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70927
- 精华
- 积分
- 40038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15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12-1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楼主 |
发表于 2012-4-30 05: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春一位汽车业资深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奔腾B50价格在10万元上下,卖得更好一点。同样,价格在10万~16万的荣威550占据了荣威销量的90%,成为上汽的主卖车型。你可以价格更贵,但消费者不选你,这就是自主品牌中高端车的难言之隐。* w e# @! v6 l) e( g ^
价格战,触即必死7 ~! f( u# ]$ j* m
徐育林向《中国经济周刊》坦言,传祺的制造成本要高于合资品牌的中高级车。 @( m; |' Y4 k* d' T' R4 u1 s2 k
为保证新生品牌的市场优势,传祺的定价比凯美瑞、雅阁等合资中级车便宜4万~5万。经历了2011年10月合资品牌的促销降价后,这一价格差距已经缩小到1万~2万。0 p, R3 y6 G- K6 X& L" W& q
为打造传祺,广汽集团在研发、平台搭建上已耗资100亿元人民币,在核心零部件的使用上更是不惜成本。在更高投入和更低价格入市的双重压力下,自主品牌利润被大大压低,有的甚至只是微利。3 T2 U+ |2 W6 O5 g4 J4 G; C8 W3 D
即使在高速增长的2010年,华晨汽车(微博) 的毛利率也由14.2%下降至11.8%。这一年,吉利汽车伴随着销量快速提升的也是利润率的下滑,上半年毛利率为18.9%。一辆售价8.5万元的华晨中华车毛利润只有1万元。
" F: f* c& U$ b7 f1 C6 }一汽集团一位负责人透露,奔腾虽然每年有10多万辆的销量,但利润率较低,不及一汽马自达合资公司给一汽集团带来的收益。
5 V, l0 s$ F) X: P& Y国外品牌汽车进口到中国后,经过25%的关税、17%的增值税、最高40%的消费税和利润加价之后,相比出口国家的汽车售价在中国已经大幅增加,有的甚至翻倍。这就形成了国际品牌在中国的高价基础。0 L2 R9 y8 I7 e- U; I7 p' J
随着国外品牌在中国合资建厂,合资品牌汽车价格略有降低,但依然保持着较高水平,并在中国消费者心中形成了“高端品牌”的定位。" n5 o5 M% f+ ?% O3 A; O
近年来,随着中国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日益走高,国外汽车品牌在中国获得了更多降价空间。贾新光为《中国经济周刊》算了一笔账:以中级车雅阁为例,当前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为6.35,雅阁2.4升排量自动挡的EX.NAVI售价为20万元人民币,如果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到6.0,这款车卖18.9万即可获得同等收益。如果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到5.0,这款车就可以降价到15.75万元,收益丝毫不受影响。" S+ J" d# E7 A7 q
作为丰田全球生产链的一部分,丰田合资品牌中级车的成本在10万元人民币,在人民币不升值的情况下,合资品牌中级车降价5万~6万元人民币依然有钱可赚。一位汽车企业高层担忧地表示,“一旦价格战开打,自主品牌必死”。1 n3 `# K* o! Y7 v9 f" k
投入不足,输在起跑线上
j O# H) e r! [' s过去5年,中国汽车人在市场驱动中十分聪明、勤奋地追赶,却缺乏战略发展的眼光。* m1 \% `' d$ \1 X! g- d5 K
2009年,国内绝大多数汽车企业都推出了扩产计划,一部分已建新工厂和新生产线,并积极打造与国际同步的产品平台。上汽打造了临港基地,北汽集团在河北、广州、杭州等地规划了多个生产基地,吉利在湘潭、宁波、济南、兰州等地设立生产基地。; m+ r" G4 y' t$ I \/ T
一位车企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中国很多企业每1万辆汽车产能的投入为1亿元人民币,一个10万辆产能的工厂投入一般为10亿元人民币。8 D, }2 C; A5 b
4 t% `& h8 U; w: @, ?: j! t+ C, P& ~
合资品牌在华建厂的投入高于这一标准。北京现代坐落在北京市顺义区的第三工厂总投资1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76亿元,平均每万辆产能的投入约为1.9亿元人民币;一汽大众轿车在成都的第三工厂平均每万辆产能的投入为1.7亿元人民币。
; n! y0 J) j2 `) M: C+ i自主品牌在研发上的投入也与国际品牌相去甚远。“十一五”期间,一汽集团投入了129亿元用于研发。奇瑞每年研发费用约为20亿元人民币。0 l2 w' L3 `( }5 g) T/ I7 E
收购沃尔沃汽车(微博) 公司之后,李书福惊讶地发现,沃尔沃的未来5年研发预算是115亿美元,约合730亿元人民币,约为当前中国车企投入的6倍。
% `, T h# e4 b9 V5 a' z, l据一汽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奔腾B50的开发成本在6亿~7亿元人民币,而目前,德国公司开发一款车的成本在6亿~7亿欧元,是中国的8倍,日本公司开发一款新车的成本是5亿~6亿美元,是中国的6倍。这位负责人表示,“这样,他们的起点就比我们高,而且永远跑在我们前面”。
& ?) S" [2 K% I2 Q与其说中国车的研发生产投入不足,不如说中国自主品牌缺乏战略发展眼光,也缺乏长期战斗的准备和决心。
2 J/ t, ~3 c" u( `1 k% I短视,是最大的危机
1 c( v# Q% b& i/ n; T: S/ O2011年11月9日,比亚迪汽车(微博)在销量一路下跌后,董事长王传福亲自到发布会现场,在危难关头与媒体诚恳对话,揭开了自己的伤疤。$ u& ^1 {& S1 [2 M$ V
王传福列举了两点与自身成长的冒进有关的错误:第一,过多追求经销商的数量,忽略了经销商的质量;第二,2009年之前,一路扩产,从最早的2万辆增产到50万辆,确实得到了产量,但忽视了很多细节问题。- f' l) P" e: o" l9 S
过去10年,中国自主品牌过度追求速度,忽略了细节和质量。+ a" M( F; S. s4 U1 F# o: k
针对很多企业一年就能出一款新车的做法,一位专家感叹,“这个打法太可怕了,不是正常的运作”。“5年开发一款新的车型是一个正常的周期,在市场中,研发时间和产品的生命周期也是一致的,5年后将被新车型取代。”
) y; k% p4 |$ M& k# u. [, a/ g- l4 O企业的浮躁、驱利还体现在车辆测试上。4年前,奔驰推出E级车时,试制了1600辆样车,在全球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路面条件、不同的季节进行路试,跑完了3600万公里。( t( v7 Y2 a7 U6 u! W
而在中国,自主品牌的测试花样百出。“实际上,我们有的企业测试就是在实验室里用两辆车跑,总里程就5万公里,这是非常可笑的。”一位行业人士透露,一些企业这样操作的原因,一方面是意识不到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就是舍不得花钱,下不了决心真正去做高品质的车。
/ \. [3 c/ i, D" o- q( f. [+ f. o* ~“大家都在讲自主创新,但没有人踏踏实实去做,所有人都在追赶规模和速度。”贾新光说,“目前,中国还不具备从头开发车型的能力,我们最好的能力就是拿别人的底盘做个车身。” Q; ~! E, X* y5 ^8 s
在新车型的研发上,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产品部部长马岩向记者坦言,如果非要量化,我们能做到的只有别人的30%。徐育林认为,自主品牌在核心技术和研发上要追赶上国际汽车品牌,那可能不是十年二十年可以完成的。1 \5 { j, g1 {1 |5 I
) O1 ^, w; N# G: `" X! B
3 a- U: K8 g6 V- |5 A1 n) s- V
而产品品质要追赶上合资品牌,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金弋波告诉记者,至少需要两代产品、大约6年时间。2011年,奇瑞意识到改变的必要,马德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过去,我们太过注重速度和量的增长,现在我们开始将追求质量、品牌和效益放在第一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