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85866
- 精华
- 积分
- 4832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7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3-1-2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发表于 2014-9-4 14: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弹性* w: O1 l- K9 Z" R
橡胶最宝贵特性是弹性。高弹性源于橡胶分子运动,完全由卷曲分子的构象变化所造成的,除去外力后能立即恢复原状,称理想的弹性体。橡胶分子之间的作用会妨碍分子链段运动,表现出粘性或粘度。所以说橡胶的特性是既有弹性又有粘性。影响弹性的因素有形变大小、作用时间、温度等。橡胶分子间的作用增大,分子链的规整性高时,易产生拉伸结晶,有利于强度提高,显示出高弹性。在通用橡胶中的天然、顺丁胶弹性最好,其次是丁腈、氯丁。丁苯与丁基较差。' z, \% @9 H/ o9 o7 j
1.橡胶分子结构与弹性的关系, z* L; f0 G9 b# k; H. W; d
分子量越大,对弹性没有贡献的游离末端数量越少;分子链内彼此缠结而导致的“准交联”效应增加,因此分子量大有利于弹性的提高。分子量分布狭窄也对弹性有利。( v7 N$ T' B* M
在常温下不易结晶的由柔性分子链组成的高聚物,分子链的柔性越大,弹性越好。
! T& b8 y8 }6 a1 c$ H. {; m2.硫化体系与弹性的关系 z X- H8 B3 r( q& K+ o
随交联密度增加,硫化胶的弹性增大并出现最大值,随后交联密度继续增大,弹性则呈下降趋势。因为适度的交联可减少分子链滑移而形成的不可逆形变,有利于弹性提高。交联过度会造成分子链的活动受阻,而使弹性下降。9 P0 g% B3 N* o6 Z9 o
一般认为,多硫键交联对链段的约束力较小,故回弹性高,从而主张选用噻唑类、次磺酰胺类促进剂高弹性硫化体系配合,选用硫磺/次磺酰胺(例如S/CZ=2/1.5)或硫磺/胍类促进剂(例如S/DOTG=4/1.0)的硫化体系,硫化胶的回弹性较高,滞后损失较小。+ a$ _8 f! `! D. E8 v9 X
按照一般理论,采用普通硫化体系硫化胶的拉伸强度和回弹性应当较好。此处出现与规律不符的现象主要是由于硫化胶的交联密度不同所致。四种硫化体系硫化胶的交联密度大小排列为半有效硫化体系、普通硫化体系、有效硫化体系、平衡硫化体系。# H0 `& E" [" p& Y
3.填充体系与弹性的关系
" C& M, W5 a& I+ y+ q( {0 _; e4 k- [硫化胶的弹性完全是由橡胶大分子的构象变化所造成的,所以提高含胶率是提高弹性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因此为了获得高弹性,应尽量减少填充剂用量,增加生胶含量。但为了降低成本,应选用适当的填料。; }) f0 R/ E. k# R' i$ ^/ X8 n
碳黑粒径越小,表面活性越大,补强性能越好的碳黑,对硫化胶的弹性越不利。有些惰性填料(如重质碳酸钙、陶土),填充量不超过30份时,对硫化胶的弹性影响很小。
4 U* T, i& u9 n4.增塑体系与硫化胶弹性的关系
3 U- n4 c* ~- `7 e一般而言,软化剂对弹性的影响与其和橡胶的相容性有关。软化剂与橡胶的相容性越小,硫化胶的弹性越差。增加软化增塑剂的用量,虽然会使硫化胶的硬度下降,具有增软的作用,但不能增加弹性,反而会使硫化胶的弹性降低(但三元乙丙橡胶是个例外)。在高弹性橡胶制品的配方设计中,应尽可能不加或少加软化增塑剂。
1 b- l% F! {3 o软化增塑剂同橡胶相容性好不一定回弹性高。例如,对于NBR,加入酯类软化增塑剂的回弹性为41~47%,而加入石油系软化增塑剂仅为22~24%。但在IR、BR、SBR中加入石蜡烃又比加入芳香烃油有更高的回弹性。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