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0185
- 精华
- 积分
- 14948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10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8-7-2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楼主 |
发表于 2008-9-22 18: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篇 红河波涛8 d! a' \1 M8 w3 y: K' z- q
6 W. H k3 A: K" q* [1 U
第一集 黑暗中的怒火 1 V5 g! ]* r& X( B7 c9 K
/ t( u$ g+ z7 k. ~9 e--------------------------------------------------------------------------------( w' ^6 E) i9 Y) q) Z
0 z) j3 w' ^8 X( Q 那天晚上我睡着后就一直没醒过,我还梦到渡河的时候我落了水,我一直在红河里漂呀漂,黑黑的夜里我什么也看不见,只能顺着河水向下游漂去,我漂了很远,几乎耗尽了我所有的体力,我还是没有能力游到河边。就在这时,我忽然被一根木头撞了一下。
0 Z% h* \ c2 ` X7 U/ H+ i “太好了!终于有救了!我拼命的抓住了这根木头。”0 u+ a7 s+ I5 F/ ?, N
“别抓我!起来!出发了!”
* a# v/ c# b- \8 y 这下我才从梦中惊醒,我抓的是我邻坐战士的手臂。“快!往后传,起来!准备出发!”口令迅速的向后传递着,全体将士都已整理好装备猫着腰等待着出发的口令。4 _7 A1 z! z4 E; M0 Y
猛然惊醒的我揉了揉眼睛,使劲地睁大眼睛想看清前面的一切。那天晚上天并不黑,但在橡胶林里却什么也看不见,只能猫着腰,一手提枪一手摸着前面战友的背囊等待着出发的口令。
% ~% |- L* S# k P: r “出发!”口令终于下达了。我们迈着小步走出了橡胶林,顺着山沟出了山林这才看到眼前的一切,一条公路横在我们面前,跳下公路就是河滩。我们越过公路,下到红河边的沙地上。营长和教导员已在河滩的上等着我们。那架势真象电影《奇袭》里志愿军小分队越过敌人封锁线一样。
9 o1 Y' k9 S* t “蹲下!”指挥员小声的下达了口令。我们蹲在沙滩上,等待着后面的部队依依的来到。
' Y+ Z9 c8 M" M4 S0 }- Z9 \9 ?% I0 I 这时我才定睛地环顾了一下四周的景象:那天晚上,能见度有一、二十米远,能看到沙滩上还有些茅草和低矮的热带植物,红河在我眼前黑呼呼的流着,那水流声我觉得特别大,几乎掩盖了我们行动的全部声响,河边的公路已经置于我们身后,在黑暗中泛着灰白色。我们的战士就象一条黑色的蟒蛇从山林中游出,掠过公路滑向河滩。
e) K( a0 I2 \. K" x: c% M 在我们的前面,渡河保障分队早已将一艘艘冲锋舟放入了水中,他们四个人一艘,蹲在河边都已作好了准备,我知道,在他们的身影里,有我们院里的韦国良。
/ \8 ~. [4 Y+ L6 W; w$ C) G' P/ | “弟兄们!决定成败的时刻到了,今天晚上就全靠你们了,是英雄、是狗熊今晚上就见分晓!你们前面就是越南,大家先过去,我就在你们后面,我等待着你们的好消息!祖国人民也在等待着你们的好消息!”营长在全营战士到齐后作了简短的讲话。
) b v# S/ F: v4 w) j, w; r6 x 他虽然压低了嗓门,但还是尽量保持着语气的激昂。
3 r- c7 S/ i( K9 I 我们突击营的战士单腿跪在河滩的沙地上,两手端握着钢枪,聆听营长激昂的训示,但大家的眼睛却望着前方滚滚流淌河水,使劲想看清前方越南的“摸样”。说实话,营长的简短动员并没有给大家带来什么新鲜的激励,反而觉得就象平时训练时当官的都要讲几句的“老调重弹”。
& p3 N: f; e0 d; \) c G; S 虽然我们即将跨过红河,投入真枪真刀的战斗,虽然我们中的一些人很可能看不到明天的太阳,但在那一时刻,我们却没有太多的恐惧和紧张。
J: q& D% h1 D# H# x “上堂!关闭保险,检查武器!”( U- l! s; v( D) H/ [1 D5 r* o
“出发!”口令终于下达了。
+ Y; y# {" J, {$ r$ [ 战士们按照早已练就的队形纷纷散开,向各自的登船区域奔去。我和我的步兵班向左前方的河边冲去,按照我们预先的登船计划登船。8 Q( w- h* f6 v! o
“219这边!”渡河保障分队呼唤着我们编组船的代号。$ z0 C2 C! W2 G, o* [
“219,上船!”按班长的口令我跨上了一艘折叠冲锋舟,在船上跨了两步蹲在了船体的左舷,同时将手中的枪架在了船舷上瞄向前方。5 p' ?9 y% ^! W" c/ f$ u4 p. |
“兄弟,不要紧张!还没有敌情。”是谁在和我小声说话?我低头一看,左舷外的河水中站着一位兄弟,他用他那坚实的右肩固定着我们的船身。哇!那么冷的天,居然在滔滔的河水里泡着。$ j$ F" C0 a+ L+ C+ [
“兄弟,冷不冷?上来!”我向他说到。
$ M2 X; f" @9 a4 G4 g; n; j2 e" G. b “放心吧兄弟,你不用担心我们,保证你们顺利过河是我们的任务,反倒是你们自己要多小心点!”
& c% r: Y p* g& M& M( T “韦国良在哪?”我问。
4 `! }! @2 K* w. m “不认识!或许在其他船上吧。”# c1 S M) ?, ]) d
奇怪,怎么没有他呢?还没容我多想,班长的一句“不要说话!”制止了我们的交谈。虽然和渡河分队的战友只说了几句话,但我心头是热呼呼的。他们为了保证我们在跳上船时船身的稳定,避免发生侧翻的事故,居然不惜自己的身体,在冰冷的河水中用身躯来稳定着船身,真是让人感动。" h/ p2 v8 W6 U
这情景让人想起了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辽沈战役中,我军在攻打某地的一个记录片镜头:许多战士为战友冲击铺路,在齐胸的雪水中用肩膀支撑起跳板,让冲锋的战士从他们肩上的桥板上通过,今天这一幕又在我的眼前重现了,这是我们解放军的老传统啊!
* v- ?% b1 ]; Y5 W- r9 s 偷渡的任务不容我多想,短短的几十秒钟我们的船队就离开了岸边,向对岸划去。由于是深夜偷渡,所有的冲锋舟都摘掉了马达,渡河保障分队用长长的竹竿和工兵锹来划船,他们为了保证船的正确方向,拼命的用力划水来克服红河的快速水流。我们在船上的突击队员们难免流露出担心的神态,纷纷伸出手来划向水中,目的就是想帮助他们。9 D6 o3 i9 m6 @" ?; l
“大家都来帮着划!我们的登陆点在哪?”我们的战士中有人提议。
; R& h& `8 |. m/ l “不要动,节省你们的体力!后面的事全靠你们,这里不用你们担心!”
! N: M4 j* b4 g' ?; t! s “船老大”发话了,听口气肯定是副班长级别以上的兄弟。
5 |$ R5 t) [; }" c1 g% `+ t# J “你们看,下游左前方的红色信号就是我们的登陆点!过去后那边有侦察兵在接应!”
8 o9 N8 S2 X, J( s* E4 G/ R 我顺着指引望去,在下游近100米的地方有暗红色的信号在点亮。看来我们的首长为偷渡成功费了不少心思,一定要确保突破成功。" w& s7 m& w# N
船到了河心有明显的被水流冲击的感觉,船加速向下游飘去,我们突击队员又一次担心的伸出手去划水。0 v) C9 @7 {6 r* R9 H
“不要担心!保存你们体力!”船老大又一次的制止了我们。
9 c! B! r* g6 v: L4 I 黑黑的河面上我什么也看不见,只能听见临近的冲锋舟划水的声音。由于我们的精力全部注视着前方的堤岸,以至于我到现在还后悔没有在河面上漂浮时回头看看我的祖国,看看我们自己的堤岸。可以想象,那时我们每个人的注意力都在前方,所有的武器也都指向了对岸,即便是你什么也看不见,但那情形不能允许你有一点马虎,仿佛一遇到对岸的射击我们就会全部开火。! I" K$ ^* ]+ {: k, v1 b; f) o
船很快的划到了对岸,说是很快,可怎么也需要二十来分钟,但非常顺利和安全,没有遇到一点波折和麻烦。当我们的船头一碰到对岸边,船头的机枪兵就跳上了岸,接着有人稳住了船身,命令到“上!”我们逐一跳下了船,不过这一幕并没有象训练时那么的迅速。2 O% Z7 Y4 q& I3 f- V5 W
可能是太宁静,也没有来自敌方的威胁缘故,我们是有条不紊的下船,渡河分队的弟兄们还在岸上扶着你的手给予帮助。
* r6 W5 M/ ?' N; C: l 轮到我下船了,我两步跨向船头,一抬脚跨上了越南的国土。真奇怪!当我的前脚一落地,一种奇特的感觉迅速曼延了全身。! |# J" L* D7 f
那种感觉我至今记忆犹新,那一脚踩下去明显地感觉到不是那么塌实,让你感觉到就是闭着眼你也能知道脚下不是自己的国土。, A3 F0 B3 j- F1 S9 V
没错!就那么明显。
5 Q; y) C9 p) f3 L 我一直在找原因,为什么会那么敏感,是因为越南河边的沙土比我们这边的河岸松软吗?是因为我心理上知道这是越南吗?我回答不了。但在10年后我由于工作原因又出了趟国门,那是在90年代初,我特意在大陆与香港和澳门的分界线上反复的去寻找那种跨出国界的感觉,可怎么也找不到当时那种异样的感觉了。
+ c) S: ], `. v7 J: L( {5 j) h 在踏上了越南国土的那一时刻,我回头望了一下我的祖国。8 c( h5 U8 m, o7 T S2 I
再看一眼你的祖国吧!也许再往前走一段你就永远看不到你的祖国了,那时对祖国的留恋胜过了以往任何时候。
* H; B8 O+ C/ V: }9 P" } 祖国的河岸上你什么也看不到,只能看到黑黑山影。
' z# R0 U* r$ \ X9 c: ? 在那短段的几秒钟的留恋后我迅速扭回头,面前就是越南的堤岸。堤岸是自然形成,大约有一丈多高,岸边都是灌木林和茅草,很容易隐蔽。我们从一条深沟爬上了堤岸,跟上了集结的部队。
$ Q+ d, ]1 O; ~( Y4 W: a a' M i 部队过河后,由于受河水的冲击,部队全部散落在河岸线上。但我们每个人的手臂上都有白毛巾的识别标记,因而很容易识别。“二连一排到齐,二排到齐,三排到齐……,”随着各排长向连长的报告,全连没有一个掉队。
1 q% e: n4 u' N9 C+ h “前进!”连长下达了出发的口令。
2 l/ g/ x8 Z; U2 `' ^, v 按我们在战前的部署和侦察,我们要攻击的滩头阵地距河边还有一公里多,我们必须在凌晨7时以前拿下整个滩头阵地,以保证我师的主力过河。我们连迅速集结并立即向我们的目标摸去。
6 \( p- A: \8 F$ z" L 翻过堤岸的山丘后植物少了,地势也相对平坦起来,出现的是一片荒野,也有一些稻田,我们快步的在其间运动。
; @% i) v. ?- p2 @9 v* ~ “越南,我终于踏上了你的国土!虽然没有接到你的邀请,虽然没有经过你的允许,但我还是来了!我没有护照,但我手中的武器就是通行证!”战前我们大家就是这样议论的,但此时我们“武装访问者”的优越感尤其明显。 z" l0 [5 O1 C2 T' c* A* u
战前给我们布置任务时,我们很清楚自己的任务就是夺取越军的滩头阵地。如果我们横着看这五个一线排着的小高5个高地,从第一个高地的顶端到最后一个高地的顶端距离至少在1600米,如同你拳头上的五个指关节,以中间的最高的248高地为主要支撑点,它控制着红河沿岸近2公里的河面。这个高地后来在我军79年版的地图上又标明的是232高地。而越军的滩头阵地距离河边我军将要架桥的位置直线最多600米,这就是说他们使用最常规步兵武器对你封锁,在两公里的河面上你也别想架桥! ]6 u% U% s6 d. E
“凌晨7点一定要拿下!”我们牢牢地记着上级的要求。我们营必须要攻占这个滩头阵地,为我师的主力进攻打开通路。. v6 o' [( h- _* f0 _
说到我们用的越南军用地图也挺有意思,当时我军并没有很详细的越南军用大比例地图(其实是小比例地图,只是部队习惯把比例小的地图称为大图),我们都是用美国人绘制的军用地图,美国人在越南战争时绘制了很多地图,因为他们有航空侦察器,绘制起来要容易的多。有很多他们认为价值不大的地区都是用的简易绘制,直接航空照相再投影印刷。就是没有具体的等高线,只有地名和明显地形地貌,让你能看清关系位置即可,地图上还印有“根据美军地图绘制”的说明。" d: O; W W; S% B7 S
很显然,越南人吃了我们不少好处,在美军撤走后他把地图也给了他的“老大哥”,也算是“一点回敬的好处”啊。
" {' G: ~" F, c 1979年还击战结束后,我军又根据美军的地图加以修改,绘制出了我们自己的军用地图,我们是再也没用上了,只能给后来的部队使用了。. U+ m9 J* y6 t' k
地图是步兵作战的基本依据,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外作战,地图的重要性就越发突出了。我们用的最大的地图都是1:5万的比例,也就是图上1厘米,实际500米,误差能不大吗?按步兵作战的特点,地图最好用1:2.5万的,即图上1厘米,现地250米,4厘米就是1公里,这样就是哪有一条小路、哪有一口井你都能在地图上看的见。可当时我军没有这个条件。
% H& y9 n5 K: T, [5 g% ~ 正是因为这地图,还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我们刚走了500米就遇上了3连的一部分弟兄,他们走散了,连长带着两个排和我们遇到的一个排没能集结在一起。就是由于我们的军官水平不高,对地图误判错误也大,才造成了这个结果。三连是这次战斗的主攻连,我们连是助攻连,战前制定的攻击方案都不在一个方向,这可怎么办? d3 I/ [0 l2 q
由于当晚规定在战斗打响之前不得使用无线电进行联络,我们的连长刘明丰只能当机立断了。/ p$ U" R6 E6 g F2 b* I$ E2 h
“三连三排加入我连行列,在二排后跟进!必要时我连先发起冲击!接替三连主攻任务!”连长下达了命令。
8 r6 _ n+ z* @! J 我们营的将士们要在今夜拿下滩头阵地,必须要按照准确的路线抵达目标,必须要互相配合、密切协同来打击目标,夺取胜利。那天晚上我军战士互相识别的标志除了手臂上的白毛巾外,还有一个最牢靠的识别:“口令”!
3 V- A3 d) H1 O# @* j8 o1 O 那天晚上的口令我记得真切——“密切协同!”9 I% M+ F g0 v T
问:密切!答:协同!那一定是自己人。8 V3 Z5 \2 x% F6 {* q
这一口令标志着那天晚上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全面开始,拉开了广西的东线和我们云南的西线全面进攻的序幕。是不是东西线全都使用这一口令我不知道,也不知道这一口令是否写进了我们的军事史书,但我知道西线的部队那天晚上都使用这一口令。0 Q+ D( N! ~6 C7 w- S) W1 C
你想想吧,那么多部队在漆黑的深夜,向各自的目标攻击,有些目标是多方向攻击,万一伤着自己人怎么办?抗日战争中的李向阳能用这边打两枪,那边扔两颗手榴弹的方法使日本鬼子和伪军自相打起来,他依靠的是什么?不就是他知道鬼子和伪军不能很好的相互识别吗?我们可不能用对付日本鬼子的方法伤了自己人啊!$ ]3 B5 T7 o3 g& n. T; k# a; [% y
我们迅速向目标接近,两个侦察兵给我们引导着通向攻击目标的道路。行进中前面的一片茅草挡住了我们的去路,这些茅草学名叫飞机草,比人还高,进去后你根本就找不着方向,越南到处都是这种草。
8 _, _/ I) Z8 [- {% x, x 为了判明方位,连指挥员们钻进了那片深深的茅草中,用雨衣遮挡起手电,展开地图来判明方向。“扑通”一声响起,随之传来小声的呼救声——“快救我!”
' E* B. w. L1 u. R; I “怎么回事?”大家紧张了起来。原来是茅草中有一个深坑,足有两人多高,我们的一位战士掉了下去,幸亏不是越军的陷阱。是越南农民挖土挖的土坑?还是自然形成的深沟?没人能说的清,直到过后也没人去验证。反正那人没有受伤,只是滑了下去,排里的战友很快用绑腿布把他拉了上来。3 \! {/ ]) s9 g( L1 e/ [ ?4 e
“还好,不是越军的竹钎坑!”我心里想。9 u& _9 O2 T0 H
“大家要小心!”侦察兵告戒着大家,相互传递着提醒的口令。
5 a& A3 y- T. S4 W “既然那么难判断方向,那两个越南向导呢?到哪去了?”我提醒着连长。
3 S$ f) o4 C4 Q7 I1 f" {5 R5 C$ A 大家找了半天没见人,原来是利用夜暗逃跑了。当时真气呀!很不得抓着就给他一枪!可现在,用现在人的观点来看,人家干嘛不跑?值得他们卖命吗?子弹不长眼睛,更何况是晚上?走就走了吧!不管了,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C9 d# C6 m. [: t2 A& T3 x
我们走出了草丛,继续向前摸去,不停地在山丘和田地间运动。: w" p( X- D) U1 W( y9 q0 W, \
奇怪,鸡不叫?狗不犬?怎么越南这边没有村寨呢?也没有鸡鸭猫狗呢?这么大队的人马要是在我们国家的农田里运动,村中农民兄弟的鸡啊、狗啊早叫的不停了。8 O% |( i) v6 b. O) h
的确我们没有碰到任何村寨,一是边界上的村寨少,二是侦察兵们为我们选择了一条僻静的路线,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在接敌前尽量地隐蔽自己,防止暴露,尽量地选择敌人的侧面进攻,避免敌人正面的障碍区。
) H6 j* O# F2 V: B6 Z# W 当我们又一次的上到一个小山丘时,我看到我国那边的公路上已经有车灯亮起,也有马达的轰鸣声传来,很显然是汽车在开动。) D: M E3 V, H) A" [
是我军舟桥部队在准备了吗?时间还未到啊?连长着急了,命令加快行动。我们几乎是在小跑了,在这时,当我们穿过了一个小山沟,眼前一下开阔起来,出现了一条公路横在我们面前,公路对面的路旁立着一个象地质勘探用的井架,旁边是一个大帐篷。
% ]. a7 x$ n2 G+ H. R “隐蔽!”全连迅速散开卧倒,我找了个有利地形观察着,连长随即命令一班上去搜剿。: h: w3 M; X' J9 d3 J8 l* Z L7 [
一班战士在我们前面散开,全部悄悄地打开了枪刺,象抓小鸡一样的围了上去,我们手中武器的枪刺第一次派上了用场。由于是晚上行动,又要跳渡船,我们全部武器都收起了枪刺。并不是象平时训练时,只要是用枪,必须打开枪刺,如果哪个小子在射击时没有打开枪刺,必定要被连长骂一顿,可现在,一切都要根据需要来进行。
2 D8 |8 e4 e: ^$ i! u/ Q 勇敢的两名战士还摸进了帐篷内进行搜剿,结果没有发现任何动静。
0 Y2 \: z" g- ~ W- O" U “没人!但有床被!”一班长小声的报告。
! |! U# H7 Y' Q) h “不管他!传各排长向我靠拢!”连长小声的传递着口令。
D3 c" x+ s# W4 t2 D “现在我们看到的井架,应该是我们在战前侦察时看到的位置,现在我们要进攻的191高地就在我们的左方。”连长在大家到齐后给大家说。
9 w+ |5 e7 H& x' i* b, v, S “传自动武器全部上来!冲锋枪和机枪!”连长下达了两个口令。2 j% D% J7 _0 d- I0 g( U5 P
我们已经接近攻击目标了,他这样做是怕和敌人突然遭遇,如果和敌人相遇,那就看谁的枪快了!我感觉到我们很快就要打响了。- Q9 `7 ~4 c8 U& W* i
我紧紧的跟上了连长,这是我们在战前约好的、也是他挑好的人选。我和另外一个重庆兵——何崇宾紧跟在他的左右。1 a9 N2 b' f- @! s' i( ~2 o, ^
“大家注意,前面就是191”!侦察兵传话说。& ]" A! h3 y) \! S
说话的是我们团侦察排一班长李汝新,四川人,个子高高的,摸样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帅呆了,有着过硬的擒拿技术,平时我们步兵连的弟兄都把他们当英雄看,他走在我们的前面提醒着我们。. m# t) A3 t" [. H/ m
191高地是越军滩头阵地的其中一个,它在248的旁边,我们的位置刚好摸到了它的侧后面,这样刚好可以避开雷场和防步兵障碍。真是好啊!我们就想找这样的点进攻。
7 d+ G8 P$ F$ v3 x; v* [4 L “向后传,前面就是191!”4 n% H- o1 ^/ P( {1 P. y$ M7 l
“向后传,前面就是191!”口令在悄悄的向后传递着。
. C. V- h& \2 m 正当我们接近高地脚下时,一道深深的壕沟拦住了我们的去路。壕沟有4、5米宽,下面黑黑的,不知有多深,就是山鹿也跳不过去,何况我们是全副武装的士兵了。5 @# ], e* }5 B* c
两个侦察兵急的团团转。怎么办?他们侦察时没有发现这道壕沟啊!前面的先遣班和侦察兵沿着壕沟寻找过沟的办法,其余的战士全部在沟外作好着战斗准备。
0 C2 r0 }$ y' ~4 b2 @ “过来!这边有独木桥!”部队又开始了缓慢的运动。原来的确有一根木头横架在壕沟上,也许是越军平时用来通过的通道,不管怎样我们总算可以越过壕沟了。大家互相照顾着、沟对面的人接应着。; u0 G( {# e2 A7 T7 Q
我看不见沟底有多深,只感觉脚底下踩的是根电线桩子,要是在平时让我过我是无论如何也不敢过去的,可那时我不知哪来的勇气和胆量,甚至没有感到害怕就过去了。8 v: ?* p7 r3 |* \' g# n
看来平时的障碍训练还真有用!# Z. b% E$ l9 e x$ e& Z/ L/ ~3 L
“散开!上!”我们全连开始向高地上爬去,之所以叫爬,是因为那坡陡的非要用四肢来爬。越军在山顶上为了修工事,用推土机往下推了很多的松土,我们每爬一步似乎要向下滑两步。其实,这个上山的路线并不是事前选择的,而是遇上的,我们并不知道越军在这里推了很多松土,反而是这样的地形不会埋有地雷。' @' m: I0 ^2 V$ I3 V
连长不停的下达命令:“散开!准备战斗!”“快!快!”
1 y" c0 M( g1 V% ` 全连战士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大家纷纷地向山上爬去,那情景就象电影《南征北战》里解放军和国民党军抢山头,所不同的是我们非常的安静。% g( f2 e9 e. }
我们终于爬过了松土,来到了半山腰上,悄悄的向前摸去。
" V$ |" t; [! J 突然我的前面闪动着火光,并传来了“夸拉夸拉夸拉……”的枪运动的响声,伴随着子弹的呼啸声一个黑影从我身边一跃而过,我本能地伸手去抓没能抓住,那家伙很快地滚入草丛没了身影。
' \9 d+ @: P% J5 S& b) f 我知道这是前面侦察兵开的枪,就是那侦察班长李汝新,只有他们才装备了我们所说的64微声冲锋枪,老百姓说的“无声冲锋枪”。那枪打出来就只能听的见枪栓的响动,听不见枪声。很显然他是想把那逃跑的人击毙,枪口是追着那小子射,但他没想到我就在他的下面,子弹对着我来的,就从我身边飞过。
' O; b# \6 a9 I" n “别开枪!我在这!”我小声喊到。4 Z* e P% \6 _/ r- w
“是越军跑了!快开枪!为什么不开枪?”侦察兵冲我喊到。9 P5 y0 C1 R- Z* }6 I6 Z
“我怎么能开枪?我的枪一响就暴露目标了!”我争辩到。
; x# x% u' b* I" H “那你怎么不抓住他!”侦察班长埋怨到。
& s, T7 A+ U3 g& t+ \' E 现在想起来真是废话!我当时要能抓住他的话,我军又一个“战斗英雄”了也诞生了。
y$ | n; a, k. F* O! W7 j “别争了!跑了就跑了!快往前!”连长对我们的争论进行了制止。' ]( Q2 F0 N `1 X+ r: f
虽然大家都压低了声音,但可以感觉到每个人的神经都是高度紧张的。
3 O$ W& T* [& p) B “打死了一个,跑了一个!”侦察兵报告到。8 w: I( K- m* {5 s
“这是敌人的前哨!大家注意隐蔽接敌!”连长命令到。% W0 ]$ u" k$ M2 u" e5 z
的确,我们前面出现了一道战壕,被打死的越军就睡在里面,黑黑的影子躺在那,再没有了声息。真可怜,也许是睡着了,没有发现我们摸上来,另一个反应快,跳出战壕就向山下跑去,他哪知是向我们正在上山的方向跑,好歹他进了草丛,否则一定会被我们活捉。' G I' U& S; f# {; C% ^
就这样,我们悄悄的迈过了越军的第一道堑壕,隐蔽地接近了敌人。
) M9 Q% U M8 m6 u$ l" M 很快,我们上到了高地顶端,高地上的中间有一条简易公路,这是越军用来给阵地运输物资的路,路的两边是一人高的茅草,我们沿着路的两边摸索着前进。
$ ^" g3 F" @, _* d" H: s/ N 突然我的前面10多米的地方串出一个黑影,大叫到:“莫迪嗨#&※……!”,并拉动了枪栓——哗啦!。由于太突然和紧张,我实在记不住那家伙喊了些什么。只感到情况不妙,我便迅速卧倒,随着喊了声“口令!”……5 i: ?5 s6 V$ w# p
我的战友也跟着向对方喊到“密切!……”
7 ?# \0 @! u/ h- N+ c9 K4 B 由于有我们的侦察兵和走散的三连兄弟在不同的方向,我不能冒然开枪。虽然我知道那家伙冲我喊的是越语,但我的“大脑控制中心”还没有反应过来这是敌人。我可以立即开枪消灭他,即便是我知道已经和越南人遭遇,但我的本能反应还停留在平时人与人的交往上,你问我一句,我也得问你一句,或是搞清楚情况后再说的反应上。/ J% v! e5 E H; j: H. T0 I( B
的确如此,越南人比我反应快。
. |- {# w; I$ i4 t7 V& A 当我们冲他喊口令时,那小子已是用“哒哒哒……”一个点射向我们作了回答!
0 [. ]/ c. o# c6 e. {: w 枪声划破了宁静的夜空,子弹打断了我头上的茅草,折断后的茅草掉到了我的头上。我的“大脑控制中心”这时才向我传来了开枪的指令!我没有任何犹豫,食指立即向枪机上压去,“哒哒哒,哒哒哒……!”我用我的56式猛烈的进行还击。
' Q0 ?+ r2 B& ?; A “开火!是越军!”连长高声的喊到。
' c' z3 _8 k, L# e8 x 顿时,山头上枪声大作!我们再也不用偷偷摸摸的了。在前面的士兵几乎全部射响了手中的武器,对越惩罚的怒火就这样开始燃烧了!
7 V2 N- S: X' h; R9 R9 ?! Q' i 其实在那一时刻,这一系列的反应是很短暂的,也是很激烈的,包括我们大家之间的对话和行动。( a) }4 s( ^& z
可以听得见越南人喊了两句什么,估计是向他的同伴喊到“中国人来了!快打!”或是“妈呀,他们打过来了!快跑啊!”等等,不外呼就是这两个内容,不过那喊声对我们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我们已经摸上了高地,我们就是要占领这高地,就是要打你们这群臭小子!随便你喊什么吧!随后就只有枪声、是激烈的枪声在黑夜的山头上回荡。
: g) t, V, w3 g' Y0 f8 c “用手榴弹!”“快投弹!”连长催促着大家采用新的攻击方式。“姜真是老的辣!”我们的这个连长刘明丰,在当时的连长年龄中,已是一个年长的连长了,现在想起当时的情景,真令我佩服!在那种情况下能够清醒地提醒他的战士用手榴弹来攻击。7 P. A- S. d0 }! M' [
说真的,在那一时刻,很多战士都忘记了这一最有效步兵攻击手段。你想,在那黑夜中,你能看的清目标吗?就是你能看清黑影,你又能很准确的瞄准吗?越军在离你那么近的距离开枪,不是也没能击中你吗?你打过去的子弹还不知打到了什么地方。对!用手榴弹!我迅速的掏出手榴弹……!
5 [, A' B1 p- O3 F: U! o" J- P 平时,掏手榴弹动作还是很快的,可那会儿总感觉半天也掏不出来,掏出来那盖子也拧不开,手上全是泥呀,都是爬那山坡爬的,再接着是掏拉环,咳!这几个动作我觉得我用了很长的时间才完成,终于把手榴弹投了出去。2 T; \! d! Q* N# Q4 V3 l) u* l
“用了很长时间才完成了投弹动作”那只是一种感觉,要是那会儿慢了现在我还会在这写回忆录吗? 连长身上是没带这些武器的,他看到大家的投弹不是那么密集,他着急呀!在他身边的战士身上乱抓手榴弹,过来一个他在人家身上抓一颗,一连手上抓了好几颗手榴弹,一颗一颗的向前投去。在我身后,也有我们的战士扔出了手榴弹,爆炸就在我的前方不远处。( w' P) Z1 l! c, I
有人喊着:“投远点!前面有我们的人!”0 v8 L, ^, e' _, N
还有人在喊“张桃根!张桃根!快投弹!”: N4 N; I5 R( Q+ J+ V: x3 F* f0 y
张桃根,是我们连二排四班的一个贵州战士,个子175cm左右,身体素质极好,投弹能投远78米左右,是我们连有名的投弹标兵,也是我战前羡慕人物之一,他的军事技术好,平时在大家心目当中威信很高。6 J1 P1 T% Y6 T" e9 l3 _
呼喊他的名字,就是让他多投弹,至于他那晚投了多少弹我没问过他,但我们所有的战士就这样向敌人射击、投弹。1 D, G [* W* T* T3 c
“轰轰!轰!”“哒哒哒!哒哒哒!”那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绝不是我能用语言形容的。& H; ~5 ?* M2 c1 F; K: R" r! O
说到这很多人会问“你害怕吗?”说实话那个时刻真不觉得害怕,也没有害怕的时间。自从侦察兵向我的方向开枪时刻起,一直到遇上和越南人打起来,我就没觉得那子弹可怕。/ W/ r( N* E$ N. @( [# i
记得在临战训练打靶时,那子弹到处乱飞,“嗖、嗖、嗖的”,尤其是那枪口对着你射击时,那声音真让人感到可怕。现在可好,子弹全是对着你打的,怎么没有了那恐怖感?甚至觉得枪声也不那么响了。手榴弹投出去就在你前方10多米的地方爆炸,弹片飞的呼呼啦啦的,你也不觉得害怕,好象是我们在过节时放的鞭炮,没什么威力。总的来说那种感觉就象两个小男孩打架,互相挥舞着拳头,谁也不知谁会打到对方,反正是一阵乱舞,谁挨上了谁倒霉。- Y0 k- _; L" v0 K5 a
狭路相逢勇者胜!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7 V6 r, O4 P# S “上!注意沿堑壕搜索!”
6 {. d( Q0 W" p+ ` “散开!向两边搜索!”) _6 h b7 `* e: Z1 m( k" o0 s7 Z
“注意战壕和洞口!”连长、排长们不停的在下达着命令。
7 x" A! Y+ ]3 X X: n 我们打的猛,也很突然,对越南人来说完全是兵从天降。越军完全没有想到我们会突然出现在他们的阵地上,更搞不清我们从哪个方向上来。或许他们大部分还在坑道里睡觉,偶尔冲上阵地的越军也弄不清哪个方向上有中国人,他们只能朝着我们的乱开枪。有一些越军还刚从坑道里跑出来,就被我们堵在坑道口击毙了,真痛快呀!3 w( ~: s5 [; J7 P z. y
“火箭筒在哪?火箭筒上来!”连长喊到。% R3 _! s8 |# [( `2 V
“火箭筒来了!”两个火箭筒兵扛着火箭筒上来了。* c: b, ^( k; a \9 @3 w# `
“给我射击!”6 W# ~& }6 `; X* L
“轰!”一声,火箭弹射了出去。“哎哟!”后面却有人叫了一声;“有人在你后面!”原来是火箭筒的后喷火焰喷到了我们后面战士的身上,好在没有太大的伤害。8 @9 N- o. d4 i. E. _
“三连的站出来,跟我冲啊!”三连的一个排长勇敢的站了起来大声的叫着。# {4 j+ o7 s. Q5 [5 S" H% E
“三连的冲啊!”一群人跟着附和着、并站起来向前冲去。 j- b6 I& }# n" ^" _' b" Z
在我印象中有非常深刻的一幕,是其中有一个三连的机枪兵,他把机枪的背带挎在肩上,冲到我的左前方,站在那象端着冲锋枪扫射一样对着前方黑黑的夜里就是一阵狂射!我之所以有这么深刻的印象,是当时就觉得那样不会打倒任何敌人,只能被敌人打倒。他之所以要那样做,无非就是想要表现他的勇敢,就是想要表现出他们三连今夜是主攻连队,虽然他们走散了,但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和任务,他们必须这样做!多么可爱的人啊!我们那时都年轻,血液是很容易被激热的。现在想起这一幕来我还会为他们惋惜。" g3 G4 \) q) _5 T
“二连的给我上!”我们的刘连长也不甘落后,向我们命令到。 I2 v. ~7 a7 Z/ F- V' K4 o
所有的战士都向前冲去,各自向着自己寻找的目标射击。
6 V& Q9 i% p% }: \+ j) H 这时候枪声已从各个方向上传来。我知道,那是我们军的其他两个师在另外两个方向上打响了。其中37师的滩头阵地就在我们旁边,主要的一个山头是230高地,离我们要攻击的最后一个194高地只有几百米的距离,听的见那边的枪炮声很激烈,也看的见那边爆炸的火光。$ o; z3 S* Y; q
在我的印象里,那天晚上,是我们这个阵地响起了对越还击作战的第一枪,换句话说,在云南方向上,是我们连最先打响,后来我的老领导也对此进行了证实。
5 q! K; S0 B1 f* [4 B7 T 其实这一点在1979年12月,由昆明军区政治部宣传部编的《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英雄谱》中记载的很明确。在317页上面写着:% h# o4 r0 R6 d( @4 {6 [
新一代的威风——记“攻坚英雄营”……1979年2月17日凌晨一时,数十只橡皮舟,穿过蒙蒙细雨,劈开重重激浪,飞驶红河彼岸。此刻,乘坐红河第一船,打响自卫还击第一枪的荣誉,使英雄营的同志们激情涌流。当年,英雄营的革命先辈乘坐强渡黄河第一船,最先奔赴解放中原的战场;如今,英雄营的新一代又为夺取自卫还击作战的胜利,乘坐偷渡红河第一船,担任开路先锋。这叫他们怎能不激动和自豪呢?一船船,一舟舟,踏着奔腾的旋律,冲破翻滚的浪花,向前,向前!“追歼英雄连”三连过去了,“战斗模范连”二连过去了,全营齐装满员过去了!六百余名健儿,只用了短短58分钟,就飞越了红河天堑,向滩头阵地猛扑。/ P3 Y4 n, X/ }9 B( E! M
哈哈,当我现在再来看这段文字的时候,明显感觉到那革命的文学语言太重了!但是不管怎样,上面清楚地写到了“打响自卫还击第一枪的荣誉”。6 d0 j/ w" {6 Z$ C5 v
牛皮吹大了!还是继续说我们的战斗吧。1 S7 H+ @9 E, w( o" B6 S
“卫生员!卫生员上来!有人负伤了!”我听到我的左前方有人高声的喊到。我们的卫生员袁学高从我身边飞快地向喊声方向冲去。那是高地上的一个斜面。+ L# a( ?: T, Y2 f x$ A! ?- q
当我向那个方向冲去时,突然脚下被绊了一下,是一个人,他已没有任何反应,我想那是越军的尸体。再往前,脚下又被一具软绵绵的人体绊了一下,只听见有人在旁边说“小心点!” 我蹲下一摸,摸到了缠满绷带的头。“别动!是伤员!”我这才发现是头部受伤,全头缠满了绷带。$ a/ P; g" ~4 P# j2 Y5 F+ H
“这不需要你!你快走开!”听的出是卫生员在说话,很显然他已经能处理好这位伤员。我没敢多停留,继续向前冲去。3 }& q8 [' ^9 L$ v6 x
事后我知道,卫生员包扎的那位兄弟正是先前端着机枪扫射的那位三连的兄弟。
( P0 o! j8 r- K T a2 y 这时,天空下起了毛毛的细雨。据事后有人说这是很少见的情况,越南在这个时候是旱季,在这个时候下雨就如同广州冬天下雪一样非常少见。但不管怎样它还是下了,小雨淋湿了我们的衣服,淋湿了山头上的泥土,使我们浑身上下都是黄泥,黄泥让我们的双手越发的湿滑,手中的武器也更是裹满了黄泥。
, E& I$ j& v% E “叭!叭!”有枪向我们身后射来。“快来人!这有人!”有战友发现了一个坑道口,洞里有枪向外射击。我们4、5个人围了上去封住了洞口,一齐向里面扫射。
, E# Y- N+ Z. \ “哒、哒!”旁边一位战友的冲锋枪响了两声不响了,他使劲的拉着枪机,却怎么也拉不动。
$ c8 w; \8 ~* m* z( J “我的枪出问题了!”连长听见后冲了过来,一把夺下他的枪,猛拉了一下枪机,还是拉不动,便把枪放在地上,用脚踹动着枪机。+ y1 M" J. ~$ L! K2 }+ N
枪机又可以运动了!连长对着洞里又是一个点射,但枪机运动的已不是那么顺畅,点射就象是打的单发,“哒、哒、哒!”连不起来,怎么回事?原来我们的56式冲锋枪粘上了黄泥后,又被火热的枪堂温度烤干,成了干泥巴,粘在枪机上阻塞了它的运动,使它的连发射速降低,使复进机没了动作。
8 E% g( Z0 x: f/ V! @ 当过兵、玩过枪的人都知道,复进机不动作就不能使子弹上堂,就不能连发,更何况那枪栓拉都拉不开,连长只有用脚踹呢!$ |/ x! `2 o7 G. e: ?$ f I
“大家注意保护武器!不要粘上泥巴!”连长提醒着大家。9 U9 ^, V) y! R) o; W7 @5 }' d7 Z
我现在一直很喜欢一部电影,那是美国好莱坞的大片《拯救大兵瑞恩》。我喜欢它不是因为它的情节多么的感动人,也不是因为它拍摄的场面多么宏大,而是喜欢他对战争场面的刻画,它把战争场面拍的那么细腻、那么真实,真是把那战争的场面展现的淋漓尽致。0 {% p G3 S/ i1 ]% F6 j1 a
其中开始的一幕在美军抢滩登陆中,那个上尉连长在登陆前向他的士兵提醒到,“注意保护枪口,不要让沙子堵住枪口!” 与那天晚上我们连长发出的口令是那样的雷同!以至于我怀疑这个导演斯皮尔博格是否真的打过仗?是否亲临过那次战役,怎么他对战场上的情况了解的那么多,导出来的电影那么真实,我暗自惊叹!
: q& ^. g1 Z- ~9 L6 [ 当然还有更多让我惊叹的情节,容我在以后的回忆中慢慢叙述。
9 O# A8 c! ^6 t; Z8 ^; _. R' @ 我们继续沿着战壕搜索着,凡是遇到洞口就立即围住,先对着里面扫射,再向里面投弹。我们的手榴弹很快就没有了,不停的有人高叫着:“谁有手榴弹?”
0 Z! L: b7 ?* x/ ]! ]8 Q/ J 按作战的分工是我们的炊事班负责运送弹药,因为是偷袭,炊事班并没有准备很多的弹药,尤其是手榴弹,仅仅只有两箱被迅速抬了上来,分发给大家。
5 a! `0 f: F7 I q5 [" R6 Q* e# V; Q “手榴弹在这!”大家向喊声跑去,弯下腰去在箱子里抓两枚手榴弹就离开,又迅速投入到战斗中去。
9 ?; ?; `) _) p1 u) {1 j “呼!呼!”的声响从远处友邻部队进攻的山头上传来,那声音在夜空中传播的很有力,伴随着是一道道火光出现,那是火焰喷射器发出的声音。火光映红了整个夜空,也使我们看清了眼前的一切:山头上有越军的坑道口,战壕在两边一圈圈的围着,山腰处有两座越军的茅草房,墙体是用竹子编起来的竹篱笆墙。顺着我们的高地再往前是一个鞍部的山脊,通过山脊就是我们要攻击的主峰248高地,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那黑黑的山影。6 s& i( M- R8 \, a6 j: H# [& J& W5 f
在一番激烈的战斗过去后,枪、炮声变的稀疏起来。191高地很快被我们占领和控制,除我们连的三排留下坚守外,其他的人员继续向前面的248高地冲击。
- Q! e7 @8 ]% W- k 248高地是滩头阵地的支撑点,也是我们主要的攻击目标,战前的侦察就发现它有重兵把守。; F, S! J+ T7 b. z3 B7 q# L: x4 n
果不其然,当我们向248高地冲击的时候,越军的阻击开始了。枪声大作,黑夜中可以看见到处都有火光闪烁,从枪口火光的闪烁中你可以感觉到,火力明显没有组织和目标,甚至有很多的射击是对着我国方向上的,显然我们的对手是用他们平时准备的标定射击。其实这个时候,我们的攻击分队大部分是在他们的左侧。
8 { F s6 V' Z* ~- m 此时,三连在我们的右前侧。他们正向上攻击,不断的被上面的越军火力所压制,他们卧倒在周围。我们连在他们的左后侧鞍部用火力支援他们。
/ w0 k0 t! s' E* G “呼!呼!”他们的喷火器也发出了怒火!; B1 D# K3 q- l7 b A
“弟兄们冲啊!”从248高地的右后方传来了我们中国人的喊声。原来是三连走散的另外两个排在他们连长的带领下上来了,这下可好了,我们的人又多了!还是从另一个方向上攻击,那正是我们需要的方向。# }+ Z- I$ j1 A( i% o+ S; ~. n
很快,我们也迅速从左面向248高地上冲去,大家都高喊着:“冲啊!、杀啊!”为的是壮那气势。5 U" W r# t5 r0 a- b$ C. p
越军的反抗已不是那么顽强,除了零星的射击外,你会更多地听到我们的战士这样的喊声:2 Z* k& c- v! D, U! u: U
“跑了!又跑了一个!往草丛里跑了!”
9 \! ^' @" s" P' ^( a “向草丛里开枪!注意草丛里的冷枪!”
# I" p& R. j! I0 _8 X; G, q) h+ K 我们连的喷火兵班长再也按耐不住了,跑到连长处要求请战:“连长,你看人家都用了,我们也喷吧!”
- Z4 r3 d% G! g 因为打了半天,我们的连长一直没有同意喷火器投入战斗。一是怕暴露目标,二是还没有发现要使用他们的地方。这下连长他看见局面全部都打开了,也不再犹豫。
0 ^" s* u y+ [/ [- V1 k! d “行!你们上吧!对准坑道口给我喷!注意不要烧着自己人!”
3 t) ]- u6 O9 T! n+ I& V; X “呼!呼!”我们连的喷火器也用上了,呼啦啦的,一下把整个高地烧的通红。
$ \8 F1 Y& p2 p. n* N; Z7 x. m 真没想到,这喷火器对付坑道里的敌人还真管用,第一枪打出去就听见洞口里的敌人咭哇乱叫,还有女人的惨叫。: P* }# m l7 X7 X
坑道口里冒出了火焰、越军躲藏的草丛燃烧着火焰、越军的营房也在熊熊的烈火之中燃烧着……' |4 K8 l$ }. h$ P7 g; }
“阿关、阿昆!快喊话!”* }; \$ z5 _3 k
我们连那两个翻译随后在那些洞口处叽了瓜叽喊了起来,其中也有我们都能听懂的“宗堆宽洪毒兵!、诺(布)松空叶!”之类的喊话,但大多数内容我们都听不懂。& G8 a: ?1 _( }- u a @. R
我终于体会了夜间战斗!+ Q9 Z) K5 d- D2 ?
那是一个让你很难瞄准一个目标射击,你只能向对方枪口的火光处开枪的混战!射击的机会都是稍纵即失。反之,敌人也很难向你瞄准。也充分体会了古人常在兵书里说的:“出奇不意” 的道理。
5 K- { {& B, s' E& u- n 由于我们以偷袭的方式突然出现在越军的高地上,我们的战果显然是巨大的,248高地很快被我们拿下,越军不是逃跑就是钻进了坑道,他们躲避的动作极快,一翻身,往山下的草丛中一滚你就再也别想打着他了。
! M6 a) e, w, T6 S5 z* r- x 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好几个人围着一个洞口向里面射击和投弹,也有人悄悄的堵在坑道口,出来一个消灭一个,我们的一排长就是在一个洞口连续打死了4名越军。还有我们的三班长武海强,一个人走着突然发现了脚低下有枪声,低头一看是越军的一个地堡,连续两颗手榴弹进去就没了声,那家伙还真胆大,叫上两个兵还进去搜索一圈,弄出了一部被炸坏的电台和地图,缴获的武器就不用说了,为此立了大功。( X4 o* d; D. G& t% J; A$ z
越军被我们的突然打击弄得晕头转向,他们根本不知道我们从何而来,根本分不清我们从哪个方向在攻击,也根本不知我们都已经攻到了什么地方,因而他们只有逃窜。
% Y+ J( E* _& [5 I- a6 E: I9 b3 s/ g 我可没遇上班长那么好的事,紧紧的堵在一个洞口也没见一个越军从我枪口前走过,只能是对着那些洞口一阵胡射,要不就象小时候扔石头那样把手榴弹扔出去。
: j( v) }4 V3 Q# a" h 我不敢随便跳下越军的战壕,因为我不熟悉它的走向。担心自己走到越军堆里,要是和越军遇上了还会拼刺刀吗?$ o) \" v& V+ H2 U
我也不敢离战壕太近,因为那样我在高处,越军在低处,我的目标太大了。! ~# O ]. c/ Z* c6 _0 e1 C" x
可我的有些战友就喜欢这样,他们认为跳下战壕更安全,要不他们怎么能堵在洞口一连击毙了好几个越军呢。, W5 l! V+ m, G
就这样,我们的抢滩战斗在顺利地进行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