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393
- 精华
- 积分
- 3543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7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6-10-2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最不准的天平
/ d+ U: R) q0 \- r; M: c( v- c* T/ `
- A |. X9 e1 r' c7 f) Q这个世界上最不准的天平是称量自己得失的天平。
* x; }3 g8 c6 V5 }' b j' u1 e% s0 }3 }, k) X. |& G
我朋友的姑夫是一位农民,却说了一段一直深深影响着他的话。4 x l6 U) Q8 r5 W
1 r, }" _' S2 X: ?+ E
"我们很多人和别人交往,总觉得自己吃亏了,但实际上,旁人看来,你们彼此得失相当,你既没吃亏也没占便宜。如果你觉得自己不亏也不赚,那么旁人看来,你一定占便宜了;如果你觉得自己占便宜了,而对方没有跳起来,那么要么对方很伟大,要么你很伟大!", G: m- G- I& I+ C" O
: h# w4 g( X7 [$ p( P 在这位智慧的农民悟出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很多年之后,张瑞敏发明了他的"鸵鸟理论":一个人在评价自己的能力和贡献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是鸵鸟,别人是鸡。若有一天他有幸看到真的鸵鸟的时候,他会说,噢,这只鸡比我大一点!
8 \3 B+ q4 q2 r6 V0 e5 Q5 T. @
9 ? A; b; E5 z7 T9 P1 K4 } 张瑞敏没有读过管理学的博士,但他的企业却管理得很成功。所以他的话大抵我都很信服,超越了我对书本的信服程度,因为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鸵鸟理论"便是被我验证了的。下面的例子,你也可以用来进行你的验证:; q* h! \: n) P* |1 v: ]! ~
3 D8 K; `" I& _" n+ v" a! s4 k 如果有两个人下棋,不管象棋、围棋,你站在边上看,发现他们旗鼓相当,下了7盘,可能一个人赢了3盘,另一个人赢了4盘,用统计学来看他们的水平也确实旗鼓相当。但如果你分头问他们,他们都一定觉得自己比对手水平高,如果自己不是某地方不小心,肯定赢得多!
6 C2 x7 d$ F) q: E, P- l8 E) c1 l4 E) o0 X& w
如果两个人打球,不管是乒乓球还是羽毛球,你站在边上看,发现他们输赢差不多,水平不相上下。但如果你问他们,他们一定觉得自己水平更高点,如果自己不是昨天没睡好,肯定把对手打趴下了!
. \' R2 |- c3 Q3 ^1 h) ?/ d: h: _
你去观察你熟悉的两个同事,你确认他们水平差不多,你可以了解一下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他们大抵都会认为自己能力更强一些。除非其中一个确实差得很多,多到了鸡和真的鸵鸟的差别,否则,他是不会觉得自己差一点的。
; i" \9 } T- y7 N& {" U; \! r. V& m- _ u h: A, R6 E
环顾你的四周,你看看有几个人能认为自己所得比自己付出多?哪怕是认为自己所得和自己付出基本相当的都没有几个人!% t; }. Q8 f4 o4 K- U* C% L# }
9 d& F: s2 X! p8 X' d 社会学中有一个"归因理论",是说一个人常常把自己的成功归为自己的努力,常常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运气不好。这个理论和"鸵鸟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可以有很多的事例验证。
6 s) G: w' n |- K; a( R6 m
# E W5 ^" ` l1 \ 数年来,朋友姑夫的那段话也时刻提醒着我,在和人相处时,在评判个人得失时,在个人的天平上的所得端一定要再加上一块砝码,在所失端一定要减去一块砝码。
7 ]# G8 }! i5 n0 H! ?9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