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0103
- 精华
- 积分
- 1109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5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7-4-1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楼主 |
发表于 2008-9-23 2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的竞争拉开帷幕
. @, M/ N& F* |8 { i
+ c3 V+ n. B* P2 \5 t 2006年道康宁、瓦克合资的张家港45万吨有机硅单体项目获批,帮助两大巨头确立在中国的垄断地位,引发有机硅行业的全新竞争,强者更强的局面越发清晰。- e) \, M/ B4 {" ^1 h
. @8 y" {+ j+ B1 g# G 道康宁已经完成了在美洲、欧洲、亚洲个建设一套世界级硅氧烷装置的战略布局,收购专业生产硅烷偶联剂的日本尤尼卡公司,继续扩充实力。
0 I1 b+ t( ^6 o( @( D
. J# D3 X% \- V/ d5 P( H 瓦克也已经明确提出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希望获得超过中国和亚洲有机硅行业平均水平的收入增长。瓦克在中国的第一家有机硅弹性体和密封剂工厂已经于2006年开始建设,预计2009年前,在中国投资将超过2.5亿欧元,继续大力发展具有优势的多晶硅、单晶硅及气相法白炭黑业务,并利用副产原料扩大有机硅单体的生产。. V, p' T4 z! j( _0 \* O
& N" Q- I9 O. e; S, i* O: M8 Q
信越公司则明确不再发展硅氧烷、单体以及硅的生产,将主要精力转向下游产品开发。
}; |$ S/ s4 ]9 b' I1 H3 W
! B- s5 i' _, B 迈图未来在有机硅行业的发展方向还不明朗,但是迈图与新安合作并引进GE日本有机硅的技术值得我们关注,输出技术的举动在研发和生产技术壁垒很高、行业发展很快的化工巨头企业中并不常见,输出技术无异于培养竞争对手,尤其是面对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竞争对手。例如巴斯夫、拜耳在聚氨酯MDI、TDI生产中,都不会以出售技术或与中方合资的方式进行合作,技术是这类企业的生存之本。作为一家资产管理公司,阿波罗收购GE有机硅资产并组建新的公司迈图被很多人认为是资本层面的运作,如果迈图日后被出售,将可能对全球的有机硅竞争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J7 ~6 f" l6 W6 x
0 t, j" S5 m( N2 u) s5 v
中国成为争夺重地
' ~4 k; @" w' k
9 }+ b2 l, F- j/ _" g 中国经济的快速进步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成了全球有机硅行业关注重地。
6 K8 F# [/ s/ \! Y, ^9 }; a( ` T6 F$ P2 h& y" n& O
出于对各自技术的保护,国外企业纷纷采用独资企业的方式进入中国。( ], Q/ z* x; P, X5 L3 f7 M) C
6 K8 }6 f) W: J9 @6 U( l 道康宁已经完成中国战略布局" j2 O t! n& o* r) l0 f( o. y
0 v& |! A% y3 `- e9 }2 [" q' ]7 \ 1973年道康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迄今在中国的投资总额已超过4000万美元,分别在上海、北京、成都、广州及香港设有办事处,在上海松江区设有生产基地和应用服务中心。
$ q2 i* [0 M# K C B1 X! P' J0 v8 O4 ^( M. T( J) y6 z
道康宁已经完成在我国拥有,从“技术服务——生产——销售”、“从初级原料——中间体生产——下游产品开发”的完整的有机硅产品链条建设,“本土化”将为其带来原料供应、成本以及靠近市场的物流优势。而其他外资公司将不得不依赖其提供中间体,或者在海外加工后经远洋运输、并交纳关税后才能进入我国销售。4 x" ?+ ^5 \7 _, P) a
7 t5 I; i5 K" n4 q" T h
瓦克大举投资中国# V8 I4 k7 L4 I
# X4 I7 ~9 ]. ^: t 瓦克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和中国有业务往来。过去几年,瓦克在中国以每年大约50%的速度增长。2005年,瓦克化学品和半导体业务在大中华区的销售达到3亿欧元,占整个集团销售额的10%以上。目前瓦克大中华区有300多名员工。瓦克大中华区总部设在上海,目前在上海、无锡、张家港拥有3个生产基地,在上海拥有1个技术中心,在上海、北京、广州、顺德、香港和新竹设有6个销售办事处。
6 J; l0 q/ d( h1 p3 d
' x7 s4 M0 R. }( o6 ]; l) b7 p 我国有机硅行业的发展现状1 Y1 B9 z3 m- g- ]% r2 r
0 j5 ?/ c% d1 B5 ~. b( n+ h5 P 百花齐放3 m# T& i0 d* q3 h9 v9 C8 H% x& M
+ G s8 E2 u+ v R1 F _; Z 在国内有机硅行业每年20%以上的快速增长下,国内有机硅上游和下游企业都分享了这种成长。
' H4 f3 M0 L4 A
/ k4 Y2 t5 u" E 随着硅氧烷反倾销胜诉,硅氧烷价格不断回升,国内较大的生产企业新安股份、星新材料都纷纷扩大生产规模。三年内销售收入增长一倍,生产规模增长近一倍。
. E2 s) k7 [6 i j5 L4 \* p; Y, Y
国内较大的下游生产企业规模较小,受益于固定资产投资小、建设周期短,发展速度更快。根据我们的了解,下游发展较好的生产企业,2003-2006年间销售收入增长两倍以上。
. w0 ] @- U/ w$ ^) p4 s: K1 V1 s
* T2 [& g* j: d7 z/ V4 n0 s4 d7 f 上下游经营分割
+ v/ e' B5 ?1 I H" M7 z/ A# q% w/ ~. g3 w; V
我国单体企业逐渐开始向下游产品开拓,但是受限于自产单体质量水平,下游产品附加值较低。下游企业在某一类产品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很多下游企业只采购进口的单体作为原料。国产单体水平不高导致了现有的经营模式。
( U, `+ @& p" h. T/ u; [4 f) {3 W1 @; b2 y
上游生产技术落后% T$ J: \9 X4 R* I/ M
- L+ v: H9 l" ~4 u. C; t6 d 我们通常用单体生产的规模、质量、成本来衡量上游企业的水平。国外对单体合成技术严格保密,我国现有合成技术主要来自于成都晨光化工研究院和俄罗斯,实际运行较好的装置在吉林化工、星新材料、新安股份三家公司。: F. }3 \) Q' k- `: q+ e
2 a9 U$ r* i4 q/ e' m
我国有机硅硅氧烷单套生产能力已经达到5万吨/年,国际级的硅氧烷单套生产能力已经达到10万吨/年以上。国内多年来技术改进,但是在物耗、能耗、技术水平上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质量问题一直难以突破。
& I6 ?7 _# u2 m9 i; c5 u. G. @$ V6 W& Y
有机硅单体生产原理简单、技术密集。我国在原料的质量标准和控制、催化剂体系研究、工艺过程优化、富余单体回收等方面都与国外企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1 h& p$ _4 ~) M0 b* w5 G9 n$ W. E( p! }$ C1 x% j+ e# u
例如单体的质量不在于纯度,主要取决于少数组分,在现有分析测量基础上,国内研究无法正确评价单体检测中未知峰的成分,因而在分离和蒸馏等过程中改进有限,大大降低了单体的性能。实际应用中,下游客户通常觉得国产产品不如进口产品好用。
! j5 ?3 ~+ {& y/ ]! x6 v, s( h# u5 q) _( m
国内上游企业,如新安股份,目前已经开始向下游延伸,下游硅橡胶产品收入占有机硅产品总收入的50%左右,但是从盈利能力来看,如果以有机硅单体的市场价格计算,新安股份硅橡胶的盈利能力低于下游较好的企业。
. ~5 S. I X& ?
8 M& ]/ O" d: Q6 |. }5 c 下游产品开发落后% x7 Z6 U/ G/ c5 G
' X# U" E3 g7 o. q% g& V 我国有机硅下游市场还未出现在规模、技术、市场开发方面明显突出的企业,下游企业自身研发力量比较薄弱,主要以与学校、研究院合作研究的方式为主,在生产中不断改进。在相当多的高新技术应用领域,国内仍以采用国外公司提供的产品为主,本土企业很难插足。
$ j/ ^ ^) M& c+ k
/ ?- u" Y' i8 r3 f- b# d2 t6 L+ S 有机硅丰富的品种和广阔的应用领域促进了大量有机硅下游企业的快速成长。; ]! Z6 ?& X/ s5 f& ?8 V
' m- {. x2 J P, Y- R7 b
硅橡胶的应用集中在电子电气、建筑、汽车三大领域。硅油的用途较为分散,产品产量较小,生产要求较高的研发能力。我国有机硅下游产品品种可以达到1000多种,广泛应用的有500种,主要集中在硅橡胶领域,国产硅橡胶主要应用在电子电气产品,而在技术要求较高的建筑和汽车领域仍然以进口为主。3 Z% n. r2 u' r9 E |8 [7 S
1 Y4 c- R' E. i
在热硫化硅橡胶领域有江苏镇江宏达/东莞新东方、深圳天玉和南京DC东爵(已改名为帝熙硅橡胶);在室温硫化硅橡胶领域有广州白云、杭州之江、成都硅宝等。
) y3 M* V* J+ Y: f- a# h7 D) ~2 v8 F t& Z, v! d
在硅油深加工方面有浙江传化、德美化工(与瓦克合作)。
h& T" Q* L; Y/ k. j( f7 n+ V
; x1 S7 w( q( \0 [1 s5 a' z* V 与外资合作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b+ j, X' z F/ n1 o
* D$ L; h( s4 R) c; |/ d, m 有机硅技术高度保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主要以独资为主。但是2006年GE和罗地亚集团出售有机硅事业部为中国有机硅跨越式发展提供契机,国内领先的有机硅企业也纷纷抓住了这个机遇开展合作,“拿来主义”可以更快的提高生产水平。
" _4 o; |4 E- o9 C0 a+ S" R8 L" A( q$ Q9 ?1 x
新安股份与迈图集团授权公司——迈图集团新加坡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术建设10万吨/年的有机硅单体,新安持有合资公司51%的股权,迈图新加坡集团持有合资公司49%的股权。合资公司与迈图日本公司签署了技术使用许可协议,出资2499万美元(约2亿元人民币)引进迈图集团有机硅生产先进技术。预计该项目在2008年7月投产。采用新的技术之后,有机硅单体生产的稳定性将较现有水平有所提高,预计废弃物下降40%以上,能耗下降20%以上,新的管理理念和对技术的学习、理解更有利于新安在现有生产装置水平上的提高。& k6 [" I _/ I c" w/ ~( L
: c& Y# @7 f Z+ p% i5 ~
星新材料的大股东蓝星集团收购了罗地亚有机硅事业部全部资产,罗地亚现有运营模式未变,单是对于星新材料来说,与罗地亚有机硅事业部进行技术交流的活动已经开始。蓝星集团与罗地亚先前合作的在天津建设20万吨有机硅单体项目尚未开始进行,正在进行设计阶段,我们预期该项目投产要在08年下半年-09年。0 H1 W. ~, _! f4 U q' ]5 M3 q
& e9 h& h. p; z7 ?
作为全国经营较好的两大有机硅单体企业,新安股份利用原有业务草甘膦的副产品,开发了有机硅单体生产,其优秀的学习能力和管理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星新材料自身的经验积累和集团公司的大力扶持,在有机硅行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是值得我们期待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