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70670
- 精华
- 积分
- 356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2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12-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轮胎的损伤特征及原因分析
8 k9 |! g5 q; J* j% B8 m) C% Z- U7 I$ l# g/ C4 y
机动车轮胎往往由于使用不当而发生异常损坏,各种异常损坏都有不同的特征和原因。在使用中,只有熟悉掌握轮胎异常损坏的各种不同特征和原因,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现把常见的轮胎损坏特征及其原因分析如下。
0 [6 s7 h+ G( q# P+ R5 @' D1 c# P
5 } v2 k: `" D% C4 D0 L! {一、轮胎碾线
1 Q' P3 H1 u7 l0 y. O' W) K5 Z- l- x! ]! `* H' O2 m$ P, `' z- _
1. 胎体内壁出现环形黑圈、帘线跳线或松散。原因:气压不足,超载行驶。
3 k( V9 S1 X7 ^3 I+ r2. 胎体内壁帘线环状碾断。原因:气压严重不足时继续行驶。7 w; Q( j5 `7 d r$ J
3. 胎壁内侧裂口。原因:气压不足,超载或高速行驶时碰撞障碍物。) t4 i* J; J- L0 |0 Y' ^
) t+ X+ K% `4 M: T二、脱层、起瘤
# t' `: ?) Q: c% r$ e
9 _/ S2 K7 G; e1 G1. 胎面与胎体脱层。原因:紧急制动,超速行驶,制造(翻新)质量问题* h' Q2 v- x4 T* T# x
2. 胎体顶部脱层。原因:气压不足或超载时高速行驶。
' D" g7 L3 `% ^/ O$ K3 v2 C1 J1 c3. 胎肩、胎侧脱层。原因:气压不足,超载,刺伤后进入水和泥沙。
# G o! F! d' P7 N: e4. 胎圈附近脱层。原因:气压过低,轮辋窄。; [, w' U2 I; b+ l% p) Z
5. 起瘤(主要在胎肩部位)。原因:气压不足,超载,刺伤后进入水和泥沙,脱层后帘线和橡胶磨成粉末堆积而成。, Z8 @: h2 P7 y+ Q8 b
, N9 ~1 S/ S" f- ~3 X
三、爆破1 `5 K$ y& U( q% m
: {' ?4 q1 M- W5 G. X1. 胎肩至胎侧斜向爆破。原因:气压过高并超载,高速急转弯。5 U7 q% I9 ?) M7 s" E+ x
2. 胎体爆破口成V、Y、X。原因:高速或超载行驶,遇障碍物冲击,胎体刺伤后未及时修补。
+ a! p3 @' g0 h9 Y* q3. 胎圈上部爆破。原因:轮辋过窄或损坏,高速急转弯,胎侧受路沿等挤压。
9 Z$ z& q4 r& z/ V* C( `1 |% ?- u
四、胎面不正常磨损
: S7 E$ D+ h! H- _9 V8 g! m- b! ^, V
1. 胎面中部磨损严重。原因:气压过高,轮辋过窄。: g9 B( A: I8 h* O8 [
2. 胎面两侧磨损严重。原因:气压过高,轮辋过宽。) v& p7 F0 `- ~ e
3. 前轮胎面磨得很平。原因:前束不正确。
" t' x8 E8 K& H$ f3 e9 D j4. 前轮胎面单侧磨损严重。原因:轮胎外倾不正确,左右前轮胎换位不及时,前轴上下弯曲。
: J) b, O7 G8 r! W5. 胎面波浪形磨损或不均匀磨损。原因:轮毂轴承、转向节主销或横拉杆松旷,轮辋变形摇摆过度,主销后倾过小,传动轴万向节不等速。
4 Q( }" |5 I9 a% s2 P0 D0 v6. 胎面局部磨损严重。原因:紧急制动多,制动鼓失圆,车轮不平衡。
( `. h7 @; t( ?) P4 M$ M7. 前轮胎单侧胎肩头磨成椭圆形。原因:前束不正确并气压不足。3 Z9 ?# c7 p0 t
8. 胎侧部位周圈磨损。原因:并装双胎间距过小或气压过低。
% @! z) W' H9 n2 H+ \9. 花纹掉块或呈豆腐渣状磨损。原因:长时间在有棱角的沙石路上行驶。
D! L ~- X. A. _ O3 b& ?0 r. z6 u6 ]3 A+ i0 z- |. \
五、其它$ m6 A) N9 G9 h7 N7 J; q# ?0 T
- d% p1 m% Q, g) p6 g8 ~) q
1. 胎面花纹裂口。原因:气压过高或过低,超载,花纹夹石子。9 I2 m4 Q0 |7 k
2. 双胎内侧局部硬伤。原因:双胎间夹石块等。" r6 i1 b3 a; Y* b7 M6 j
3. 胎面、胎侧周圈划伤。原因;翼子板、直拉杆、钢板等触及轮胎,车轮打滑时划伤。
) ]4 r2 o- c# V) v; Y0 D! O; s4. 胎侧硬伤。原因:行驶时被尖、硬物碰撞或刮刺。
- B0 r, Q) H ~' i& k8 m4 l, |5. 胎圈腐蚀、剥皮。原因:轮辋生锈,拆装操作不当。% S: c3 s, E/ N! z+ S
6. 胎圈钢丝折断。原因:拆装不当,轮辋规格不对或损坏,胎圈破损使钢丝锈蚀。
/ H9 l j4 q n4 E% S9 a* E7. 内外胎粘结。原因:装内胎未涂滑石粉,胎温长时间过高。6 e1 C6 I, f9 I* x% v" ~
8. 轮胎不能从轮辋上拆下来。原因:轮辋直径大,长期未拆卸保养而锈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