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74618
- 精华
- 积分
- 905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3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2-4-1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国POM的开发研制工作始于1959年,与杜邦公司和Ticona公司差不多是同时研制。60年代初,我国对均聚甲醛的研究工作停顿,此后,国内聚甲醛的生产和科研主要为共聚甲醛。1965年,上海溶剂厂开始试制共聚甲醛。
, ]( y' _: b" H5 \1 o 上海溶剂厂副总工程师胡企中说,80年代到90年代,聚甲醛是5大工程塑料品种之中,最有希望以国有技术产业化建大装置的品种。一部分国内技术开发努力确也相当接近实施产业化。" ?9 j, P, {; x
但是,1994年前后的甲醇价格波动对这一进程产生很大冲击———油价上升导致甲醇价格飞涨,一部分国内企业难承受成本跃高而纷纷难以为继。
- Q. ~4 i. Z. N% e* C- M+ G 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的化工部把注意力转向引进,国外企业由原先禁止进入中国投资改为允许与国内企业合资。杜邦公司闻讯赶来,与溶剂厂谈合作。杜邦公司在均聚甲醛的研制上达到世界最好的水平,但溶剂厂当时研制的重点不是均聚甲醛而是共聚甲醛。于是,溶剂厂将杜邦公司有意与自己合作的消息透露给杜邦公司的竞争对手美国塞拉尼斯公司。得知消息的塞拉尼斯公司立马派人飞赴中国,与溶剂厂谈合作生产共聚甲醛。
5 h8 m- f& {& k/ ` 但是,谈判最终没有成功。“谈判没有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的化工部想让塞拉尼斯公司与吉化公司石井沟联合化工厂合资。可是,石井沟联合化工厂的情况令外方不满意。由于双方不肯让步,合资的事情结果不了了之。”; D- _% q4 l! z( Q! r! f+ a: r m
在合资无望后,化工部的一位部长曾对溶剂厂的技术人员说:“聚甲醛的研制就靠你们了。”
( p$ Z- W3 n0 Z% h |, U' Z m 可惜的是,溶剂厂此后的发展道路坎坷。在这其中,除国企不重视研发的原因外,与国外公司合作不成也再次耽误了时间。第二次和第三次谈判都先后失败了。近10年来,由不同外方和国内企业进行的洽谈无一成功。+ ^1 }: [6 L( q; _# l9 N
2000年以来随着新一轮规划的编制,国内有很多单位寻找引进机会。除了日本旭化成曾表示愿意转让技术,和BASF曾打算在扬子有所动作以外,国外其他的共聚甲醛技术拥有者因可以在中国独资设厂,倾向于要搞就自己搞的立场上———比如南通项目。而旭化成现在是否愿意再谈,还是个问题。因此,引进国外先进的POM技术的机会日渐稀少。
$ o/ E% [9 E5 H ]( _ 同时,长期以来,国外公司在中国低价销售POM,导致中国的POM市场价格像在一个盆地的底部,每吨的价格比美、日、欧的低约1000美元,给国内企业造成严重冲击。
0 e$ ~/ ?0 A- C: S4 B; V 这一策略,让国内企业根本无法与洋POM对抗,而当时,众多企业基本不懂反倾销,也没有一个顺畅的反倾销的通常渠道———反倾销似乎也没用,企业小而散,技术又落后,还未等你长大,洋货已铺天盖地。
8 v5 ] Z7 @. n( s3 x 为此,我国的POM市场出现业外人士难以想象的现象:由于价格比国际市场低,尽管国内市场几乎全靠进口,但每年反而有几百吨的出口。价低造成国内企业新项目评估数据很差而难以通过立项,而只有国内企业有一定产量之后,以反倾销的动作进行对抗才有可能。现在国外独资企业先搞项目将使这一可能变得十分渺茫。- @, Z, \# ?& h) m
而这次宝理与三菱的携手,更让业内人士心忧。宝理公司是中国POM的最大供应商,三菱则位列第二,原先相互间竞争激烈。两家联合后,中国的POM市场将出现垄断的趋势。
! L( Q% |* i0 x/ I; v" T1 L; m* ~ 随着我国汽车、电子、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POM需求量大幅增加,POM已成为我国的战略性产品,发展自己的POM工业显得十分紧迫。“可以预见的是,将来国内POM的价格肯定再升回来。”胡企中说。
7 h2 x2 g1 A# @6 t" f. j 胡企中说,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可以在改进原有的技术和设备的同时,尽力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并尽快使国内的POM国产化形成一定的规模,从而使国家经济安全不受到挑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