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网站:橡胶人才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61|回复: 0

乘着“过山车”前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1 10: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几年,天然橡胶的市场价格一直在坐“过山车”。2008年天然橡胶价格暴跌,从每吨28490元的阶段高点下降到近每吨8000元的历史低位,经过2年多的震荡上扬,到2011年3月,突破历史最高纪录,达到每吨43000元,涨幅为438%。之后,天然橡胶价格大幅回落,今年6月跌至每吨15800元。
' b  \3 v, r/ v+ U) f1 Q# Q
6 B' M  A5 a3 U  橡胶树非生产期7至8年,价格剧烈频繁波动直接影响橡胶的生产投入、加工、流通效率和产销对接。在这样的波动中,我国橡胶产业如何发展呢?4 X1 ^- [' h( V& n5 t. g9 ~
: D6 ], v  r) O$ r  g$ c6 J( d
  “两把刀”开辟一个产业
9 |8 d2 W/ t1 d) H; N
: ~5 n" q5 ]9 l9 Y$ ?% G$ r/ w  在我国,橡胶生产主要集中在海南、云南和广东等热带地区。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橡胶生产主要依靠“两把刀”,一把握在农垦的胶工手上,一把握在农民手里。& r9 z9 u$ N) [% t' _/ p

3 m8 b* f- [' n* Z/ W3 s  农垦的胶刀开辟了我国的橡胶产业,截至2012年,农垦累计生产天然橡胶超过1000万吨,占全国生产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对国家橡胶安全和国民经济的贡献不言而喻。0 W5 ]  n/ \8 b( {  M' j
( e8 s2 U) L$ \3 R# l
  我国农民大规模植胶始于改革开放,但发展迅速,目前植胶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到60.96%、58.76%,胶农的贡献也不可小觑。郑建军是海南橡胶[-7.02%资金研报]集团龙江分公司的割胶工,承包了公司1200多株胶树。“刚来的第一年,割胶收入1万元,现在随着割胶技术提高和产胶量增加,这些胶树一年能为我带来四五万元的收入。”郑建军说。
5 X0 |! H5 T, H9 O% F  H: @9 a* z
3 E2 D/ \3 T- Z8 z0 X/ M; K  今年虽然胶价下降,但海南橡胶集团的割胶工还是干劲十足。海南橡胶集团对开割胶园管理实行职工家庭长期承包模式,即“完成上缴、剩余归己、统一收购、市价结算”,胶工只要完成“工作量”,剩余的收入都归自己。在这一管理体制下,低价并未影响胶工的积极性。
- V# x+ W9 q" I* k0 y2 B# D1 C# P: ^) B1 k& x- {
  胶产量与割胶技术有直接关系。全国第一届割胶工技能大赛冠军刘金凤现在是海南橡胶集团龙江分公司割胶总辅导员。她说,海南橡胶集团胶工3天或4天割一刀,刀深要求0.16厘米,太深伤树,太浅不出胶,通常一棵树一年割面达20公分。同样的胶树,在胶农刀下产量却不太一样。割胶技术水平高的一刀割出1斤左右的胶水,而水平差的只能出四五两。. m' c4 k9 a3 O9 I0 u
, m+ l% b7 I$ s& ~
  海南省白沙县通术村农民叶明正种了500株胶树,已经开割两年。虽然4月到12月都是割胶期,但是叶明正准备只割6个月。“一是为了养树,如果过度开割,树容易死皮;二是为了空出时间出去打工。”他说,去年胶价1公斤18元,今年才12元,价格高多割胶赚钱,价格低就多出去打工。
) t% _: d, \' f. w* r' U# J5 h6 U3 o. R' e$ H! ]) M+ c
  “比起瓜果蔬菜,橡胶市场还是相对稳定,风险小些。”海南省白沙县农业局副局长王光庆告诉记者,这些年当地胶树面积平均每年增加1万亩,去年民营橡胶树面积41万亩,产干胶3万吨左右,全县96%的农户都种植橡胶,70%的家庭收入来源于橡胶,橡胶已成为当地农村的首要支柱产业。; @0 S2 q) A' a' m) n
1 b: U8 f# R! F& c- E1 V& n8 U0 o
  “三个转变”提升竞争力
" N! I+ n5 L, `5 z3 ?+ U
5 Z* P* Z2 A4 E' e$ T  海南省白沙树森橡胶有限公司是当地比较大的一家民营橡胶收购企业,覆盖6000多农户。公司负责人莫庆达坦言今年的橡胶收购量偏少。“胶价低,农民不愿意卖胶,割得比较少。”
" u3 z& g; X) Z4 J" e- H# O
( B5 \: h$ h- L1 H# q  莫庆达将胶水卖给海南橡胶集团。“如果不是本地有海南橡胶这样的上市企业支撑,橡胶产业不会发展得这么快。”莫庆达说,受胶价的影响,树森公司今年以来一直在亏本,春节前收购的300吨胶春节后出手就亏了100多万。在他的眼里,橡胶市场风云变幻,而农垦出资的海南橡胶集团有能力和实力引领橡胶产业。
/ L6 N  a- ^3 g. r) {3 h
0 C' s+ N+ G0 T$ s  海南橡胶集团党委书记刘大卫说:“我国的橡胶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要长远发展,赢得竞争,需要积极转型,从资源拥有型向资源控制型转变,从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产品要从低端化向高端差异化转变。”
1 P& f9 X# f9 r! Q( d7 N$ c4 J  U3 w* l+ _4 Z2 X
  按照这一思路,2009年起,“大营销”战略在海南橡胶集团全面实施,建成以上海龙橡公司为龙头,以海口、上海、青岛、天津、温州五大办事处为销售前沿的全国营销网络体系,基本建立了国内及东南亚天然橡胶主产区的资源采购渠道。
5 Z  h" M# H  o# D& [! \7 K/ M6 d" w5 l) h+ q
  “直接面对终端客户,可以按需求加工产品,不但能取得良好经济效益,还增加了品牌价值。去年与一个轮胎企业签订单16000吨,每吨比市场价高出1000元,今年签订了22000吨,尽管胶价下跌,但半年报显示还有利润。”刘大卫说。6 X8 p6 V* Q- b

8 A. c- `& S# G$ y# Z& f  为了扩大市场,今年海南橡胶集团采取各种措施增加胶工收入,拓展自营胶收购,并争取民营胶市场,凭借大企业的良好口碑以及免费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橡胶种苗等方式提高自身在原料市场的竞争力。海南橡胶集团龙江分公司副总经理周全说:“今年截至8月干胶产量达7200吨,比去年同期增加900吨。公司自产的胶水基本都能收回,同时也在扩大民营胶收购,今年龙江分公司的任务是生产11000多吨国有胶,收购3000多吨民营胶。”5 G4 H& v" T& x! V$ d) F' x
0 w6 [' \5 A$ g, u0 _$ H1 z
  目前,农垦各集团公司营销业务逐步完善,初加工领域各加工厂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品产业链。海南橡胶集团引进战略投资者,先后建设了经纬乳胶丝、安顺达橡胶制品、知知乳胶手套等3个公司,有效地破解海南农垦长期以来从事橡胶种植和初加工的单一产业结构,产业链条向高端延伸。
* B0 w3 p# C1 h8 ~5 V
/ _; v; E* }- e5 H# P, [  在云南,农垦集团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逐步改造工艺流程,优化品种结构,生产适销对路、市场需求的产品。“公司调整结构,大力发展子午线轮胎胶的生产并努力研制开发多样性的天然橡胶产品,逐步扩大特种专用胶,以适应橡胶制品行业多样化的需求。”云南农垦集团负责人说。
5 d0 Y1 b: q( W' u( b4 O. t% ^7 [
" s* k: `) Y% X. o( Y4 n  思路创新推动再发展. G" `. A, M9 U+ G* O/ h% F5 e
3 ^3 a* B$ `3 w# }4 K5 [# o0 E
  据天然橡胶生产国协会统计,我国植胶面积居世界第3位,产胶量列世界第6位。但是我国的产胶量依然远远不能满足消费需求。简单测算,假设我国所有橡胶树全部开割,且平均单产达到世界最高水平,我国天然橡胶产量也只有190万吨,与400万吨的年消费量仍有很大差距。这不利于我国橡胶产业的稳定发展,也是影响橡胶市场波动的因素之一。
4 W7 d5 L; g% M, n; d& S8 g
  g3 j7 q" z' a8 B# U$ a$ _$ i  审时度势,我国天然橡胶产业提出了一手抓技术提升,一手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思路。广东省农垦集团拥有亚洲橡胶育苗设施最先进、育苗技术最前沿、生产规模最大的育苗基地,年育苗能力超过200万株。
. T+ X) H" {  [0 H, ]) n
( O: v. Q/ w7 m  o* ]  广东农垦立足垦区实际,引进国内外优良橡胶新品种30多个,创新研发集成推广橡胶树工厂化育苗技术,使橡胶育苗土地利用率提高5倍以上,劳动生产率提高2倍以上。另外,自主创新研发成功多种育苗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其中橡胶树组培自根苗新技术突破了木本植物组织培养育苗难这一世界性难题。9 ~. {+ k& _; ?5 K

  ^" ?! Z3 F/ @: d8 `; t1 x  云南省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坚持了产学研、农科教结合,增强了与省内外科研、教学单位的协同攻关合作,并加强了以云南省热作所为主体的天然橡胶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通过科学种养,云南省平均亩产连续17年超100公斤,居全国领先,已成为我国最大最优质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全省6个州市31个县市种植橡胶,从事橡胶种植和加工的人员超过100万人。主要植胶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来源于天然橡胶产业。# C( D; k3 V% _* ]& J) z$ ^
$ o# {0 U( g) }9 M- Q2 R0 ^4 j
  为了扶持橡胶产业,国家加大良种补贴。2012年,天然橡胶良种补贴资金规模4000万元,补贴面积共计41.62万亩,补贴良种苗木1373.46万株,全面覆盖了优势植胶区。通过政策推广,各省新种植的橡胶树良种率达到100%,成活率达到96%以上。全国共有近9000个民营植胶户直接享受到中央财政补贴,平均每户减少因种植橡胶开支2400多元。0 f; T$ g0 h$ [9 i

$ x2 m5 L/ [* a  国内宜胶面积有限,农垦各公司主动“走出去”,积极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天然橡胶供给能力。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所长黄华孙介绍,我国的橡胶树没有东南亚那样适宜的生长环境,每年遭遇台风、寒害等影响,2008年和2010年的霜冻造成了成片胶林死亡。为此,“走出去”成为我国橡胶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目前,海南、云南、广东农垦正逐渐加快海外植胶加工的步伐。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橡胶技术网. ( 沪ICP备14028905号 )

GMT+8, 2025-2-23 06:49 , Processed in 0.02284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