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70927
- 精华
- 积分
- 40038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15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12-1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车市淡季搅动人事洗牌1 B7 q7 V* x5 R- U
车市趋淡,车企高管人事变动却明显增多。据《第一财经日报》统计,今年以来,已有包括付强、胡波、侯海靖等在内的二十多位车企高层先后离职。不同企业的人事变动的理由不尽相同,但整体而言,在承受销售压力的同时,车企不得不再次调整思路和发展策略,人事调整也随之频繁起来。此外,部分车企的新项目纷纷上马,开始大规模地招揽人才,如奇瑞路虎、观致汽车等项目都在招兵买马。在这股调整热潮中,可喜的是,自主品牌网罗到不少精英。7 z# I* O2 H. ]: f7 `
0 }* T: @# q# H! \0 V9 p2 J& P
调整年年有,今年格外多。
8 a* `; p- e3 U5 `; Y! `# z) {8 M3 J) y+ l5 T4 w: N
据记者的统计,今年来,汽车行业已经有20多位高层的岗位发生变动。除了看似正常的退休、调岗之外,更多的是高管跳槽和下课。
0 k( ~! X, O1 u
+ m& X' q8 P2 M" B6 ]. Y/ ~! Q: o尤其是上个月以来,汽车高管的人事变动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尤其是付强、胡波、黄华琼等业内曝光度比较高的高管,其变动被相继公布或证实。3 Y( V7 a5 r: R# l
, J0 |4 k& l; w, L- e9 ]9 l
今年大规模的人事变动,和车市的持续调整有很大的关系。自去年开始的行业周期调整,让车企的高管特别是负责营销的高管们承受了更大的压力。而企业发展策略的调整、思路的改变,难免会最终落到人事调整上来。/ u( h9 \. |9 W0 y1 t1 N8 A: b7 p
0 ?0 `# {7 M5 J% E: C& P$ O( {& r在今年的这波调整中,自主品牌成为越来越多汽车行业职业经理人的落脚之处,这对自主品牌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好现象。" q7 z6 T l2 `/ G
5 v* o& u3 N" j, h/ T ~. k& a车市调整是主因" ^- C1 v! H# ]. D
& l2 C5 {% q: G5 u7 G9 D4 O从1月1日孙晓东正式入职标致雪铁龙亚洲运营部之后,汽车行业人事调整的消息就没有停下来,截至目前,已经涉及到了20余位高管。, W+ {" p5 v9 w4 d8 y
2 X0 t' e$ c: V+ q# b8 f; J
今年以来的汽车高管调整潮,和车市的情况不无关系。当车市转冷时,被旺季不断增长的销量所掩盖的问题,就会不断出现、放大。0 f5 }7 L% `/ K
2 M) c P, |; t
自去年以来的车市周期性调整,一直延续到了现在。虽然从少数已经公布的企业销量来看,今年第一季的批发情况还很可观,但终端成交却并不乐观。
5 ~. B5 F9 {' K% R
4 a; A+ J# {# C- O- V+ O这种行业的周期调整,让车企不得不调整发展的策略。对于车企来说,产品线的调整短期难以奏效,调整更多的还是在营销层面上下工夫,于是营销高管往往成为人事调整中最容易波及的对象。2 ~. W) ` `+ x& C
# W7 K0 v# J) m) }0 w2 c. K去年夏治冰和于洪江相继从比亚迪和一汽轿车离职,就是车市调整下高管调整潮的开端。实际上,每逢车市淡季,都会出现高管的调整潮。从2004年开始的上一波车市调整周期里,也曾出现了大规模的人事调整。
! f# V9 d* J2 V- O1 e+ ?6 I: h$ g H& M x4 i3 Y$ p( S
业内专家对本报表示,一到淡季人事调整涌现,这凸显了我国车企过于看重销量和规模,在旺季时忙于销量和规模,而忽视了企业综合体系的建设。这导致企业在淡季市场压力增大时,体系竞争力不足,往往简单地通过人事的变化来实现企业思路的调整。
& I9 i& O, b6 ^4 ?
5 B# P7 m. R$ {! ^* l而多个行业高管在一年内连续跳槽,更加真实地反映了整个行业浮躁、利益纠葛的大环境下,职业经理人的无奈以及急躁的心态。# t) E- j5 J f
6 r2 C& { {5 i9 u/ b) U自主品牌主动揽才* G4 D# ?. E# p( p
. o$ Y7 C: u0 Z4 U5 i; V7 Z
招揽人才难,是不少自主品牌的感慨。不过,在今年的人事调整中,高管也开始流向以奇瑞为代表的自主品牌。 C5 P6 u. h* O& U( Z1 w
7 Z3 x9 Y& h& O5 @: l7 E( H虽然施展空间广阔,但是薪酬和管理体系上的劣势让不少行业高管在跳槽时回避了自主品牌。而人才的劣势无疑是自主品牌发展中的一块短板。不过,这种情况逐渐改善,人才在向自主品牌流动。1 C9 {# f5 V$ M. R1 [1 ?, k3 Z. ^5 i
( |5 `: w5 n9 D3 _: v
* p6 d1 ^2 k/ N对于自主品牌来说,营销管理、品牌运营等软性方面的提升,比起研发来说要快得多,也容易得多,给自主品牌也能够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 ^; f6 y2 P/ J1 y# T) _9 I( ]+ T1 k
) L6 M n# M$ ^ J4 G9 Q( L5 f
创造了比亚迪汽车黑马奇迹的夏治冰,在多次传出去外资品牌的消息之后,最终还是入职众泰汽车,就任总裁。他再次征战自主品牌,也让行业期待其能在众泰复制比亚迪的奇迹,为自主品牌创出一个新的天地。3 q6 f' L4 \3 j' c
' B6 `$ C9 H7 R1 e. x& M% m% M
这两年一直处于战略调整的奇瑞汽车,则招揽到了黄华琼和胡俊等汽车高管。据悉,胡俊和黄华琼加盟,是奇瑞正在开展的全面人才招聘计划的一步,该计划一个重要条件是:要有合资背景。
, z8 g. C% j0 G3 i' S' h
. ^3 P* K5 u; G2 y/ Z奇瑞汽车期望具有合资公司经历的人才,打破其固有的思维模式,从而帮助奇瑞汽车突破发展的瓶颈,实现战略的调整。另外,奇瑞的合资品牌观致汽车,以及进行中的与捷豹路虎的合资,都需要大量的人才。0 Q; j/ F2 m7 ?* G; Y d8 ^% L) T
6 w. E; A( m! l# W9 G+ l. k6 _值得关注的是,自主品牌都在加速引进设计高管。其中,吉利引进了彼得·霍布里担任吉利汽车高级设计副总裁。奇瑞汽车引进了通用汽车高级设计师James Hope,担任设计中心设计总监一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