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70927
- 精华
- 积分
- 40038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15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12-1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楼主 |
发表于 2012-4-13 04: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采购体系松土言胜于行?
" X, |! E$ t$ v3 |9 Y8 X
1 d% @' }) { J4 q' l本次的本田发布会内容中,不乏亮点。逐步开放的零部件供应就是其中之一。本田方面坦言,此前对中国市场反应滞后的原因,很大部分是缘于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采购。
7 X D& a" \! P% b* R" ~8 \* |/ ]2 r" v
仓石诚司坦言,由于本田一直以来采取以美国市场为核心的战略,本田在中国市场投放的车型几乎都是在北美、日本研发车型的翻版。由于车型的研发在海外,而零部件的供应商都是在车型开发初期便参与其中,以至在中国国产后零部件的供应商也很难更换(其中涉及知识产权变更、转让等问题)。
; Z/ v8 k# g8 G$ ~" Q1 [: S* _) }" H& x7 H) O: Q
但面对着变革的压力与成本的困扰,新的研发、采购举措势在必行。仓石诚司介绍,未来本田将从研发入手,在诸多车型的研发工作上,以中国为核心。这样在研发初期便可邀请符合本田质量标准的中国当地供应商,共同开发,而本田也将向相关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使零部件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成本始终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同时由于同处中国,对于产品的信息反馈与修改周期也将缩短,使此前反应滞后的诟病得以解决。仓石诚司还表示,未来如果这些零部件质量达标,也将考虑从中国进口,将其推广至全球。进而解决日本当下面临的日元升值问题。
7 w g- u# {! }1 I. l
; l* W7 G0 B9 \8 T. ^/ l% m# N7 z8 K1 X当然这样的设想固然值得称赞,但中国古人早有名言,闻其言,仍需观其行。在约莫两年前,这样的做法便早已被某日系厂商提出。但时至今日,该做法已悄无声息,当初振奋人心的消息如今已化作一个中国汽车人记忆中的美丽姿态。
1 \' l; [' @" r5 k6 c, Z: T P6 A: S+ a
由于零部件采购涉及多方利益,所以真正能否放开并没有本田方面描绘的那样简单与美丽。在中国的零部件企业,多数为日方持股或被日系企业垄断。同时,日系车企同诸多钢铁、零部件供应商同属同一财团,且交叉持股情况严重。由于经济趋势从紧,日本国内仍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而这种压力已传导至了车企行业。汽车整车、零部件生产是日本本土企业的核心业务,能否真正做到在中国市场的零部件研发与采购出现松动仍待观察。
$ z0 k2 D& _& \9 u
3 k" R+ o9 E/ F$ y/ I% W' l+ ]! x. d押宝低排量小型车决心PK丰田混动?( Y& i0 O9 s' Z4 d8 v$ `
9 m, r6 r2 Y0 s: v/ {
在发布会上的另一亮点,便是本田决定大举进军小排量车型和节能环保车型。从2013年开始,将逐步引进全新小排量节能动力总成,同时落实本田混合动力系统IMA的核心零部件电机、电池的国产。; z9 S \7 F9 b7 R2 C# j) Y
1 D3 o# F- t/ K* ]
仓石诚司表示,本田作出如下决定主要基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填补本田在小型车和节能环保车型方面的空缺。本田自进入中国便开始便从中级车雅阁入手,奥德赛、CR-V、思铂睿、歌诗图无一不是大排量、大体型的“杰出代表”。奋战小型车的仅有飞度一款,这无疑是未来本田的潜力市场。
1 V, [% j0 m0 b, s$ c8 r
. M! _' K, R0 J) ^% i4 F另一方面,本田在小型车方面的计划也是出于对政策的考虑。仓石表示,至2015年,中国将出台可能是世界上最为严格的排放法案(咖啡法)。车企生产的车型平均油耗要低于6.9L。对于大排量仍占主导的本田而言,进军小排量,拉低平均油耗,成为日后发展的必然选择。3 x% z8 N! v( @' g' E# p9 [
5 n5 b" c8 W* s w, m2 J; @7 t2 k. z不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丰田、大众等企业也面临着同样的约束。仓石坦言,本田已做好在节能环保领域挑战其他企业的准备。
& c6 \ `' a. t9 g; B& P: ?$ H2 v4 Y0 X 3 s5 |9 c- Z/ U9 R/ P" r* z5 L& w
2 F G" p# H+ e, Q) i! ?他表示,本田一份调查给与了他们信心。调查显示在中国人们认为混合动力车型高于传统动力车型的价位区间是1.5-2万人民币。而日本的这一调查结果也与中国相符为1.7万。他认为相对于丰田的Hybrid重混系统,本田的IMA更容易达成这样的目标。未来,本田将会努力将价格的差距降低到那一范围,所以成本会成为本田相对与丰田在混合动力领域的最大优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