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网站:橡胶人才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07|回复: 2

橡胶助剂的毒性与控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7 01: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橡胶助剂的毒性与控制* p4 }6 ]4 A5 U5 b# F
6 v$ d5 c6 H0 q2 R
1  橡胶助剂的毒性概念
, @( e- x, t. q$ W9 e! Q# A5 c1.1  毒性定义
4 l( R  B4 v7 [$ b$ g在人类生存过程中,特别是在从事工业物质材料的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接触、吸入或摄入一些化学物质会引起有害效应,这种有害效应就是毒性,也叫中毒。由于人体暴露于或接触了或者反复地暴露或接触这些化学物质,所表现出的毒性效应,可以是急性的,也可以是慢性的,有的慢性中毒要等到毒性化学品或致癌物质累积到一定量之后才会显现。/ ?0 u) y( q8 n# t* ^: z" m
1.2  毒性分布4 ?* v3 r' n' ?7 F/ d: O/ s  [
在进行生产中,一些毒性物质通常弥散于大气、混溶入水体、渗透进土壤、吸附在各种物体表面,严重地破坏了人的生产与生活环境。所以化学物质的毒性成为现今世界危害人类生存的最大公害。因而,保护与治理环境受到各国政府高度重视,以致成为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
) Q* U0 s3 e* l* {3 P! @" l- w1.3  毒性测试
; M( N* m/ G* W; z多种化学物质,即使是食用的糖或盐,坦率地讲其中也含有可以测出的毒性。所以说,化学物质的毒性是绝对的,但也是相对的。人们要知道一种化学物质的绝对毒性,首先要断定这种化学物质的毒性作用,然后再确定在使用过程中它的实际危害的性质与程度。相对毒性必须要以可靠的真实数据作为证据来告知人们务必要控制毒性物的量。这种毒性证据通常是通过“试管”研究、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流行病学)来获得的。在英国,相关人体的工业化学品的毒性测试资料要按“健康与安全法规(HASAWA)”进行,测试者与受试者之间有利益和责任提供工业化学品毒性潜势的资料。由于这些资料大多是同一事源或经反复抽样测试的结果,因此这些数据资料是有普遍适用意义的。
/ F9 m% |6 \1 T) p1.4  毒性公告* E; T! u) A& U6 J% e
在欧美国家,一个新化学品问世,除了要经过毒性试验并获得可靠毒性试验数据之后,确认可以用作工业物质材料,还要由国家将该工业化学品的来源及其毒性详细登录并在“物质危害健康控制注册(COSHH)”认可的实施卡片中,以供制造者、供应商和使用者检索。除此之外,还要通报“健康与安全执行委员会(HSE)”写进教科书,公告于技术与科学杂志、技术与医务的顾问或咨询的服务机构、商业或行业协会等,使之成为公知,否则将要承担一系列的法律责任。( l% S& h0 o0 r5 ~, y2 L2 P
1.5  毒性标识
1 o: E: E: J, ]9 K在工业化学品的生产,特别是橡胶助剂的生产、包装、运输、仓储和使用说明书中,要印刷上标准的英文字母毒性标识或图识。字母标识记于特别印制的方框中。这些标准的字母标识与含义有:" b" Q) J7 }9 _9 m
T+  表示本品或其配制品被吸入、摄入或渗入皮肤非常少的量即可造成死亡或招致急性或慢性的健康伤害。7 t5 b. n: A' W; M1 ^
T  表示本品或其配制品被吸入、摄入或渗入皮肤少量可以造成死亡或招致急性或慢性的健康伤害。
( D. s! Z) o- A$ ?! kXa  表示本品或其配制品被吸入、摄入或渗入皮肤可以造成死亡或招致急性或慢性的健康伤害。! B4 c9 ?) p' Q- Y9 M
C  表示产品或其配制品可以由接触破坏(腐蚀)活体组织。9 o& F* I% H$ Q) b" ^. c" C! I
Xi  表示本品或其配制品无腐蚀性,直接、持续或反复与皮肤或粘膜接触可致炎症(过敏)。" d; w8 W: }' N
N  表示本品进入环境会显现出可以立即发生或延期发生对该环境的一种或多种危害。6 Q% G% M! S2 \) w7 Z
O  表示本品有氧化作用。* R, B( }8 \9 W; w, e
F+  表示本品是可速燃的。
/ i# e0 F0 P  I% m/ D6 K" S! HF  表示本品是易燃的。8 k8 K/ Y$ O) ?( B7 q
正表示本品有爆炸性。
- p/ I3 S  K; ~' T$ ^8 ]: L化学物质的氧化、燃烧和爆炸都会引发其中的毒性物质,或由于这些事件衍生出更多的毒性物质危害环境与健康。
9 m: h% K) _' b  M( l9 g2  化学物质的毒性# O: W' Q# z+ ^4 E2 [& ]
2.1  化学物质毒性伤害的途径6 D1 X6 V, a% Z; `; Y2 Y# w3 X
健康的人群正常可以通过吸入受毒性物或溶剂、蒸汽、污染了的空气,或摄入受污染的水、饮品或食品,或昂职业使皮肤暴露或接触被毒性物质污染了的物件等途径受到毒性物的伤害。这些伤害轻者是一般性刺激,使人的生活感到不舒适;重者可以使体内脏器、代谢、神经造成严重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伤害,直至死亡。因此,人们不只是要认识化学物质的毒性和毒理学,还要认识毒性物伤害健康的这些途径、并进行测试和实施有效控制。( m3 V& I# T6 K  M0 k" [( T' u
2.2  暴露(接触)& ~8 m: J. l# U0 B
暴露是化学品通过其蒸气、雾化气或废气混于大气之后被吸入人体造成健康伤害的最普遍和最主要的途径。当受污染的空气吸入肺里,化学物质十分容易被吸收进血液。
6 q( P) s  D* Y" P: A某些化学品,特别是溶剂,渗透皮肤可以说是畅通无阻。其它一些化学品或溶液也可通过皮肤进入人体。皮肤组织因容易引发炎症,因此皮肤就成为产生毒性反应的条件。毒性物质还可以通过受污染的饮品、食品或吸烟从口腔进入人体造成伤害。
7 W6 V9 `2 r+ m4 \( ~/ w/ h当然,通过合理的职工培训,使懂得所处环境有可能造成人体何种伤害以及相关的防范规则,注意个人卫生防护,提供良好的进食或吸烟环境,暴露伤害是可以减轻的。
5 d8 u7 Y1 c1 B事实上,只有通过严格控制大气中实际存在毒性物质的量才能有效降低职业暴露的健康伤害。英国于1999年提出“物质危害健康控制(COSHH)”,一方面是强化了资方保护职工和其它有可能造成暴露伤害职员健康的责任;另一方面也加强了职工和职员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作为管理者,要特别关注那些身处连续暴露子有伤害效应的环境中雇员的健康,要把暴露危害健康物质的量控制到使雇员不致蒙受任何过度的伤害。: R' f3 ~. q! V+ ]3 d/ w
对于那些通过吸入具有明显损害健康的物质,在工业发达国家制定并推荐了“职业暴露极限(OEL)”,规定劳作场所的大气中污染飘尘要控制并降低到“合理可行”的限度。以每立方米大气中含污染飘尘的毫克数(mg/m3)作为暴露评估单位。这种“合理可行”就是做到健康与暴露均能允可。由于“职业暴露极限(OEL)”涉及到物质飘尘浓度,以及由此作为载体引发毒效应具有不同程度,在英国把“职业暴露极限(OEL)”条例又细分成“最大暴露极限(MEL)”和“职业暴露标准(OES)”两类,由卫生与安全执行委员会(HSE)编入行业的“年度职业暴露指南”,以便检索。这里,“最大暴露极限(MEL)”规定某些物质在各种条件下的暴露量都不允许超越最大暴露量这条线。对某些物质提出了“职业暴露标准(OES)”,是确保暴露水平“合理可行”的职业卫生基础线。7 ?% f: g! b, q. p  ~% g
“职业暴露极限(OEL)”对于从事工业化学物质,特别是橡胶助剂的生产者与使用者非常重要,它关系到职王的卫生与安全。在英国是由毒性物质咨询部门(ACTS)提出可靠的相关数据,编制出更为细化的暴露规定,如对于长期暴露极限就有“8小时时间-重量均值(8hTWA)”或“12小时时间-重量均值(12hTWA)”等。
6 {! k  P/ A0 K; A8 ?5 ]2 Q3 |. \在美国,由“政府工业卫生联盟(ACGIH)”建立了职业暴露的“阀限值(TLV)”,用以对英国“职业暴露极限(OEL)”的补充。“阀限值(TLV)”有三种:
+ ?$ k3 i6 |( C- M第一种是“阀限值一时间重量均值(TLV-TWA)”,其中把“时间-重量值”又分成8h工作日、40h的周工作时间计,目的是要绝对确保那些日复一日连续处于暴露环境工作的劳作者不至发生伤害的效应。
8 g6 |' V; {1 P" @6 [第二种是“阀限值一短期暴露极限(TLV-STEL)”要求对劳作者在最大浓度下连续暴露15min不致受到这样的伤害:①难以忍受的过敏刺激;②慢性的或不可逆转的细胞组织改变;③足以产生麻醉的倾向,降低工作效率,因此,减弱自救的能力;④在这种暴露期间,超过“阀限值一时间重量均值(TVL-TWA)”还能够每天远足至少60min不发生不适。! g# ]5 u0 L0 {- l
第三种是“阀限值上限(TLV-C)”,要求绝对不允许超过这个暴露浓度,即使是瞬间也不可。
/ i9 g# H1 {+ q在美国,符合暴露“阀限值(TLV)”通常被认作是指令性的,都自觉遵守,尽管不称其为法令。1 d9 u( Y& u, N9 `( v# ^

' V5 I2 L: \/ w) {' o6 m    3  半致死量LD50
$ S) }2 {8 m; }. {5 \" t在物质毒性试验研究中,按不同剂量进行动物口服试验后致受试动物死亡50%的试验剂量,叫做该物质的某类动物试验的半致死量LD50,以受试动物单位体重的致死剂量(mg/Kg)计。这是物质毒性评估的又一个量化标准。
) @) _1 d0 n4 J欧盟按半致死量评估物质毒性按如下分类:+ X3 Q. _& w6 o2 R, b+ e% J( K
鼠口服LD50   毒性程度(额定值)5 j) [( X: m+ H) u
少于25mg/kg   高毒性6 S9 s5 w! c  K8 E0 L3 k' j/ E% ?  i4 t
25-200mg/kg   中毒性
( j3 D% O5 _6 O2 q1 g! p200-2000mg/kg   有伤害2 t3 |& y" m- p0 \
LD50超过2000mg/kg值的化学物质不大可能表现出剧烈毒性。LD50表达的应当是允许的物质的纯品或达到要求纯度的物质及其配制品。" f- P% l% T  I9 U$ a2 N) M
4  皮炎
+ G2 x1 P2 H. N9 k0 b橡胶工业使用的一些化学品因暴露(接触)人体会对皮肤造成伤害,可致接触皮炎(湿疹),发生红肿。接触皮炎分两类,即刺激性皮炎和过敏性皮炎,其中前者更为常见。
1 A. ?3 K5 s8 l. e9 F7 A4.1  刺激性接触皮炎
* N5 I8 g4 c! @* X- b刺激性皮炎是由化学品引起的皮肤内在的化学或物理的性质改变,比如碱性的、酸性的、腐蚀性的和溶剂的效应。应当注意,皮肤伤害所产生的红肿,是与化学品性质和暴露程度相关的。3 E1 e$ \1 L* ?. \
刺激性皮炎主要的有两种,即急性刺激性皮炎和慢性刺激性皮炎。0 C0 b( E8 @8 `  E" E
急性刺激性皮炎是通过暴露于化学品所产生对皮肤的即刻效应,其伤害程度可以看到由强酸或强碱灼烧之后形成坏死的斑点,用水充分冲洗消除刺激之后会留下龟裂。
# |4 L$ L0 E0 Y3 D# ~慢性刺激性皮炎是反复暴露于一种或多种化学品之后,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发生的皮肤慢性刺激反应。对于个别人偶尔发生这种慢性刺激性皮炎并不能引起注意,但是如果较长期地反复暴露之后都会发生皮肤刺激,以致产生红肿,那就表明此种化学品有致慢性刺激皮炎的毒性。对于有湿疹、哮喘或花粉病的“遗传性”过敏症者,如果再暴露于化学品气氛环境中,就会很快发生急性炎症。+ S2 Z& J/ l4 \- F& n* V
4.2  过敏性接触皮炎
  q. q+ t9 }" N: u# e: z# `* H过敏性接触皮炎与身体的一种免疫基的防卫体系相关。有的人可以暴露化学品能忍耐较长时间,可以把过敏状态降至最低。过敏程度是不能预测的,也是难以量化的,有的人容易过敏,即使暴露很低量的化学品也会致皮肤发炎。这种过敏症往往是持久的和不可康复的,要克服这种接触过敏症,通常做法是调换岗位。
# }- A) s% V8 X致敏作用是对一个分子或分子反应基团的免疫反应的过程。如果另一种化学品也有相同的反应基团,暴露这种化学品同样可以致炎症。这种现象称交叉过敏。要确立一种化学品的致敏性,必须通过严格的标准条件F进行,即皮肤过敏性贴片试验,并要按照由“国际接触皮炎研究组织(ICDRG)”建议的橡胶助剂表列皮试程序进行。+ N- E& G# l* {- o9 F3 l7 T0 z
5  我国化学品开发中的毒性试验与控制
1 |: V, R0 M3 M, k6 X前面报告的是工业发达国家对包括橡胶助剂在内的工业用化学品的毒性及其健康与控制方面系统研究的简要介绍。这些研究都是由政府组织进行的,研究的程序和方法具有严密的科学性、技术的现代性和对人类生存的责任性。特别是将化学品的毒性对健康伤害的控制标准提升为国家的健康与安全法规,公告整个社会,强制执行。毫无疑问,这是工业社会经济高度发达和社会高度文明的标志。* n3 S6 Y( ]& j7 p, o
在我国,近些年来,在报纸上披露了北京一些医院张贴出“公开召试试药者”告示的信息。从中可以了解到一些关于直接保护人的健康和治疗疾病的新药在开发过程中必须进行毒性与健康试验的情况。据称,一种新药在国家批准生产使用之前,必须先完成动物、人体和临床试验。其中临床试验要分四期进行,一期是为了观察药物的毒性和代谢过程,需在健康人身上进行。目前一期试验基本上由职业试药人(以试药谋生)、医学院校学生和医院工作人员来完成。每种新药在投放市场之前,还需进行二期、三期、四期试验,观察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大量的受试者。受试对象为病人,这要从临床病人中挑选或公开招募。试验之前,医院与受试者要签署知情合同书,告之试验的目的、手段、资金来源、利益冲突及可能产生的风险、不适和应有的好处。有资料表明,我国目前平均每年就有390多种新药问世,一期试药光靠医学院在校学生和行业工作人员已经不行了,因此一大批职业试药人就应运而生。0 P! E& R# j, g' w# b* ^- A% k/ N
医药是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的化学品。在我国,医药开发中的毒性试验至今尚未纳入国家的常规管制。这是因为至今还没有关于医药的人体试验方面的专门的法律,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有所述及。如第26条第2款规定:医师在进行试验性临床治疗,应当经医院批准并征及患者本人或其家属同意。在法律责任一条中也有所涉及,即第37条第8款规定“未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对患者进行试验性临床治疗的”,依据情节追究法律责任。从这里可以了解到,在我国直接用于治病的医药毒性试验及其相关法律现状还根本谈不到科学性和法律性,对各产业部门大量的工业化学品,不知何年才能提到法律和管理的日程上。
' q1 g7 e" z' W+ p. [+ L关于人体试验和临床研究有受试者权益保障、道德和立法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在国际上,在关于人体试验和临床科研方面就有最著名的伦理学文献《赫尔辛基宣言》,其中就提出了很多知情的内容,包括每个受试者都必须被充分告知试验的目的、手段、资金的来源、任何利益冲突、研究机构人员的附属关系以及可能产生的风险、不适和好处。受试者有权在任何时候退出试验或撤销同意,无需赔偿。最后,在确保受试者已经理解了试验的情况之后,医生应得到受试者自愿签署的知情同意书。由此可以看到,开发一个在人类生存中要接触的化学品,与之相关的科学、技术、道德、法律的毒性与安全的科研程序既是严密的和科学的,也是社会的、和大众的。在我国,所开发的工业用化学品年复一年地不断增加,但这些化学品的毒性研究、毒性防护、健康保障及政府管制上还几乎属于空白。
( y/ H. ~/ C% a* K' @& T( R7 v0 T( S+ m6  橡胶助剂行业的产品毒性、控制和决策% ^( @: O5 @2 K0 k% l; b. F
在工业发达国家,化学品的毒性与控制既是国家和政府要实行管制的,也是行业和企业要进行自我控制的。这也是一个行业或一个企业能不能持续发展的大事。很难设想,一个对人类无安全保障的化学品能持久生产或者能走向社会和走向国际。所以,在我国的橡胶助剂行业或相关的助剂企业应当特别关注在行业内或企业内的化学品的毒性问题,应当明白这些化学品到底有什么毒性、毒性的程度,以及怎样做到企业管制,并且怎样仿效国际通行做法将产品的毒性信息公告社会,做到对企业、对行业、对社会、对人类健康负责。
" I+ r, _- ]6 [0 n# `/ U当然,作为行业和企业自身并无多大能力来研究所属助剂产品的毒性,但是我们可以学习国际先进成就、将之为我所用,达到助剂开发与毒性安全双受益的目的。为此,提出几点建议:
/ q% R; c! s" H* M) J  p, F1、对那些与国际先进产品技术标准已经接轨的助剂,安全可以对号入座,等效采用国际间公告的相关助剂品种的毒性试验数据及科研成果。
3 ~; d% L  `+ C9 `' z2、对那些技术标准尚未完全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标准的助剂,要思考所用原料是否优质,所施工艺是否先进。特别是化学反应或纯化工艺是否彻底。只有从原料、工艺和管理上下工夫,把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与国际同类先进产品接轨之后,才有资格利用国际通行的相关助剂的毒性数据和科研成果。# P5 u2 ^" \1 s; m& f
3、对于复合助剂,主要是公告和控制主成分的毒性指标,但辅料也应当是低毒的,甚至具有“绿色”性质的。, a/ ]  W  v1 p/ H
4、对那些用替代品生产的助剂或以其它辅产品为原料生产的助剂,因说不清楚其化学成分,更不知道其毒性及其危害程度,这种产品是不可能利用国际上相关助剂毒性数据的成果的,它流向市场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应当要请药物研究机构进行必要的动物试验。
1 ?+ ]7 K# m/ z5、对那些因所谓保护知识产权而蓄意隐瞒其化学命名、化学结构、又不公告其毒性与程度的助剂,在我国比较普遍。应当知道,知识产权的权项要求是从制备方法直到化学结构或化学成分,没有理由不公开其化学结构和化学成分。没有化学成分和化学结构的化学产品,按毒性与安全法规,政府或公众是不能认同的,因为这样剥夺了公众对毒性的知情权,是会引发健康事故和法律纠纷的。所以对这类助剂,最好将其化学成分或化学结构申请专利保护,既保护了自己也负责到公众。: t/ Q- N* d6 A3 y: J
6、对于那些粉状产品和液体产品,应当积极实施造粒技术,降低粉尘或挥发性气味,做到最大限度职业暴露极限值,保护生产人员健康和生产环境。2 @$ P( T; ^* r/ M0 _+ {0 p3 b1 p' C: E
" @- ^8 f* ?( k* a- V
[ 本帖最后由 rubbers 于 2008-8-27 01:06 编辑 ]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发表于 2008-8-27 21: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专业了!受教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发表于 2008-8-30 1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橡胶技术网. ( 沪ICP备14028905号 )

GMT+8, 2025-2-23 05:47 , Processed in 0.02836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