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4197
- 精华
- 积分
- 3145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7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8-10-3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提高轮胎的耐刺扎和抗崩花掉块性能作者:荷兰,Teijin Twaron公司,R.N.Datta据称,Sulfron3000能够改善滞后,减少生热,从而帮助轮胎生产企业提高轮胎的耐刺扎、抗崩花掉块性能虽然撕裂、崩花掉块最常见于OTR(off-the-road)轮胎,但在公路运输用的卡车轮胎,全天候乘用轮胎中也有发生。
: ?0 H+ Z+ X9 `0 D; [$ a5 \
" t1 G% v6 i% |8 ^ f 这种由于与尖锐的石块接触而产生的胎面撕裂、花纹块崩口或缺角将导致轮胎寿命缩短。 G' |- M g6 m% ]- g8 i) [
, z0 p. Z O# d! c7 o
为了提高轮胎的耐刺扎、抗崩花掉块性能,人们已经尝试过许多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达到了改善轮胎耐刺扎、抗崩花掉块性能的目的,但同时是以牺牲轮胎的其他关键性能,譬如低滞后或低生热为代价的。
/ l% i4 E6 d/ g6 w! U( p8 ~( ?7 c5 P! E5 T9 o: N, ~# l. }
利用连续纤维补强弹性体的方法已经众所周知,但是这种技术有局限性,主要适用于特定轮胎部件,譬如胎体、带柬层和冠带曾,以及运输带和胶管。形状复杂的橡胶部件,譬如胎面、胎面基部胶无法由连续纤维补强胶料制成。4 k c7 r9 q" i4 y1 g1 h. j
! ]* f+ ~$ i: y. Y& y 本文介绍一项正在进行的探索性研究——将Sulfron 3000应用在典型OTR轮胎胎面胶,受到提高了轮胎耐刺扎、抗崩花掉块性能,同时不影响轮胎低滞后、低生热性能以及其他动态性能的效果。本文将公开卡车轮胎的实验室试验数据,以此证明上述效果。
* y$ y& W# a T6 i; u( }1 h2 V; Q0 S( M6 u( W! {
试验胶料用CBS、DPG和硫黄做硫化剂。在一段混炼时将氧化锌、硬脂酸、炭黑、芳烃油和抗降解剂进行硫化。在一段混炼时将氧化锌、硬脂酸、炭黑、芳烃油和抗降解剂投进班伯里密炼机内。Sulfron 3000的学名为硫改性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缩写PPTA,如图1所示,在非生产时段将Sulfron 3000投进班伯里密炼机内。表1列出一组OTR轮胎胎面胶配方。% T7 i2 z) ^# K6 g6 Q
( I8 `, G0 f r# ~! P8 W# N
用班伯里密炼机并按标准混炼工艺条件,按上述配方制备母炼胶。
! E- K) [* g; K7 [
; r! Q; t3 M$ k. ^; E$ u 分别用门尼粘度计(MV 2000E)以及活模流变仪(MDR 2000EA)检测胶料的加工性能和硫化特性。
/ N h* z+ j4 a: Y3 ]$ y4 ~. k* D2 D
$ r% J4 X8 c$ e" S7 i& v 用Zwick 1445型万能试验机,按照ISO 37方法,检测硫化胶的应力—应变性能,其它物理机械性能的检测如下:按照ISO 48方法,检测硫化胶的硬度;按照ISO 34:1994方法,检测硫化胶的撕裂强度(新月形试片,1mm割口);按照DIN 53516方法,检测硫化胶的DIN磨耗性能。本研究用295/R22.5翻新轮胎完成试验。在胶料中添加了3.0份Sulfron 3000,硫化时间是50分钟,然后测定轮胎的工作温度、滚动阻力和耐久性。
3 v, z `+ V o- `0 T) y x8 w8 T* {2 ^6 e0 Q l
根据不同行驶速度,滚动阻力下降15%—30%,转换成节约燃油消耗是5%。
5 N, j5 @8 p7 V2 s( ]9 h2 S" u' r D7 l: s( Y
随着滚动阻力的减少,带来生热减少,通常预期轮胎耐久性得到较大的提高。: U7 t8 V' g8 i
; c$ k8 [% P7 R& U1 {1 L) M Sulfron 3000用量很小,但效果很好,适用于改进胶料配方,增强轮胎的耐刺扎、抗崩花掉块能力,提高轮胎的耐磨耗、低滞后、低生热性能。此外,还带来了减少滚动阻力的变化,从而收到节约燃油的效果。' n+ a$ v) D: b
3 [$ N4 w- y% U; n& a" h 参考文献Solomen,T,S.,Rubber Chem,Technol.,58,561(1985)Begnoche,B.C.Keefe,R,L.Causa,A,G,Rubber Chem,Tcchnol,60,689(1987)Kccfc,Jc,R,L,Rubber Chem.Tcchnol,58,458(1985)Ellis,E,Welding,G,N,Rubber Chem,Technol,27,571(1964)Flory,P,J,Rehner,R,J,J,Chem.Phy.11.521(1943)Mullins,L.,Appl.,J,Poly.Sci,2.1(1959)Saville,B,Watson,A.A,Rubber Chem.Technol,40,100(1967)Schotman,A.H.M,van Haeren,P.J.C,Weber,A.J.M,van Wijk,F.G.H,Hofstraat,J.W.Talma,A.G,Stccnbergen,A,Datta,R.N,Rubber Chem.Technol,69.727(1996)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