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02312
- 精华
- 积分
- 363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2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6-4-1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他山之玉,可以攻传动带、轮胎、胶管、胶辊、避孕套.....) R/ n* w+ `, w, c$ I0 ~4 v
. m2 \+ E( t4 M* H/ Q x
e1 l) K1 L e( u# q橡胶领域的跨国公司几乎不在中国期刊中刊发论文,相反却申请了大量专利,近年来这种情况也在国内技术领先企业中普遍出现,所以观察专利申请相比阅读核心期刊更能直观地体会某一技术领域的技术发展方向。) S7 ^2 d6 X0 q& l; Y4 C7 J
! \4 P' h' B- ^4 ^; g. G; h+ z1 I. w; X' i笔者2008年5月初曾就木质素在橡胶领域的应用申请发明专利。稍后的回顾中发现:米其林于同年同月的月底申请木质素在轮胎中应用的专利,因其申请在后,未被授权;固特异则早在2006年即已申请相关专利。米其林申请的是碱法制浆得到的碱木素,固特异申请的是亚硫酸盐法制浆得到的磺化木素(碱法制浆与亚硫酸盐法制浆各占浆纸总量的70%与30%)。勿论两者在技术上是否可行,两公司专利布局的前瞻性、专利先行的倾向性十分明显。本文就国内橡胶企业的层面交流有关专利规划、布局与申请的体会,不是论文,抛砖引玉,写到哪里算哪里。, {4 ?. F- X2 K7 o% D3 _6 M
k- n' o' m; S
$ R; I' [. j* q* v6 ?) A3 f一、存在的问题
' ]# Y4 a, q8 |. ~4 J2 ?: X) Q
( G) `/ O% t6 U {(一)专利申请的质量有待提升3 P4 k- R C+ H" U5 w7 x [! Z% F
& m U# E: `0 b8 | V8 I
这个话题其实众所周知,不必啰嗦,但是还是想简单讲一讲,当作正文的开场白。5 j. d. T3 o4 m2 p/ q
8 d P! ~4 N. C# z下表为国家知识产权局2016年10月申请公开与授权的橡胶领域发明专利,其中申请公开179项,授权29项。有关技术领域未遵循国际专利分类表(IPC)的小类号进行分类,以下、以后也不打算按IPC进行分类,一是说不清楚,二是一不小心把我自己也绕进去了。
}" E$ {. {5 L" \0 N2 a; F4 q5 s# G* R& `3 D
7 R, a- B8 s8 d! p0 j. V2 `3 E
注:本表中的公开专利与授权专利之间无对应关系。, C# p6 R* `7 Z7 O* w/ i
( R# R0 F |# s; g. A8 B" `
从上表可以看出,国内橡胶企业与相关部门对专利工作的赶超心态可谓急切,应该说,专利保护意识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从国内企业申请量占全部申请的68%到授权量仅占31%来看,落差巨大,投入产出不成比例。4 {: F5 p" ~* c& ^/ D
# l( ~( K1 i6 B从申请专利的技术领域构成来看,企业申请主要集中在配方技术领域,约占企业申请总量的63%;具体到单个的专利,又以对企业的商业秘密资源进行暴露式开发利用占多数。笔者以为,这种状况并不有利于企业知识产权的形成与保护,特别是对商誉,恐怕负面影响会更多一些。8 M3 b! G& m) _: P6 B
; \: ]; a" r: U* f1 w) q6 g
(二)缺乏规划与实施能力
* ?8 b* F; f5 t/ o5 U' }; ]. J; q* K0 F% B$ U0 z; n1 e
以本人有限的观察,国内橡胶企业申请专利,固然有内在的事业驱动,但获取政府资助与奖励、获取某种资格、满足上级单位指标考核、满足招标单位的评价体系、专利代理机构的说服等等也有很大的影响。考察企业所申请专利的内在逻辑时,往往头绪纷乱,不能排除一时心血来潮的情况,表现为事中的一时热与境迁后的一时冷,也就是缺乏专利布局规划。
7 D+ P9 B3 p& L/ a R4 c+ K
) O! i3 Z O6 P& h0 A1 F也很少听说国内橡胶企业内设立有专利工作机构。专利工作具有跨学科性,需要对行业的整体发展态势与前沿有较深的了解与把握,需要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与诉讼业务有一定的实务经验,需要有较强的写作技巧与能力,涉外专利还需要有较好的专业外语水平,雇佣一名专利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问题随之而来。但由于专利工作与即时经济利益之间存在一定的隔离,除非企业因专利侵权被诉后多次巨额赔偿或者核心技术秘密泄漏后导致短期内就出现了经营问题,否则还真舍不得。这种情况下,就算有了专利布局规划,也没有实施的能力。( q; X6 B u% A; d
8 C' `; |2 p- j% F
(三)如何选择合适的代理机构与代理人没有提上议事日程
" p5 z! A# o" {) e+ n- }) y0 [4 Q' p0 a
从相关专利数据来看,国内橡胶企业聘请的专利代理机构基本依据就近原则而非专业原则,也就是如何选择合适的代理机构与代理人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
3 G( f! y2 y9 @4 f2 Q i
0 Q( @ t& d! W3 C; h7 k 就笔者的经验来讲,选择专利代理机构与专利代理人的重要性不亚于选择合适的人来撰写专利申请文书。前述2006年5月笔者申请的木质素专利,开始时聘请的代理机构隶属211、985大学,代理人除具有专利代理人资格外还具有国内著名高校授予的化工硕士学位,但专利在实质审查过程中经一通二通后被驳回,转聘其他代理人与代理机构后才复审成功。其后笔者的多项专利申请均由后一任代理机构代理,发现简单到连答辩也不用兄弟自撰了,可谓事半功倍。% y. ]% a" s0 G! P# n
! z w3 H; \ Z5 d3 k : @$ e W( `8 }2 j
, Z# I8 |& m: S" M
二、提升路径9 C! {' ^; Z* S d- |
' H) L7 b; s5 S- O" _. u7 S下面结合笔者的经验,从两个方面谈谈提升专利申请质量的路径,一是关于专利文书撰写人需要注意的事项,一是作为企业技术负责人需要注意的事项。
$ j$ E: z y% m: j6 _
/ t. k. F3 i. u1 f: V(一)专利文书的撰写人" {+ Y; }$ [! [2 q0 z, S/ f
0 Y% s7 Y$ w! s3 Q1、专业技能的提升2 A% ]1 f7 i! G. V0 t5 P% }" G. w
9 ?+ b: X' T- I3 D- D) U$ g1 C; J
兄弟10年前恬任一轮胎公司的董事长时,不愿过多干扰总经理的经营工作,找了项当时公司内没人做又不碍着别人的事——搞轮胎专利申请。从公司实力出发,我选择先弄几个防御性专利——轮胎花纹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书由具有高分子材料专业轮胎力学方向硕士学位的结构室主管撰写。
+ M! K6 |" v* F' |% ^4 a {& z$ v& W6 b' {2 c0 x4 k
各位,现在申请轮胎花纹专利多采用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的途径,又快又简单。但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就麻烦多了。你的创新点在哪里?这个块那条沟哩条筋到底有啥用?为什么是这个角度而不是那个角度?申请文书交给我后连审两次不能通过,主管生气了:你这不是故意为难人嘛!兄弟后来追问申请文书的修改进度,主管说已经交专利代理机构发出去了。那位朋友问了:你怎么不生气?怎么不追责?我倒是想生气呀,可更怕他跟我说:那你自己来写!何况实际上由于缺乏必要的包括设计与验证的技术手段,任谁来写,其实都是瞎编。
! P' ^) i2 B1 w1 s0 }! L& Y' @1 u- G6 ]( K0 _
承主管的情,我虽然没做什么工作,也将我列为该轮胎花纹实用新型专利的发明人之一。但是老实讲,这份专利文书是我至今撰写的四项轮胎花纹实用新型专利中最难为情的一篇——没能自圆其说。好在该实用新型轮胎花纹专利没有受到异议,否则大约只能接受专利权被撤销的结果。& N# P8 |# T0 D
5 n! i/ x N8 _% M& Y4 C4 y3 a以上这个小故事,只是想说明,就算是轮胎力学硕士也不一定能说清自己设计的轮胎花纹里有啥花头、套路,我们还不需要学习嘛!. s) i3 t: J8 o( V. o1 q1 s+ T0 [
& o" m) g v) Q" r3 M
2、撰写申请文书技能的提升# Y5 S. _: c/ W: @$ i# N8 {
% l) {# c6 {, g5 F* d
这里兄弟偷点懒,否则本文太长。各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阅同一技术领域本世纪初、上十年以及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三个不同时代的专利文书,稍稍揣摩就能有所收获。
2 ], d D$ d8 z5 M$ ^
* r4 I7 Z) L) V1 h2 ]( Q7 @# L3、注意技术方案的完整性
' c9 }$ M0 _. ^' p3 a/ a1 S4 Q3 i5 P# w* a4 W* O9 i* o9 f% X, N9 z2 `
这个问题往往被许多专利申请人所忽视。以国内企业大量申请的配方专利为例,对比本文附件所列的两家日资胶带企业的专利申请文书,可以简略看出其中的区别。国内企业一般就配方谈配方,最多定义到一个“复合材料”就到此为此,而日资企业往往将权利要求从配方延伸到产品。
' K6 c& {; r! j: U9 N. a
; `! C$ k2 L2 f9 g我的看法是,专利权利要求的边界应以延展到可视、可鉴别、可外部化的公开销售的产品为上。用于销售的产品肯定是外部化的,这就为鉴别、认定提供了必要条件;而配方是内部化的,非企业内部相关人士不能了解,如果鉴别无从谈起,枉论侵权认定。所以即使你是一家混炼胶企业,销售产品的形态就是混炼胶,而且有十足的把握从侵权产品中鉴别出要求保护的权利内容,也最好以技术秘密的形式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 P& j: ? n& ]
7 x1 x3 i; T0 G3 q# A, ^
(二)企业技术负责人
2 I7 u: j* Q" M( \. ]5 y4 x- ~3 J5 W# N# W* R
1、前瞻性与全局性1 ^# x% C" |+ T: K; v/ Y
$ j9 o5 R' W. R+ S$ B- B前瞻性是授予专利权的要件之一——专利具有创造性的延伸要求。前述固特异申请从亚硫酸盐法制浆得到的磺化木素在橡胶领域应用的专利,就笔者有限的文献阅读经验来讲,全球就此一家,技术方案是否可行也许只有申请文书原初的撰写人自己知道。可你作为负责任的企业技术领导人,万一这个技术方案可行呢?这得多大一块蛋糕呀。理性的做法有点像我们困难年代参加联欢会,桌上摆的瓜子花生(也没其他东西了)抓一大把先舔一舔,或者打个喷嚏,沾点鼻涕口水,把别人弄恶心了好揣在兜里带回宿舍一个人吃。# _* G8 ~. R4 \3 S% D! J
/ L- z/ Q9 a) b
专利申请文书的撰写要求具有一定的全局性,你不能今天在轮胎上申请一个胎侧打标签的激光蚀刻技术方案,明天发现其实胶管上也可以这样做,再在胶管上申请的时候,专利审查员可能会告诉你,这个技术方案已经没有新颖性了。
. D' h# A: G( J2 P; l: E; x5 B1 R' w; P7 \3 M1 T
怎样把握前瞻性与全局性呢,只有多读多听多看。但是知识大爆炸年代,各种资讯泛滥,兄弟简略数了数,橡胶行业公开发行、内部发行的各类期刊至少达28家之多,网站、以手机为平台的自媒体如雨后春笋,一不小心又出来冒一家——有读不胜读之感,这是负担哪!
) H2 y# h) O4 m" H( f( N) E: ]7 q1 K* \
设立专门的机构来进行技术情报收集与分析对大多数企业来讲成本太高,那就关注百年橡胶吧,每月拿点时间出来浏览一遍专利摘要与论文摘要,基本上心里就有个数了。% z- s( @$ t% a$ y8 a3 E
' U, c7 O- x9 T8 K5 u. F3 P
那位朋友说了,你们搞的那么多,每月有十几天在推送新的消息,烦死我了,不能精简点吗?我说朋友稍安勿躁,慢慢满足您的个性化要求。但大家都说文理相通,那工——工没有不相通的道理,很多创新其实来源于对其他领域的触类旁通。你难道没觉得不少技术诀窍说穿了一钱不值——那个胶带厂的谁谁,别人轮胎厂的谁谁早就这么干了!3 N+ J( A+ L/ _2 N; l
9 [" C- }0 s% Z' E8 m+ O: S2 g2、建立与咨询机构的不定期沟通机制
$ h* D' B' t! D: z1 z
l. b5 l3 j1 g" M, t$ g这个也不用多说,术业有专攻,专利代理人对橡胶技术领域可能了解不深,你也没必要花费时间精力去布局、规划专利申请,不懂、不清楚、没把握就花点钱问呗。$ v! I* m' f$ _ @/ G W
9 c( p, Y7 L0 R" o1 N1 a/ P3、防御性专利与进攻性专利选择
3 V( L6 p/ h3 U: b8 m, p
) W, H+ ~3 Q% N1 m# J4 P% \防御性专利与进攻性专利这个词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赵俊慧的硕士学位论文《我国企业专利战略研究》。不管赵俊慧先生/女士是怎么定义的,兄弟以为所谓进攻性专利就是专利持有人手中的标枪、弓箭、投石、**等等。专利权是对世权,对不特定的假想侵权者怎样才具有杀伤力呢?你的武器一是要量大,二是要低成本便于制造——一击不中丢了就丢了,那就是外观设计专利了,因为外观设计专利只要形式审查合格即可以授权,符合低成本可量产的要求。防御性专利这个词,听着就觉得厚重、结实,怎么着也得是个实用新型专利吧?虽然实用新型专利也只需要经过形式审查合格即可以授权,但至少、起码你得说理清楚,有所创新,才能在授权后可能发生的异议程序中得到维持。发明专利可攻可守,权利要求范围小的那是炮弹;权利要求范围广阔的那就是战术核武器了,比如下文提到的“一指点击成交”专利申请;但如果权利要求实际上只是个点,或者权利要求的边界产品形态不可鉴别、认定,那就连蚊子也打不了了。
$ j7 M) }( F. ]; c( f! }$ X/ A0 e
7 B" x' y- |! k截止2016年12月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公告的51925项轮胎专利中,属于外观设计专利的有9146条,加上约100条左右以实用新型形式申请的花纹专利,轮胎胎面方寸之地就有9246项专利,密度较秦军在《英雄》中射杀无名的箭雨犹有过之。; q0 M" c ]5 Y Q6 w% H( `% l
# X v9 y' a& ~" C% f当然也没有那么可怕,兄弟估计这些专利持有人就像张宗昌将军一样未必搞得清自己究竟有多少个儿子,也像大理世子段誉一样未必搞得清自己究竟有多少个妹妹。鲍橒固然有最强大脑,打败李世石的谷歌AlphaGo、战胜赵治勋的日本DeepZenGo当然也是电脑中的极品,轮胎外观设计专利持有人也不可能带着他们到处查侵权。但是,怎么说呢,要是你蠢到连产品手册、宣传海报也是照抄的,被逮个正着那还能怨谁呢?
8 `4 b ]" ^8 r1 {3 k: k: V; P
# r7 f! g$ U: A- I; L就目前的技术现状而言,其实国内轮胎企业申请轮胎花纹专利,应以申请实用新型为宜。但你非要说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御,非要搞些外观设计专利,那也自然由你。
6 k3 I8 p5 ~, F9 c
2 r0 r% k S( X" y. N3 Q" I& \4、专利池的构建* Y* J2 W; a; m5 d* L: a) D' t
1 n" y9 U4 H3 w* X. J三之星机带株式会社在华申请发明专利52项,截止2013年11月29日,已授权33项;阪东化学株式会社在华申请发明专利95项,截止2013年11月29日,已授权56项9 G) h% l! M# w6 T2 }' W$ x% b3 h8 f
9 r) d: N: X3 U2 V, T3 {4 S( } D6 O2 u3 J6 B; A0 S
三、其他
5 I' X, v0 N! n( a+ X3 b( M: ^8 Y( s5 [# f# z; W, C
希望各位朋友看了本文后,不要有畏难情绪。在技术资源并不十分充足的情况下,兄弟建议企业经营者也可以申请商业方法专利,比如亚马逊还是E-Bay就曾申请过“一直点击成交”的专利,花旗等银行更申请了大量金融衍生业务的专利。实际上,经营者在经营方法上的创新正是我们的强项。
: y! Q$ Y3 Y; W
$ j2 I6 i6 y6 g5 h所谓“一指点击成交”,就是手指无论一点哪里就成交。该专利申请公开时自然一片哗然。可想而知,如该专利获得授权,现在开发网上交易的运营商均需向专利持有人缴纳专利许可费:每敲击一次键盘从网上购物就是一次专利许可呀!后来据说有一异议人提出:我奶奶又聋又哑,她去买什么东西都是用手指朝货品指一指,售货员就将货品交给她,这也是“一指点击成交”,所以该专利申请缺乏新颖性这个要件,应当驳回。当然,这个专利最后没有授权,也许是前述异议成立,也许是专利审查员认识到对公共利益的影响实在太大。8 t( V: T' u6 m$ i' |, K& \
1 f0 m G" x) k9 T
至于花旗银行的金融衍生业务专利,各位可参阅《南方周末》2002年09月05日的经济版中《花旗专利暗器》一文,也是一篇极好的在企业层面分析专利战略规划的入门文章。6 Y0 a, S" l7 K( d+ o8 @
/ }4 z/ |; E2 T之所以推荐两家日资胶带企业在华申请专利的情况给大家参考,是因为东夷毕竟与我华夏同文同种,不少技术词汇也来源于日译,易于发生通感而之于理解。至于西夷茹毛饮血,多吃肉没茶喝而不便秘,无膝盖软骨不能跪拜居然陆上蹦跃如飞,殊非林文忠公与小弟所能解者,还请各位高段位朋友自行查阅借鉴。" `5 s! G4 N+ [
* M8 x' y$ Y' b, l; M兄弟是个话唠,说到这里还没上正菜。额,想想还是算了,各位自己吃吧。我嚼了后喂给大家,一来不敬,二来没有味道,三来想想——实在恶心。
2 |4 Y& l( W4 B: f9 t/ o8 R4 x0 P* U6 D
以上浅见,欢迎批评指正。(百年橡胶), ^4 U4 J& q-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