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4170
- 精华
- 积分
- 537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3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8-10-2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如何从技术转管理(转)
. w1 t l$ C5 ]8 S# |! R/ B& i: i' v& [" e' x* L4 J2 B
今天看了一本北大出的关于“技而优则管”的培训教材,书中从总结东西方企业管理层的来源开始,指出东方企业的管理层与西方企业管理层的“空降兵”不同的是,更多的从企业内部员工提升而来,其中“技而优则管”是常态。然后着重阐述了如何从技术人才到管理人才的理论。书中指出,一个技术人才要转为成功的管理层,必须首先完成角色转变,然后养成三个习惯,并掌握4项基本技能。 * }+ i( P5 r8 L5 X
# Z @- K, K, ?+ Q3 L4 j i! X 一、角色转变。无论做什么,首先最重要的应该是给自己找准位置,确认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从技术人才到管理人才,本身就意味着角色扮演的转变:技术专家---->管理者。明兹伯格把管理者的角色概括为:人际关系角色、资讯角色和决策角色。人际关系角色和决策角色就毋庸多言了,在资讯角色方面,书中着重强调技术人才转为管理人才以后不能够截留信息,而应该使得信息能够流畅、共享。9 B# O2 n+ ^5 `8 C. H$ H0 P" N
+ e5 Z8 P2 _) |* q% V% ]. ?- M* Q/ J
二、三个习惯。
9 l- t/ P5 N/ B; n3 |$ |7 n0 n6 I(1) 结果导向:改变只强调过程享受的观念或态度,要坚决把有成效的结果重视起来。( P7 ~$ a K/ p) E1 q7 B
(2) 全局观念:将自己正在做的事与组织的目标联系起来。
7 ^7 n; P1 U8 K! {* ~* a(3) 紧抓要事:$ L( n& {7 D6 p. t" D( x9 D2 x
精力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对于重要而紧急的事情,do it now;
- S* g' F! B8 d: m( f1 Y' l对于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do it later;
: F D. i8 J3 S9 e9 v# s对于紧急而不重要的事情,delegate it;对于既不紧急又不重要的事情,don't do it。
$ h" Z% @+ R$ C6 q+ H' Q8 N其中,65%~80%的时间应该用在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上面,15%~20%的时间用在重要而又紧急的事情上面,既不重要又不紧急的事情上面花费的时间不能超过1%。职场中对于工作感到整天在忙而又没意思、碌碌无为、烦死的人,很可能的原因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做紧急而不重要的事情上面。上述的三个习惯属于个人习惯,作为管理者还应该有三个团队管理习惯,即发展优势、集思广益、创造信任。; z/ r/ Y! e2 i" D& M
" l' O6 V" q3 h# w0 u
三、四项基本技能。计划与决策、组织与分配、领导与激励、控制与纠偏。(待续)5 q4 y# C) b3 C. l- t. N$ @
, ~* a% E! X) ?4 t! i遇到“人”的难题不能躲,学会与人打交道;广泛“拜师”,在与人交往当中随时随地学习;看一些哲学书……
( c8 _2 q/ x7 J, F+ H: O M! @( g6 n. k
从技术人员转变为管理人员,一开始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 $ P# ]" o9 N% x& R* k+ _
遇到问题喜欢躲。技术人员并不是碰到什么问题都躲,碰到技术难题他会迎难而上。但是碰到人的难题就会有畏难情绪。
( @7 `% \7 V1 X0 d; U) I* X7 R 技术人员总是希望能找个好的环境,好的老板。如果这两点不能满足,常常有失落感-这个老板不行,我就跳槽,其实就是一种逃避。这是典型的技术人员心态,一碰到人的问题就不想多花心思和精力,觉得没有价值。但是当理想状态在当时的环境下不存在时,只有自己去创造这个环境,要创造就意味着你碰到任何问题都要自己面对,想出对策,这是一个世界观的变化。
" A1 @2 j5 i0 n) I% l6 @* f 遇到事情不能躲。 * t1 o) [9 e0 q2 f$ p) ?
7 r2 T0 v- v' J8 X( y& f5 E- ^
转型的过程中是不是经历很多痛苦?
1 Q3 Q* s. Y9 ?# m) U
. n. `( Q* m# T' p+ c$ \ 这个转变过程一开始我是抵触的。我不愿放弃这个手艺-比如你是一个舞剑的高手,结果要你把剑挂起来去做别的事。转到另外的领域,万一不能成,再回来,也是很冒险的。后来我就采取所谓的"甜柠檬心理"-不得不吃的时候,柠檬也是甜的。当我不得不接受管理职责的时候,我就只好乐意接受并品味其中的快乐。一品味发现其实也不错。就和你第一次喝咖啡,咖啡是苦的、第一次喝啤酒,也是苦的一样。其实你喝多了,就会品味到其中的香醇。
6 f! m0 p8 P$ B9 p+ d: b/ h5 E; Z: f) }4 {0 j8 ?+ b
您采取了哪些方法向管理者转变? * U! D. i2 p) s, y' H
首先,我觉得非常重要和有效的就是拜师。所谓"拜师"指的是"一字之师",就是要广泛地拜师。比如在和朋友聊天的过程中,就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你可以请他吃饭,然后趁机把使你最难受的一些东西讲出来,向他咨询。甚至有时候就可以找本公司的员工:"来!给我讲讲,这是怎么回事?" 关键是你得放下架子。这样要比我自己翻书效率高很多。 ' A7 t( D+ w9 n. U* b" ~
我现在越来越感觉到这种方法的有效,比如一次我在和人民大学的一位管理专家吃饭时,他提到了"敏捷组织"这个概念,这使我脑子一亮。回来以后我一查,发现这个概念正好和我们的产品很切合。我很喜欢参加一些企业家的聚会活动,在这些场合,你可以得到很多信息,开阔思维。
3 T: L5 N4 s: B9 v' K9 A% z% m( R 第二,就是要不断地体会和总结。要在实践中慢慢摸索,边干边学。比如风险投资,当时我在四通利方时拜师都没法拜,国内没有懂这个的人。但我当时隐隐约约知道一些概念,我就自己创造机会,用了两年多时间终于成功融资。当时我也找了很多专家,但是最大的困难就是这些专家懂国外的不懂国内,懂国内的不懂国外。还有的懂产业不懂资本,懂资本又不懂产业。我要把他们所有的信息都汇总过来,再加上自己的经验一起做判断。 1 z( }$ d+ S; N. v
第三,我觉得很重要的,也值得向那些准备向管理转型的技术人员推荐的是读一些哲学书。我现在越来越感觉自己管理能力的提升和自己看过一些哲学书,进行过一些哲学思考有关。有一个观点对我影响非常大,就是同构理论。同构理论认为任何体系都存在一种对应关系。你可以用做电路的脑袋去做软件,也可以用做软件的脑袋做管理。 # O' \1 { B- x/ D
$ @1 s o2 |: `' q' P- H' @, C& x
技术人员从哪一个领域入手转型管理容易一些? , X, y, S1 ?2 z Y: d9 O
技术人员首先进入公司的战略层面,从这个层面进入管理比较自然,也容易往上提升。 # K5 ?' z7 s q$ `/ ^
$ i- E( O- G, M% v6 P遇到“人”的难题不能躲,学会与人打交道;广泛“拜师”,在与人交往当中随时随地学习;看一些哲学书……
0 b; r- r/ t) m& ]1 g, I2 {; T& S; ^& C( e3 {# v* k! i; Y/ g! n
我首先是把技术变成技术战略,再变成产品战略,最后上升到公司战略。由此就慢慢关注到和资本的合作、公司人员的安排等。而不是说一个技术人员突然冲到市场前线去打单去了,这样成功的几率就小了。
- p3 `/ `" x3 T4 e! z7 i4 |
% O% s; |* |1 O+ V; Q6 @" Q一旦转型成功,技术人员发挥出的威力是不是也更巨大? , {1 I, k/ s( P" T$ W, B4 b" A
对。技术人员虽然转型管理,但应该时刻用一只眼睛去关注技术,因这是你的独特优势所在。" P3 o8 C4 s. D6 `& h
如果我不是搞技术出身的,我就很难有这样的眼光。我知道哪些是可行的。如果没有技术背景,我就很难从技术和产业两个方面来判断。 ) y0 [* E) W! p$ E
, c+ F$ ~; [6 G! ]7 G你如何培养自己的领导力?
: \8 |0 k/ v& o# J6 n: c 有的管理者不管什么样的人,上来就可以领导,有的管理者只能领导一些类型的人。我是属于后一种。
* q% m1 s( z5 W, W& t( D f% ? 现在我越来越希望通过周围的人,通过自己的管理团队来领导,这样构建领导团队就显得很重要。我挑选合作伙伴,第一要志同道合,理想和行为方式互相能够认同。 ; A' O& V- b# D4 ]
第二,我比较愿意去选不同背景的人。希望我的短处能够被周围的人弥补,同时他们也有让我学习的地方。比如现在我们的管理团队中,有我这样土生土长的,有海归,也有在外企工作过的。有做软件出身的,有做硬件出身的,也有原来搞投资的。同样做一件事情,同时会有很多人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这样就弥补了我的盲点。这就是"管理带宽"。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