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70927
- 精华
- 积分
- 40038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15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12-1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跨国车企无外部压力 企业决策影响集中度
$ R2 G4 B s6 u, d: s+ C8 j编者按:在搜狐汽车的车展策划“【AUTO计中计】”中,我们将跨国公司、合资品牌间的争斗命名为“敌战计”,取自《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套,其中“敌战计”为“处于势均力敌态势之计谋。或跃于渊”。9 R! ~( C5 }. T3 N( D ^
而这套计策则类似于合资企业和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竞争。虽然这些企业在全球排名有前后,在中国也都基本完成派兵布阵,但不同时的,除了延续其国际上的竞争势态,在中国一旦能够技高一筹,很可能将改变他们在全球上的座次。因此,搜狐汽车邀请了行业知名分析师贾新光、钟师、赵英、翟勤、崔东树、古清生就此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3 K2 M, z( t) t6 Q3 J" ]8 T
一、中国汽车工业用合资三十年的经历证明了“技术换市场”这条路是行不通的,在占据中国汽车市场绝大部分份额后,合资路径对中国汽车工业水平提升有限,政府目前已经表示不再鼓励外商投资汽车整车制造了,那么未来这类项目的审批是否会面临更加严苛的控制?; E C ^- D5 L! e# C- f1 F. F
钟师:差不多也就是当下的水准了吧。政府已经表明了态度,就是对外商投资汽车行业不再鼓励了,你还能指望政府能把话说得多么明显呢?, z4 P/ X$ b" L, a! r% H+ f9 U4 |
赵英:其实政府现在的表态,对大部分跨国车企来说,意义都不大了,因为主流品牌基本都已进入了中国市场,部分小众品牌就算进入中国市场,所能取得的成绩可能也非常有限,政府不支持的态度是一方面,它们自己也得权衡市场风险。
A) \5 T% u* u! M翟勤:只要国家不出台中止合资企业的政策,跨国公司车企在中国的利益基本上是可以高枕无忧的。合资企业走到这一步,与许多大型国企和集团,与地方政府有关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些已经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的跨国车企,它们对政府的公关能力是很强的,所以政府的态度并不能表明一切。6 Y( Y, e; ^! I/ Z$ Q: K4 N8 r/ C8 E% o
二、随着近年汽车市场增速放缓、部分自主品牌技术水平得以提升,进入中国的跨国汽车公司其实也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在中国市场内,合资品牌及跨国车企应该拿出怎样的诚意来?诸如进行一定的技术转让或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研发。. s! v2 C! E3 }: z! W6 [; w! ]
钟师:我觉得应该这么说,这几年汽车市场增速放缓,受到压力的反而是自主品牌,合资企业如大众、通用,不仅没有受影响反而呈现更高的增速。当然,也有部分合资品牌在下滑,但这种颓势是来自于他们经营策略问题,而不是自主品牌的倒逼。4 ] `' j2 X# j. E1 m3 S* h
崔东树:自主品牌的技术水平如制造工艺等得到提升,但并不代表就一定会对跨国企业形成压力,因为提升是相对于自主品牌的过去而言的,但和跨国企业相比,技术上仍有非常大的差距。0 I! }3 s$ j8 ?0 c
古清生:在生意场上,哪有什么“诚意”可言,尤其是在跨国车企这么强势的情况下。如果说,**用很强硬地态度要求跨国车企必须做出让步,否则不让你进来,那跨国车企或者合资企业的外方当然可能会调低姿态,但这又不符合我们加入世贸时的承诺和市场经济原则。
4 Y/ Y& N- W/ T# c1 P- k而且退一万步而言,比如说奥迪愿意帮助一汽打造红旗品牌,但它会让红旗的技术实力和市场表现超过奥迪吗?答案是否定的,所以指望外方的技术帮助完全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当然,外方在淘汰一批旧技术与设备的时候,还是会向中方转让一些的。
; O. |& E7 C7 |, Y0 R; F O * d) l4 t5 B5 e
% ?- J* D8 I+ f/ F& z! s4 A: v( Y
翟勤:合资企业进行本土开发的目的,也是为了攫取更多利益,而不是出于什么“诚意”,当然,面向本地消费者进行开发,对消费者而言相对是一种福音。0 a# N9 P5 f+ m3 H& H
三、在未来十年内,这些企业的盈利增长点会在哪里?. p/ z5 o/ b& w
赵英:合资车企的未来利润增长点,我觉得会在诸如汽车金融服务等方面下工夫,汽车金融在国外非常成熟了,但现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
5 X6 j3 D" A5 ~贾新光:合资企业的新利润点,我觉得有汽车信息服务,比如远程诊断等。此外,对中国三四级市场以及第三世界市场进行开发,二手车业务进入乡村,是跨国车企的下一步骤,目前中国在巴西、中东等第海外市场表现不错,但你看菲亚特的CEO马尔乔内马上就喊出了“中国威胁论”,大众如今正在开发的廉价车也是为了这些市场准备的。
) ?" h: }( o: J R& I0 A" `1 g" s6 |四、在目前的竞争中,部分合资品牌已呈现出边缘化的趋势,在未来十年内,会有部分企业被排挤出中国市场吗?如果有可能的话,您认为品牌集中度会有怎样的变化?
, A! [1 R3 I9 W" M钟师:在市场竞争中,有品牌不断被边缘化,这应该是一个市场常态,比如八、九十年代,我国汽车工业的市场化刚刚起步的阶段,对外资品牌而言是一个绝佳机会,但像菲亚特、标致这些品牌也一度失败,退出中国。目前这种被边缘化的趋势也正在一些品牌上显现。6 G. x& }9 J( z: k1 M! D+ Z# l! Y
贾新光:中国汽车市场的品牌集中度,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我都认为太多了,目前有汽车品牌100多个,已经成为拥有汽车品牌最多的国家。我个人认为集中在10个左右比较正常, 品牌也一定会集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