, R& c1 W, s4 ^) N5 ~
3M/231架桥剂: 1.1-对(过氧第三丁基)-3.3.5.三甲烷已烷91%;对-过氧第三丁酯6%;3.3.5三甲基环已醇3%. . L7 c. a/ P7 ~& `2 \# y
TRIGONX 101-50-PD: 过氧化物50%;白烟50%
' N" M/ d; X: A6 jDCP: 过氧化二异丙苯.适合各类烯属氰聚合物,如E,EVA,EPT,合成橡胶,天然橡胶等.
/ u4 h5 J2 t* g+ z: @2 H14-40B: 架桥剂,双(特丁基过氧化异丙)苯
1 g2 w; @$ O+ N/ P, K4 g8 nIS-60 : 不溶性硫磺.1-4 PHR. ( s4 I  d" I( J" i" {
SU-135: 不溶性硫磺37.5%一般硫磺37.5%,高分子载体25% % K7 C, S- h! T6 r! j% P+ f, S, u
SCL2﹕ 二氯化硫
/ ^0 V4 A4 _' d) S, f- a# {9 sVA-7﹕ 脂肪族多硫化物 % ]0 v* k) C" P) b
DBQD﹕ 二苯甲酰对醌二亏
# c5 c& U0 x8 w% g) I! Q2123: 苯酚甲醛树脂 " A, }$ G( \7 Q+ J1 |$ r
SP-1055: 溴甲基对叔辛基苯酚甲醛树脂 ( ]" ]. v9 S5 a5 b& _. B/ C
SP-1056: 溴甲基烷基苯酚甲醛树脂
1 w5 Q. Y6 _0 Y) qSP-137 叔丁基苯酚甲醛树脂 & Z: t" [5 B# y; r! F% e8 U) B
BP(BPO): 过氧化苯甲酰 : [. i* e/ r2 V' v
Varox: 2,5-二甲基-2,5-双(叔丁基过氧基)已烷 - m) D" ^  Y2 w& U3 @: Y
IS: 不溶性硫磺 . X' w2 C* }; j
S2CL2: 氯化硫磺 6 S, Z& s) W6 A( \0 z' }4 f
QD(GMF): 对醌二亏 6 n1 B+ O; n/ L! m7 Y1 M  L" m# S+ j
2402: 苯酚甲醛树脂
! p9 u0 l8 ^6 M1 C, `/ Z3 ~ST-137; 叔辛基苯酚甲醛树脂 8 Q: ^0 J! t) p5 R% }: j$ I  H
SP-1045: 烷基苯酚甲醛树脂 " }& ?+ M6 _! J% N9 z+ i
HVA-2: N,N’间亚苯基马来酰亚胺 & j- Q; q! y7 D: f$ m$ x( o' h, w  |
DTBP: 二叔丁基过氧化物 8 t! V0 A1 k3 }1 y2 E/ ^$ I
DIAK NO.1 已二胺氨基甲酸盐
# m0 U: p% o  ?1 n  }DIAK NO.2 乙二胺氨基甲酸盐 4 m" M9 |1 U1 n* B/ [6 x
DIAK NO.3 N,N’-二亚肉桂基-1,6-已二胺
6 \& R) k, \- yDIAK NO.4 脂环胺盐 + Q; Q/ `6 A: Q9 x, o, u: p9 }
MOCA: 次甲基双邻氯苯胺 1 I# I* p: l) a; s: W7 v# a. y3 V) Q
TD: 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聚体
# E. @& J  @3 zDMMDI: 3,3’-二甲基二苯甲烷-4,4’-二异氰酸酯 * E" d1 ]% X. X7 s  O
TBAF: 双叠胺基甲酸丁二醇酯 ; h. r' p4 c& `( r; @3 x. W9 M
TDI: 2,4-甲苯二异氰酸酯 1 \8 w" x$ V0 s! K8 K9 k& Z* P
DADI: 联甲氧基苯胺二异氰酸酯
: [0 }# e% I# V) m2 K. G3 xLH-420: 脲烷交联剂
- Q) u: x: |- T" q! [( V# i) j) jPAPI: 聚亚甲基聚苯基异氰酸酯3 a. S, |; P% p+ D

0 u# B- r& y% |橡胶对应名称6 ]" _9 W: S5 ~$ S

6 a; m2 l' F- W丁苯橡胶(SBR)( J+ Y3 O" L2 a1 i/ U
顺丁橡胶(BR)8 `" Q& ?4 Y: W* A/ V
异戊(IR)
* e% ?5 E: @; \5 k) q氯丁橡胶(CR)
* L! `0 V( x( Z5 g5 b乙丙橡胶(EP)
! C  @' {1 I+ ^/ m丁基橡胶(IIR)
0 U' A& ?* F5 @2 L丁腈橡胶(NBR)9 L1 M) q8 ^& k' ?
硅橡胶(SIL)
3 C5 E! B4 b+ ^2 |1 h氟橡胶(VT)
8 V& @) M2 j  H  U& K聚氨酯橡胶(PU)" o2 ~$ c' g8 m% W
丙烯酸酯(ACM)( c$ z3 Q5 b: v0 g# l
氯横化聚乙烯(CSM)/ H0 n) m1 k, l) k1 Q6 j

6 Q0 I4 g/ p# |& u
: @' C8 {0 l( A9 l8 p7 d7 Y关于橡胶的基本知识9 d) Y7 ~. W3 ]9 G3 b6 m4 T) y' D9 w
4 K4 O0 a* J& K7 ]
橡胶(Rubber)是一种高弹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它具有其它材料所没有的高弹性,因而也称做弹性体。橡胶的主要特征是分子量大,一般都在数十万,甚至达到上百万左右;其次是橡胶具有多分散性,也即橡胶的分子是大小不等的,有一个分布范围,这是决定橡胶成为工程材料的内在原因。 9 t* M! ~, ^. y6 R3 ^+ T
有关橡胶最早的文字记载是1525年西班牙人安吉拉著的《新世界》(New world)。后来,1901年托德西拉斯在著作中称海地岛居民玩的奇特的球是由树胶(Gum)制成的,至今还是法语和日语对橡胶的称呼,页南美印地安人的方言土语则把橡胶称作“Caoutchouc”,原意为“树的眼泪”。 & D. j  q; ~! d; v+ c

- H1 `$ m! Z0 T+ M! w天然橡胶就是由三叶橡胶树割胶时流出的胶乳经凝固、干燥后而制得。1770年,英国化学家J.普里斯特利发现橡胶可用来擦去铅笔字迹,当时将这种用途的材料称为rubber,此词一直沿用至今。橡胶的分子链可以交联,交联后的橡胶受外力作用发生变形时,具有迅速复原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橡胶是橡胶工业的基本原料,广泛用于制造轮胎、胶管、胶带、电缆及其他各种橡胶制品。
9 ~% h+ H$ C0 d: C. W/ z- a& D; [: A- e& B/ m
种类 橡胶按原料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按形态分为块状生胶、乳胶、液体橡胶和粉末橡胶。乳胶为橡胶的胶体状水分散体;液体橡胶为橡胶的低聚物,未硫化前一般为粘稠的液体;粉末橡胶是将乳胶加工成粉末状,以利配料和加工制作。20世纪60年代开发的热塑性橡胶,无需化学硫化,而采用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方法成形。橡胶按使用又分为通用型和特种型两类。
: O( p" G6 H4 p6 r0 `; {! s& ?+ r' o' l
通用型橡胶的综合性能较好,应用广泛。主要有:①天然橡胶。从三叶橡胶树的乳胶制得,基本化学成分为顺- 聚异戊二烯。弹性好,强度高,综合性能好。②异戊橡胶。全名为顺-1,4-聚异戊二烯橡胶,由异戊二烯制得的高顺式合成橡胶,因其结构和性能与天然橡胶近似,故又称合成天然橡胶。③丁苯橡胶。简称SBR,由丁二烯和苯乙烯共聚制得。按生产方法分为乳液聚合丁苯橡胶和溶液聚合丁苯橡胶。其综合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好。④顺丁橡胶。全名为顺式-1,4-聚丁二烯橡胶,简称BR,由丁二烯聚合制得。与其他通用型橡胶比,硫化后的顺丁橡胶的耐寒性、耐磨性和弹性特别优异,动负荷下发热少,耐老化性能好,易与天然橡胶、氯丁橡胶、丁腈橡胶等并用。
+ h+ }/ T6 ?9 p/ P# {. P- C: W; k1 X  a
特种型橡胶指具有某些特殊性能的橡胶。主要有:①氯丁橡胶。简称CR,由氯丁二烯聚合制得。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耐油、耐燃、耐氧化和耐臭氧。但其密度较大,常温下易结晶变硬,贮存性不好,耐寒性差。②丁腈橡胶。简称NBR,由丁二烯和丙烯腈共聚制得。耐油、耐老化性能好 ,可在120℃的空气中或在150℃的油中长期使用。此外,还具有耐水性、气密性及优良的粘结性能。③硅橡胶。主链由硅氧原子交替组成,在硅原子上带有有机基团。耐高低温 ,耐臭氧,电绝缘性好。④氟橡胶。分子结构中含有氟原子的合成橡胶。通常以共聚物中含氟单元的氟原子数目来表示 ,如氟橡胶23,是偏二氟乙烯同三氟氯乙烯的共聚物。氟橡胶耐高温、耐油、耐化学腐蚀。⑤聚硫橡胶。由二卤代烷与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多硫化物缩聚而成。有优异的耐油和耐溶剂性,但强度不高,耐老化性、加工性不好,有臭味,多与丁腈橡胶并用。此外,还有聚氨酯橡胶、氯醇橡胶、丙烯酸酯橡胶等。
0 g% x* ^# t  H
* Z, n. F" E0 f6 ~6 K) a橡胶加工 基本过程包括塑炼、混炼、压延或挤出、成型和硫化等基本工序,每个工序针对制品有不同的要求,分别配合以若干辅助操作。为了能将各种所需的配合剂加入橡胶中,生胶首先需经过塑炼提高其塑性;然后通过混炼将炭黑及各种橡胶助剂与橡胶均匀混合成胶料;胶料经过压出制成一定形状坯料;再使其与经过压延挂胶或涂胶的纺织材料(或与金属材料)组合在一起成型为半成品;最后经过硫化又将具有塑性的半成品制成高弹性的最终产品。8 W3 U  j1 |" |% b' G

+ U/ _2 b7 p- ^) W8 K) H: I+ ~% o: _' a" a9 T; K$ W& T3 m( m, K8 \
给橡胶网友推荐的橡胶书目。(附下载地址)
0 P; u1 ]( z+ M2 O按照目前情况,而且市场有太多垃圾无用书,我已经筛选出下面的橡胶学习资料。看看,资料很实用,这里涵盖 橡胶分类,性质,牌号,配方设计,加工工艺,检测,模具,橡胶企业管理,橡胶外文资料等,以上都是从事橡胶行业需要学习的。
* ?% D4 E0 D) t! A; u1. 橡胶牌号大全(介绍橡胶胶种、牌号) % m: O! L  w. w
下载:http://bbs.sto.net.cn/thread-2089-1-1.html
  n/ O( [- B4 F" ?  d+ W% n5 h, C* R& p" B% I, B
2. 橡胶配方大全(收录各种橡胶加工配方)
) d' z4 I4 E* C$ z& W- M% @/ R8 dhttp://bbs.sto.net.cn/thread-1592-1-1.html
3 D0 ]4 n+ @  H% V7 K5 Ohttp://bbs.sto.net.cn/thread-7433-1-1.html
* Z  d6 z) F6 f3 o- ]. f3 i) thttp://bbs.sto.net.cn/thread-6380-1-1.html / M/ j% H. [% n- t

% S' U0 ?  D. F3 q+ z( S! n! U3. 橡胶培训教材系列(橡胶知识总结,配方设计技巧,加工工艺)
' @3 {6 {! ~- ?# E3 m% ?5 ?下载:橡胶知识,和橡胶论文板块
: d1 V1 w" b" V. x# d! a% f. z  k6 {3 h$ \6 y7 C" }
4. 橡胶助剂手册(介绍橡胶助剂,性能,用途) 8 H# a. [$ I3 C
http://bbs.sto.net.cn/thread-4690-1-1.html
7 r+ d0 ~! l4 R! a' Phttp://bbs.sto.net.cn/thread-9363-1-1.html # ?" f1 n" l+ `
http://bbs.sto.net.cn/thread-6003-1-1.html
: T# A( j3 g/ C  C+ t. H8 |
+ J% M: P1 v/ `7 `* v" p5. 橡膠混煉工藝控制培訓(橡胶混炼加工) ! f4 T- Q  i+ S
http://bbs.sto.net.cn/thread-1928-1-1.html
% i* z/ g: G4 l
) S& T4 A! @/ C" i6 P7 Y) T9 A6. 橡胶检测常用标准(橡胶常见标准国家标准,国外标准) & o& C; j7 B7 f
国外:http://bbs.sto.net.cn/thread-6191-1-1.html , p/ [/ a0 \& ~7 c( \- ]
国内:http://bbs.sto.net.cn/thread-8619-1-1.html 5 Q& I" c* L1 g0 ?" [8 m3 s" i
以上只是一部分。标准体积巨大,我有全套,欢迎大家交流。 4 |' O3 }2 \5 O2 s% U
: Z1 g( B& P& ~0 b* h
7. 橡胶常规检测及分析方法(检测用到)
' X0 z2 W1 m; H3 j" Mhttp://bbs.sto.net.cn/thread-6971-1-1.html
8 v' F4 J2 A' p8 X& Y# o, Dhttp://bbs.sto.net.cn/thread-8493-1-1.html 8 G6 J$ E* J4 d9 }9 B
http://bbs.sto.net.cn/thread-8179-1-1.html
$ n! ?$ U' c$ [2 {- a
; O) R) j, |# u" L8. 橡胶配方设计(中文版、英文版) 0 g3 ?" N$ H- q# ~3 e1 a! O
http://bbs.sto.net.cn/thread-9222-1-1.html 1 ?. M1 b. r$ K
http://bbs.sto.net.cn/thread-3126-1-1.html
7 U5 V$ P& `7 _# Y. ^1 Z, X  A' `' t4 L1 X- e" g/ B% ]  u$ g
9. 橡胶技术手册 - 中文版(Introduction to Rubber Technology - 英文版)
) _3 R% q0 l/ V# jhttp://bbs.sto.net.cn/thread-1832-1-1.html
6 C$ d3 d" K4 A" z% W% B
$ \0 Y; p1 D# ^2 v' {+ l; m  Q10. 橡胶模具设计制造原理 2 h4 d- [) V7 E
, V3 p+ |5 }5 F, f0 f0 Z
11. 橡胶工业手册(1-12) ; p+ X6 d) o. \! u7 }& D( q
http://bbs.sto.net.cn/thread-8198-1-1.html
# _9 Y) J2 z0 D) v* l" _  ^  n  ^+ t
12. 各种橡胶材料的特性分析 2 X8 K, G, x* B) B- _; f2 l( c2 c
http://bbs.sto.net.cn/thread-1122-1-1.html 2 Y1 h% r0 P2 x
http://bbs.sto.net.cn/thread-9097-1-1.html
! e+ q3 z' Y, b4 ~8 U4 h4 B% [7 @+ s2 }  V1 ]
13. 橡胶企业内部管理资料 6 [4 w* B& K% B1 S/ H) Q; d$ G' m7 g
http://bbs.sto.net.cn/thread-8439-1-1.html
( @( ~9 |6 X/ fhttp://www.sto.net.cn/forum/list_49.html - [' X' {( d! w) }4 e5 d
还有更好的这里没有发布。有兴趣可以和我交流。 - [: @0 [9 R* \! R9 Z

! K( C* o2 k% Q' M9 l以上是橡胶学习参考资料,从事橡胶行业的学习和备用资料。以上书籍资料在橡胶技术网都有下载。推荐大家按上面顺序先看一遍,可以全面提高橡胶知识。欢迎大家和我交流读书心得。 # y, N8 r: C: Q0 A3 f0 e
转载请注明: 本文来自 http://www.sto.net.cn 橡胶技术网
, x& y1 P1 V2 v/ W
3 `  n; l8 j0 \3 V! I0 g
0 `, ?' C' p# R6 {+ j版主真是有心人,很感谢你啊。。辛苦了。。
6 R, [6 o) |8 M2 R" Z- ?
. `! n9 l. w  s4 g6 V6 u/ |书籍都是pdf格式的。好像还漏了不少,
2 Q! p. O9 o; T1 @/ x! g大家一起更新,然后版主汇总。。
' f! [1 ?9 @4 ~3 m/ w; D0 M- [  a1 k  n' R# J8 t# ]

$ Z* G$ V  `7 J. B8 d; e9 z橡胶助剂手册下载
* n& q* i. q/ o; f4 w- rhttp://bbs.sto.net.cn/thread-1005-1-1.html' C+ R4 f( u$ _3 F( P

& P" J* Y$ i3 y6 x1 Y橡胶助剂手册(PDF带目录)" I. S/ G- j, [+ Y" _
http://bbs.sto.net.cn/thread-11592-1-1.html( h3 |3 U" h& @: Q' {

4 Z' u+ `6 U; Q( K; [最新橡胶助剂品种优化选择与性能分析检测标准及应用工艺实用手册
2 P, ~/ [3 D, E2 ^+ a, Y6 |http://bbs.sto.net.cn/thread-6003-1-1.html
9 |* P( Q, n! p" x5 C* A转载请注明: 本文来自 http://www.sto.net.cn 橡胶技术网. |0 P5 D1 H! e* r( C4 }
7 i5 o* M; P& E

4 c- e. x7 G4 P2 x$ l如果下载不了,请使用论坛搜索功能 http://bbs.sto.net.cn/search.php* Z; q+ N; h* \3 h( ^7 t, R% U8 y

6 O0 m$ G" S  ]' {6 k最新橡胶配方优化设计与配方1000例及鉴定测试实用手册(超清晰)
& h. H  Z  S  F$ hhttp://bbs.sto.net.cn/thread-11527-1-1.html
8 t& S1 \5 M& h; |
" D/ s3 y) G1 Q! Y# v* q4 E3 ~& A[下载]《丁基橡胶应用技术》梁星宇编著(pdf超清楚格式)
& w+ u8 y" g0 |http://bbs.sto.net.cn/thread-6491-1-1.html
2 l2 R! h$ a1 j& M* [, K2 J4 j, I+ v- l0 L  O2 w8 l
[下载]橡胶及塑料加工工艺PDF% S+ v% e9 s" y
http://bbs.sto.net.cn/thread-6207-1-1.html
2 c7 A$ t1 B" l
& n: Q" J: E! s0 g7 }" Y; ^[橡胶书籍]《橡胶塑料共混改性》共576页5 z4 f* Y2 ~$ V& ^/ h  z
http://bbs.sto.net.cn/thread-11573-1-1.html" d  V, }; [7 c" t4 |' P

* F3 Q, O; J) F# P) E7 |! A+ _: w[橡胶书籍]橡胶牌号手册下载 # B! K5 L1 I+ a! G6 u( V+ c
http://bbs.sto.net.cn/thread-11452-1-1.html, c7 ?! j' \6 G% F& x2 @
( P" h! B* \7 |. `2 A0 S
[橡胶书籍]实用橡胶制品生产技术 / f9 P& R) X# y- [( X
http://bbs.sto.net.cn/thread-11507-1-1.html
; \9 \" r( I8 R) d6 m! t& T
* t+ V7 ~/ {! F8 A% l[橡胶书籍]塑料橡胶配方技术手册
" |% B  D. z+ l( E& @http://bbs.sto.net.cn/thread-11479-1-1.html
0 L+ h2 d5 L" z5 x
* Q1 b# _* c0 `; y[橡胶书籍]最新橡胶工艺原理
. q( |$ I2 ^1 E* U: Uhttp://bbs.sto.net.cn/thread-11456-1-1.html4 e9 C- I% B4 r3 |

( [9 G: N6 G4 O: X6 d0 i[橡胶书籍]丁基橡胶应用技术
& C5 e& Y/ B0 n  Qhttp://bbs.sto.net.cn/thread-11570-1-1.html
. t) G5 [8 Y" R
4 v7 n1 ~! v1 F8 i5 h[下载]橡胶原材料加工! E* J. D  r$ o% N3 v
http://bbs.sto.net.cn/thread-6286-1-1.html
* y, u% u/ {# I' N9 c, \
& X" \) x9 v/ J3 z1 Z  ]2 Z, c$ f[橡胶书籍]橡胶塑炼与混炼 ; M1 ?# r5 G6 `! p
http://bbs.sto.net.cn/thread-11516-1-1.html/ E$ B& T- o9 \2 m/ F

  T7 C$ f0 c1 u4 L- u# c: s! ^: X
" q: U: k* W$ U' t+ ]6 w[橡胶书籍]聚合物材料助剂手册
: A' I) q: ?- t4 R! r! Ahttp://bbs.sto.net.cn/thread-11743-1-1.html1 e  H- w1 J( s+ x" V
- O7 j2 [0 Q( s6 L" x( G/ r4 s, C
日本JSR丁腈橡胶实用配方之基础部分(带目录)
+ ~  z; |8 V- [& K7 E7 _http://bbs.sto.net.cn/thread-11654-1-1.html
+ m) ?# d. c6 p4 j4 A% |8 ~1 C) O" n/ o" h
[橡胶书籍]塑料橡胶加工助剂(第二版)
9 A7 Q# b$ W7 l- nhttp://bbs.sto.net.cn/thread-11819-1-1.html
5 q$ a5 t, i, V' a3 v; H
5 N/ Z: ~$ n% q8 \* R! M$ O
* [$ \0 [$ ]' e8 n3 d. \橡胶助剂手册下载
  U: m! S% h, G, @$ |8 fhttp://bbs.sto.net.cn/thread-1005-1-1.html8 n- B1 ]/ D8 t5 @5 k& B

# m9 z- @4 d0 D* `) \; n/ E橡胶助剂手册(PDF带目录) 5 Q  l1 \7 M) r/ {* M$ N1 s
http://bbs.sto.net.cn/thread-11592-1-1.html! F" O: A/ T+ c9 r. m! @# |
% T7 O6 T4 t- Y, \! v. y
最新橡胶助剂品种优化选择与性能分析检测标准及应用工艺实用手册 . Y0 @# i5 K& r; c0 v9 q2 l; C
http://bbs.sto.net.cn/thread-6003-1-1.html' i, `1 c) B6 S2 h$ F$ c+ D

. n$ o6 S/ U" O6 w橡胶工业手册下载,1-12册免费完整版9 m) Z6 U% q" F# X& x
http://bbs.sto.net.cn/thread-11889-1-1.html  d2 H+ C) b6 w

. j/ b5 @( V: V                                    
- @4 f3 C, _2 _, U" z" k9 c" e4 b3 C5 w) Q# k4 v; R, `1 V4 F: M

1 `8 M( p0 r) K) _& Z                                       橡胶助剂
' T) p4 t0 |2 @9 o+ r- J" S" O6 q6 k5 n/ O' @( T. }& E
6 r; q, u: u0 c, L& \

, D6 a: e% E5 `& I       橡胶加工用的一大类添加剂,包括硫化剂(交联剂)、硫化促进剂、硫化活性剂、防焦剂、防老剂、软化剂、增塑剂、塑解剂和再生活化剂、增粘剂、胶乳专用助剂等主要助剂,还有着色剂、发泡剂、阻燃剂等助剂可与塑料助剂通用。9 `! E/ f/ _( s5 Z
  橡胶助剂起源于天然橡胶的硫化。经过八十多年的研究,直到20世纪20~30年代,随着硫化促进剂的基本品种2-巯基苯并噻唑及其次磺酰胺衍生物以及对苯二胺类防老剂的工业化,橡胶助剂才基本形成体系。目前,橡胶助剂处于稳定时期,硫化促进剂和防老剂两类主要有机助剂的产量大约为生胶消耗量的 4%。国外橡胶助剂的生产相当集中,联邦德国的拜耳股份公司和美国的孟山都公司是最主要的生产厂家。中国橡胶助剂(指有机助剂)的生产始于1952年。* t' g, b1 x0 w. i
  硫化剂  能将线型的橡胶分子交联成网状结构的物质。因最初将硫磺用于此目的,故称硫化剂,并在橡胶工业中沿用至今。硫磺仍是主要的硫化剂,广泛用于高不饱和的二烯类橡胶的硫化,也用于低不饱和的三元乙丙橡胶和丁基橡胶。在一般橡胶配方中,用量1~5份(橡胶质量为100份)。其他硫化剂还有:①硫磺给予体,即在加热下可释出硫原子的化合物,如二硫化和多硫化秋兰姆(thiuram)及二硫化二吗啉(DTDM),它们所形成的交联键以单硫和双硫键为主,故硫化胶有良好的耐老化性能;②有机过氧化物,主要用于交联饱和及低不饱和的硅橡胶、二元乙丙橡胶、聚氨酯橡胶等;③氧化锌、氧化镁、一氧化铅等金属氧化物,主要用于氯丁、氯醇、氯磺化聚乙烯、聚硫等橡胶的硫化;④胺类,如多乙烯多胺,用于氟橡胶和丙烯酸酯橡胶;⑤烷基苯酚甲醛树脂类,用于丁基橡胶。
) w0 O6 D4 v" d5 k  硫化促进剂  能缩短硫化时间、降低硫化温度、减少硫磺用量的物质(简称促进剂)。噻唑类及次磺酰胺类是促进剂的主体,约占其总量的70%~75%。主要品种有:+ y  u7 N5 p. A6 ~
  ①噻唑类 主要品种是2-巯基苯并噻唑(促进剂M)和2,2′-二硫化苯并噻唑(促进剂DM)。工业上采用苯胺加压法和邻硝基氯苯常压法两种工艺生产促进剂 M,它是常用的促进剂,也是DM和次磺酰胺类促进剂的基础原料。" a$ q0 G0 z- c
  ②次磺酰胺类 通式如下:" n- b" U$ p" P% i: I3 V
      
" a. G% H4 Y  o( w4 z/ s1 X! b/ E
0 E' a3 f* {7 G( `) A/ w! C7 ?3 C0 B- N) D4 d" x$ D9 A5 L

1 e' ~7 h& H+ ?" a5 J/ N  T8 C( g! Z, [- R+ d2 r* B- a7 X' D( u
式中R′为H,R为有机基团;或R′和 R均为有机基团;R′、R亦可成环。由促进剂M或其钠盐,也可由促进剂DM,与环己胺(产物为促进剂CZ)、二环己胺(产物为促进剂DZ)、二异丙胺(产物为促进剂DIBS)、吗啉(产物为促进剂NOBS)、叔丁胺(产物为NS)等通过不同的工艺制得。它们的硫化起步慢,但硫化速度快,被称为迟效快速促进剂,主要用于轮胎等大型橡胶制品的生产。在常规配方中,其用量仅为促进剂M和DM的三分之二(促进剂M和 DM的常用量为1~2份)。在所谓“半有效硫化”体系(即低硫磺/高促进剂配合)中,用量则达 3~5份(与0.2~0.4份硫磺并用),可获得良好的加工安全性,并提高硫化胶的综合性能。) R$ B2 ~. H( x2 U3 ]% M
  ③秋兰姆类 属快速促进剂,主要作噻唑类或次磺酰胺类的辅助促进剂。
/ d- X! [$ J& c1 f  ④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中属超速促进剂,适用于常温快速硫化,也作辅助促进剂。: `$ [$ \% S+ ~1 A, T# S: j
  此外,尚有能提高有机促进剂活性的物质,称作硫化活性剂,即促进助剂。最广泛采用的是氧化锌,用量3~5份。防止或延缓胶料在硫化前的加工和停放过程中发生早期硫化(“焦烧”)的物质,称作硫化延缓剂,即防焦剂。效果较好的防焦剂有N-亚硝基苯胺(防焦剂NDPA)、N-环己基硫化酞酰亚胺(防焦剂PVJ或CTP)等,前者用量0.3~1份,后者0.1~0.5份。防焦剂的研究工作现在仍很活跃。
2 ^% }* c6 A# [; r( m: K  防老剂  即抗氧剂,在橡胶工业中习称防老剂。主要有三类:①苯基萘胺类,如N-苯基-1-萘胺(防老剂甲)、N-苯基-2-萘胺 (防老剂丁),性能较全面,大量使用;②对苯二胺类,是最重要的防老剂,性能优异,其代表性品种是N-苯基-N′-异丙基对苯二胺 (防老剂 4010NA);③酮胺缩合物,如防老剂 BLE、RD,抗热氧老化效果好,但抗挠曲老化作用较差。
: j- [1 Y" E9 ?- v; [  上述各类胺类防老剂都有污染性,不能用于浅色制品。需使用不污染或低污染防老剂时,可选用酚类、烃化二苯胺类或2-巯基苯并咪唑(防老剂MB)等。防老剂用量常为1~2.5份。近年各国对反应性防老剂的研究开发给予重视,它有突出的耐久性。. h) d( R9 z1 z
  软化剂  旨在改善胶料塑性、降低胶料粘度、改善其他配合剂的分散性的助剂。在橡胶工业中,软化剂还包括范围更广泛的各种非溶剂型软化剂,如石油系软化剂、石油树脂、库马龙树脂、松焦油以及天然油脂的硫化油膏等。石油系软化剂的组成随原油的性质而异,分类方法也很复杂,按其分子结构,可大体分为链烷油、环烷油和芳香油三类。石油系软化剂主要用于生产充油丁苯橡胶,此项用途约占石油软化剂的四分之三。; n) d) Q2 Q9 S$ L/ k
  增塑剂  能赋予胶料以柔软性和良好的加工性能,常采用与橡胶有良好相溶性的低挥发性液体或低溶点固体,如邻苯二甲酸酯类、脂肪族二元酸酯类以及低分子量的液体聚合物。6 V: C& f8 I1 y( |3 m# C" s( v9 Z2 M
  塑解剂和再生活化剂 通过化学作用增强生胶塑炼效果、缩短塑炼时间的助剂称塑解剂。塑解剂实际上是橡胶高分子链发生氧化降解的催化剂,所以也能对硫化胶的断链起促进作用,因而在再生胶生产中用作再生活化剂。芳香族硫醇衍生物和芳香族二硫化物是塑解剂和再生活化剂的主要类别。8 f, @) B' j6 g' ^- u
  胶乳专用助剂  胶乳生产除使用与干胶加工相似的硫化剂、促进剂、硫化活性剂和防老剂外,还需要一些用于改进胶乳加工性能的助剂,称胶乳专用助剂,如分散剂、乳化剂、润湿剂、增稠剂、凝聚剂、抗泡剂和热敏化剂等。7 R/ ?! o$ \7 z
* M0 h$ D) `$ t- L* G7 _. |! v
+ \, m- R! V" J
                           ' c: W+ V4 {9 g* |, ~% p! H
4 W9 U" W  ~# M% b
                                 常用化工产品俗名与学名对照表  
( u% R0 X  B& A/ t" s
" b; w: R. p7 r) G; x
: Y, _" y4 S$ k1 ^; p; y  m
( L: e) z' P  D
! t( ]4 |  H, w, v' [0 NA    
. O: s1 ]: [- d- g3 g俗名 化工产品学名  
/ {4 {; r1 N. b! B阿米酚 二盐酸-2,4-二氨基苯酚  3 P1 o' N) n% o1 b; ?: e) U
"阿尼林黑,精元" 苯胺黑  1 c3 i2 h& o& I, k7 t3 B
阿尼林油 苯胺  + p* y; [& [$ ]1 ~: d4 R
阿司匹林 乙酰水杨酸  
5 @" N' K% _" z8 n. @7 V7 ]8 h1 L癌得平 盐酸氧氮芥  ) {% C2 R/ Y8 ~8 G# ]5 Y1 u8 f
艾氏剂 1,2,3,4,10,10-六氯-1,4,4a,5,8,8a-六氢化-1,4,5,8-二甲撑萘  7 }) E- t0 a' t/ T0 X
安妥 α-萘硫脲  - @- S/ D% _+ |! p# U# i6 p
安息香 苯偶姻,二苯乙醇酮    f) D9 n& s' o5 p6 z
安息香酸 苯(甲)酸  
( a& J# o' C) b氨基G酸 2-萘胺-6,8-二磺酸  ) E5 a" F/ S! ^# C4 y3 t9 t
B   
- j' D; e, t9 ]) p俗名 化工产品学名  
7 r  \9 {% z; r2 z' G( l: `巴豆醛 β-甲基丙烯醛  - Z# e3 G. M4 N5 ^  R$ y. m+ m0 r. Q
巴豆酸 丁烯酸  
) ?3 ^: f. j6 |) b: g. T" U1 K1 M, J巴黎绿 醋酸亚砷酸铜  
+ D5 ^/ K1 p; m5 D# o- u4 B白报纸 新闻纸  
2 F, p8 J/ G% a! y白金 铂  
& u$ P) w# b% W2 Z/ Y4 A8 b! D# x白铅粉、铅白 碱式碳酸铅  ' K* T; ?! f1 q) o/ E1 Y
白脱纸 牛油纸  : b9 C: w" |$ L9 O6 T" X) B" \
白艳华 活性轻质碳酸钙  # k9 E% N: a: P4 p' [7 P
白洋干漆 白虫胶  
9 i1 L7 Z1 V4 o' P, o* N3 ^9 a, y百里酚 5-甲基-2-异丙基苯酚  % i$ U' x5 l: Y* x( u% w; D1 e
柏油 焦油沥青  1 G' }$ |! w) F9 A' n% I; D; G
酸(五倍子酸、没食子酸) 3,4,5-三羟基苯(甲)酸  
" \+ r# h6 k' ?包衣塑料 苯乙烯-2-乙烯吡啶聚合物  
8 i7 {* n  W% Y( z9 b* B) V保棉丰(3911亚砜) 二硫代磷酸-O,O-二乙基-S-乙基亚磺酰基甲基酯  / a% r. Y) A  C$ H2 f
保棉磷(谷硫磷) 二硫代磷酸-O,O-二甲基-S-(4-氧代-二氢-1,2,3-苯并三嗪-3-甲基)酯  & }6 v/ \; ?1 V% N
保险粉 连二亚硫酸钠  % }. T2 k2 U! n# k; V+ W. q. r" _
倍硫磷 硫逐磷酸-O,O-二甲基-O-(3-甲基-4-甲硫基苯基)酯  
/ a0 D2 `, h- l* b! J1 b! v) `焙烧苏打 硫酸氢钠  . ^9 K. P) ?, Z& X; z
苯胺灵 苯胺基甲酸异丙酯  
2 Q0 w  I# O9 l" d( z! `- w苯酐 邻苯二甲酸酐  
/ J1 w  m( @- F3 n9 g苯基溶纤剂 乙二醇-苯醚  # ]$ N/ i/ R& k- K4 H
蓖麻酸 顺式-12-羟基十八碳烯-9-酸  
& v0 b+ d! J( C+ ^9 g( K& a避蚊油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 T! P* h2 b1 J; o5 G1 w% J5 R- o变色酸 1,8-二羟基萘-3,6-二磺酸  
% Z; j7 n, F6 M* x8 LC   
7 [$ P/ u$ L. j! ^6 K  e. }俗名 化工产品学名  
: F4 B( M6 B) P) t4 a& R. w- w4 b藏红花酸 2-萘酸-8-磺酸  
" O, L. @7 Q0 I+ n$ u$ X% U草碱 不纯的碳酸钾  
+ i1 I9 L' h6 j  ?9 N& O草枯醚 2,4,6-三氯苯基-4'-硝基苯基醚  
7 u7 b8 F0 B- I! z草酸、肥酸 乙二酸  
) Y+ ]: ^3 p" T, C: h& e" C层压板 层压塑料  5 R8 {" V/ ]& ^  V% O7 F
赤血钠 铁氰化钠  ( ^8 I  _8 T" u& ~
赤血盐 铁氰化钾  ( K. k2 j+ r4 X
除草醚 2,4-二氯苯基-4'-硝基苯基醚  : P* X, Y' c: W5 d* g
除线磷(VC-13) 硫代磷酸-O,O-二乙基-O-2,4-二氯苯基酯  # D7 n' T# _: O3 X* F
吹风油 吹制油  6 f! T- I; @# {6 T3 i
粗汽油 石油英  7 L+ j$ e1 r- t& T" ^
醋石 醋酸钙  
, t  u+ U- ~- D: D. `4 s* F4 YD   1 t+ ]+ I& B) f$ s3 G
俗名 化工产品学名  . ]$ e% N! ?" H/ b: N
哒嗪硫磷(杀虫净) 硫逐磷酸-O,O-二乙基-O-[3-氧代-2-苯基-4,5-(ZH)-哒嗪基]酯  + o! B, u8 R' k3 X6 ^5 V  Z
打底剂、纳夫妥 色酚  
3 v: ~8 Y' @0 R5 }8 K% j打火石 燧石  - y" a' T) q, t; M$ f+ R
打萨宗 双硫腙  
3 n# y# S/ T' M0 q* W大红色基B 2-萘胺  " N% B# E$ z5 O  b
大红色基G(旗红培司) 5-硝基2-甲苯胺  6 O6 e  T* h8 ^. \
大茴香油 八角茴香油  
1 ^5 w7 {, O( X0 S8 m, Q8 ?, H' W大苏打 海波、硫代硫酸钠  
0 \% ^' k) E5 U% c5 W$ a胆矾(蓝矾) 硫酸铜  & C/ U% f+ z5 o) n" E
胆酸 3,7,12-三羟甾代异戊酸  
4 x+ J" `1 h) H, D0 S7 R8 k蛋氨酸 甲硫基丁氨酸  
% ]" j' u7 Y/ I$ H0 A! F道林纸 胶版印刷纸  
+ }( y, a; I9 `稻草完(杀草丹) 二乙胺基硫代甲酸-S-(4-氯)苄基酯  
" ]: G: l, ?0 L$ E& o( Q3 q$ o稻丰散 二硫代磷酸O,O-二甲基-S-(α-乙羟基)苄基酯  
. b" y8 `, f7 R; o8 f稻瘟醇 五氯苄醇  ; ~1 c# d! E8 T# b: ^7 F
稻瘟净 硫赶磷酸O,O-二乙基-S-苄基酯  
$ P0 N" Z+ D) i4 X$ a( s低级醇 低碳数脂肪醇  5 m) `) a  G$ C1 O8 g* N/ {
滴滴涕 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  
8 I% D! K6 O; Z2 d滴维净 乙酰胂胺  
* v# Z* U; A3 W4 c敌草隆 N-3,4-二氯苯基-N',N'-二甲基脲  9 Z* c3 `5 X/ W9 h9 f# h8 t5 G! K4 S
敌敌畏 磷酸-O,O-二甲基-O-2,2-二氯乙烯基酯  & w0 o( S) @9 E' C" y
敌菌灵 2,4-二氯-6-(邻-氯代苯胺基)-均三氮苯  % ~/ g2 o' h; Z; o
敌鼠 2-(二苯基乙酰基)-1,3-茚二酮  9 l/ ?) g4 i' B- _! D1 \
敌锈钠 对氨基苯磺酸钠  
0 ^' @% t8 a0 m; N, |碘纺 三碘甲烷  
; C' g8 s) Q7 p; \* K电木(胶木) 以木粉为填料的酚醛塑料  
, N, c* S1 x8 D6 U) u7 b1 V电石 碳化钙  
: l4 X; `: i2 B" _% C% C. M电石气 乙炔  
0 i' A- j- d# W' @1 q6 y  Q4 U1 `4 G电玉 给加工成形而得的脲醛塑料  
2 `: m; ]. ], C' Y电玉粉 脲醛压塑粉  
1 I) E! \- ?" |# I- W靛青 靛蓝  4 \% P* W0 r2 d/ Q5 u% C" o) N
雕白粉 粉状甲醛次硫酸氢钠  
  q( |: Q1 Y2 J( }0 n0 A  f# Z  m4 m雕白块 块状甲醛次硫酸氢钠  # h% g1 V9 S3 g. k
丁基卡必醇 二甘醇一丁醚  3 `2 D' f% a& V. k$ E; Z. C
丁基卡必醇醋酸酯 二甘醇丁醚醋酸酯  4 I' u! H$ D) ^  O( m; `
丁基溶纤剂 乙二醇一丁醚  
1 w$ J/ c* A* ~% ?2 h# v丁子香酚 4-烯丙基-2-甲氧基苯酚  2 U& {# d* j5 h" T
豆棵威(草灭平) 2,5-二氯-3-氨基苯甲酸  $ N0 B& d' I2 A
毒草安 N-异丙基-氯乙酰替苯胺  
3 [1 H* K0 c; D4 m% n5 c毒杀芬 八氯莰烯  
& }3 \" c! m1 N2 s# Z9 k% H* ]' u杜鹃花酸 壬二酸HOOC(CH↓2)↓7COOH  - x# ]) A/ r- I
度冷丁 盐酸哌替啶  
* h' v% T0 E* i  {, Q' d6 M多菌灵 N-(2-苯并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  . J! M1 s" I+ i& \$ w
多灭磷 O,S-二甲基硫代磷酰胺  
8 R6 x1 n" V3 ^+ bE   ; P$ s8 m& X, C& [4 Z
俗名 化工产品学名  3 F/ o1 i% d7 h8 B
儿苯酚 邻苯二酚  
# Q5 y- j0 V9 |+ |2 {& O' K5 b二甲苯麝香 2,4,6-三硝基-5-叔丁基间二甲苯  / ^( _: S/ H6 B
二甲基溶纤剂 乙二醇二甲醚  
: j- x$ M0 g7 K二乙基卡必醇 二甘醇二乙醚  - {4 e" N1 R4 c+ a
二乙基溶纤素 乙二醇二乙醚  * `: _- }7 \4 l3 f+ {* e
F   
4 D# o& S1 L& `2 x( x4 Q3 f. }俗名 化工产品学名  
# z" I2 J. A; @# a8 o% n+ k& c3 j$ I发光剂 电镀光亮剂  
7 ^* M, S! {* W$ ?; v发泡剂AC 偶氮二甲酰胺  , j! H- I3 r3 Z& B; e; Q4 G
凡立水 清漆  
, q$ L" _4 y+ ~7 q* O$ Z矾土 氧化铝  # o7 m* p$ m& U7 m3 j+ D% S
反油酸 反式十八烯-9-酸  
; h4 N7 T2 D4 D# b- p8 y% F方棚油 变压器油  % N* X  F& c2 A4 L
非冈 二氯萘醌  % A) [; X+ r, k2 b) Q6 D2 ^
非那西丁 乙酰替乙氧苯胺  5 ~0 \2 x  Y! s% C/ D* Z2 m  k
肥酸 己二酸  
% g( k& Y$ V/ @# Z2 s5 r) _# R0 c4 n9 c+ x6 i

3 h1 u+ ?% A. q4 v7 d
" x9 I6 C6 D! T2 [化工基础]常用化工产品俗名与学名对照表  
6 p- I1 \' x* H& q8 B& L* X' @分散(性)耐硒桃红B 1-氨基-4-羟基蒽醌  
* U  r* |- r8 a! ~酚沥青 煤焦油分馏时杂酚油馏出后的残贸物  
/ x' ~# i$ t/ Z( G0 u- ?风茅油 柠檬草油  / k# p) M3 J- J5 b/ k* u
氟里昂 氟氯烷  6 j4 V8 d# z& P
氟里昂-11 一氟三氯甲烷  : X1 X7 ~, H$ m' {% x
氟里昂-113 1,1,2-三氟-1,2,2-三氯乙烷  
4 [- V- P+ B4 x$ a6 ?, Q$ K氟里昂-114 1,1,2,2-四氟-1,2-二氯乙烷  ( l$ a0 {4 J0 t2 O- R3 o0 C
氟里昂-12 二氟二氯甲烷  
1 L; p. E; w: p" E) Y氟里昂-13 三氟一氯甲烷  
) p) S# i% h9 G# r4 P氟里昂-14 四氟甲烷,四氟化碳  
* |4 Z0 {( J" E4 m/ c氟里昂-22 二氟一氯甲烷  
9 l! g# W1 _+ E* n/ i: A& g$ ]6 Z氟纶 聚四氟乙烯纤维  
& X# n( E2 X$ V/ ~氟塑料-46 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  ' w8 s9 Z5 B3 k/ ^* B$ s
福尔马林 甲醛水  
8 R6 s+ |3 ^: E9 d! Q福美甲胂 二甲胺基荒酸甲胂  , n# H+ g' }% F
福美锰 二甲胺基荒酸锰  3 `$ i9 }( I0 I8 l
福美镍 N,N-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  5 n2 G% i. P! @( m$ X# e. H
福美砷 N,N-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砷  7 q7 a2 O9 y: T( N
复方阿斯匹林 复方乙酰水杨酸  
0 V% q+ H: Y0 _) k* i$ g4 P, G富巴酸(延胡索酸) 反丁烯二酸  , h7 g2 j$ X& A$ z5 M: }/ c
富民隆(三环汞剂) 磺胺汞、N-苯汞基对甲苯磺酰苯胺  
4 A/ [8 X" k# @. P/ s7 D& VG   7 ?/ y% E1 D! ?! U1 p5 Y
俗名 化工产品学名  
# q* _+ {. l+ D$ g, u干冰 固体二氧化碳  2 c& v% {8 W' Y- d: C
甘氨酸 氨基醋酸  ' i1 T) ^7 n; X+ m, b& O
甘醇 乙二醇  . M- i7 U! K# E3 J) s" h
甘汞 氯化亚汞  
2 L& N! g$ p2 p$ Q甘油 丙三醇  - T9 _5 B6 |. W( y; a& X& o5 }4 h; M7 ~
钢宗、钢精 铝  / G+ ~9 W; _6 z6 x
高级醇 高碳数脂肪醇  
+ p4 Y3 [% L7 o2 u9 s1 ^9 s, _9 r铬盐精 碱式硫酸铬  
, D' N$ Q! u. F5 e% a# ^, P7 b根皮酚 间苯三酚  
$ o: `& H1 C, d, _谷氨酸 α-氨基戊二酸  
# S' ?2 r. _1 F+ W: `8 C! H, `谷仁乐生、谷乐生 磷酸乙基汞  
# P: x/ R% i# V" Q4 j; \' ~1 ?硅石 二氧化硅  
4 k; U( Z* \2 |5 x, _0 x过氯纶 过氯乙烯纤维  ) R4 H1 X7 J" L2 }8 G5 c
H   + Y. R, n6 |+ g8 x
俗名 化工产品学名  
8 Z* D  W0 u+ W, p6 a$ m海波 硫代硫酸钠  
: P9 L+ M0 l$ q0 D. r皓矾 硫酸锌  ( ~/ D6 v/ K$ G+ d. w& T0 x
黑油膏 鱼石脂  
3 p7 y  K6 y: E4 j$ q6 Q5 B* @: p红矾钾 重铬酸钠  
2 C/ w& o3 ]- V  u, b% q红矾钠 重铬酸钠  
6 f; {* O0 M- w红霉素族抗菌素 大环内酯族抗菌素  ! s) v9 y( d: C
红色基BB 邻氨基苯甲醚  9 z+ d' t" D$ h  M( G/ v
红色基GG 对硝基苯胺  5 N' V* }7 q4 M$ }
红色基KB 对氯邻氨基甲苯  
  H3 _. H! s9 ~% ?' ~( M红色基RC 5-氯-2-甲氧基苯胺盐酸盐  
0 S, Q/ x& J" ?& }4 o胡椒嗪 哌嗪  ) g3 R3 N" F) {; E; A
胡椒醛(天芥菜精) 3,4-亚甲二氧基苯甲醛  
3 J+ p9 b8 D( g. ~: d) g7 L胡敏酸 腐殖酸  
3 e& v6 n% T5 k0 F5 d9 j7 T胡敏酸钠 腐殖酸钠  3 u& ~' z5 }$ i+ \6 [
琥珀酸 丁二酸  
+ \3 i* W0 z3 w4 C7 W) r$ x花生酸 廿烷酸  - Z. W  {' p9 ^+ D  I6 }
黄丹 一氧化铅  ( u5 b4 `% B! V5 x- e( f5 K
黄蜀葵素 十五内酯  6 {7 m6 g/ p7 k: c6 S, R! m! t
黄血盐 亚铁氰化钾  
$ ^. M% g5 ~6 ^黄血盐纳 亚铁氰化钠  
7 K/ |  ~" s7 V6 b- [  N黄油 奶油、润滑脂  
0 B3 ]" G. z5 k1 @' K3 i黄樟脑(黄樟素) 4-烯丙基-1,2-甲撑二氧基苯  
% F3 ^! h/ L; W& f# t磺胺酸 对氨基苯磺酸  % A: w/ T3 O% O8 K6 x1 K: G
灰锰养 高锰酸钾  
& S2 }; H5 p& ?0 z茴香醇 对甲氧基苯甲醇  1 g" }) G: N# ?; K
茴香脑 对丙烯基茴香醚  8 R4 j4 w0 J6 D. z. V2 {% f
茴香醛 对甲氧基苯甲醛  
: T* J; h( {9 m  M$ T# N8 `活性陶土 活性粘土  
7 g( V5 x7 D) s, N* c( j9 f火油 照明煤油  ( F0 b) Z  u9 y4 Z, Y& s
J   1 L+ q: t6 u# ?5 m: r
俗名 化工产品学名  4 Y* M! a# _5 H: C
几奴尼 对苯二酚  8 ~4 f0 {/ O/ L- f! ?
加拉明 三碘季铵酚  
4 H, e: m$ K! [' T/ O. v甲基-1605(甲基对硫磷) 硫代磷酸O,O-二甲基-O-对硝基苯基酯  0 {; T' k( T: f. e$ H& ~: X/ b
甲基卡必醇 二甘醇-甲醚  
; n$ Z$ a: ?- a2 `5 c7 ]甲基溶纤剂 乙二醇一甲醚  
$ l5 Z& h8 V' l7 E# C碱粉(碱面) 无水碳酸钠  ) d( n, S( @1 q/ n! l) _- b
酱色 焦糖  
* l. h" y7 F& s5 U焦酸(焦油没食子酸) 连苯三酚,苯三酚-〔1,2,3〕  7 r  B( R6 I3 A3 T' E. Q7 P
角鲨烯 三十碳六烯  
9 `8 Z( B: _. Y: W1 @7 Q结晶玫瑰 醋酸三氯甲基苯基甲酯  + U6 R" g' C' K1 F$ c
芥酸 顺式廿二烯-13-酸  
1 [, _8 J( U; m! F# {0 J5 z4 V芥子气 二氯乙硫醚  ! H6 g( z9 K0 R8 ]3 I* a4 ]
金粉 铜粉  
: G9 w6 y9 C6 ]+ c9 t* _0 y金刚砂SiC 碳化硅  # d+ y( B1 i( t4 q, y
锦纶 聚己内酰胺纤维  
( v! q8 y* {5 a2 c7 U9 |锦纶-3 聚β-酰胺纤维  
8 u" Y* ]0 e# [$ H! Q! N4 ?精氨酸 2-氨基-5-胍基戊酸  
  K8 ~3 ]3 s  K4 W# {1 l鲸蜡醇 十六醇  
. P; s% m- Z% }4 Z8 S久效磷 磷酸O,O-二甲基-O-Cl-1-甲基-2-甲胺甲酰基)乙烯基酯  
. ^. W3 X: M) P1 D1 ^+ W! H& H酒精 乙醇  $ L1 O& }% D7 k9 ^  H
酒石酸 2,3-二羟基丁二酸  
; d& Z7 q. l% {/ v聚砜 双酚A-4,4'-二苯基砜  - a7 F% z- C" z  O% b
聚氯醚 聚3,3-双(氯甲基)环氧丙烷  
) B& L. h% L+ Q聚碳酸酯 2,2-双(-4-羟基苯基)-丙烷聚碳酸酯  
4 k1 v& |; C. K, c. @6 I菌核净 N-(3,5-二氯苯基)丁二酰亚胺  * [: c3 ?9 ]. W* `# p9 R8 N6 \% c
K   : I0 ?2 k9 K  c0 v7 u7 [
俗名 化工产品学名  ' R& s: a  l* k) d6 r( \
卡巴胂 对脲基苯砷酸  ! ^' E. D5 S* ~9 d  N- h
卡必醇 二甘醇一乙醚  2 P8 r5 Q: B# G: O
卡必醇醋酸酯 二甘醇一乙醚醋酸酯  
4 {# [7 N" q$ S卡地阿唑 戊四氮  6 o& {; X% B( e7 _1 D. b
开乐散 三氯杀螨醇  
1 ^$ U2 j7 ~" t9 m. Q4 J$ ^抗虫灵(噻唑嘧啶) 噻吩乙烯四氢甲嘧啶  
1 `% I9 f% L; S1 f5 ~- e9 T: K' H抗氧剂1010 四-(4-羟基-3,5-特丁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  
; M9 O$ Q- r8 q, H5 J* t/ R抗氧剂1076 3,5-二特丁基-4-羟基苯丙酸十八酯  
2 v; e9 l# J# Q8 g抗氧剂330 1,3,5-三甲基-2,4,6-三(3,5-特丁基-4-羟基苄基)苯  
: w5 j1 c9 d0 R; G& ?3 t抗氧剂CA 1,1,3-三(2-甲基-4-羟基-5-特丁基苯基)丁烷  
' e! i, _- j. a) P栲皮 植物(鞣)革  
( }; N8 D+ B/ Z5 `& J苛性钾 氢氧化钾  
1 L6 U; R9 U$ \' j0 T+ O9 s; x# q克菌丹 N-三氯甲硫基-四氢化酞酰亚胺  
' B3 t) k' K/ i1 f' {克瘟散 二硫代磷酸O-乙基-S,S-二苯基酯  
7 p3 `; A* |  X克泻痢宁 δ-羟基喹啉酞磺胺噻唑  2 q- o' V, }# a" X8 A# p# s
口恶烷 环氧乙烷  
( C- W- U% s% @. w7 C$ S' k枯茗醛 对异丙基苯甲醛  " C- q1 ?. o; H5 f( U0 H
苦咪酸 2,4,6-三硝基苯酚  
6 ^, S! A, w" c+ P$ O/ M2 D苦土 氧化镁  
( l1 T" H5 E" T  S  y; F快干漆料 内用瓷漆料  0 j1 q, O0 J2 ~" \9 s
葵子麝香 2,6-二硝基-3-甲氧基-1-甲基-4-叔丁基苯  0 W; i; z/ d4 h7 g" S5 U0 D" Y
L   5 i" H) f& b# {) U$ Z9 }( u! U
俗名 化工产品学名  & T$ J; y: p, ~) I7 c2 z- x
赖氨酸 2,6-二氯基己酸  & x* n" O8 }. e8 W% s2 G
蓝色基B 邻联茴香胺  / r3 Q8 C8 U* k. M( Z# [
蓝色基BB 4-苯酰胺基-2,5-二乙氧基苯胺  
- n3 y, ^8 D1 ]) K蓝色盐VB 4-甲氧基-4'-氨基二苯胺重氮盐  5 ^8 d7 Q+ V5 Y* }
劳伦酸 1-萘胺-5-磺酸  ' M0 k5 u9 l0 s- M6 k
老亚胺 聚酰亚胺  
4 O8 A' d0 _+ e' a3 a/ e2 K乐果 二硫代磷酸O,O-二甲基-S-(-N-甲基氨基甲酰)甲基酯  
6 a" S1 i5 Y1 ]4 N雷米封 异烟肼  ! {. e1 d0 |  r3 I8 \/ O& W6 ]
雷锁辛 间苯二酚  
7 w4 U8 f+ }: y立德粉 锌钡白  7 p4 [8 a; K# d" w" }
联苯胺 4,4'-二氨基联苯  ! o. b( T6 l) t* d" S: W) l) g9 l5 g
磷酸钠玻璃 六偏磷酸钠  * Q2 U. m3 o9 X, I* h  d; K8 J0 E
硫铵 硫酸铵  2 p( Y& n* |1 C9 H
硫钡粉 多硫化钡  6 ^% L. o6 J7 R. n
硫比潮蓝 硫化蓝  
6 \- }  g" }2 l3 n& W4 }$ {) Z硫丹 1,2,3,4,7,7-六氯双环〔2,2,1〕庚烷-(2)-双羟甲基-5,6-亚硫酸酯  
# O# J! I. o+ j3 g8 L2 ^- {硫化促进剂AZ 二乙基苯并噻唑次磺酸胺  - e% q/ J) K/ u6 P7 e7 {
硫化促进剂CZ 环乙基苯并噻唑次磺酸胺  9 t  L2 u. v/ S% c5 g$ }6 S
硫化促进剂D 二苯胍  : B& [. d1 D# D3 T$ ]7 L
硫化促进剂DIBS N,N'-二异丙基-2-苯并噻唑次磺酸胺  
5 e1 S: [7 f- u9 d4 J; P, s硫化促进剂DM 二硫化二苯并噻唑  
: Q$ F9 Z, B% ~硫化促进剂DOTG 二邻甲苯胍  
% o  {" [8 Y8 h) Z硫化促进剂H 六亚甲基四胺  
" W8 V; T% R5 J" r* f4 s硫化促进剂M、氢硫剂(M剂) 2-巯基苯并噻唑  
. Z* w! m! l; w% s& [; i硫化促进剂NA-22 乙撑硫脲  2 }1 ], H5 F3 u9 w
硫化促进剂TETD 二硫化四乙基秋兰姆  9 C' f  d/ f% o
硫化促进剂TMTD、福美双 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  
5 h& u# {5 N9 |4 ?' `, l% S* h; i硫化促进剂TMTM、福美联 一硫化四甲基秋兰姆  
  P, V, s. H- m/ k" P" l+ h8 o硫化促进剂ZBX 丁基黄原酸锌  
1 x' a$ G& t- a' b, S; S硫化促进剂ZDMC 二甲胺基荒酸锌  - F& `4 L+ U7 k0 ?- l  \6 g* A" _
硫黄 硫  
0 m2 e# V5 P8 R( M# K硫喷妥钠 5-乙基-5-(1-甲丁基)-2-硫代巴比妥酸钠  
; H* m" c/ t( _7 q6 p硫糖铝 蔗糖硫酸酯碱式铝盐  , b3 h" N7 a7 S; D9 A# s# `5 \% B* Y
硫铁矿 黄铁矿  
' I, B' e4 n1 P六六六 六氯化苯、六氯环己烷  8 U/ X' n7 [# w1 k% d6 A% A/ ^
六氢吡啶 哌啶,氮杂环己烷  7 b# E: }# D( D
绿矾 硫酸亚铁  
1 x9 D  O8 i2 k% W+ o! Q- F绿麦隆 N-(3-氯-4-甲基苯基)-N',N'-二甲基脲  / j; t  R$ R5 z! |; O7 H$ o$ p' _
氯百杀 四氯苯酞  
8 G2 v# ^$ l" z5 ?氯丹 八氯化甲桥茚  / [, B4 D2 O( g
氯仿 三氯甲烷  
0 N' _% C) t" F( {. k9 s# E+ S* S氯化苦 三氯硝基甲烷  " ~; m; A% A+ E9 I" ]# n2 N
氯硫磷 硫代磷酸O,O-二甲基-O-(3-氯-4-硝基苯)酯  0 Q, d1 U& ~( L$ Y! Y
氯纶 聚氯乙烯纤维  
0 J# A. J! M$ F. I2 ^氯硝胺 2,6-二氯-4-硝基苯胺  ) q, k% Q& R0 G# r
氯压定(催压降) 二氯苯胺咪唑啉  " ?  I6 p' m& F+ D8 e" R5 ]+ G8 M
罗谢尔盐 酒石酸钠钾  
" z  B, u. c) DM   0 g: B0 }3 G9 L* ]4 Z' {
俗名 化工产品学名  5 P  `0 g( }* E# K6 s
马粪纸 黄板纸  2 b: n# @; U8 v3 K: ^6 M
马来酰肼 顺丁烯二酸酰肼  - E: c7 |- a2 w' V3 T
马来酰肼(抑芽丹) 顺丁烯二酸酰肼  ; R! E/ N- |# z% p
吗啉 1,4-氧氮杂环己烷  # L& R5 }% h+ ]4 K0 @
麦穗宁 2-(2'-呋喃基)苯并咪唑  
, P! Q4 s0 B' S3 F7 t螨卵酯(K-6451) 对氯苯基磺酸对氯苯基酯  
9 m% r1 i; T2 }6 f+ Z茅草枯 达拉朋  - O% G7 I5 Q+ p, y- ^
茂果 二硫代磷酸O,O-二甲基-S-(吗啉基甲酰甲基)酯  
! i( b+ S6 _! K5 I! W. y米吐尔 硫酸对甲胺基苯酚  9 V# i7 e# \1 O( I
密胺 三聚氰(酰)胺  % P. s0 O# A9 r
灭草灵 N-3,4-二氯苯胺基甲酸甲酯  6 a5 R3 g$ t# s3 h( X
灭草隆 N-对-氯苯基-N',N'-二甲基脲  ( l! U( |4 O  F: a9 K
灭黑穗药 六氯苯  
$ M1 O2 ^8 `% b/ y; R灭蚜净 磷酸O,O-二甲基-O-(1-甲基-2-乙氧基羰基)乙烯基酯  . x2 D, C- c  K4 k1 u3 ], _
莫尔盐 硫酸亚铁铵  ! x" W% t% \+ C# Z6 C% V
木精 甲醇  
4 s) E8 ^0 w9 s* |9 d. G* G& r
( `% J- f% R0 X' B2 y) ~  ) l4 v3 p/ ?+ I" {! m/ L  u: ^$ C
N    
0 l: o( w0 V* Q3 e0 g' }俗名 化工产品学名  3 O2 w) c! x9 x! B
纳夫妥AS 色酚AS  
* d+ z" s0 _2 ]( C纳夫妥AS-D 色酚AS-D  
* k9 Y% ]3 B: c7 A3 N3 f( ^2 ^3 y纳夫妥AS-E 色酚AS-E  
/ h" f; S! V8 U. b& L纳夫妥AS-G 色酚AS-G  
' w  u% g3 ^, z  T4 K4 ^( C纳夫妥AS-GR 色酚AS-GR  
1 N2 I' t" t7 V! w- U5 s/ H1 _纳夫妥AS-LB 色酚AS-LB  % [3 \+ D6 I8 r
纳夫妥AS-OL 色酚AS-OL  
$ p# {4 y& _  _6 a纳夫妥AS-PH 色酚AS-PH   
* m' @1 o$ i! l) j1 C  P$ [萘满 1,2,3,4-四氢化萘  1 s( _% i9 d/ _& c
硇砂 氯化铵  
4 ]' ~  ]5 J5 r1 b6 |: ~0 d  F/ y尼可丁酸 烟酸  
; _" S* _% G7 Q8 _. g尼龙-10 聚癸内酰胺  
6 b; O: @, \7 W! ]3 B尼龙-1010 酰胺-1010  8 B9 G# n: Z0 K! |" p; z1 C5 o& ^
尼龙-1010纤维 酰胺-1010纤维  
0 A- B7 m, c0 [6 _2 K尼龙-11 聚ω-氨基十一酰胺  * M& |" [, w; J3 }5 |4 I/ q
尼龙-11纤维 聚ω-氨基十一酰胺纤维  - X, j. u$ n$ A" \- }
尼龙-12 聚十二内酰胺  
8 J# a/ F9 B4 E尼龙-12纤维 聚十二内酰胺纤维  
" L! S6 g, H$ A: e$ g, w* t9 N7 l尼龙-2纤维 聚α-氨基酸纤维  
+ P7 K7 {" J/ J尼龙-4 聚丁内酰胺  
+ y( P: B# |% T# ^, @  I. j3 ^尼龙-4纤维 聚丁内酰胺纤维  
; \" m$ @0 f( \尼龙-6 聚己内酰胺  
( ]3 K1 D; s% D6 z9 d/ I2 B% _, P尼龙-610 酰胺-610  
3 {' c' J1 b8 R: e' E+ I) s尼龙-610纤维 酰胺-610纤维  1 P- X. n! I1 f  i. M( Q
尼龙-612 酰胺-612  
8 E4 R# ]8 o) Z' \3 J1 j. b尼龙-612纤维 酰胺-612纤维  
$ @; B4 I1 B$ z8 n6 G! z/ J) s5 i# k尼龙-66 酰胺-66  
- q: I" j* D. H, J+ z: E: [尼龙-7纤维 聚庚酰胺纤维  $ _& M  ?; X) V- `( C6 u4 y  ~
尼龙-8 聚辛内酰胺  ' R- X" E# z8 L: D/ }3 z
尼龙-9 聚壬内酰胺  
- t; c+ w: i$ E* O8 x7 ]尼龙-9纤维 聚壬酰胺纤维  
# [2 v& G7 r' q! k/ V尼纶 酰胺-66纤维  ( \! n+ F+ ~4 @9 j
尿烷 氨基甲酸乙酯  & O7 z/ [, W" m* I8 e6 m
柠檬酸(枸橼酸) 2-羟基丙烷-1,2,3-三羧酸  
0 k9 r6 y( Z" w% j- L' P% g8 {牛油 牛乳脂、润滑脂  
" }# s. v1 G- f' {! C1 K# D5 x% ]农乳600号 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  ! G9 D8 ^; }2 |! X
浓馥香草醛(浓香复香兰素) 1-乙氧基-2-羟基-4-异丙烯苯  ( G* b* d# Z7 z' @. c- H
奴佛卡因 盐酸普鲁卡因  / A; u: m+ E2 R/ K* V$ v% j
P  7 s+ H1 G, ~! @/ q  b  V7 H  S
俗名 化工产品学名  ! [1 e* u+ C6 z$ e% |
盘纸 卷烟纸  1 O1 c( Q6 J& L2 l+ T
泡花碱 水玻璃xNaO.ySiO↓2,硅酸钠  * c, J: C' o  j0 Y7 v% Z* u
泡立水 虫胶清漆,亮光漆  - Z+ W0 M. _- q) k2 p
配尼西林 青霉素  8 U1 f: k% i( u7 S2 S) @4 F* R
硼砂 四硼酸钠 >>返回页首  3 N, y+ n( F# `: k
砒 砷  
! R8 l$ K+ o7 z( c; }+ @, {砒霜 不纯的三氧化二砷    X0 c5 v' i/ d. |) Q
偏氯腈纶(偏丙纤维) 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纤维  & O( p' K4 A( Y! v) G1 P
苹果酸 羟基丁二酸  5 C# Z! V3 F$ Q
扑草净 4,6-双异丙氨基-2-甲硫基均三氮苯  ) m- V6 r( [1 O3 U2 b
扑打杀(扑打散) 硫代磷酸O,O-二乙基O-(4-甲基香豆素基-7)酯  4 Y% d$ F# K/ p) T: V  ]/ d' x
扑尔敏 马来酸氯苯吡H  
! C0 N+ p  B1 j6 H/ I$ k1 m扑酸 甲撑双羟萘酸  & y9 q$ H" }4 V( I1 v. v
Q  / N8 K# D* [% E4 K% v: e8 Z# ]
俗名 化工产品学名  
) Y( N2 W: C+ r$ ]: ?漆蜡 漆脂  ; S* x6 R# y3 S" }
铅丹(红丹) 四氧化三铅  3 C. H* i7 d7 Q4 r6 d" Y
铅水 乙基液  8 |' ]. L# j/ u
铅糖 醋酸铅  
4 p, P' o1 ]) m& _3 Y铅油 厚漆  
% b/ E" C9 c" f9 I# F9 v强力霉素 α-6-脱氧土霉素盐酸盐  2 x# H- k5 [2 E6 z. r$ Q: Q
R  9 e! h1 H, t5 D
俗名 化工产品学名  
" O" D0 j) f0 X3 e; w, M: l, Y人造苦杏仁油 硝基苯  0 j0 j4 E. T1 n! v1 W
人造毛 毛型人造短纤维或毛型合成短纤维  
$ M: q! F! |' L( b人造棉 棉型人造短纤维  
7 _  L. {+ f3 g/ ~; S# F# i+ Q溶件盐B 苄胺基苯磺酸钠  
- L. I# z; l# G- Z. i; ?溶纤剂 乙二醇一乙醚    b* R6 l+ F) e6 `
肉豆寇酸 十四(烷)酸  
0 j  u# ^- ]) ~2 x* d' J肉桂醇 β-苯丙烯醇  
0 J2 |+ O0 p5 m0 R" c, c肉桂醛 苯丙烯醛  % z( k3 W5 J6 }$ L8 a* \2 D
肉桂酸 β-苯丙烯酸  
" O1 c" k( U2 b0 c: ?肉桂酸苄酯 β-苯丙烯酸苄酯  
# u0 C9 ^" ~5 I( V肉桂酸甲酯 β-苯丙烯酸甲酯  
' v1 o" t9 y0 M. X& f肉桂酸乙酯 β-苯丙烯酸乙酯  $ q& p0 c* d; |3 x& {) j. f% b
乳化剂ABSCa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 N* Q8 |( @/ c4 ?* @0 d' a( f
乳化剂BP 苄基苯酚聚氧乙烯醚  
4 G; K4 ~, O, f) ?! r8 D6 R入漆朱 颜料猩红  
1 L5 J" d4 z4 c  D9 Z4 s软玻璃 钠钙玻璃  * K4 W' W0 n' i" {: }8 p
软炭(土窑炭) 黑炭  ( [+ ^* t% n" P8 L" ^+ k
软脂精 甘油三软脂酸酯  , N( H9 C1 K: S% g
软脂酸 十六(烷)酸  - M+ ^' |" K5 c+ K
软脂酸(棕榈酸) 十六(烷)酸  6 d9 u$ m( ?, y  o9 n/ d
S  
  c5 ^  q; ?1 Y9 w) [: N1 L: V$ B俗名 化工产品学名  
4 \* V2 F8 H1 {" l9 X9 u/ b萨罗 水杨酸苯酯  ! L) s+ Z5 ?0 F/ W3 N
三聚磷酸钠 三磷酸钠□  , K2 i$ _( _# ^
三仙丹 氧化汞  : M2 R. w0 L4 p" G2 g( M! J
森乃物 硫氰基乙酸异莰酯  : V1 V3 K$ u3 x) g% L' u
杀草安 α-氯代乙酰替-N-异丙基邻乙基苯胺  
. g2 t6 N. }- @杀草快 1,1'-乙撑-2,2'-联吡啶二溴盐  
  y* T4 ~9 N9 y2 n" |. t' `& R杀螨醇 1,1-两个(对氯苯基)乙醇    U% E4 q, ^  [! K, T  C0 d
杀螨砜 对氯苯基苯基砜  + V9 U: H: q" F# v2 w7 \
杀螨醚 两个-(对氯苯氧基)-甲烷  
8 K# z) p$ F6 @杀螨特 亚硫酸O-氯乙基-O-(1-甲基-2-对特丁基苯氧基)乙基脂  
" K9 c& G; K) l. a: u! P杀螨酯 4,4'-二氯代二苯乙醇酸乙酯  - c9 v. m: F; H# C+ ]0 I
杀螟丹(巴丹) 1,3-双(氨基甲酰硫基)-2-(N-N-二甲基氨基)丙烷盐酸盐  0 x( r; L# R/ k% \' |6 G
杀螟腈 硫逐磷酸O,O-二甲基-O-(对氰基苯基)酯  
* M8 t! K% P: i2 _杀螟松 硫逐磷酸O,O-二甲基-O-(3-甲基-4-硝基苯基)酯  
: t5 v" Q6 J2 `& J杀螟威 磷酸O,O-二乙基-O-[1-(2,5-二氯苯基)-2-氯]乙烯基酯  
0 h  G+ F6 x% z$ Z1 }杀鼠灵 3-α-(丙酮基苄基)-4-羟基香豆素  + c7 n$ A/ g/ @; C
刹虫脒、克死螨、杀螨脒 N-(2-甲基-4-氯苯基)-N,N'-二甲基甲脒盐酸盐  
* r2 h# k' J0 i) }$ }砂皮 砂纸  ! @+ w- h! s* h1 Q
山奈 氰化钠  
$ O0 g7 F6 {0 q; S9 ?烧碱、火碱、苛性钠 氢氧化钠  
2 k3 X, F& s8 a% U6 s1 I, A麝香酮 3-甲基环十五烷酮  * q; M& T& H# R$ R1 `
升汞 氯化汞  
  o" _7 P( G% G: B# ?! M  d" o生松香,生香 松脂  
. ]( j% D3 w" k, k. C, B失水苹果酸 顺丁烯二酸  ' R  L% m# W( I! A
石灰氨 氰氨化钙  9 C5 o# P  x4 ?' M/ p0 |5 q# f' g' e
石炭酸 苯酚    ^5 D/ e) Q) o2 Y- J* S
食母生 干酵母  
. e1 U# M9 t+ J6 E熟石灰(消石灰) 氢氧化钙  
$ |+ B. N/ b" G4 T" Q9 F6 v% M"熟松香,熟香" 松香  
( t% f/ }0 Y: l" {* H! f黍胶质 玉米朊  
: [* @) F" b' u. j' `水胶浆 人造胶乳  
9 Z! G3 {3 Z% K3 N6 g- o水杨硫磷(蔬果磷) 2-甲氧基-4(H)-1,3,2-苯并二氧杂磷-2-硫化物0 Z; ^6 V: }9 m2 g( c% ~7 S$ I% ~5 T
% `% R: O, t6 e
                          薄通是什么
$ E' p4 \7 Y$ o
: e' ?/ G& _5 ]$ u在橡胶炼胶过程中,有个名词叫薄通,薄通是指橡胶厚度很薄地通过开炼机的二个辊筒,目的有三:
. |/ R0 F; Z- S# R9 I  J1。如是纯天然橡胶,则是利用薄通时的机械剪切力,将NR中部分长分子链断裂成小分子链,以降低NR的门尼粘度,提高工艺操作与加工性能;此工艺称为塑炼。* }/ ~# b9 Y- Q
2。如是混炼胶,则是提高混炼胶的混炼效果,使混炼胶中的各组份如炭黑、硫化剂、防老剂等分散均匀。
* a. u7 q/ |3 a+ c! \3。如是硫化胶再生,则是利用薄通时的机械剪切力,将较大颗粒的硫化胶粉碎为较细颗粒的硫化胶粉,便于再生利用。
$ n3 p/ [( a0 }  ?8 A+ v, i* d# x, u
' y- x( Q' ?9 n3 E% f# J" d# F, f 橡胶配合剂与防老剂的选择2007-09-28 09:38
2 ]2 Z. r6 Y/ Y! e9 Z+ [1 D0 A1 p# }; b- D, u% i6 o
" G6 O8 L3 e4 u

, H1 G4 H# m4 R. x常用橡胶配合剂分类与作用
, R' u3 L2 ~4 S: t0 Q& ~5 q  A0 p2 O7 \" q9 v
①硫化剂 能使橡胶分子链发生交联反应的化学药品,叫做硫化剂。早期把硫磺加到生橡胶里,在热的作用下使线状的橡胶分子相互交联成体型网状结构,从而增加橡胶的强度,提高弹性和耐熔剂性能。人们通常把这种工序叫做硫化。硫化是橡胶加工中提高橡胶制品质量的重要环节。硫磺是应用最多的硫化剂。有些含硫有机物、过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等也可作硫化剂。这些非硫化合物习惯上也叫硫化剂。$ r' W2 z/ r! n3 C2 s  m, u* S
' F# B7 J1 y% {9 B
4 B9 x" i7 S' M  y5 H& H6 [  ~1 E
②硫化促进剂 硫化促进剂受热时能分解成活性分子,促使硫跟橡胶分子在较低温度下很快地交联,增进橡胶的硫化作用,缩短硫化时间,减少硫磺的用量,有利于改善橡胶的物理机械性能。硫化促进剂无机的有氧化钙、氧化镁等,有机的有促进剂D(二苯胍)、促进剂DM(二硫化二苯并噻唑)、促进剂TMTD(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等。使用较普遍的是有机促进剂。几种促进剂混合使用比单独使用效果好。% p4 Z' u. t/ a6 B( E( @

, |2 s: V8 M) J' Z2 J
( _4 {  t* z+ u3 s9 |0 O③促进助剂 促进助剂又叫活性剂。它能增强硫化促进剂的活化作用,提高橡胶的硫化效果。常用的促进助剂有氧化锌和硬脂酸等。6 Z7 v# k5 S. ^5 q3 z' C
' N: u8 U- h$ ~

- c% f& j8 ~4 x4 L6 z④防老剂 橡胶分子跟氧、臭氧发生氧化反应,橡胶的结构被破坏,使制品的机械性能降低,使用寿命缩短,这种现象叫橡胶的老化。光和热能促进氧化作用,从而加速老化。在橡胶中加入能抵制、减缓橡胶制品老化的物质,叫做防老剂。防老剂分物理防老剂和化学防老剂两类。物理防老剂有石蜡、地蜡、蜜蜡和硬脂酸等。这类物质能在橡胶制品表面形成薄膜,防止氧气跟橡胶分子发生氧化作用,还能阻挡光线的照射。化学防老剂比橡胶更容易跟氧反应。在胶料中加入化学防老剂,使进入胶体里的氧气先跟防老剂发生反应,减少氧跟橡胶接触,能有效地延缓老化。化学防老剂按分子结构分有胺类、酮胺类、醛胺类、酚类和其他类。它有防老剂A(N-苯基-α-萘胺)、防老剂D(N-苯基-β-萘胺)等。7 {% b: v- |2 N0 x# A- O' ]3 g( n+ t

# l6 G5 Z( M* {& g9 X' k0 n' W0 g: @/ g5 ]* F
⑤补强填充剂 补强填充剂用来提高硫化橡胶的强度,增强橡胶的耐磨、耐撕裂和弹性。补强填充剂主要是炭黑。用于橡胶工业的炭黑有52种之多,它是橡胶工业中的重要原料。+ u2 S$ u" U5 q0 q/ Q
# t; ?1 N, z4 @. {- j

7 `& v1 k2 h6 i+ `1 |  b⑥软化剂 软化剂的主要作用是使各种配合剂能均匀地分散在橡胶中,以降低胶料在加工时的能量消耗和缩短加工时间。例如,在硫化前能增强胶料的粘性、硫化后增强附着力,有利于压延和压出成型。有些软化剂还能赋予硫化胶以特殊的功能,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能提高橡胶的耐寒性能。常用的软化剂有机械油、凡士林、石蜡、沥青、煤焦油、硬脂酸和松香等。
: D4 j! x/ H4 J' |% t; j. B4 N0 Q. C5 L! _

; s3 P& O* I! g' }6 ?⑦着色剂 着色剂是使橡胶制品着色的物质。无机着色剂是无机颜料,白色以钛白粉为最好,红色有氧化铁、铁红、锑红等,黄色有铬黄,蓝色有群青,绿色有氧化铬,黑色有油黑。有机着色剂是有机颜料和某些染料,这种着色剂大多数是有机化合物的钡盐或钙盐,如红色有立索尔大红,黄色有汉沙黄G,绿色有酞青绿,蓝色有酞青蓝。
( l- |* J( h8 _7 x  F' j5 M$ |, d( N

' b4 Z% {" ^# |  ^* q- K3 @/ {& I⑧发泡剂 发泡剂是制造海绵橡胶或微孔橡胶所必需的配合剂。发泡剂在橡胶的硫化中受热分解,放出气体,使橡胶内部产生微孔。制造海绵胶所用的发泡剂主要是碳酸氢钠。制造微孔橡胶使用的发泡剂有发泡剂D、发泡剂P或发泡剂T。& Q/ ?' R" P# ?) _

/ i7 J8 X" Y& }& W2 e' Z, n! W  D6 U! R( h
                                       
8 [/ v( x! K5 a3 F0 o5 k; @
0 B+ P$ V- D- X& R                          各类橡胶防老剂的选择与使用
( k5 ^( t3 H, J2 ]; S3 c7 p
+ b2 Y1 N" @6 F) q% Z对防老剂的选择,由于橡胶的种类和硫化方式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防老剂,以下是对各种橡胶在常规下使用的防老剂逐一介绍。
: c- s& p4 |) d, j7 a+ b) i, L# U% ~8 `

# S! }6 p7 i* B1         用于NR、SBR的防老剂2 E. J) g: V# Y2 p% _

0 T- ]) S8 V8 A/ S$ q1 R& h2 {选择防老剂时应从改善橡胶的耐热性、抗臭氧性、耐屈挠性方面考虑。对具有良好持续稳定性的防老剂的需求较多。( ^, A2 E/ @( w# z

( A& G  w7 S7 x  e) c& S$ v! e" o( h' ^1 E) B! ]! R- Q
2         用于NBR中的防老剂/ Y' I! \' m2 t# j  s. L$ V

4 u  @6 i  [% x% d" Q, q对NBR来说,抗臭氧龟裂老化剂的作用效果较小。这是因为防老剂在NBR中互溶性良好,从而难以向橡胶表面迁移。如和石蜡并用则可发挥耐臭氧性的效果。对于NBR来说,使用低分子量的石蜡效果较好。& G& f& s; ?  }, u! i

8 g5 O4 V2 b! O8 s; m% O
% q& y9 |0 D" o* x. E& J6 _, Q3         在CR中使用的防老剂
7 Z' Z: M+ o% K# w3 m) ]/ ^/ ?$ j$ k3 C& o
和NR、SBR相比,CR耐臭氧性非常好,但是,长期使用中也会发生臭氧龟裂。在CR中,加入少量的810-NA(IPPD)、6C、DP等抗臭氧龟裂老化剂,可明显提高耐臭氧性。还有,作为持续性耐热防老剂,CD(碳化二亚胺)是有效的。; A, k7 H/ T) W- b* H% V
1 B6 v+ h4 V% I" j/ e3 j7 D  {7 I

; {2 t9 f- O+ q/ n4         ECO中使用的防老剂$ \6 R1 `( _, s7 i# o& p4 M
+ g! W; @3 C* W( }9 S
氯醚橡胶(ECO)易发生软化老化,能够有效抑制软化老化的防老剂有NBC(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MB(巯基苯并咪唑)、224(TMDQ)。在氯醚橡胶中,如果过量配合胺类防老剂,则抗臭氧性会下降。
0 V5 ^5 I' }0 |; T  J) V; o" F6 U( [, l

( N- y! S! F5 ]0 R5         在ACM(丙烯酸酯橡胶)中使用的防老剂
7 I( \) z) E# y1 {2 f) B4 b8 d) @$ d7 T4 T0 f& R
丙烯酸酯类橡胶老化既有硬化老化也有软化老化。因此,有必要选择适宜的防老剂。对硬化老化型丙烯酸酯橡胶来说,选择防老剂CD较为有效,而软化老化型丙烯酸酯橡胶,则可选择224、6C防老剂。! c5 |! f3 g5 b. i/ }

. ?" K7 ~, a( ?% ~
" l! p; z5 X, }6         过氧化物硫化的EPDM橡胶中使用的防老剂
& W' s: Q4 M' z& q
3 w. d& H% x3 _, U0 P过氧化物硫化橡胶用防老剂,一般选择咪唑类的MB、MBZ(巯基苯并咪唑的锌盐)防老剂,另外,在胺类防老剂中,还可选择使用对交联影响较小的224、CD防老剂。在EPDM中,可将MB和224或CD防老剂并用,可使胶料具有优良的耐热性。由于它们在硫黄硫化的橡胶中没有效果,所以不使用这类防老剂。5 G" n& @+ l+ r6 H# K, V
+ L6 d3 ]0 F' ]7 w

1 }+ [- v5 {* L- s: x# ]橡胶加工中的问题及其解决) l- {% b3 g) N* E
, r: t1 |- u! U* K
本文来自:橡胶技术网 www.sto.net.cn      作者:chong021      点击3727次" J) ]/ w# s9 C4 G  k
/ n7 g$ S2 ]2 j

6 J/ Q$ F8 z0 Y- \- Q: ]- m* L' P5 V& f% l" v; {6 P( V' i( Q. x% Z
6 l3 a0 h/ W' Q6 ~

7 c. [0 f0 Z/ h9 t9 V7 C, D4 u                              橡胶加工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 V! m, F2 [* j& r+ X   
" x' v5 S8 @  l) j: P1 I) W在橡胶加工过程中,会经常产生某些质量问题,妨碍了生产作业的顺利进行。由于现在的劳务费用高,在停工待料期间的损失颇大。若对大部分属于同一类型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就可解决这些问题。以下就笔者的经验介绍解决的方法。# K9 F+ @. q8 [

4 j' E6 h! D% i9 G% W$ Z$ Y下文主要介绍硫黄分散不均,喷霜,焦烧等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法。
8 |; x2 G) Z8 V: ~; _# B
* H0 H2 g1 K7 ~' T& A1 硫黄分散不均,有麻点(凝集物)现象2 N  Q* G, w; X. ^

5 S/ g7 [8 g; A( I+ l    这是一个既老又新的问题,我们的前辈理应解决了的问题现在又旧事重提。0 |7 T- ~8 K' F# K! A
9 U1 ~6 m1 t( }, V  G- L) X
将入库的硫黄放置在水泥板上,从防潮的角度看不是好办法,一定要将它放在席子或垫板上,在计量前将其过筛是预防产生结块的有效方法,这时不必用太细的筛子,用40目或20目的即可,只要能将粉末状硫黄中的结块打碎就可以了。另外,在一次硫黄添加量较少的情况下,在开炼机上面边过筛边添加为好,在这种场合,即使筛目粗一些也是可以的。
+ T: h% M) g6 j- y: E# E7 S9 z0 {- p# e2 M$ _" d/ k1 B2 }/ r( C
    在使用传统的方法时,先将盛在盘子中的硫黄搁在一边,再放入等容积的轻质碳酸钙或白呈粉,搅拌均匀后在开炼机上进行添加,虽然这是一种简便的做法,但没有比这更好的方法。 此处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白呈粉,将牡蝠壳、贝壳堆放在室外的水泥板上,任其风吹日晒雨淋,放置2-3年后,里面的有机物质被分解除去,成为雪白的只有钙成分的物质,将其粉碎后就是白呈粉,该粉料除了可用于橡胶外,还可用于其他方面。
) M& n* {$ F& T+ P4 ~$ z
! m' M, X7 R% Q* b, G    在配合了大量硬质陶土的橡胶中,不知是何种原因造成硫黄分散不均。尽管人们想出了许多办法,但仍未奏效。我们将配合了与硫黄等质量份的硬质陶土之母炼胶用捏和机进行混合,再用该公司自制的40L捏炼机(转速约为30 rpm /m in)进行约1h的混和,使用这样的母炼胶,未发现硫黄颗粒,可以说这是侥幸成功的实例。5 [+ l; h$ k, Z, W. B: i( _: f
( u3 E, D& ^5 E/ |" M! x5 H) Q
    自制的硫黄母炼胶是供该公司本身使用的。但是,公司内所有橡胶一旦都使用母炼胶的话,则其用量会过大,品种繁多,需要专门加工母炼胶的炼胶机,这样做费时费力。于是,除了目前尚未发生问题的混炼胶及允许有少许硫黄颗粒的混炼胶外,只对确实有需要的胶料才使用硫黄母炼胶。我们使用含100质量份橡胶,50质量份硫黄的母炼胶,因此,母炼胶中含有三分之一的硫黄,相当于三倍的硫黄添加量。
' h$ K* D. Z0 v+ H. J5 I9 F- W6 r, p; M$ g. s' i4 ^: a/ w" ~0 @
制备母炼胶用的橡胶,起始是使用NR,但一到冬季,橡胶就变硬,不易切成小块。根据经验,我们采用NR 50份,BR 50份进行共混,使该问题得以解决。9 C. L3 `, f' E, F8 i

0 M6 r9 Y, }4 ?; S7 U
1 _' L) j) j7 d2 f( _    现在市场上已有硫黄母炼胶出售,使用非常方便,虽然成本略有提高,但可根据其性价比来决定是否采用。+ a5 }% s* \. ?: f* z; Z

8 T# r" B8 B, h! a7 y8 k& U    另外,还有一种称之为多硫化物(东洋化学公司制造)的树脂状硫黄,该硫黄为黄色脆块,在开炼机上熔融后再分散到橡胶中去,常被用于胶球等橡胶制品。8 b  H% O* \9 l( I
* `1 N3 K' g* O5 K1 q
用密炼机炼毕的胶料排到压片机上时,其温度可达到140℃以上,若胶料处于高温状态下添加硫黄,则会有一部份硫黄在橡胶中熔融,成液态状,如果硫黄以液态分散于橡胶中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一旦胶料在压片机上由于冷却作用使胶温下降,熔融的硫黄就会成为块状,以结块的形式进入胶料中,形成象火柴头大小的硫黄颗粒。这样一来,硫黄颗粒就不会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散,而以小块形状存在于胶料中,即使重新炼胶也不会改变。因此,要等到橡胶温度降到70℃以下时再添加硫黄为宜。
! _# }; u* c# y
; a0 a9 H. Q! m. u: q: `9 l! [6 n" |/ s; l0 ^: c4 k  h
    市场上出售的硫黄粉,有200目与300目之分。300目的粒子细,人们往往认为它分散性良好而喜欢采用。但是是否确实如此要通过试验来加以证明。+ C, C2 N( u( a- z

; W, h6 _: I- y我们在试验中对100质量份的NR进行塑炼,(尽量采用当片胶或SM RSL),向该塑炼胶中添加3质量份硫黄。然后再将该胶料投入试验用开炼机上,将辊距调至最小状态。把包在前辊上的胶片切下,胶片收缩,得不到表观良好的胶片。为此,可停下炼胶机,在包在前辊上的胶片上贴一张约10 cm见方的玻璃纸,然后切下该胶片,这样即可防止胶片收缩,制成显微镜用试片,若用400倍左右倍率的显微镜即能够观察到硫黄粒子。按照300目硫黄的性价比其作用已不言而喻,该文作者认为,就橡胶制品的多半用途而言,采用200目的硫黄即能满足要求。' [* Q8 V5 t! }; h: P* I
: Q2 G+ q' E* B3 W* @
    30多年前橡胶用硫黄粉末的原料是从硫黄矿山中采集的硫黄,统称为矿物硫黄;现在用的硫黄几乎全部是从石油精炼中得到的回收硫黄,矿物硫黄的结晶粒子大且柔软,容易粉碎;回收硫黄由于结晶粒子小且坚硬,因而难以粉碎。由于回收硫黄的硫黄粉容易结块,所以要添加微量的防粘剂。另外,也有面向轮胎厂的一种添加了3%操作油的包裹硫黄。
$ _7 M9 N8 Z  _4 Z
- c+ k& k- _9 A( p$ b& \    众所周知,硫黄在NBR中分散性较差,制造黑色制品时并不怎么引人注意,但在制造浅色橡胶制品时会出现黑褐色斑点,十分难看。也许这是一个老问题,但现在可以从市场上购买硫黄母炼胶,如果具有要求洽谈中不能解决,可试用以下方法。3 @2 L* A$ k4 q) R; e
+ ?7 e5 {2 F6 B
    把NBR投入开炼机,添加硫黄混炼,辊筒温度上升,硫黄溶解于橡胶之中。然后将该胶料出片冷却,到第二天重新再用开炼机回炼,按常规方法添加各种配合剂,最后添加硫化促进剂均匀混炼,若采用该方法可消除斑点。8 T5 _- [: m: T7 ~" o

  _$ o- ~8 G$ \1 ^0 h4 A3 o. T
5 r3 T$ ]# L7 `8 F& K% S* _9 Z2 硫黄喷霜/ Q% r7 i6 J  d1 L6 A# V* G
) o- D$ K* c: B0 h. g
    橡胶中的硫黄向其表面迁移并在表面形成结晶,这种现象称之为喷霜。不论是未硫化胶或硫化胶都会发生这种现象。1 A* `; I. N& M
) I$ K9 |% {2 s9 ^/ v2 r. C$ r, b0 @, I
    未硫化胶发生喷霜时,对胶料的粘接会带来困难,导致粘接不良;若喷霜现象严重,在制造模压制品或移模注片制品时,喷出的硫黄会滞留在横具的凹陷部,这样,容易形成缺胶。这是由于硫黄在短时间内不能溶解于橡胶中造成的。. r4 y, F  N# u( z  m3 {! H

0 m+ X% T3 }! a& d& N    防止未硫化橡胶喷霜的第一项措施是减少硫黄的配合量,但减少硫黄配合量后,硫化胶的弹性模量会急剧下降,硬度也降低。因此,减少硫黄配合量要慎重。该文作者认为半成品胶料的硫黄配合量可降低到2份这样的临界点。* w9 d. y  R/ m; I3 s5 k

( t' Y1 Y1 B# B/ l& z3 b    假如不减少硫黄量,则可以通过添加不溶性硫黄来解决该问题。若不能把全部硫黄换成不溶性硫黄,可将一半硫黄置换成不溶性硫黄。这样几乎可达到预期的目的。
" W) F7 G& O* c& I8 @6 _( u8 v; X0 t" j
以上方法,适用于面向外加工的工厂所用的未硫化胶。外加工工厂,不会象作者本公司的工厂那样严格管理,入库的原材料经过数日后仍存放在库房里未使用,尤其存放在寒冷的库房里,这样会诱发喷霜,产生不溶性硫黄的效果。
" v% t2 @' m" q7 S& ^/ p; ]; h! ^6 j
    硫化后的橡胶制品经过一段时间后也会发生喷霜。作为预防措施,在计划减少硫黄配合量以前,就应该留意完全硫化问题。硫化温度、硫化时间是否适宜,不要寄希望于考虑稍微延长一点硫化时间为好。但是无论如何,高温短时间硫化是不合适的。
2 `( s6 C" R8 r+ o' m- I
/ {& k9 n. ^: V    橡胶制品在硫化后应避免日光直射与急剧冷却,应注意存放在自然通风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在容器上盖上由帆布等制成的布套,这样可以防止喷霜现象的发生。在硫化后产生的喷霜现象中,不溶性硫黄是不起作用的。
& ~0 T- z5 n, @9 \) ^  g8 U3 S  [9 M
    与喷霜稍有不同的是,冬季橡胶胶浆中会出现肉眼看得见的硫黄结晶,若用放大镜看,则能清楚地看出这是一些斜方晶体。一旦有这样的结晶产生,在用毛刷涂布胶浆时会在毛刷的端部附着结晶体,在胶浆涂面上形成凹痕;而用涂胶机进行涂胶时,则在刮胶刀的刀刃部位形成结晶,像一条条纵向胶痕。3 |! K# ]3 N  R" d

; o' H# P. M! X& y- Z    防止措施是:在硫黄配合中加入相当于硫黄所需量半数的不溶性硫黄,在使用胶浆时仅从胶浆槽中取所需的量,暂时不用的胶浆存放在胶浆槽内,慢慢搅拌以备待用。
, n# c* s) o- y6 c9 U: P+ T. f. e4 L4 j8 T: }: R6 C1 j
% O6 _( |& t- h
3 胶料焦烧
' F6 z. J+ I" C8 D7 {5 s; `5 \3 G# P3 r
    混炼胶的焦烧多见于梅雨季节开始。  p! x+ {% k6 n4 C5 ]4 ]

" T/ G& n5 P) O% X, Q. S0 t3 n8 y    由于有了门尼粘度计及硫化仪,不论是新炼的混炼胶还是返炼胶料都能随时进行测定,这样就能防止胶料焦烧。在大批量生产混炼胶的工厂里,没有必要进行全面测定,仅对规定要注意的胶料可采用一种测定方法。以下介绍防止焦烧的方法。; W0 N! S5 G; U; k
3 y  j# X# M( A& k+ b
    首先要减少硫化促进剂的配合量,但这样会导致橡胶制品的物理性能下降,了解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硫化促进剂单独使用的情况很少,多半是采用二种、三种促进剂并用的方式。一旦配合出了问题,就不能防止胶料焦烧,一般来说,通用橡胶用的主促进剂为曝pill类或次磺酞胺类促进剂。主促进剂DM是万能型促进剂;促进剂M的焦烧性高,次磺酞胺类促进剂虽然有耐焦烧性,但由于硫化的起步速度慢,所以要根据胶料使用要求进行选择。肌类、秋兰姆类系辅助促进剂。在盛夏高温季节,辅助促进剂要减量使用,而主促进剂则尽量不减少其配合量。  z: _5 u* R1 D( ^" K2 z
% C$ k. V8 F1 A, Z4 @
    将10- 20质量份的再生胶加入通用橡胶中,经共混后制成的胶料,具有防止焦烧的作用。另外,对共混胶料,要考虑设计加成性配方,在研究焦烧性与硫化胶物理性能的基础上作一些必要的修正。& e! [; J! m9 P, F' @( ]* k
3 _, t, h! G# d( c  ?/ j
在配合白炭黑胶料中,要添加二甘醇、聚乙二醇、有机胺助促进剂SL等。但添加以上配合剂过量的话也会导致焦烧,因此必须加以注意。标准的配合量应该是(与白炭黑相比)二甘醇与聚乙二醇(分子量为400) 60%,有机胺促进剂SL为2.5%。
  g, ]  B) ^) I. L0 W
" Y% ?9 H% N; c! F1 _0 L    在配合方面尽管如上所述,作了许多探讨,但是如果仍不能防止焦烧时,可添加防焦剂(硫化延迟剂)。硫化延迟剂是无水邻苯二甲酸及苯甲酸类的有机酸、亚硝基化合物及邻苯二甲酞胺等有机合成化合物。因亚硝基二苯胺具有污染性,所以不能用于浅色橡胶制品。
+ ~6 P( D3 N" O# G* g
  Y. b' h* k2 J9 j; p防焦剂在延迟硫化的同时,也减慢了硫化速度,因为它会降低交联度,所以不要大量使用。根据该作者的经验,用量不应超过0.4%。如果必须超过0.4%,则首先应该减少硫化促进剂的用量。不宜使用高促进剂,高防焦剂的配合方法。4 y# }& m3 y* e5 }5 r! q
$ A' H1 L8 X- D5 o6 m3 x
    以下就操作工序中防止焦烧应注意的问题作一介绍,就每批混炼胶料而言,在原有数据的基础上,设定焦烧时间的范围,在此范围内不断调整解决。例如,设定为门尼焦烧时间,125℃ ,% i2 U3 [7 U, I
" }2 ?! S3 z* V  v" ~  L  e5 e
MS、15一25m in.
( O; o: [( P- \9 X
" `/ Q( v7 E) X( K. L8 E    对混炼胶可用水冷、风冷或两者并用的方式使胶片冷却到室温。即使是压延卷取的胶料,如果存在焦烧的危险,可对其进行边风冷边卷取,或者按一定长度裁断后再进行风冷。按照需要也可以用空调房、冷藏库进行贮存。
: Q; J7 l9 w( s+ k7 f
3 ?- ?3 u1 q( q9 g  z    对多数需返炼的胶料,首先将需返炼的胶料投入热炼机上热炼,在确认该胶料未发生焦烧的情况后,再添加新的混炼胶进行混炼,若操作程序与此相反,则会导致全部胶料焦烧。9 B. g" L" s# x  n8 Y
6 }7 a; V' d3 ^2 P0 ]- C0 }

  U$ e* a4 ]6 v3 W% R4 有异物混入胶料的混炼4 G* \, g' `1 j( X1 F: A

# W! b6 r. i' r+ @    在炼胶时有时会混入导物,这样的胶料就不能使用,其原因有多种多样,没有定论,需要区别对待。
& \# }+ d9 ^! K9 S. J& W) ^& D7 g$ \% [- v" ?* j
在生胶中有用取乙烯薄膜包装的,也有未包装的。用聚乙烯薄膜包装的橡胶极少混入异物,未包装的橡胶在运输过程中容易粘上砂土等异物。另外,在用托板运输的橡胶中最近发现,托板的木片会嵌入橡胶,这类附着在橡胶上的异物必须用钢丝刷除去。0 p6 L; z" |# y) }8 n6 H* O

, [' R! ?" S: N& A3 v8 B9 z4 N; KRSS 3号或4号等大多数生胶是由小橡胶园生产的,所以经常会发现在生胶片之间夹杂着残枝、枯叶、死亡的昆虫等,若用钢丝刷除去当然好。但若未能清除干净,就投入炼胶机。这样,由于相当一部分异物会在炼胶时落到存胶盘上,因此这类异物要收集起来丢弃。无论如何,将这些生胶作为高等级的橡胶使用是不合适的。  A* M4 S) q) _: u) v, o+ U
, }' r- F% N5 e) G+ Q/ E
    过去,为了除去生胶中的异物系采用滤胶机过滤或手工方法去除异物。所谓手工方法,就是将生胶塑炼后,把炼胶机辊距调节为约lmm,再进行薄通,再把薄通出来的胶片置于强烈光线的照射下,由人工通过肉眼观察将异物除去。由于滤胶法与手工方法都会降低生胶的韧性、使硫化胶的弹性模量下降,因此有必要加以注意。另外,由于现在的劳务费用相当高,租金等费用也据高不下,采购杂质较少的一、二级上等生胶是明智的。9 W3 \, I: v1 I+ X  o

( G) e  {. k# G    生胶被雨淋湿后会产生霉变,轻度霉变尚无大碍,若严重的话,生胶会产生发白现象,即使用炼胶机塑炼也不会使之塑化,会产生与焦烧胶料相同的状态。这样,只有将霉变部分的生胶切掉废弃方可避免。. w9 u$ i  q4 k4 o: Q

- C& t$ a1 w' Z& u0 m5 ]( W即使是SBR,也会发生热硬化物混入的情况。在生产过程中把生胶堆放在炼房烘胶时,靠近烘房壁的生胶,因长时间烘烤形成热硬化,演变成黑褐色的树脂状物,这些树脂状物会从生胶包上脱落下来,混入生胶中。在此情况下,唯一的办法是将树脂化部分切除。
, |0 ^) Z" A0 O' t
5 m$ v7 {& M; d( j. b
' @3 _% M3 H+ r5 橡胶共混不均
8 z7 s) L9 d; @$ ]1 t8 L: a: i5 |: T1 a% Y9 F
    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或合成橡胶与合成橡胶的共混是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进一步讲,就是塑料与橡胶的共混。如果用密炼机共混,在操作工艺上没有多大的麻烦,一下子就能混合。但是,这样共混的胶料批量小,而且也有不能用密炼机炼的橡胶。这样一来,就必须用开炼机进行混炼,以下就用开炼机混炼的方法作一叙述。
. Q3 T% P# H6 \# L2 `4 j+ b8 H
) O* m- S2 p& h' W    一般的操作程序是先将硬质橡胶A放在开炼机上炼,然后再投入软质橡胶B进行共混。如果反之,混炼出来的胶料就象豆腐渣一样。) k3 f% J9 B+ z( o1 F. q
  X3 p$ M4 ]3 H
    若想得到质量好的共混胶料,应该首先完成薄通橡胶B。再将硬质橡胶A放入开炼机,并将橡胶B按硬质橡胶A的5%质量份投入开炼机中,并不断地用炼胶用小刀反复切割,这一步至关重要。然后再投入10%质量份软质橡胶B进行混炼。再继续依次增加软质橡胶B的投放量,直至混炼完毕。当观察到混炼胶的颜色及透明度达到要求后,即可判断共混完成。
6 [/ F5 f2 _6 ~) q$ ~2 [5 B  M" j: I3 L/ v9 m  I  P! C0 \2 d
    当高苯乙烯树脂及聚乙烯与橡胶共混时,首先要将融熔点高的树脂投入炼胶机中,这时是否将辊筒温度设定在某一较佳范围内,由于多数情况下不甚清楚设定温度的最佳点,所以最好一边对辊筒加热,一边添加少量的树脂进行观察。如果温度低,则树脂会七零八落地落入接胶盘中,如果过一会儿再添加树脂,则会有一定比例的树脂附着在辊筒上。其中附着在辊筒上的树脂呈橡胶状,像包卷在辊筒上一样。这时,再将剩余的树脂添加到炼胶机上,达到整体均匀后,即可停止加热。停止加热的理由是要防止两点一是若超过以上温度,树脂的粘度就会过度下降,共混的胶料因热老化而被着色。此时,即使停止加热,由于炼胶机已进行过预热,故炼胶机辊筒温度不会迅速下降。3 x1 P! ~5 ]( H# D5 S& d& Z
5 m3 ?: a3 e5 p; U6 _
    向包卷在炼胶机辊筒上的树脂添加5%左右的薄通了的橡胶,再进行充分的共混,依照前述之方法,依次逐步增加投胶量并继续充分共混。如果一次投入的生胶太多,会导致失败,因此要多加注意。共混完成后,通过观察混炼胶的颜色与透明度即可判断共混是否成功。如果是用电加热的炼胶机,则可进行高融点的树脂与橡胶的共混。
7 q- I0 R# R( M5 Y; v) {2 z! a
& e# A. _% ]$ B' v8 U7 b" r$ C塑炼2007-09-27 13:52         * Z0 L2 ]5 h' L) j; I

" ]' ]% e, O- U1 k/ O, K0 Y4 Z 塑炼是橡胶加工的一个工序,指采用机械或化学的方法,降低生胶分子量和粘度以提高其可塑性,并获适当的流动性,以满足混炼和成型进一步加工的需要。塑炼过程是使橡胶大分子链断裂,分子链由长变短而使分子量分布均匀化的过程。在塑炼过程中导致大分子链断裂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机械破坏作用;二是热氧化降解作用。低温塑炼时,主要是由于机械破坏作用,大分子在强烈的机械力作用下发生断链;高温塑炼时,热氧化降解作用占主导地位。
' w8 _' A4 Z+ }3 b! U  塑炼可分为机械塑炼法和化学塑炼法。机械塑炼法主要是通过开放式炼胶机、密闭式炼胶机和螺杆塑炼机等的机械破坏作用。化学塑炼法是借助化学增塑剂的作用,引发并促进大分子链断裂。这两种方法在生产实践中往往结合在一起使用。 - P( C' m* q* e
  开放式炼胶机是一种传统的塑炼设备。生胶在炼胶机两个旋转辊筒间,凭借前后辊相对速度不同(常用速度比为1:1.25~1.27)所产生的剪切力使橡胶大分子断裂,从而达到增塑的目的。此法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仅小型企业中仍有使用。目前,多数工厂采用密闭式炼胶机(即密炼机)进行塑炼(见图)。密炼机的主要工作部分为密炼室,内装两个带突棱的旋转转子。橡胶在密炼室中受到转子之间及转子与室壁之间的剧烈机械作用而降解,从而达到提高塑性的目的。通常在密炼机塑炼时还加入增塑剂(如五氯硫酚等)以缩短塑炼时间,提高塑炼效率。 9 l( L! [  @1 R' m- e

- l4 g$ M# D; i+ y% d& S9 V7 }+ C; }% q' Q0 A: K
  塑炼胶的可塑性直接影响橡胶制品的性能(见表),它主要根据混炼胶工艺性能和制品性能要求来确定。一般来说,涂胶、浸胶、刮胶、擦胶用的胶料可塑性宜高些;模压用的胶料可塑性宜低些;供压出用的胶料,则介于两者之间。 8 \; d- x( ]# x& m$ Q

7 ^' `: M) _/ ^! ]& _3 c% k! M7 X7 B' T4 E0 v
  生胶和塑炼胶的可塑性测试方法很多,中国最常用的方法为威氏塑性计和门尼粘度计。威氏塑性计是将试样置入两块平行的板中,在一定负荷作用下,测定其压缩形变的大小,以及除去负荷后保持形变的能力。所得的可塑度值在0~1之间;数值越大,表明可塑性也越大。门尼粘度计是测定胶料在模腔内对粘度计转子转动所产生的剪切阻力,通常用 ML来表示(1为胶料预热时间1min,4为转子转动时间 4min,100为测试温度100℃),门尼粘度值一般为0~100,其数值越大,表明可塑性越小。 + \  ~/ x4 y+ T6 |9 z

4 L" `  @$ R  \, j" e6 s0 |6 t混炼 - 正文  1 |: @! @8 ~+ N( M$ u
+ X) R2 f; J) V8 L
" G0 x) E6 r" X" C2 S, S% q
将橡胶(生胶)与各种配合剂(见橡胶配合)在炼胶机内混合均匀的橡胶加工工艺。为了能够将粉状配合剂加入橡胶中,生胶须先经塑炼,提高其塑性及流动性。混炼过程是橡胶加工最基本的过程,加入配合剂后的混炼胶料的质量,对半成品的工艺性能和成品质量均具有决定性影响。 ! Q9 i. ^8 R( R8 y
  橡胶混炼过程就其本质来说是配合剂在生胶中均匀分散的过程,粒状配合剂呈分散相,生胶呈连续相。在混炼过程中,橡胶分子结构、分子量大小及其分布、配合剂聚集状态均发生变化。通过混炼,橡胶与配合剂起了物理及化学作用,形成了新的结构。混炼胶是一种具有复杂结构特性的分散体系。由于生胶的粘度很高,为使配合剂渗入生胶中并在其中均匀混合和分散,必须借助于炼胶机的强烈机械剪切作用。混炼工艺依所用炼胶机的类型而异。炼胶机主要有开放式和密闭式两类。较新型的混炼机是螺杆传递式装置,可节省能源和占地面积,能减轻劳动强度,并且便于连续化生产。 . e: r7 p, ~# O  g2 Q7 Y
  开放式炼胶机混炼过程  橡胶在开放式炼胶机(见彩图)两个旋转辊筒的间隙中,反复受到剪切作用,靠手工操作控制。主要包括三个阶段:①生胶加热。即将已塑炼的生胶在机上再次重炼,加热软化,并加入其他聚合物共混。②加配合剂。一般先加软化剂、硬脂酸等,然后加入粉料和炭黑等(炭黑也可预先和部分生胶先单独混为母炼胶)。硫磺一般在混炼的最后,或在胶料经停放后,于第二次重炼时再加入。③混炼均匀和下片。当所有配合剂添加完毕后,应再继续翻炼,使混合均匀,然后卸下胶片。 , t1 }) _6 W% Q4 I' z, c2 ^: k
0 ^- r* `0 u& \) B6 B- b, r' o

0 \9 ?4 A' k5 N6 V+ L" e0 W  密闭式炼胶机混炼过程  密闭式炼胶机(见彩图)的转子表面和混炼室壁面之间的间隙大小,随转子转动有很大范围的变化,对胶料产生强烈的剪切作用。混炼效果比开放式炼胶机大得多,各种粉料配合剂在混炼室内和胶料混合而不飞扬在外,而且自动仪表控制混炼过程,例如在混炼过程中,胶料温度、物料在室内的体积和所耗电功率的变化有一定规律(见图)。; z; C, m- X, b
/ n4 M( C& w0 l/ R7 v3 ~+ [; C
当你熟悉了基本的配方理论后,就该调整酸碱度了。+ \* Q% n2 d6 W" j
# ^" h  ^+ q$ W: Y9 x
本文来自:橡胶技术网 www.sto.net.cn      作者:tomsund      点击1497次
# M% e/ E# {/ L2 M9 j5 H2 E2 g* U' H: b5 G* \- C

9 U% y: ^$ s2 M0 N" f) A# a- g* a8 q4 g/ d: t- u, Z

4 B( i+ g% x4 n9 f& C
& U- \" g! y8 I! u; P当你熟悉了基本的配方理论后,就该调整酸碱度了。
: T1 F) _% h. K0 L- _# S------------------------------------------------# H0 t* ]3 [0 T/ G7 T
当你熟悉了橡胶的基本知识,各种填料药品的配合;- ]! U5 F( B% V' J# o7 u/ D
当你可以简单的运用你的知识开始调整配方及现场异常的时候,酸碱度的调整就提上了日程。8 Z: }+ L. Q' y/ Z- j. a
其实整个配方的调整就可以说是酸碱度的调整。
+ r3 L3 v; x7 J( J5 W- C各种药品填料等都有其酸碱度,他们之间的微妙的配合是一门专业的知识。# e' d; M- j6 U& c, u4 |
可能你的生产中会有很多的莫名其妙的异常,大部分都与酸碱度有关系。
) r7 b+ c5 f6 R% w7 a7 w在橡胶原料的生产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品质的不稳定,这些都给后续的配方调整带来困扰。
0 L; d9 y* F% @$ H/ ?& F% t偏酸性的话,会抑制硫化速度,使促进剂的用量增加且效果不明显,如果是DCP硫化方式会严重干扰DCP的硫化效果。造成假熟。  Z' B+ ?7 r9 u1 }8 Z" X
如果偏碱性,不要认为硫化效果好。一是会容易焦烧不能体现促进剂真正的促进效果,二是促进老化!6 W- A, u& T6 f) K. S$ \5 Z
就象我们做低硫高促或高硫低促的体系,如果PH值偏差就会完全变味了。
" S+ G" R$ _# Q2 Z8 E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们都知道白碳黑用DEG或者PEG来中和,但具体的用量也只是来估计着用。而因为条件等原因无法做到精确测试。这就容易造成配方中酸碱度的偏差。另外我们在配方中往往还加入各种软化剂,填充剂等乱七八糟的东东,造成整个酸碱体系极度混乱不堪。而影响正常的硫化,那么再用促进剂来霸王硬上弓,所以吐霜等异常层出不穷。8 g8 ^: z: ^+ ~) L3 i& Y# [

/ c7 e9 I: Q. N$ g8 B4 X小厂的原料更是不能保证,所以异常也是最多。" x8 b1 g& ^9 G$ c% U8 C' R
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是填充剂和软化剂。它们都是很容易PH值偏差的。
  v# q. v9 V8 M% g8 j虽然可能压出来的产品看起来也是差不多,但如果用硫变测试仪器来检测的话,就会发现差别非常大,更不要说产品用正规的检测物性了。
) I  B: S4 U' G3 Z3 k现在很多的小厂促进剂用量都很大,如DM超过1.5份,同时M/TT的用量也很大,但是硫速仍然不快,造成昂贵的促进剂浪费和吐霜的隐患。其实都是PH值调整不合理造成的。如果调整合理,DM+M+TT等整体用量都不超过1.3份的。(指鞋类配方)
6 W$ |& E7 K- e( W4 d$ \, v2 {0 K: r7 y对酸碱度的调整我有以下的看法:
* |. C3 B6 ~& E% e1.掌握所有你公司原料的检测报告,了解所有原料的酸碱度和含量,来进行综合分析。如正常的白碳黑PH值为6-7.5,但大部分的小厂白碳黑的酸碱度都不稳定。
9 ?/ x6 y' F2 f, G3 Y2.加强测试,最好有专门的PH测试仪器。
* K) d, e" O( u0 `1 w3.多做试验,最好是每批原料入库后都追踪一手料来比较差异,及时调整。8 t+ j: ]* Q* p+ a! Z+ V

6 n  b9 i: d2 a5 Y: a! O我们都遇到过一批定单做的很顺,另一批定单异常不断的情况。请找找你们的酸碱度的问题吧。
# e2 \9 Y9 @/ d, D8 r" u
& r$ p9 x$ J3 a+ K+ c: K                            - ^5 X" s9 K& f: b, w& }( z( n

( b( F1 ^( E% v
; Q& o! j- F, G5 D  K8 C" y( {
5 u2 ?: s. r! D4 `) }3 C# L0 f( C3 T2 @6 a                                  各种橡胶基本知识6 ^0 M, s& `" Q* P0 K7 O6 R

6 {% Y; n, W- U# j# n  ^) ~  s  z5 Q0 V, x

: O6 s3 X* X* H2 P, h" s8 A橡胶基本知识 橡胶是高弹性的高分子材料,由于橡胶具有其他材料所没有的高弹性,因而也称做弹性体,其基本特性如下: 1 有橡胶状弹性。 2 具有粘弹性。 3 有减震缓冲的作用。 4 对温度依赖大 5 具有电绝缘性。 6 有老化现象。 7 必须进行硫化。 8 必须加入配合剂 9 比重小,硬度低,柔软性好,透气性差。 前 言一. 橡胶在制鞋业中的应用: 1.历史可以远溯至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早期的探险家发现印地安人使用巴西橡胶树之胶乳(天然橡胶)来制作"胶鞋",防止脚被蛇虫叮咬,之後18世纪後期至19世纪初期,天然橡胶开始在欧洲用于胶管雨衣,胶鞋,但材料遇热变软发粘,遇冷变硬脆裂,实用价值不大. 2.1839年,美国人固特异(C.Goodyear)发明了橡胶的硫化,硫化後橡胶产生本质的飞跃,性能大幅度提高.此橡胶大底在制鞋业中获得了广泛应用,随著橡胶工业的发展,丁苯橡胶等人工合成橡胶由于其性能突出,1951年後开始引入制鞋业大量使用. 生胶天然橡胶(NR) 1 来源 1. 野生橡胶:由野生树木植物采制的橡胶。银色橡胶菊,野藤橡胶等也属此类。 2. 栽培橡胶:主要是三叶橡胶树。 3. 橡胶草橡胶。一公顷可收150-200KG。 4. 杜仲胶:由杜仲树的枝叶根茎中提取。常温下无弹性,软化点高,比重大,耐水性好。可做塑料用。 1 天然橡胶制造和分级标准。 1. 烟片胶:消耗量占天然橡胶的80%。按照质量分为六个等级:RSSIX;RSS1#;RSS2#;RSS3#;RSS4#;RSS5#。质量按顺序降低。 2. 绉胶片: 1)白绉胶==>质量最好 2)褐绉胶==》质量普通 3) 毛绉胶==》质量最差 3. 马来西亚标准胶。品质稳定,杂质少,纯度高,国际标准. 4.专用天然橡胶 1 恒粘(CV):加入0.15-4%的盐酸氢胺,使橡胶门尼值保持在60+-5度。生热低,耐屈挠性和耐磨性好,为制造高速轮胎重要原料。 2 低粘(LV)橡胶:门尼值为45+-5度,可以不经过素炼直接混炼。 3 轮胎橡胶 4 充油天然橡胶:低温防滑性好。 5 易操作橡胶(SP)和接枝橡胶(MG) 5.环氧化天然橡胶ENR 环氧化天然橡胶ENR是含有环氧结构的天然橡胶。具有优良的气密性,当环氧化程度达到70%时,和丁基橡胶具有相同的气密性。具有良好的耐油性。良好的防滑性能。 天然橡胶主要应用: 轮胎,防震,输送皮带,制鞋业,乳胶应用. 天然橡胶未经素炼目尼值比较高(70-80),流动性也差(不易卷附Roll).所 以必须经过素练,降低胶料MOONEY(45+-5)值,才可使用. 素炼方法:1.万马力机混 炼6分钟后于22"ROLL束薄三次,24hr后检验硬度45-50度 合格. 2.ROLL 机素炼。最少 束薄15次。加入塑解剂M/DM,可缩短一半时间。特性: 优点:<1>止滑性,撕力,拉力较好;耐刺穿性好。耐低温性好。 <2>目尼值低素炼时易卷附Roll,说明其抓力较好,利用此特点常用风胶洗车. 缺点:<1>因天然橡胶含杂质故品质不稳定,着色性差, <2>延伸率,磨耗差,300%拉力比较差. <3>温度高于15度,磨耗差于丁苯橡胶。 丁苯橡胶(SBR)丁苯橡胶丁苯橡胶是丁二烯和苯乙烯经共聚合制得的橡胶。英文缩写是SBR。是产量最大的通用合成橡胶,有乳聚丁苯橡胶 、溶聚丁苯橡胶。 世界丁苯橡胶生产能力中约87%使用乳液聚合法,通常所说的丁苯橡胶主要是指乳聚丁苯橡胶。乳聚丁苯橡胶又包括高温乳液聚合的热丁苯与低温乳液聚合的冷丁苯。前者于1942年工业化,目前仍有少量生产,主要用于水泥、粘合剂、口香糖、以及某些织物包覆与模塑制品及机械制品。通常所说的丁苯橡胶主要是指低温乳液聚合法生产的丁苯橡胶,1947年工业化,它有较高的耐磨性和很高的抗张强度,良好的加工性能,以及其它综合性能,是目前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成橡胶品种。 溶聚丁苯橡胶(SSBR)是丁二烯与苯乙烯在烃类溶剂中,在丁基锂催化剂存在下聚合制得。80年代后期生产的第二代溶聚丁苯橡胶滚动阻力优于乳聚丁苯橡胶和天然橡胶,抗湿滑性优于顺丁橡胶,耐磨性也好,可以满足轮胎高速、安全、节能、舒适的要求,用其制造轮胎比乳聚丁苯橡胶节油3%~5%。 丁苯生胶是浅黄褐色弹性固体,密度随苯乙烯含量的增加而变大,耐油性差,但介电性能较好;生胶抗拉强度只有20-35千克力/厘米2,加入炭黑补强后,抗拉强度可达250-280千克力/厘米2;其黏合性﹑弹性和形变发热量均不如天然橡胶,但耐磨性﹑耐自然老化性﹑耐水性﹑气密性等却优于天然橡胶,因此是一种综合性能较好的橡胶。 丁苯橡胶是橡胶工业的骨干产品,它是合成橡胶第一大品种,综合性能良好,价格低,在多数场合可代替天然橡胶使用,主要用于轮胎工业,汽车部件、胶管、胶带、胶鞋、电线电缆以及其它橡胶制品。 1.分类 高温丁苯橡胶 50度聚合 低温丁苯橡胶 5度聚合充油丁苯橡胶 含加工油,易加工,较耐寒,成本低。但是耐磨耗性比不充油丁苯橡胶差50%以上 充碳黑丁苯橡胶 加有碳黑,混炼时电能消耗少。 充树脂丁苯橡胶 加有树脂,物性优于普通丁苯橡胶。 2.特性:与天然橡胶相比: · 丁苯橡胶具有良好的耐老化性,耐磨性,耐热性,耐臭氧性和耐油性。 · 弹性,强度,耐屈挠龟裂,耐撕裂,耐寒性差。 · 制品在多次变形时发热增大。 · 硫化速度慢,硫化曲线平坦,胶料不容易焦烧和过硫,在硫化体系中需要使用较多的促进剂。 · 胶料粘着性差,应该使用增粘剂。加工过程中压延,压出变形率大,较难于加工。 1205:丁二烯75%,苯乙烯25%.耐低温,耐磨耐曲,耐压缩变形,混炼胶料有高的硬度. SSBR 303: 溶液型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用于透明橡胶中 10-20PHR S1430 : 增加硬度,柔韧性和耐磨. KA8802: 丁二烯,丙烯晴,苯乙烯.==>止滑和耐磨制品. S1502: 非污染性乳聚丁苯橡胶 顺丁橡胶(BR) · 高顺丁橡胶(顺式结构97-99%) · 中顺丁橡胶(顺式结构90-95%) · 低顺丁橡胶(顺式结构32-40%)==》耐寒性比高中式好。特性: 优点:<1>与油及填充剂之亲和性好,即使大量添加,其物性降低率也少, 可 减少配合成本; <2>抗龟裂,耐磨,硬度高;弹性好.耐低温. <3>压出成型性良好,流模性也好; <4>可用做高弹性或耐低温产品。缺点:<1>撕力,延伸率比较差. <2>操作性不佳,不易卷附ROLL滚筒,出料不易平整(止滑性差). <3>容易渗色,商标料用量不宜太高. 〈4〉具有冷流性,粘着性不好,耐刺穿性差,湿滑性差。 BR01/KBR01/BR0150/BR150L(100%聚丁烯)/ BR9000: 一般顺丁橡胶 BR9175: 充油顺丁橡胶37.5% BR9075: 充油顺丁橡胶二、顺丁橡胶\\聚丁二烯橡胶(BR) 丁二烯在聚合时由于条件不同可产生不同类型的聚合物。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1960年在国外正式投入工业生产,我国于1967年工业生产。这种橡胶习惯上称为顺丁橡胶。它是一个大品种的合成橡胶,主要用于轮胎工业。由于顺丁橡胶性能优越,成本较低,所以在橡胶生产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1)聚丁二烯橡胶的分类聚丁二烯橡胶主要按制法分类: 溶聚---- 1.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顺式96%-98%,镍、钴、稀土催化剂) 2.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顺式35%-40%,锂催化剂) 3.超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顺式98%以上) 4.低乙烯基聚丁二烯橡胶(乙烯基8%,顺式91%) 5.中乙烯基聚丁二烯橡胶(乙烯基35%-55%) 6.高乙烯基聚丁二烯橡胶(乙烯基70%以上) 7.低反式聚丁二烯橡胶(反式9%,顺式90%) 8.反式聚丁二烯橡胶(反式95%以上,室温为非橡胶态) 乳聚---- 乳聚聚丁二烯橡胶 本体聚合---- 丁钠橡胶(已淘汰) (2)顺丁橡胶的结构顺丁橡胶含顺势1,4-结构为96%~98%,反式1,4-结构1%~2%,1,2-结构1%~2%。顺丁橡胶是结晶性橡胶,但结晶能力不强,所以自补强能力较小。另外,顺丁橡胶的结晶对应变得敏感性低,这也是使顺丁橡胶的自补强性比天然橡胶的低得多的原因之一。 (3)顺丁橡胶的性能由于顺丁橡胶的分子结构主要是顺式1,4-结构,分子排列规整,所以其弹性比天然橡胶还好。顺丁橡胶的玻璃化温度Tg=-105℃,故它的低温物理性能很好,耐寒温度低于-55℃。弹性是通用橡胶中最好的一种。耐热性与天然橡胶相同,都为120℃,但耐热老化性能却优于天然橡胶。拉伸强度比天然橡胶、丁苯橡胶都低,因此必须加入炭黑等补强剂。撕裂强度也比天然橡胶低,抗湿滑性能不好,用于轮胎胎面、鞋底时,在湿路上易打滑。顺丁橡胶的耐磨性优异,滞后损失小,生热低,这对制品在多次变形下的生热和永久变形的降低都十分有利。 顺丁橡胶在混炼前不需要塑炼。混炼胶的压出性能良好,适于注压成型,但粘着性差。顺丁橡胶对加工温度的变化较敏感,当开炼机辊温在60℃以上时,胶料易脱辊,给加工带来一定的困难。一般需要与天然橡胶或丁苯橡胶并用,以改善工艺加工性能。 顺丁橡胶的冷流性较大,这对生胶的包装、贮存和半成品的存放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4) 顺丁橡胶的用途主要用于制造轮胎,还可用于制造耐磨制品(如胶鞋、胶辊)、耐寒制品和防震制品,可作为塑料的改性剂。顺丁橡胶可与多种橡胶并用。制造乘用汽车轮时,可与丁苯橡胶并用,并用量为35%~50%。制造载重汽车轮胎胎面时,常与天然橡胶并用,并用量为25%~50%。用于重型越野汽车轮胎胎面时,天然橡胶75份,顺丁橡胶25份较好。用于胶布时,一般与丁苯橡胶并用,并用量为15%~30%。用于制造轮胎胎侧时可与氯丁橡胶并用,以提高耐低温性能。顺丁橡胶也可与氯磺化聚乙烯并用。丁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如:SBR 1502,1205,1430,1904/SBR1006/1008/1009/)外观浅褐色,微具苯乙烯气味,存在顺式-1.4.反式-1.4, 聚合方法:乳化和溶液聚合两种. 纯SBR机械性差,需配合大量昂贵的补强剂.并且促进剂用量需要比天然橡胶高1/3左右。 五.异戊橡胶(IR):又名人造天然橡胶.与风胶相似为聚异戊二烯,分子结构含顺式,反式两种比例:顺式97%,反式3%.顺式含量愈高,磨耗愈好,但止滑性差抗力下降,反之相反.物理性能与风胶(NR)相似,基本上可以替代天然橡胶.是天然橡胶的最佳取代物,唯物性稍差不如NR;加硫速度较慢,抗张与撕裂强度降低了.但透明度高可使用于浅色胶料和透明料中. IR与NR比较: 1. IR含人造原因故品质较稳定,着色性优于NR, 2. IR玻璃转化点低,适用于寒带地区; 3.IR不经素练即可使用. 4.IR物性差于NR,但物理机能大体相同.当配方相同时,IR的抗张强度,定伸强度和硬度稍低,伸长率较大,弹性好,生热少,但撕裂差;另外,由于IR中不纯物少,所以吸水性,电绝缘性能,耐老化有所提高,一切可用天然橡胶的场合,几乎都用IR代替. IR10/IR2200/IR307(透明度很好,可以使用在AJ透明料)六.丁氰橡胶NBR(丁二烯-丙烯氰共聚物)NBR-18/NBR26/NBR40/50.75 1.NBR为极性橡胶,故与其他橡胶混炼时需添加60NS均匀剂,以改善其目尼值.其AC含量愈高耐油性愈好,但耐寒性降低。流动性比较差。特性: 优点:<1>耐油性能佳,耐热,耐磨,撕力,300%拉力,拉力都比较好. 综合性能佳. 缺点:<1>价格昂贵,与其他胶料掺合性不佳.需要加入树脂类如60NS或二甲基甲醛树脂等作软化剂。 2.弹性,耐寒性,塑性较差。 国外品牌50.75:丁二烯51.5%;丙烯晴48.5%。 国产通常AC 含量为18%-46% 2.羧基丁晴橡胶X-NRB 3.氢化丁晴橡胶H-NBR 不仅大大的提高了丁晴橡胶的耐热性,乃臭氧老化性,耐介质性能,而且改善了丁晴橡胶的耐寒性。七.乙丙烯橡胶一.三元乙丙(EPDM)它是乙烯丙烯及第三单体共聚物. 二.二元乙丙(EPM)它是乙烯丙烯共聚物. 三.接枝乙丙橡胶四.磺化乙丙橡胶S-EPDM 五.氯化乙丙橡胶C-EPDM 六.溴化乙丙橡胶B-EPDM 七.羧基乙丙橡胶X-EPDM 它是一种过氧化物,低硫高效胶料.EPDM若需与NR,BR,SBR混炼需先行素炼.其乙烯含量愈高,目尼值也就愈高,物性差,加工性也不好;但压缩变形性好,硬度高. 特性:优点:<1>透明性佳,耐热,耐候性高,耐溶剂性良好; <2>与油及填充剂混合性优秀,可高充填; <3>耐磨,对EVA可降低永久歪, <4>耐臭氧老化,耐低温性好,电绝缘性好。(純天然橡膠臭氧化裂紋時間小于21H,但含15%三元乙丙橡胶和接枝橡胶 的硫化膠,耐臭氧裂紋時間高達2000H) 缺点:<1>ROLL操作性特差,需添加树脂改善粘性; <2>耐油,耐弯曲,龟裂性差; <3>未加硫胶料粘着性不良. <4>硫化速度慢,与其他二烯类橡胶并用时共硫化性差。 八.TPU胶 (M88),E34胶. 物性比较好,磨耗,300%拉力,拉力都比较优良.一般用在比较高档的本底料. 九.丁基橡胶IIR。==〉异丁橡胶氯化丁基橡胶C-IIR 羧基丁基橡胶X-IIR 再生丁基橡胶R-IIR 溴化丁基橡胶B-IIR 异丁烯与少量异戊二烯(-98度== -103度)共聚物特性: 优点:<1>优异的气密性。 〈2〉化学稳定性好。〈3〉电绝缘性好,耐酸碱性好,抗氧,臭氧性好。耐侯性好。〉缺点:<1>应力松弛速度慢,永久变形大,滞后损失大,定伸强度低,弹性差,硫化速度慢。与其他胶料掺合性不佳. 丁基橡胶使用高温快速炼胶的物性较好。十:氯丁橡胶(CR)==〉氯丁二烯聚合体。特性: 耐火焰,耐油,耐老化,耐化学药品。有较高的拉伸强度。 G型:含硫磺和秋兰姆化合物,用MGO和ZN0 就可以硫化,加工时容易粘辊和 焦烧。 W型:不含硫磺和秋兰姆化合物,除金属氧化物外,需另加硫脲类化合物如NA-22为促进剂,才能硫化。永久变形小,耐热性好。 优点:<1>较高的强伸性能。物理机械性能与天然橡胶接近,耐氧,臭氧,化学腐蚀性能好于天然橡胶。极耐矿物油类。 2.用氯丁橡胶做胶粘剂时,不但粘性好,而且比天然橡胶更耐老化。缺点:<1>比重大1.23,耐寒性差(-34度),常温下易结晶,储存时易发生预交联。十一硅橡胶(Q)==〉硅氧烷缩合体二甲基硅橡胶。甲基乙烯基硅橡胶苯基硅橡胶。氟硅橡胶耐高温,耐严寒,耐老化,电绝缘性很好。十二:氟橡胶(FPM)氟橡胶由含氟单体经过聚合或缩合而成。半有机半无机的特种橡胶。具有特高的耐热,耐油,耐酸碱。唯一耐发烟硫酸的橡胶。耐气透性,电绝缘性,耐老化,耐燃,耐磨性能好。耐化学药品。十三:聚氨酯橡胶(U)耐磨性最好,比丁苯和天然橡胶高4倍以上。耐气透性好。耐热性差,耐水性差。 十四:丙烯酸酯橡胶由丙烯酸乙酯或丙烯酸丁酯与少量2-氯乙基乙烯基醚或丙烯晴共聚制成。耐热性高于丁晴橡胶,低于氟橡胶。耐热耐油,良好的耐侯性和耐臭氧性。但耐寒性,耐水性,耐溶剂性很差。 丙烯酸酯橡胶 1.性能与组成 丙烯酸酯橡胶(以下简称ACM)是以丙烯酸酯为主单体经共聚而得的弹性体,其主链为饱和碳链,侧基为极性酯基。由于特殊结构赋予其许多优异的特点,如耐热、耐老化、耐油、耐臭氧、抗紫外线等,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优于氟橡胶和硅橡胶,其耐热、耐老化性和耐油性优于丁腈橡胶。ACM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高温、耐油环境中,成为近年来汽车工业着重开发推广的一种密封材料,特别是用于汽车的耐高温油封、曲轴、阀杆、汽缸垫、液压输油管等,目前国内需求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ACM的共聚单体可分为主单体、低温耐油单体和硫化点单体等三类单体。 主单体,常用的主单体有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随着侧酯基碳数增加,耐寒度增加,但是耐油性变差,为了保持ACM良好耐油性,并改善其低温性能,便合成一些带有极性基的低温耐油单体。 低温耐油单体,传统的采用丙烯酸烷氧醚酯参与共聚,得到ACM耐寒温度为-30℃以下;尔后工业生产中又选用丙烯酸甲氧乙酯为共聚单体生产耐寒型ACM,进一步降低使用温度。近年来国外专利报道使用丙烯酸聚乙二醇甲氧基酯、顺丁烯二酸二甲氧基乙酯等作为低温耐油单体效果更好。另外杜邦公司采用乙烯与丙烯酸甲酯溶液共聚,将乙烯引入聚合物主链,可以明显提高产品低温屈挠性等。 硫化点单体,为了使ACM方便硫化处理,因此还必须加入一定量的硫化点单体参与共聚,一般硫化点单体的含量小于5%,硫化点单体按反应活性点可分为含氯型、环氧型、羧基型和双键型等。其中目前工业化应用的主要有含氯型的氯乙酸乙烯酯、环氧型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烯丙基缩水甘油酯、双键型的3-甲基-2-丁烯酯、羧酸型的顺丁烯二酸单酯或衣糠酸单酯,另外还有专利报道采用乙酰乙酸烯丙酯等。 2.合成与加工 2.1 ACM的合成方法 ACM的合成常见的方法有三种: 一是溶聚法。该法是用乙烯-丙烯酸酯在BF3存在下,以卤代烃作溶剂,形成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目前美国杜邦公司和日本住友化学多采用高温、高压的溶聚法生产。 二是悬浮聚合法。以乙烯-丙烯酸酯-醋酸乙烯酯为单体经过悬浮聚合法合成,该法目前应用较少。 三是乳液聚合法。该法是目前生产ACM主要方法,主要由于该工艺设备简单,易于实施;另外一方面ACM目前主要用于高温耐油密封制品,不要求有过高的低温屈挠性能,如果期望低温耐油性能,可以通过低温耐油单体的分子内增塑来实现。乳聚法合成ACM体系中,乳化体系和用量将影响聚合过程中的稳定性、最终转化率、分子量分布、生胶加工性能甚至硫化胶的物性,因此要加入许多助剂,如乳化剂、引发剂、分子量调节剂和凝聚剂等。一般选用阴离子或阴离子和非离子复合型乳化剂如十二烷基磺酸钠;油溶性引发剂异丙苯过氧化氢,水溶性引发剂过硫酸盐、过氧化氢和叔丁基过氧化氢等;选用叔十二烷基硫醇或二硫化烷基黄原酸酯做分子量调节剂等。聚合温度一般在50~100℃,可以通过冷凝回流或逐渐添加单体的方式除去聚合热,以控制聚合速度,减少单位时间发热量。乳液聚合从水中分离出聚合物需要增加盐析工序,因此需要添加盐析剂,一般选用NaCl、CaCl2等盐类,也可选用HCl、H2SO2等酸类,工业上常选用CaCl2作盐析剂。盐析时候可用聚丙烯酸钠、聚乙烯醇等作保护剂,以防止胶粒粘结成团,盐析后可用氢氧化钠溶液从胶中洗提出乳化剂,使得生胶易于硫化。另外乳聚法ACM的干燥方式,不同公司也会选用不同方式,如美国氰特公司、日本瑞翁公司采用挤出干燥工艺,日本东亚油漆公司则为烘干产品。 2.2 ACM的加工 ACM加工主要是选用合适的硫化单体和一些助剂,以改善和保持ACM的优异性能。除上述介绍的硫化点单体外,硫化体系选择非常重要,由于合成ACM时选用硫化点单体不同而需要不同的硫化体系进行交联,适当的硫化体系是保证胶料充分硫化的前提条件。目前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ACM大部分是活性氯型产品,环氧型产品很少。活性氯型产品可以取消二次硫化,关键在于硫化体系和条件的选择,活性氯型ACM最常用的硫化体系[1-3]有: 一是皂/硫磺并用硫化体系,该体系工艺特点是工艺性能好,硫化速度较快,胶料的贮存稳定性好;但是胶料的热老化性稍差,压缩永久变形较大,常用的皂有硬脂酸钠、硬脂酸钾和油酸钠。 二是N,N'-二(亚肉桂基-1,6-己二胺)硫化体系,采用该体系硫化胶的热老化性能好,压缩永久变形小,但是工艺性能稍差,有时会出现粘模现象,混炼胶贮存期较短,硫化程度不高,一般需要二次硫化。 三是TCY(1,3,5-三巯基-2,4,6-均三嗪)硫化体系,该体系硫化速度快,可以取消二段硫化,硫化胶热老化性好,压缩永久变形小,工艺性能一般,但是对模具腐蚀性较大,混炼胶的贮存时间短,易焦烧。 三种硫化体系各有千秋,应根据实际应用情况选用。 硫化体系中还应有加工补强剂、促进剂、交联剂、防老剂、防焦剂、润滑剂和增塑剂等。这些助剂对ACM性能有较大影响。加工补强剂,ACM不宜使用酸性补强填充剂,如气相白炭黑、槽法炭黑等,必须使用中性或偏碱性补强剂,常用的炭黑有:高耐磨炭黑、快压出炭黑、半补强炭黑和喷雾炭黑等。浅色制品可以用中性或偏碱性的沉淀法白炭黑、绢英粉、碳酸钙、滑石粉和硅藻土等作填充剂,其中白炭黑的补强效果最为理想。在使用白炭黑的时候应重视其酸碱度和不同微观结构对胶粒性能造成的重大差异,适当情况下可以加入硅烷偶联剂以提高界面的结合强度。促进剂,一般可选用氨基甲酸盐类促进剂。交联剂一般选用多氨、有机羧酸铵盐、二硫代甲酸盐、季铵盐/脲体系等。防老剂,可以根据ACM耐温要求选择不同的防老剂,适应于ACM的防老剂要求在高温下不易挥发,在油中不易被抽提。日本、美国均开发出适合ACM的防老剂,如美国的Naugard445和日本的Nocrac630F。目前国内缺少适合ACM使用的专用防老剂,特别是主要适应ACM在高温情况下使用的防老剂。据报道,国内四川遂宁青龙丙烯酸酯橡胶厂已开发出适合ACM在高温条件下使用的专用防老剂TK100,适应温度为150~200℃。另外也可以选择常用的对苯二胺类防老剂如4010NA、4020等。防焦剂,最常用的是N-环己基硫代钛酰亚胺(CTP)。选用脂肪酸、石蜡、硅油、低分子聚乙烯作润滑剂,有时为了增加胶料的耐磨性,可以加入石墨粉、二硫化钼、碳纤维等润滑填料。增塑剂常用的是高沸点酯类。 为了突出或改善ACM的性能,近年来对ACM进行改性,或者选用ACM对其他弹性体改性已成为加工应用的研究热点之一。主要有: 一是丙烯酸酯类热塑性弹性体(AC-TPE),将含有柔性丙烯酸酯链段作弹性相用于合成热塑性弹性体,目前热固性ACM的塑性化已成为竞相开发热点,AC-TPE已成为汽车用高温耐油的重要品种[4,5]。 二是不同类型ACM之间共混改性。ACM按其耐寒性不同分为标准型(脆性温度-12℃)、耐寒型(-24℃)、超耐寒型(-35℃)。不同类型的ACM,一方面由于其主链结构差异,物理性能各有特点;另一方面由于极性相近,所以相容性、共硫化性较好。标准型ACM耐热、耐油及物理性能好,但是耐低温性能差;而超耐寒型耐低温性能好,但是耐油性比较差、胶料物理性能差。将这两类ACM共混胶料综合性能得到改善,因此对于要求耐热、耐油且要耐低温的应用领域,如汽车的油冷却管,不同类型的ACM共混胶料所具有的良好综合性能可以满足其要求。 三是ACM/丁腈橡胶(NBR)共混改性。ACM和NBR均为耐热、耐油橡胶,通过共混合改性可以改善ACM胶料的强伸性能、加工性能并降低成本。由于这两种橡胶硫化机理、硫化剂种类和用量均不相同,共混合胶主要困难是硫化不同步,NBR的硫化速度明显快于ACM,导致ACM相中促进剂向NBR相中迁移,国内外对此进行大量研究,并有多篇专利报道。 四是ACM/硅橡胶共混改性。硅橡胶具有优良的耐高、低温性能,但是耐油性不佳,其与"冷脆热粘"的ACM共混,可以明显使ACM耐热性、耐寒性均得到提高,获得耐高、低温和耐油性之间平衡。值得注意的是ACM为强极性橡胶、而硅橡胶为弱极性橡胶,因此要想办法解决共混胶的相容性差、硫化速度慢的问题,如日本合成橡胶公司对ACM/硅橡胶共混改性进行混容性及共硫化研究,开发出理想的共混胶(QA),共混胶采用的硫化剂为1,4-双特丁基过氧化异丙苯,助硫化剂为N,N-间亚苯基马来酰亚胺。该共混胶显示良好的耐油和耐高低温的综合性能,是性能/价格比最佳的改性ACM产品,其在汽车制造中适用的部件达12种之多。 五是ACM/氯醚橡胶(ECO)共混。ECO与ACM结构相似,相容性较好,且这两种橡胶交联基团均为活性氯,硫化体系相同,共混后不会引起胶料的物理性能下降,ECO耐热性不亚于ACM,并具有较好强拉伸性能和耐寒性,ACM/ECO共混可以改善ACM胶料耐寒性、耐水性、弹性和拉伸强度,硫化体系采用氧化锌、氧化镁和2-羟基咪唑啉。 六是ACM/氟橡胶(FKM)共混。FKM具有优异的耐高温、耐油性能,可以在250℃下长期使用,但是耐发动机油不如ACM,且成本远远高于ACM。ACM/FCK共混可以克服各自缺点,国内外研究使用氟橡胶与ACM高温胶共混硫化,可以明显改善氟橡胶的加工性能,并降低其生产成本,得到新型耐热、耐油的材料。十五:氯化聚乙烯(CPE)氯化聚乙烯(CPE)是由高密度聚乙烯经过氯化反映制成的饱和性无规非晶橡胶,含氯量为30-40% 氯磺化聚乙烯(CSM)由氯和二硫化碳处理聚乙烯。含氯26-29%.含硫1.3-1.7%. 性能接近氯丁橡胶。硫化体系使用ZnO+MgO 耐热,耐日光,耐臭氧,耐溶剂,耐无机酸盐,耐磨性好。抗撕裂,耐屈挠龟裂好。压缩变形大,回弹性小,工艺加工性能差。 十六.氯醚橡胶(CHC/CHR)是在侧基上含有氯原子的聚醚型橡胶,由含有环氧基的环状醚开环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弹性体。分为均聚物CHR和共聚物CHC。拉伸强度低,撕裂强度低。耐臭氧性好。耐溶剂性好。十七.液体橡胶室温下具有流动性的聚合体,经过适当的化学处理,可产生三维网状结构,并和普通橡胶有完全相同的物性。 1. 聚硫橡胶系 2. 硅橡胶系 3. 聚氨酯橡胶系 4. 二烯类橡胶系(包括丁二烯,氯丁二烯,异戊二烯,)常把带官能团的液体橡胶分为遥爪型和非遥爪型。 十八.热塑型橡胶常温下具有橡胶弹性,高温下能像热塑型塑料一样易于塑化成型的高分子材料。分为五类:聚氨酯类苯乙烯类聚烯径类聚酯类聚丁二烯树脂等十九.粉末橡胶。粒径在1毫米以下的粉末状橡胶原料。一般是表示丙烯腈和莫尼粘度的.根据不同厂商会有不同的命名规则 + @: i- `. T# J8 q* M# @* Z1 n
; Q2 n, C6 z% X% v
丁腈橡胶类 ; s6 d+ B" Q: t' j1 b
丁腈橡胶是丁二烯与丙烯脯两单体经乳液聚合而得的共聚物,称丁二烯-丙烯腈橡胶,简称丁腈橡胶,代号NBR。
8 Z/ p9 B2 g* p& b1 f4 o丁腈橡胶品种牌号众多,计有300多个。丁腈橡胶的丙烯腈含量在15-50%的范围,一般多以聚合物中结合丙烯腈量多少来分类,可分为5个系列,即:
- c8 Q# g  x& Q, H- I极高丙烯腈丁腈橡胶 丙烯腈含量43%以上;
0 U. f( ?& o, o- T" \5 S6 I! |& v. t高丙烯腈丁腈橡胶 丙烯腈含量36-42%; 4 F3 k3 |4 S3 C
中高丙烯腈丁腈橡胶 丙烯腈含量31-35%;
( T1 w( b' ~! Z" C中丙烯腈丁腈橡胶 丙烯腈含量25-30%; & G# O4 |! ]8 @+ `5 i
低丙烯腈丁腈橡胶 丙烯腈含量24%以下。 ; f% W0 ]& Q  H" j3 `* l, x% f
但大量作为商品供应的多为高丙烯腈、中高丙烯腈和低丙烯腈含量的三类系列品种。
# X5 Y3 l9 ?8 ]7 a按使用性能和应用范围可分为通用型丁腈橡胶和特殊型丁腈。前者指丁二烯-丙烯腈二元共聚物,用途广泛。后者则是引进第三单体的三元共聚物,如羧基丁腈橡胶、聚稳丁腈橡胶、部分交联丁腈橡胶、丁腈酯橡胶,以及氢化丁腈橡胶,丁腈橡胶与聚氯乙烯的共混物等。
' z5 L! W4 ^# a6 s! ]从形态上业说,除固体丁腈橡胶(块状、颗粒状)外,还有粉末丁腈橡胶、液体丁腈橡胶和丁腈胶乳(包括羧基丁腈胶乳)等。 " s* B  F0 }; z# ]+ ~$ i
各国丁腈橡胶品种牌号标志和含义都有各自的规定,简介于下。
, I- D" m$ _* h6 Y; s(1)我国兰化公司合成橡胶厂采用NBR与后缀四位数字表示丁腈橡胶品种牌号,前两位表示结合丙烯腈含量的低限值,第4位数字表示门尼粘度低限值的十位数字。例如:NBR1704表示结合丙烯腈含量17-20%,门尼粘度量40-65,污染型高温聚合丁腈橡胶。羧基丁腈橡胶以XNER表示。 . ^0 E) d, `, q5 D! }! W
(2)美国Goodrich化学公司丁腈橡胶品种牌号由商品名Hycar后缀四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丁腈橡胶的形态:10表示块状,B表示液态,14表示粉末状;第3位数字表示丁腈橡胶的加工使用性能:)表示标准型,1表示易加工型,3表示易溶解型,4表示低温聚合;第4位数字表示结合丙烯腈量:1表示高丙烯腈级,2表示中高丙烯腈级,3表示中丙烯腈级。4表示低丙烯腈级。而后两位数字为72者表示羧基丁腈橡胶。
4 w% ~. O: _4 I  j* W(3)加拿大POLYSAR公司为KRYNAC后缀三位数字和四位数字两种组合法。前者分800和820两个系列,100和200系列表示羧基丁腈橡胶,后者前两位数字表示结合丙烯腈量,后两位数字表示门尼粘度,中间以点标开,如27.50即表示结合丙烯腈量为27%,门尼粘度为50。 * t2 W) M$ [3 y, N3 u
(4)日本瑞翁公司有商品名Nipol后标以DN后缀三位数字和N后缀两位数字两种组合法。DN后缀的三位数中第一位数字表示结合丙烯腈量:0、1、2、3和4分别表示结合丙烯腈量为极高、高、中高、中和低5个品级,5表示聚氯乙烯共混改性的。N后缀的两位数字中第一位数字是2-4,表示结合丙烯腈量,数字大者含量低,第二位数字0表示标准型高温聚合,1表示标准型低温聚合,3表示低粘度,对金属不腐蚀型,4表示羧基丁腈橡胶,2表示压出和加工性能良好的丁腈橡胶。
# l$ }2 t0 \' A2 Q+ w% d(5)德国BAYER公司商品名PERBUNAN后缀四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结合丙烯腈量,后两位数字表示门尼粘度;后加NS则表示非污染型。 - P2 ?, o8 g5 o4 p. O9 Q
(6)前苏联为CKH后缀两位数字组成,数字表示结合丙烯腈量,后加M表示易加工型。* y$ R+ e1 p5 \! V  U' z
本文来自: 橡胶技术网 转载请注明; 本文详细地址:http://bbs.sto.net.cn/thread-6645-1-1.html
5 N! w+ u: R5 H' r9 W% y# N1 q8 j/ L* m) L: ~. V" D+ `8 ?2 l
二十.再生橡胶。' t8 V8 A6 O$ c
& P3 e4 B( i$ _+ W* t
2 Y0 V$ w. L4 U' d5 A, H1 u
. R& |+ b5 \/ [9 K. u8 _+ r3 p
1.4.2.1 丁腈橡胶9 [. A! a* V& y9 F* f" n0 [
8 G4 a6 s' I5 G0 \4 W$ T  B
丁腈橡胶具有优良的耐燃料油及芳香溶剂等性能,但不耐酮,酯和氯化氢等介质,因此耐油密封制品以及采用丁腈橡胶为主。
  t3 Z) E  h4 v: E8 B3 Z  S* _( |- M. T6 a6 _6 O8 i# Y
1.4.2.2氯丁橡胶3 |8 b* w- Y/ _" m$ Y+ `. D

) u* w: a9 A8 ?& _氯丁橡胶具有良好的耐油和耐溶剂性能。它有较好的耐齿轮油和变压器油性能,但不耐芳香族油。氯丁橡胶还具有优良的耐天候老化和臭氧老化性能。氯丁橡胶的交联断裂温度在200℃以上,通常用氯丁橡胶制作门窗密封条。氯丁橡胶对于无机酸也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此外,由于氯丁橡胶还具有良好的挠曲性和不透气性,可制成膜片和真空用的密封制品。4 f% o3 `- l% _# q: v9 Y; j
( c; I: ?: }$ ^# v! L) @+ C
1.4.2.3 天然橡胶
& ^: ^0 u* o, n7 v  Y2 d, X2 r" l( _7 y( i  g* }
天然橡胶与多数合成橡胶相比,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耐寒性,较高的回弹性及耐磨性。天然橡胶不耐矿物油,但在植物油和醇类中较稳定。在以正丁醇与精制蓖麻油混合液体组成的制动液的液压制动系统中作为密封件的胶碗,胶圈均用天然橡胶制造,一般密封胶也常用天然橡胶制造。
! O+ k, Q5 d% r9 g
9 B- I: h# h' p9 C4 Q+ m9 i1.4.2.4 氟橡胶
: n+ `6 }6 L9 f
# I9 f* t( Y0 S# [1 n9 r9 m氟橡胶具有突出的耐热(200~250℃),耐油性能,可用于制造气缸套密封圈,胶碗和旋转唇形密封圈,能显著地提高使用时间: a0 j* Z- z6 R9 W5 s* \
  D/ [/ `* A' ]2 J/ R5 ^# f* O
1.4.2.5 硅橡胶& B1 n7 u+ G: c; A9 `# Y- X( e
硅橡胶具有突出的耐高低温,耐臭氧及耐天候老化性能,在-70~260℃的工作温度范围内能保持其特有的使用弹性及耐臭氧,耐天候等优点,适宜制作热机构中所需的密封垫,如强光源灯罩密封衬圈,阀垫等。由于硅橡胶不耐油,机械强度低,价格昂贵,因此不宜制作耐油密封制品。
  m' ]/ ^8 h' p+ y1 ?3 W4 J  A, c3 g1 K% Z$ T; y7 U0 {
1.4.2.6 三元乙丙橡胶: T* j1 b6 U( f( R  y, H" g. h  U
三元乙丙橡胶的主链是不含双键的完全饱和的直链型结构,其侧链上有二烯泾,这样就可用硫磺硫化。三元乙丙橡胶具有优良的耐老化性,耐臭氧性,耐候性,耐热性(可在120℃环境中长期使用),耐化学性(如醇,酸,强碱,氧化剂),但不耐脂肪族和芳香族类溶剂侵蚀。三元乙丙橡胶在橡胶中密度是最低的有高填充的特性,但缺乏自粘性和互粘性。此外,三元乙丙橡胶有突出的耐蒸汽性能,可制作耐蒸汽膜片等密封制品。三元乙丙橡胶已广泛用于洗衣机,电视机中的配件和门窗密封制品,或多种复合体剖面的胶条生产中。9 O( O1 U& s1 v/ R
+ U. t/ j- \$ m: K
1.4.2.7 聚氨脂橡胶* f6 i+ h! {- z8 E6 J# M5 _
聚氨脂橡胶具有优异的乃磨性和良好的不透气性,使用温度范围一般为-20~80℃。此外,还具有中等耐油,耐氧及耐臭氧老化特性,但不耐酸碱、水、蒸汽和酮类等。适于制造各种橡胶密封制品,如油封、O形圈和隔膜等。; R. B0 @) y" B$ P* ?
1.4.2.8 氯醚橡胶0 Y, b: w/ j/ [3 z, V/ F
氯醚橡胶兼有丁腈橡胶,氯丁橡胶,丙烯酸酯橡胶的优点,其耐油、耐热、耐臭氧、耐燃、耐碱、耐水及耐有机溶剂性能都很好,并有良好的工艺性能,其耐寒性较差。在使用温度不太低的情况下,氯醚橡胶仍是制造油封,各种密封圈,垫片,隔膜和防尘罩等密封制品的良好材料。
: c# s1 w; ?( o$ A' X: }0 B1.4.2.9 丙烯酸酯橡胶
1 J6 G* n9 M  g4 b% V5 h4 r丙烯酸酯橡胶具有耐热油(矿物油,润滑油和燃料油),特别是在高温下的耐油稳定性能,一般可达175℃,间隙使用或短时间可耐温200℃。它的缺点是耐寒性差。因此在非寒冷地区适合制作耐高温油的油封,但不适合作高温下受拉伸或压缩应力的密封制品
' v4 v2 q  f* W' z8 r==============
5 V) N( B1 D; l( S! W. D) b自己占沙发  希望新朋友能用的上

评分

参与人数 61胶分 +156 技术指数 +92 收起 理由
zno + 1 很给力!
zcc + 3 + 1 非常感谢!
heyefei + 5 + 2 非常感谢!
学习橡胶新人 + 1 很给力!
123橡胶宝贝 + 1 NR,牛人!
开心就行 + 1 资料不错,辛苦了!
t99014360 + 1 精彩文章!
lian5699 + 1 精彩文章!
kelei1984 + 1 好文章,楼主辛苦了!
一片树叶 + 1 优秀文章,学习中!

查看全部评分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发表于 2009-1-10 17:53:29 | 显示全部楼层
LZ辛苦了,再接再厉啊!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发表于 2009-1-10 17: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宋,  辛苦了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发表于 2009-1-10 18: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好资料!分享了!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发表于 2009-1-10 18: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宋啦 收藏了先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发表于 2009-1-10 18: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把我们都当做鸭子了,一下赛这么多东西! ( O, w$ f9 j: T' T( X3 @' J
谢谢楼主!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发表于 2009-1-10 18: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有点乱' R( T/ ?+ D5 Z1 W$ f
看得我头晕啊" a5 V' `' M* [+ l
还没看完,3 \( b, c: |4 [. T
先收藏着
/ v5 U( q, F1 M9 z: `谢谢老宋啊4 Y2 O* d; E8 K+ n9 k1 ]' n5 y
加油!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发表于 2009-1-10 18: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发表于 2009-1-10 19: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发表于 2009-1-10 19:35:32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都很好。收集这么多不容易。老宋辛苦了。

评分

参与人数 3胶分 +3 收起 理由
haicstzxj + 1 优秀文章,好好学习下!
qs88431 + 1 谢谢搂主
xby124 + 1 谢谢楼主,辛苦了。新手上路,需要引导啊~

查看全部评分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橡胶技术网. ( 沪ICP备14028905号 )

GMT+8, 2025-2-22 20:55 , Processed in 0.05597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