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网站:橡胶人才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09|回复: 0

汽车轮胎磨损过快的几种主要原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6 22: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经常遇到不少车主询问,为什么自己的轮胎磨损得似乎总是比别人的快,为什么同样品牌和型号的车,别人两三年都不用换胎,而自己才开了一年,专卖店就要求换胎?
) C& Q. R% {/ Z' l  t5 n3 A- T  1、轮胎气压长期不正常' O1 L$ X1 l% c
  轮胎气压是轮胎的生命,气压过低,胎体变形增大,胎侧容易出现裂口,同时导致过度生热,促使橡胶老化,帘布层疲劳、帘线折断。
* |- o$ `/ a% u. g* B) l- P% F. h    气压过低,还会使轮胎接地面积增大加速胎肩磨损;气压过高,会使轮胎帘线受到过度的伸张变形,胎体弹性下降,使汽车在行驶中受到的负荷增大,如遇冲击会产生内裂和爆破,同时气压过高还会加速胎冠磨损,并使耐轧性能下降。/ `0 \0 [" v) G7 |
  2、前轮定位不准
2 q6 t3 O4 m& n: Z& V" c' f3 [( n9 }  前轮定位对轮胎的使用寿命影响极大,而尤以前轮前束和前轮外倾为主要因素。前轮外倾主要会加速胎肩的磨损即偏磨;前轮前束主要是加速轮胎内外侧的磨损。# [* J  S* M) Y  Z6 U1 l
  3、不良驾驶习惯# P1 ?+ y) t/ ~7 W
  司机在行车中除了处理情况外,要选择路面行驶,躲避锋利的石头、玻璃、金属等可能对轮胎的扎破和划伤,躲避化学遗洒物质对轮胎的黏附,避免对轮胎的腐蚀;行驶在拱度较大的路面时,要尽量居中行驶,避免和减少汽车重心偏移,减少一侧轮胎负荷增大而使轮胎磨损不均;合理的装载是基本常识,一般情况下,超载20%轮胎寿命减少30%,超载40%轮胎寿命减少50%;另外急速转弯,紧急制动,高速起步以及急加速等都将对轮胎的损坏产生影响,是司机在行车中要避免的。6 U' G9 j$ `* R( ]' S* p9 e" i

# s- o9 W6 ~& Q4 [* c轮胎加速磨损的原因
  V$ k$ D* w  \  A、轮胎气压不符合规定
* ~) R" C. V( L6 R% g  轮胎气压过低或过高,都会给轮胎带来危害。如果轮胎气压过低,其径向变形增大,胎壁两击变形过度,使轮胎的温度升高,胎体帘线易出现疲劳损伤;如果轮胎气压过高,轮胎的刚性增大,变形和接地面积减小,使胎面中部的单位压力增大,磨损加剧。试验证明:如果提高气压25%,轮胎寿命将缩短30%左右。 # }3 C5 B8 l* R2 }) Z0 p
  B、轮胎超负荷合作
- h! N& _* t, B3 m; v. m. G  轮胎超负荷工作会使胎壁两侧弯曲变形增大,使轮胎的温度很快升高,磨损加快,甚至造成轮胎爆炸。当超载的轮胎碰撞障碍物时,胎冠还可能爆破。
$ ]6 Q: X6 Y0 Q6 {! u# ?  C、轮胎的选配和安装不合理
3 u! ?  k4 Z- U9 ^( X  对类型、花纹和新旧程度不同的轮胎,由于各轮胎的实际尺寸和负荷能力不同,如果任意混装,在使用中不仅轮胎的磨损会加速,而且传动机件的磨损和燃料的消耗也会增加。
3 _, z7 g( L5 j: y# A  D、行驶系统各总成的技术状况不佳
/ `+ R: w+ V8 o! q4 ~  行驶系统技术状况对轮胎的磨损关系极大。前轮前束调整不发,会使车轮产生附加滑移,加速胎面的磨损;外倾角不符合标准,会使轮胎单边磨损严重;前、后桥弯曲、不平行,会变轮胎的正常位置,增大滑移因素,造成不下沉磨损;轮辋变形或转向机构松旷时,会使胎出现波浪形磨损,等等。
( f* x$ z$ B* W2 ?4 Q8 a0 d+ p  E、驾驶技术不当
/ H' D7 t& a  h, `% S( D  g; o% e  驾驶技术与轮胎磨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起步过猛,经常紧急制动或不注意选择路面,会引起轮胎的损坏。
) q0 M, o% b2 M7 ~) r  F、轮胎的使用和管理不善
' J8 d- d7 D4 a9 y) ^  轮胎在使用和管理过程中,某些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会加剧轮胎橡胶的老化、膨胀、胎体变形和帘线霉烂变质等,使轮胎的性能和质量下降。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橡胶技术网. ( 沪ICP备14028905号 )

GMT+8, 2025-2-23 13:33 , Processed in 0.02096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