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70927
- 精华
- 积分
- 40038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15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12-1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荣威名爵第二期:罗孚毕业转修通用, j$ s4 u1 S0 X6 n/ I
“荣威950为上汽自主品牌第二代产品推出拉开序幕。”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上汽集团执行副总,上海汽车乘用车公司总经理陈志鑫如是说。
! v- Z1 N( A: X
; M2 Z7 C( B/ y& u7 p+ d虽同是荣威品牌,但950却已非基于5年前收购的罗孚平台打造,而是在上海通用君威平台上打造。这是否意味着,上汽集团自主品牌乘用车的技术方向已经转向,上海汽车乘用车品牌及产品规划部总监刘涛给出的答案是“NO”
* j8 k% }1 ~( O7 T
' l" i9 g) w. i& k# w q“荣威950采用的可以说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平台,我们仍然是在继承全球资源。”刘涛说。而按照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规划,荣威950的下一代产品BP32已经在开发之中,在下一代产品中,发动机将换成上汽自己的。+ ^+ S- S, @# W! y& g+ V
' J$ Z8 g/ `4 `% ?3000人在砌“迪拜塔”
0 a' Z# m- J" v. k. m. U H2 R2 R1 I" z. [3 v, J
上汽可能是目前本土公司里,唯一严格按照成熟跨国汽车公司流程开发车型的公司。“如果现阶段我们不与通用合作,进度就会慢一些。”据刘涛透露,五年前上海汽车收购罗孚知识产权,并在此基础上改良出了荣威品牌,上汽将引进的技术加以消化和改良的想法一直没有停过,在罗孚技术消化差不多后,开始在荣威950车型开发上跟通用合作。
5 ?' c9 P7 G8 S }9 A$ A$ `2 |& F3 z% L$ }; e
上汽3000多人技术中心,正在进行底盘、动力总成、新能源系统、电动转向等核心技术的研发。不过,与合资公司上百年积累的技术研发经验相比,上汽的自主品牌研发能力仍要弱很多,这也影响了自主品牌的市场。7 l& p# A' U/ x
3 E" s9 D# e$ s8 S4 H
以荣威550数字为例,因为一个数字化概念一度创造了一个月卖一万辆以上的纪录,后来由于改款速度跟不上,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大减弱。同期上市的斯柯达明锐早在2009年就进行了改款,而荣威550的换代脚步则足足落后了两年多。3 A0 I2 T9 R* K7 l$ D
5 {: O. D8 P1 q* w" s& P按照上汽的计划,荣威950是一款B加级车,不仅担负着让荣威品牌重回主流的中高端的重任,而且还要让荣威品牌挤进“奥迪A6”的级别。特别是公务车采购政策明显开始有向自主品牌倾斜的迹象以后,上汽乘用车从荣威950身上看到了机会。
' ~; l- d6 E3 K; [* z j$ p" l* u* ?
+ R0 J9 k" u; p- \ x- \ h/ z假设荣威950完全由上汽自主开发,即便能有足够的技术,在时间上也很难保证研发进度。“通过集成全球资源,能使我们新产品上市的时间大大提前,等待我们自己研发的新产品出来以后再配上去,也是希望给我们自己一些时间。”刘涛说。
C' K) m. d% A3 U# R& {
+ ~2 g9 N" i- L+ B, c“我们发动机和变速箱的研发都在与合作伙伴一起进行研发之中,且也是代表世界最高级的水平。”刘涛透露,计划到2014年下半年,就能换成自己的发动机。9 p8 I, F# M+ e0 Q) H3 X" k: x5 Y
1 x1 a/ ^7 l" g
新产品采用君威平台,并不意味着说罗孚技术不好,而与当时购买的罗孚平台有关,由于罗孚2003年就破产了,罗孚的技术更多只代表20世纪末的平台,进行技术升级优化,老平台总是会淘汰。
& _) X1 N- @" U5 O) Q2 f% T6 K) o( ]; r1 A% Y! q
按照上汽引进消化吸收的流程,上汽自主品牌第一代的产品,主要基于罗孚知识产权来打造,从底盘、发动机到车身,并没有进行本质升级。
. u2 c* D8 P Y) n; v/ a
! M5 ~2 N8 k3 G+ r
8 _+ P( X0 p# o荣威750上市的时候,这些技术还可以,不过后来德国大众推出直喷增压、电动转向等技术,上汽当时并没有这种技术。只能采取两个方案,一个是花高价购买,还有跟国际先进供应商进行联合开发。“我们的原则是宁可花钱开发属于自己的产品,我们要做百年老店,必须掌握核心知识产权。”刘涛说。: { b/ O2 F5 \+ d/ M& k; i6 [
4 y: v8 E" R8 t2 o! g: c2 A
上汽已在电动转向、DCT双离合自动变速箱等关键技术上,投入了巨大的资金与人力,还与通用合作开发了1.0-1.5L的小排量发动机。( Z y( S! z! I! C- u! G% [4 L! Y
' ]0 `7 ], g: O& x0 a: N
而在此过程中,上汽在研发上的能力提升也是显而易见的。一个显著的例子是,上汽在与国际供应商的谈判中,话语权已得到很大提升,而供应商也愿意将最新技术进行交流。# K! c% d J6 y5 d" g
5 q& f! }; {2 @0 }1 u; v
这些技术以后都会逐渐在以荣威950为代表的第二代产品上应用。
* F: Z2 V8 o8 J9 f; k2 w4 b. G( {9 s% e* U& ~
目前上汽制定的研发方案,A0级包括,MG3,由英国和上海技术中心,完全自主开发;而包括350和MG 5的A级平台,由上汽、英国和韩国技术中心三方合作。A 级别的车型和B级车,在罗孚平台上进行优化,B 级别的,则将与通用延续荣威950的合作。
& s, `6 c/ V- i! d% \
# v4 H9 {' x4 Z$ {1 E; u$ W8 u与此同时,上汽还在进行平台优化,目前350,MG6的A平台,被新的A架构所替代,将覆盖到六到七款车。; ^: X$ |* A/ p& _
% r+ a2 V3 h1 A在陈志鑫眼里,上汽规划了五大平台,22个产品,哪个细分市场,适合什么平台就去做,他们之间是一种共存的关系,并不意味着一定用通用或一定用自己的。# J+ D3 V* [* |, _! U' v0 x9 d3 t6 K
x5 ]6 J- m( z2 x, J& h“自己开发和拿到或购买世界上最先进的平台和技术并不矛盾,上汽本身与通用大众的合作很成功,并不是封闭式的理念,什么东西都要自己来,如果全部自己开发,需要相当长时间和资金积累,我们的原则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如发动机有自己的,也用通用的小排量发动机,相对灵活的方式。就像造高铁,如果完全自己开发从商业上来讲并不划算。”刘涛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