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70927
- 精华
- 积分
- 40038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15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12-1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外资车险磨亮“服务” 有望进入中国市场# |2 i) ?+ w- w% L
对于大众保险今后的发展路径,格林伯格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做真正意义上的财险公司”。他坦言,在中国谈及财险只能联想到车险,这是非常不正常的局面。在国内多家财险公司将车险作为主营业务的情况下,他依然认为财险并不等同于车险,应该还包括财产险和“航运、航空保险以及溢价保险、责任险”等多种模式,而后者正是史带保险的长项。, V6 _0 K# q( K! t6 W
( m4 L/ c: f2 } ` E }不过,格林伯格也意识到,在现有的市场语境下,要改变国人的思维习惯这可能是一件需要长期努力的事情。“改变思维模式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了。”他说道,“我们目前计划引入更多的人才以及多样化的产品结构,关注特殊险种的发展。
% o; f+ L$ f7 Q. G& a( ^/ q+ H2 h. |" Z0 G% B* D# G: M
而这些“打基础”的改变何时能够起效?格林伯格坦言“没有时间表”。“就像当初友邦保险进入中国改变寿险市场一样,当时没人认为上门推销可以卖保险。所以我也无法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是我希望大众保险能够厚积薄发。”
9 C0 r8 d; j0 }) [4 Q+ k; P# W O! p$ P) m# K. m( H
大众保险董事长张兴对记者描述,“我们不追求规模,不追求市场份额。”对于一家中小型的财险公司,张兴的定位显得非常“务实”。在他看来,大众保险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 e; r" {; m* M
, v( X5 z$ z/ [8 W; i$ ~谁的服务更好,谁就赢
. `; H- S, c d. j6 c$ H0 h K: B4 F8 {8 ]2 H. ~! B$ P
保护伞拿开,外资险企涌入,中资险企大呼“狼来了!”, @/ r- G+ e3 O5 X$ J# X5 R
2 H/ t0 y2 Z9 N& P4 H5 q* A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国外,交强险已运作多年,外资险企积累了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管理经验,在中国的大门敞开之后,外资险企的涌入将使原有市场份额彻底翻盘,行业洗牌之后,中资险企将落于不利地位。1 I" A) z' H6 K2 _8 o! j/ p
3 F# P; E# q- f9 h6 O9 k5 g1 \7 N$ Z
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外资险企的加入意味着更多的选择。“如果中资险企做得足够好,又为什么要害怕外资险企的加入呢?况且,他们已经做了很多年了,有着‘先入者’的优势。”多家外资企业表示,中资险企在车险市场上有显著的漏洞和缺失,例如服务意识、保赔结构、核算模式等。$ U( I3 V b1 ?2 I: T- }; ~
& {2 q& |# C7 S( o0 P瑞士再保险公司的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黄硕辉就曾公开表示:“竞争将主要集中在客户服务而非价格上。中国保险公司已经认识到汽车保险业务理赔管理的重要性,正在采取具体措施增进理赔管理。我们希望外国公司能帮助加快这一进程。”8 [8 a# s e g* o. V
0 j0 ]( p) ]2 q. z% }* Z在价格由国家“统一制定”的前提下,谁能拿出更好的服务,谁自然就是车险市场的赢家。“我们会更加注重提高所提供服务的附加值,如计划为安联保单持有者提供全年不限次免费200公里拖车道路救援服务,对高端客户提供VIP理赔管家服务等。”安联财产保险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透露说,“我们在方案设计、企业运营及服务水平上有明显优势,国内的消费者将会体验到不同的服务方式,倒逼整个市场服务继续优化。”
: }3 C0 M* a) N4 {# {# N
% h- q7 c2 W0 Z' p3 ]) ~2 y( j“外资险企的进入使中国消费者拥有更多的选择,这对于消费者而言显然是一件好事。”业内人士认为,在中资险企独霸车险市场的情况下,提高服务质量、促进行业进步进展缓慢,而外资险企的到来会激发“鲶鱼效应”,使中资险企不得不面对竞争的威胁和挑战,从而提高和完善自己。“闭门造车永远都是落后和消极的,只有敞开大门,迎接多方资源,才能有利于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