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网站:橡胶人才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87|回复: 3

管理的七大錯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31 15: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說:錯了!杜拉克還指出管理的七大錯誤,針砭企業失敗、個人停滯的病灶。這七個讓人步入歧途的錯誤是什麼?我們該如何建立正確觀念?《天下雜誌》獲得獨家授權,邀你一起來學習管理新典範。  2 K4 f3 X# M# a) C2 l$ H: ?
4 A( h& e/ `& V
當我們大步跨入知識經濟時代時,許多人所傳授、大家也奉行不渝的管理理論,其實背後的假設已經完全過時了。  5 V5 r, N% g8 \) F, ?. G

9 k% {$ L7 T5 [8 E' f; s5 d任何一個資深的主管都知道,很少政策能維持二十到三十年的。同樣地,大多數關於經濟、企業經營或科技的假設,也不可能維持這麼久。但是,我們對於企業經營、科技和組織的假設,大都已經有超過五十年的歷史了。  
" o8 t& t/ q( ~; e( c  H
; Z4 H6 U5 Q0 d: d1 F3 Y  M: L% Q由此看來,我們所鼓吹、傳授和執行的政策,愈來愈和現實脫節,可能產生反效果。  有哪些錯誤的假設正導引管理步入歧途?  $ A& R* [+ l. q% |+ O3 r' ?7 e
5 f. u. e+ B/ z
舉例來說,從本世紀初開始,所有管理理論都基於一個大家都深信不疑的基本假設:只有一種組織形式是正確的。  " }: z, \6 |+ g6 p. ?
" U) t& {& k% M: j* D* M
法國的企業家費堯(Heni Fayol)在十九世紀末,就主張有一種正確的組織,是適用於每一家製造業的。這種組織按照不同的功能,例如工程、製造、銷售、財務和人事等,分成不同的部門,每個部門都由他們上面的那位最高主管來分別管轄和整合。  
$ M7 q- T0 I/ [$ m
2 n3 R& a  t, K( ]' v9 J7 v這只是七種關於組織的錯誤假設之一。這七種假設是:  , i2 ~( H- I- y
% W# l- m4 y4 v$ S  e
只有一種正確的方法來組織一個企業。  
4 z1 o& e  Y  O5 r  I管理的原則只能應用在營利事業組織。  
# W8 V9 `5 j4 F4 n4 e) J只有一種正確的方式來管理人。在以前,中央集權式管理是唯一正確的方式。現在,大家認為團隊才是唯一理想的方式。  
: T8 R8 W( u* ]0 K6 {. c% {每一種產業的技術、市場和最終消費者都是固定的,不會互相重疊。  
* F- M& G; [9 _) s管理所能應用的範圍只限於組織的資產和員工。   ! j" O. D1 }9 D2 M; {
管理的工作是「經營企業」,而不是注意企業外發生了什麼事。也就是說,管理注意的是內部的事,不是外界的事。  
5 f+ s7 S  T8 Z) U( T( E! H3 ?國家的疆界限定了企業和管理的發展。   6 O& r. J) a1 u
一直到一九八○年代初期,以上的假設,除了第一條之外,都還蠻接近現實狀況,還可以發揮功用。可是現在它們都已經過時了。在這個快速變動的時代,如果不能拋棄這些錯誤的假設,會使你的企業失敗、個人事業停頓不前。  ) f$ Q: x) B6 v$ I: V
, `# J2 o- {4 y1 A% ~# e: D; S
今天我們認為管理就是企業管理,其實這是晚近才有的想法。在一九三○年以前,人們認為企業管理只是一般管理的一部份。" J( N! v" {! _% v* ]3 u  J
) [0 v/ B1 ?8 E( Z7 ~
管理的原則  
( L) g. T, E, `. Q6 D$ N2 }, _, `1 N* g9 U$ s; e
歷史上,管理第一次有系統地應用,不是在企業裡,而是於一九○一年被路特(Elihu Root)用於美國陸軍的重組。  
2 k5 z/ L6 _2 M6 O# F" e8 F
) Y7 [3 |. N6 z" m% o8 N管理和企業管理劃上等號,是從三○年代的經濟大恐慌開始,由於那時人們對企業和企業主管產生敵意和蔑視,公共部門為了劃清和企業的界限,開始把他們的管理稱為公共行政。  0 K* h- F) {3 o% G3 L' Q. P! _3 v* J7 c
- Y9 T& j3 Z5 N( q- ?6 O; H
直到今天,大家仍然認為管理就是企業管理。但實際上,我們應大聲提出,管理不只是企業管理。為什麼把企業和非營利事業之間虛假的界限打破,是如此重要?因為在二十一世紀,已開發國家中成長最快的部門將不再是企業。事實上,在二十世紀,許多已開發國家帶動成長的部門已經不是企業了。 & ?! `. h. _( l2 r! s& Q

. p7 l$ o; \* j0 O1 V9 u只有一種正確的組織?  , n- S1 [; I3 g& O, c2 ^

/ k" h& j, V) j) s5 X6 A9 d二十世紀中,已開發國家中成長最快的是非營利事業組織?包括政府、專業團體、醫療照顧和教育機構等組織。在二十一世紀,這個趨勢會更劇烈增加。  $ Z/ D+ v. i( d  F' c; I
3 c6 \  ]) s) Z0 d) ?
所以在社會中,企業之外的其他部門,是最需要管理的。有系統的管理,會對社會產生最快、最大的效果。只要看看世界現在面臨的種種難題:貧窮、醫療保健、教育、國際衝突等,就可清楚看出從管理找出解決之道的重要。  
, G2 r1 Q0 ?! c$ r
8 I) g' e+ w/ e$ b$ e  \3 p% K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大家都認為按功能劃分的中央極權組織是唯一正確的組織,連軍隊的組織也不例外。但一次大戰讓大家看到,當組織變成龐然大物時,中央極權的方式根本無法運作。  
& Z0 \3 |5 y- I$ P4 b2 b' v0 m3 c
8 N1 m' T) z7 `! X+ R: p1 ^於是一次大戰後,地方分權就變成唯一正確的組織了。但是到了今天,大家又認為團隊才是正確的。  - @; @% f# t% E1 T% y

6 }2 F7 x, S0 J) {, x5 p4 g事實上,每一種組織方式都有優缺點。所謂正確的組織方式,並不是絕對的,應視情況而不同。  . c- k' f& f& ~; i: F0 X& j
5 R4 _$ A" {6 [% K
例如,當一艘船要沈了時,有清楚的階級組織和權威的最高當局來迅速下達命令,是絕對必要的。  
0 S4 l. g. |( B  G
6 x8 ]7 m" u/ j" @9 D/ I; E但有時候,團隊才是正確的組織。其實早在五○年代,瑞士和美國的製藥業早就開始運用團隊了。他們把醫療研究、製造生產、財務、專利和行銷的專才放在一起,組成新處方藥開發小組。直到新藥被市場接受,小組才解散。而同時,把處方藥轉成成藥,卻仍用傳統的功能性組織來開發。  
6 \8 R4 E  ?  ^$ M/ l5 o! T$ Y1 q8 N9 v
所以,企業裡可能同時存在好幾種不同的組織結構。未來的領導人的工具箱裡必須有好幾種組織架構,針對不同任務,選用正確的工具。
% L- z5 m& ?' H7 V" p9 T5 S- O1 A5 C0 ^( N# N+ B1 Y7 Q! p; _
只有一種正確的方式來管理人?  ) s. X1 o" T" W7 j4 b
( H+ T" d* |5 C$ D3 }
麥葛雷格(Douglas McGregor)在一九六○年出版的《企業的人性面》一書中指出,只有兩種方法來管理人:X理論和Y理論,管理者必須二選一。
  Z! V: n( w# b& ^8 _2 g
2 `5 q5 B  d9 ]: \( z7 D& h+ O2 ~所謂X理論是指人們本性不喜歡工作,所以必須給予強迫和控制。  P5 V* a- d; B

& P8 I) t% t7 w* |Y理論則認為人們真心喜歡工作,只要給予適當的激勵即可。6 ~- G, `+ s) j5 o' s% L
2 V: [1 u4 S7 L) n# `5 L2 L3 o+ q
麥葛雷格認為只有Y理論是正確的。我隨後也提出和麥葛雷格相同的主張。  
+ M& d! Y7 A( s9 D/ C* r
; p/ g0 |/ Y) Y1 ]幾年以後,馬斯洛(Abraham H. Maslow)的理論證明我和麥葛雷格都大錯特錯了。他用有力的例子證明不同的人必須用不同的方式管理。
9 g, e. Y& T4 H' |6 V- E0 ~! B5 y" L
 但直到今天,還是有許多人深信管理人的方法只有一種。這種看法是建立在對於人和組織的一些假設上。  
" ~4 C0 s- o3 j( x3 N3 J" F2 S! u5 l8 v8 a4 I; P6 r7 X
其中一項假設是,組織裡的人員都是全職工作,而且會在此終老一生。另一個假設是,組織裡的人員都是扮演主管屬下的角色,只會做被指派的任務。
' @+ g; c& j" V+ @, _. N' D5 n
  z" i  F: o7 Z; F+ Q) \" z0 j 現在看來,組織裡非全職工作的人已經愈來愈多。無論是清潔工,或是電腦程式設計,外包的情況日益增多。大型車廠逐漸採用零件廠商供應的零件,使得大車廠日益依賴外面的人力。電腦業也是如此。  % [2 N/ p; Z) |9 y- V1 d8 E! Q
) l- Q" ^" L' {' C) I8 _
即使是全職的員工,扮演屬下角色的也愈來愈少了。即使在基層的工作。知識工作者愈來愈多,他們不能被當做屬下,他們應該被當做夥伴。員工有資深或資淺的不同,但卻沒有上司與屬下之分。這種改變意味著,即使是全職的員工,也必須當作義工來對待。在這方面,企業可以向救世軍組織或天主教教會學到許多。 能激勵員工(特別是知識工作者)的,也就是能激勵義工的。義工因為不支薪,必須比企業員工更能從工作中得到滿足。他們最需要的就是挑戰。他們必須了解並相信組織的使命,他們也需要持續的訓練,並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
  b% T5 D0 W, j! ~5 T4 C5 f1 [+ s! U2 O" ^8 E
產業技術是不會重疊的?  
- P) D7 R! I9 N( \! t4 A/ x
, W* a' q( o3 o9 Y工業革命初期,一般認為,各個產業的科技都是獨特的,像紡織業、煤礦業等在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發展的科技,彼此都沒有關連。 AT&T於二○年代成立的貝爾實驗室,可說是幾百年以來最成功的的實驗室。直到六○年代,所有電話工業相關的技術都誕生於此。但由於只專注於產業內的競爭,貝爾實驗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 c: v: {, Q' G( @
' w0 R2 p2 }8 G2 U. F2 R貝爾實驗室最偉大的發明是電晶體,可是電晶體主要的應用是在電話系統之外。貝爾實驗室的主管對電話產業之外的世界沒有興趣,結果把這個偉大的發明以兩萬五千美元賣給每一個上門的顧客。新力、英特爾、康柏後來靠著電晶體的技術,發展成今天的大企業,都要感謝貝爾實驗室短視的決定。  
# W- W' o4 H( q4 g  Y! {  ^/ r+ W) F8 v4 p1 b
貝爾實驗室沒有看到世界已經改變了,各種產業科技之間的牆,已經倒下。今天對企業衝擊最大的科技,往往來自其他產業。  2 D6 z% F  _9 z5 I; [/ ?. A( U8 }

/ b0 e; W: P. S! C; `) _, O* B1 d過去的企業,在自己的產業內和其他企業競爭。今天的態勢已變,成為產業與產業在競爭。鋼鐵業不只和鋁業競爭,還和石化業生產的塑膠產品競爭。電腦最先是工程工具,然後被用做資料儲存,現在已是通訊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6 Y6 F3 U7 p+ J/ H* `" r. c1 Z' l2 i
這種改變,對企業的意義是:非顧客和顧客一樣重要,而且說不定更重要,因為非顧客就是潛力顧客。很少有哪家企業的市場佔有率超過三成,換句話說,非顧客至少佔了七成,是潛力龐大的市場。但是很少企業了解非顧客,更少企業知道為什麼他們不是自已的顧客。然而,所有產業的大變動,都來自非顧客。  
* [/ ~* q" l' h5 b8 A- }
8 {2 Y6 u2 X- Y  [! ?經驗顯示,供應商重視的,顧客未必重視。因此,供應商一廂情願製造的東西,顧客一定不會買。這個道理,對企業、大學、醫院,都適用。    E. c  k4 m3 o# J! _5 W- z
# B. w8 f! l% R. k
要了解市場,必須先了解顧客如何運用閒錢。一九五○年代,電視剛問世時,日本電器大廠的高級主管到紐約演講,宣稱:日本要有電視,還要等很久很久,因為日本人沒有閒錢買電視。兩年後,日本家庭的電視普及率,幾乎和美國一樣高。  
9 g! R' ?: n8 K  H" v7 a, O7 d2 W% b9 B. v. F
五年後,每個日本家庭,都有電視,不論貧富。有沒有閒錢,根本不影響日本人買電視。他們儘量把可用的閒錢拿來買電視,因為過去幾百年來,日本人與世隔絕,電視讓他們接觸到外面的世界。對他們而言,電視,不只是個商品,而是種生活型態。  
. g6 f& B: P+ t. X5 P0 D& U
. C. v# r( W4 A這個經驗告訴我們,科技或產品用途都不是經營策略的基石,顧客價值才是最重要的。
% D+ v, V% @0 Z! H  o- U/ _7 `7 K! _2 K" T9 O: A$ P' k9 @, L6 E: q
管理範圍只限在組織內?  
3 {4 Z7 E# S$ v& s  I4 a+ c1 r; `: k7 t1 t
傳統的觀念相信,管理,不管是企業、醫院、大學,或慈善機構,都是在管這個法人機構。過去的管理概念,談的是命令與控制,都是由法律規範的。企業主管、教會主教、醫院行政主管,他們的命令控制權,都只能在自己的機構之內,出了這個機構,就無法可管。通用汽車的董事長,可以要求通用的員工做什麼,但對外面的人,他一點辦法都沒有。  : [' R; B/ ]: S6 F
' n' F2 B( v. v& H+ p& u
大約一百年前,企業開始發現,經營管理,不能只限於公司內部。要用最小的成本,得到最大的效益,必須管到公司以外,擴及整個價值鏈。日本人即以「衛星工廠體系」著稱?上下游產業緊密合作,共同企劃、開發產品,控制成本。依法,豐田汽車的供應商不必聽命於豐田汽車,但實務上,雙方管理階層密切合作,研發新產品,控制成本。  管理的範疇,必須重新界定,必須包括整個流程;對企業而言,就是必須包括整個經濟流程。就連國界的限制,都必須打破。
* |5 j5 H0 l' f# W' B. v
4 p" L* Q% Y. O. ~0 L( }/ _8 T管理不能跨越國界?  / l. H- M8 t5 {! j+ J
, R* J2 r/ H- U2 B( j( r9 R
傳統的管理觀念認為,國界是企業運作的範疇。跨國公司其實不是新概念,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就有跨國的生產及金融服務。但這些舊型的跨國企業,雖然跨出本國國界,也還是限於在其他國家的國境內進行生產活動。換句話說,它只不過是在另一個國家,擁有一家公司。  
/ B0 D+ B! J3 B  t/ v9 Q1 A/ g! A8 J% H1 X1 k' \- e3 x
但是,愈來愈多的企業,是依營運來組合,而不是依地理區域來組合。各個營運項目?研發、設計、工程、測試、生產、行銷,都是跨國性的組合。像汽車業,引擎、車身、電子設備,可能都在不同國家生產。不只企業國際化,車子本身都國際化了。  
. E, }2 l3 A0 e; z9 D, c
9 c" V, B1 Y+ k2 t這個趨勢,帶來嚴重的問題?跨國企業的國籍是什麼?對大學而言,這個問題也愈來愈嚴重。許多大學,特別是美國的大學,都加強和歐洲或亞洲的夥伴關係,或者在這些國家設立分支機構。同樣的,歐洲、亞洲的大學,也到美國設分支機構,或與美國進行各種合作計劃。  5 @$ d* W6 x2 x' A( J$ s; p. X( `3 @
  f& K' _8 |" D
這種趨勢,帶來新的管理議題:各個單位間的關係該是如何?又該如何合作?各自的管轄權如何劃定?誰來處理彼此的衝突?這些問題,目前還沒有決定性的答案。唯一確定的是:政治界限,再也無法規範管理的範疇。 管理不管外界的事?  % m* x! D' q& C! X; h

( k8 d8 l3 L2 W- @3 N9 t2 X7 k( O過去許多管理上的假設,是建立在一個更大的假設之上:經營的範圍,僅限於企業之內,經營的主要目標,是管理企業。從這種假設出發,硬生生地把管理者和創業家分成兩類,把管理和創新劃分成兩種不同的功能。這種區分毫無意義可言,因為不創新,沒有創業家精神,企業就無法長存。  
) N; S) I( Y% D0 q8 z1 \4 w: J5 G- t+ M/ k
每一種機構,都要在每天的經營管理活動中,建立四種創新的機制。
0 [% x. `9 Q3 T! S$ k( S) ^
- z0 m4 Q# S1 H: R2 t! L: X首先,要有系統地拋棄過時的產品、服務、製程、市場、行銷管道等,以使資源能做最有效的配置。  
7 W6 t$ q4 o6 b. l
0 ~: a5 ]2 w. a其次,組織必須有系統、持續地改善。  $ a- s- Z3 X6 _  g. K# a
+ T# q$ |: w* z: T5 s6 L& U- v% b
第三,組織必須把過去的成功經驗,有系統、持續地加以發掘和利用。必須在既有的基礎上,建立一個不同的未來。  - h9 b/ L# a) e% Z7 h, i7 R' Z) ~

: s2 u' v' `6 K! D* T4 k3 I最後,組織必須有系統的創新,也就是拋棄、取代今天最成功的產品,創造全新的未來。  6 f: u* r) }( x: e$ s

1 |& j( ^$ v, r; Y2 c& G! b# n我再強調一次,這四個創新機制,不只是可行,更是企業存活的必要條件。  
  y1 G: Z" ?& T( v3 e- n% |* b, R" r3 a5 |: ~% z
要創新,必須要不斷有外界資訊流入。但過去用來引進外界資訊的工具,由於管理者的內視,有時甚至被用來扭曲外界資訊,以迎合企業的目的。  
& B& U+ x! C0 c
" h" u) U. K$ M1 e9 [資訊科技的崛起,更加深經營管理的內視傾向。七百年前發明的會計系統,目的是在記錄、表達內部資訊,根本與外界資訊無關。基於這樣的系統而發展出的資訊科技,只不過被用來製造更多不需要的內部資訊。經營管理不需要更多內在的資訊,它需要的是掌握外界的變動。  ! y; P6 j; u6 p3 K
$ ]9 Q( b: B( p+ C  e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知道如何系統性地獲取有意義的外界資訊。這是未來三十年資訊科技最大的挑戰。  
. _( b# `8 n6 ]2 T: Y6 R2 Z6 M) q2 E0 Q% T) C3 k0 X. E/ d* ^+ Z
要建立外部導向的管理,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什麼,然後活用資源來達成目的。京都陶瓷(Kyocera),引領世界無機材料創新的日本公司,追求的是創新領導。它最大的競爭者,德國的Metallgesellschaft,追求的是市場佔有率。二者的目標都很合理,但因此形成的策略就截然不同。  
& V( y, a" U* t& w- s0 s3 [+ N2 @3 A
這個道理,不只適用於企業,也適用於大學、教會、慈善團體以及政府。    C, w% _$ d. R
8 c3 w! `+ x3 G4 h* ?$ W) \" v
我提出許多問題,但儘量避免提供答案。我只想透過這些問題指出︰現代社會、經濟以及社區,重要的不是科技,不是資訊,不是生產力。現代社會的中心,是有完善管理的各種機構。透過這些機構,社會完成它想做的事情。而經營管理,是工具,是功能,是方法,使機構能夠完成任務。  簡而言之,各種機構不只是存在於社會之中,被動地反應社會的變化。機構的存在,是要完成社會的任務。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发表于 2008-11-7 10: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期待能与优秀的管理人员交流.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发表于 2008-11-7 10:4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精彩,管理是一种科学,要随时代而变化,当前对于一般的中国企业,认认真真的按照ISO19001的要求和理念去进行管理,就能取的不凡的成就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发表于 2008-11-7 14: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繁体字有点不习惯,呵呵!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橡胶技术网. ( 沪ICP备14028905号 )

GMT+8, 2024-11-22 07:42 , Processed in 0.02303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