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网站:橡胶人才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26|回复: 1

何以前行 三问本田中国迟来的战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3 04:5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何以前行 三问本田中国迟来的战略
% N; o+ b8 @0 Q5 o0 D( O4月10日,随着一场春雨降临,本田(中国)在北京举行了本田中国汽车事业中期战略发布会。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像滋润的天气那么惬意,对于本田中国而言,同生龙活虎的广汽本田和后起之秀东风本田相比,两个合资企业凭借强势的销售表现几乎主导了本田品牌在中国的话语权,使得本田中国一直处在一个被人们遗忘的边缘,本田中国内部正需要一场及时雨式的巨大变革来明确自己的位置。昨日,在两家合资伙伴双双缺席的情况下,高调发布中期战略的本田中国给人一种迟来的孤勇之感。; k& b- z/ A, C* C9 p! m

$ k9 d1 S* g  s" k此外,在发布会上,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执行董事兼中国本部长仓石诚司表示,未来本田将从本土化研发和零部件采购入手,允许部分中国本土零部件供应商参与到车型的研发、采购过程中,着力解决产品不足及应归市场变化调整缓慢等关键问题。同时确定了未来推进节能小型车、国产IMA混合动力系统核心零部件的战略方针。但在展现宏伟“中国计”的同时,本田的两位“中国伴”却并未现身会场。给所有关注本田中国的人心头带来一丝疑惑。9 g& A3 S6 `* x. R
4 X; N0 W( ?; x# G0 V/ b
中国计缺中国伴何以前行?3 Y; o' @3 \3 X: d& W; c0 G
7 {7 _$ P. _/ Y" O5 T, |
虽然本田在公布的是“中国计”,但其在中国的两个合资伙伴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却集体缺席,更为蹊跷的是,东本和广本相关人士告诉新浪汽车,在此次发战略发布之前一周,他们才收到了来自本田中国的邀请函,为本田中国本就迟来的战略发布蒙上了独角戏的味道。( L2 a  ~3 d: C' R* |

. Y" k- q6 \" o0 ]$ U
$ Q# x! C9 |. X2 g
8 i7 C. ?) d- j/ o+ w正在公布本田汽车中国中期事业计划的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执行董事兼中国本部长仓石诚司
5 }" X" B; Z: U; J4 G& u3 K6 W6 [& [" ^4 @
在发布会现场,已有媒体对此表示质疑,但本田中国本部长仓石诚司对此的解释是:“今天的定位是本田的中期事业发布会,关于两家合资企业的相关内容,两家企业会在之后的适当时机自行对外公布。”# B" d* Y9 k; T) ]9 F
( p$ ?6 [6 ]3 F* B
但这样的说法无疑显得过于“生分”,也无法立足。真正本田“中国计”的组成,大都离不开本田两位合作伙伴的努力与支持。无论是产品的研发、采购还是推广、营销,两家合资企业都是最终的执行者,缺少了两家的出席和表态,即使是宏伟的计划也显得苍白,更难免引得外界的猜疑。
2 g/ |1 }: U$ |; M; c
5 l' l5 h: X" U" g, e9 R7 L5 }4 C7 I
大众汽车公布“大众2018战略”时“三人成众”的经典一幕
2 y+ s" I$ b1 v/ ]( t+ m! `, K/ R" w  ^3 x3 h
遥想2009年由大众中国牵头发布的“大众2018”计划,虽然公布的内容在性质上与本田相近,但发布会现场的一幕无疑与今日的本田中国事业中期战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L9 L! t0 Z6 \( W* R: g( `9 [; p

# Z4 K# Q6 ?: b- |0 `' U) R' N3 Z0 J$ B* O$ O* S/ {4 w4 q1 @

- U, o3 C" [8 T! |1 r/ @: |! \) [4 o! s丰田公布“云动计划”时的“全家福”* u1 w3 {! b9 s- M6 `

* o  {' w: y; `# j! N9 k* }) v9 X2009年2月26日,大众(中国)总裁兼CEO范安德与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坚、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安铁成在大众三里屯总部集体亮相,三人手书的配合完成了一个中文的“众”字,以一个完美的中国式开局告别了奥林匹克计划,开启了“1+1>2”的2018战略。三人在台上相拥着展示“众”字的一幕,在外界看来,昭示了大众在中国内部的一致。而这样的局面预示了今日在中国的成就。一汽大众与上海大众虽存在竞争,但相同级车型却能携手大卖,以至于原定2018年完成的产销量目标,提前数年实现。
7 U) r. S9 E( a# n5 R
% p& C- W1 u( T! R) j; Z当然,独角戏的局面可能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在与仓石诚司的沟通中,他提出了这样的反问,“如果大家(两家合资公司)没有集体出现,大家会质疑,但从相反的角度考虑,如果大家都来了,也可能出现问题。”而这样的说法无疑暗示了本田中国和广汽本田与东风本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阂。但这样的言论却与此前新浪汽车分别采访两家合资企业高层有关企业间合作的态度相悖。广汽本田执行副总姚一鸣与东风本田陈斌波都曾向新浪汽车表示,目前双方都在进行着积极地沟通与交流,甚至在很多问题上携起手来希望能够产生更深一步的合作。无论三方谁的说法更为正确,无疑合作的三方仍存在问题。( c! r+ P# T4 J7 S8 B7 G- f
8 j. k6 _4 P# x8 j" h* L) _
众所周知,广本多年来的强势地位早已主导了本田品牌在中国的话语权,看着丰田中国、大众中国在中国市场上风生水起的一手托两家战略长袖善舞,本田中国作为日系三大品牌之一自然不甘心一直低调,此次撇下两个合资伙伴,高调发布以车型产品为核心的中期战略,用意不言自明。1 Q! Z) [, P( Z: v
( v3 Y# y9 U6 M& \+ w! Z
但无论问题如何,尽快携起手来,求同存异,增加品牌合力,改善品牌在华业绩才是正途。随着世界经济的起伏,一场全球汽车中心转移的大变革正在中国市场悄悄上演。对于未来的竞争,谁能够团结大多数人的力量,谁才能在汽车这个依靠规模化生产取得效益的行业真正获胜。如今,内部情况更为复杂的大众、丰田都能把利益各方携起手来,同台亮相,规模和利益结构都相对简单的本田又为何不能呢?而如果连如此简单的携手亮相都无法达成,未来的中国大计又谈何实现?中国计尚需中国伴。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楼主| 发表于 2012-4-13 04: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采购体系松土言胜于行?
" X, |! E$ t$ v3 |9 Y8 X
1 d% @' }) {  J4 q' l本次的本田发布会内容中,不乏亮点。逐步开放的零部件供应就是其中之一。本田方面坦言,此前对中国市场反应滞后的原因,很大部分是缘于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采购。
7 X  D& a" \! P% b* R" ~8 \* |/ ]2 r" v
仓石诚司坦言,由于本田一直以来采取以美国市场为核心的战略,本田在中国市场投放的车型几乎都是在北美、日本研发车型的翻版。由于车型的研发在海外,而零部件的供应商都是在车型开发初期便参与其中,以至在中国国产后零部件的供应商也很难更换(其中涉及知识产权变更、转让等问题)。
; Z/ v8 k# g8 G$ ~" Q1 [: S* _) }" H& x7 H) O: Q
但面对着变革的压力与成本的困扰,新的研发、采购举措势在必行。仓石诚司介绍,未来本田将从研发入手,在诸多车型的研发工作上,以中国为核心。这样在研发初期便可邀请符合本田质量标准的中国当地供应商,共同开发,而本田也将向相关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使零部件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成本始终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同时由于同处中国,对于产品的信息反馈与修改周期也将缩短,使此前反应滞后的诟病得以解决。仓石诚司还表示,未来如果这些零部件质量达标,也将考虑从中国进口,将其推广至全球。进而解决日本当下面临的日元升值问题。
7 w  g- u# {! }1 I. l
; l* W7 G0 B9 \8 T. ^/ l% m# N7 z8 K1 X当然这样的设想固然值得称赞,但中国古人早有名言,闻其言,仍需观其行。在约莫两年前,这样的做法便早已被某日系厂商提出。但时至今日,该做法已悄无声息,当初振奋人心的消息如今已化作一个中国汽车人记忆中的美丽姿态。
1 \' l; [' @" r5 k6 c, Z: T  P6 A: S+ a
由于零部件采购涉及多方利益,所以真正能否放开并没有本田方面描绘的那样简单与美丽。在中国的零部件企业,多数为日方持股或被日系企业垄断。同时,日系车企同诸多钢铁、零部件供应商同属同一财团,且交叉持股情况严重。由于经济趋势从紧,日本国内仍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而这种压力已传导至了车企行业。汽车整车、零部件生产是日本本土企业的核心业务,能否真正做到在中国市场的零部件研发与采购出现松动仍待观察。
$ z0 k2 D& _& \9 u
3 k" R+ o9 E/ F$ y/ I% W' l+ ]! x. d押宝低排量小型车决心PK丰田混动?( Y& i0 O9 s' Z4 d8 v$ `
9 m, r6 r2 Y0 s: v/ {
在发布会上的另一亮点,便是本田决定大举进军小排量车型和节能环保车型。从2013年开始,将逐步引进全新小排量节能动力总成,同时落实本田混合动力系统IMA的核心零部件电机、电池的国产。; z9 S  \7 F9 b7 R2 C# j) Y
1 D3 o# F- t/ K* ]
仓石诚司表示,本田作出如下决定主要基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填补本田在小型车和节能环保车型方面的空缺。本田自进入中国便开始便从中级车雅阁入手,奥德赛、CR-V、思铂睿、歌诗图无一不是大排量、大体型的“杰出代表”。奋战小型车的仅有飞度一款,这无疑是未来本田的潜力市场。
1 V, [% j0 m0 b, s$ c8 r
. M! _' K, R0 J) ^% i4 F另一方面,本田在小型车方面的计划也是出于对政策的考虑。仓石表示,至2015年,中国将出台可能是世界上最为严格的排放法案(咖啡法)。车企生产的车型平均油耗要低于6.9L。对于大排量仍占主导的本田而言,进军小排量,拉低平均油耗,成为日后发展的必然选择。3 x% z8 N! v( @' g' E# p9 [

5 n5 b" c8 W* s  w, m2 J; @7 t2 k. z不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丰田、大众等企业也面临着同样的约束。仓石坦言,本田已做好在节能环保领域挑战其他企业的准备。
& c6 \  `' a. t9 g; B& P: ?$ H2 v4 Y0 X 3 s5 |9 c- Z/ U9 R/ P" r* z5 L& w

2 F  G" p# H+ e, Q) i! ?他表示,本田一份调查给与了他们信心。调查显示在中国人们认为混合动力车型高于传统动力车型的价位区间是1.5-2万人民币。而日本的这一调查结果也与中国相符为1.7万。他认为相对于丰田的Hybrid重混系统,本田的IMA更容易达成这样的目标。未来,本田将会努力将价格的差距降低到那一范围,所以成本会成为本田相对与丰田在混合动力领域的最大优势。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橡胶技术网. ( 沪ICP备14028905号 )

GMT+8, 2025-2-25 15:23 , Processed in 0.02590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