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1673
- 精华
- 积分
- 26467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15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1-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产能分布集中 生产稳步回升1.重点省份表现突出近年来我国有机硅行业发展迅速,硅烷偶联剂生产规模也大幅增加,产量呈增长趋势。我国硅烷偶联剂的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江苏、湖北、山东和浙江等省,截至2009年末,全国硅烷偶联剂生产厂家约27家,总生产能力达到12.52...
/ q2 Z& e: r. L$ k+ }0 R) y; S 产能分布集中 生产稳步回升1.重点省份表现突出近年来我国有机硅行业发展迅速,硅烷偶联剂生产规模也大幅增加,产量呈增长趋势。我国硅烷偶联剂的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江苏、湖北、山东和浙江等省,截至2009年末,全国硅烷偶联剂生产厂家约27家,总生产能力达到12.52万t/a。产能达到万吨级以上的企业共5家,合计产能6.4万t/a;产能为2000~10000t/a的生产企业有11家,占企业总数的40.7%,合计产能3.22万t/a,占总产能的25.7%;生产能力小于2000t/a的企业11家,占企业总数的40.7%,合计产能2.9万t/a,占总产能的23.2%。6 X+ E# ?& S" p' F
目前,我国硅烷偶联剂行业还存在企业数量少、生产规模小、产品单一、研发能力弱等不足,市场竞争力有待提高。 ^3 x- O5 ?1 }, u/ t/ @1 r
2009年我国硅烷偶联剂总产量约7万t,其中湖北省产量达到2.8万t,是我国硅烷偶联剂产量最大的省份,占全国总产量的40%;江苏省产量为2.1万t,位居第二,占全国总产量的30%;山东省产量为1.6万t,占全国产量的23%,代表企业为淄博市临淄齐泉工贸有限公司和山东日照岚星化工工业有限公司,作为我国橡胶用硅烷偶联剂的专业生产企业,岚星化工在产品质量和生产规模上都处于领先地位;浙江省产量为0.2万t,占3%;其他地区生产0.3万t,占4%。与2008年相比,江苏省增幅达261%,山东和湖北增幅分别为230%和159%,除浙江省有小幅增长外,其他省份均与2008年持平。
+ I# j0 `8 q- X: q. U( z" @3 { 目前我国硅烷偶联剂品种已超过30种。在氨基硅烷、乙烯基硅烷、环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酰氧基硅烷四类中,产量最大的是氨基类硅烷偶联剂,约占总产量的55%,其次是环氧基硅烷偶联剂,约占总产量的20%,乙烯基类硅烷偶联剂和甲基丙烯酰氧基类硅烷偶联剂分别占10%左右。. g/ a. I' j) r2 M. s
2.产业逐渐走出阴霾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我国硅烷偶联剂行业。由于我国橡胶制品、玻纤制品出口减少,致使硅烷偶联剂生产企业开工率大幅下降。2007年生产运营较好的企业开工率可达70%,至2008年下半年,许多小型企业开工率仅维持在30%左右。2009年上半年企业生产依旧维持在较低水平,并陆续有企业因抵抗不住压力转投硅橡胶等其他产品。随着2009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影响逐渐减弱,行业步入回暖阶段,产能、产量均稳步上升。
3 D- s+ `6 N( y0 Q; r* C 据统计,2006年我国硅烷偶联剂总产能约4.9万t/a,产量约2.7万t,到2008年我国硅烷偶联剂总产能达到约8.3万t/a,产量4.45万t,同比2007年产量4.66万t降低4.5%。至2009年,我国的总产能、产量均有大幅上升,分别达到12.52万t/a和7万t,同比分别上升50.84%和57.3%。预计2010年,我国硅烷偶联剂的产能和产量将分别达到13.8万t/a和8.9万t,开工率可望达到60%以上。目前我国硅烷偶联剂行业依然处在成长时期,在未来几年存在良好的上升空间。8 P5 f' h4 E, ] m' u
需求支撑行业快步前行1.下游行业持续增长近年来硅烷偶联剂在玻璃纤维、橡胶轮胎、铸造、高档油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均在不断增长。
& i* n9 Z% R) I! w' {. B2 { 目前,我国硅烷偶联剂主要应用于橡胶、玻纤两大领域,塑料、纺织、涂料和油墨等行业也有部分应用,但是受产品质量和牌号限制,国产硅烷偶联剂在这几个消费领域所占比例较小。据统计,2009年硅烷偶联剂在橡胶和玻纤领域的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41%和32%。塑料用硅烷偶联剂则占总消费量的13%,其余产品用于纺织,涂料及油墨行业,约占总消费量的7%。在玻璃纤维或玻璃钢领域,主要使用KH550,KH570以及部分KH560硅烷偶联剂;在橡胶领域中,Si69和Si75硅烷偶联剂被广泛用于子午轮胎的生产;部分乙烯基三甲基硅烷及乙烯基三乙基硅烷则是塑料加工行业应用的典型产品。
+ S( g. T! V7 @% U9 e 2009年,我国橡胶行业和玻璃纤维对硅烷偶联剂的需求量分别为2.6万t和2万t。2009~2010年各行业对硅烷偶联剂的需求及预测见表2、图2。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预计2010年国内各下游行业对硅烷偶联剂的总需求量将达到7.08万t,增长率达11.5%。6 R& G( M% S j5 O5 y8 B+ }6 f
由于塑料、纺织、涂料和油墨等领域对硅烷偶联剂产品的质量和技术要求较高,限于国内企业生产技术水平,预计短时期内还无法改变现有消费格局,因此未来几年,国产硅烷偶联剂消费市场仍将主要集中于橡胶和玻纤两大领域。
3 ?" h! i, l2 n' b+ f, } 2.乙烯基偶联剂成为“明星”产品根据目前市场发展情况,乙烯基硅烷偶联剂的需求增长幅度高于其他类硅烷偶联剂。据统计,2006年我国乙烯基硅烷偶联剂的消费量约为5750t,2009年则达到8500t左右,预计2010年需求量将达到约9500t,年均增长率接近13%,至2015年,这一数字将有望达到约1.5万t。5 Q4 R$ E$ B# j! u' _* Z% f% E
过去几年,我国乙烯基硅烷偶联剂需求量以每年13%左右的速度稳步增长,即使在2008和2009年宏观经济形势不乐观的情况下,这一速度依然保持在14%左右,快速增长主要源于下游玻纤及其他行业的大量需求。预计未来几年,这一态势将得以延续,我国乙烯基硅烷偶联剂需求仍将稳步实现增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