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70927
- 精华
- 积分
- 40038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15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12-1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国汽车海外市场突破 须摒弃环境决定论
- K9 S( C: U$ f! H1 {+ x" f! b4 r本文系搜狐汽车"本土车企海外生存环境"系列点评之一。
. t7 _# ]% M& I! R" m
# U* b- Y% y ^2 q. }; m4 I9 K近一段时期,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的反响越来越大。一方面是海外出口再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西方舆论以及政府对于中国汽车出口的恶意抵制也甚嚣尘上。& T1 U) O Y' R$ j# q; m* s
& K$ [5 s( U6 \. g3 O; R+ |$ M
海外环境日渐恶劣" J0 P- t! r! `3 \ z( s
9 i, x( B7 b/ q+ u$ h6 C, G6 d) }
英国BBC Top gear栏目曾经制作一台中国特辑,恶搞了一番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这档节目中,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被冠以侵权、七拼八凑等等字眼;
) p3 z4 q# o" d
: Q7 J1 F0 @0 w美国一些议员以及相关行业协会也夸大中国汽车产品出口到美国市场的事实,以危害到美国汽车产业发展以及当地就业为由,要求对中国实施反倾销、反补贴的调查。: w' m$ Z v ^( m
0 k. \! A9 O4 R( w3 p5 o$ z& M, }中国汽车产品出口受到的影响不仅仅发生在发达市场。2011年,巴西将对进口车征收的关税大幅提高30%,很显然让在巴西市场占有重要地方的中国汽车企业遭受更大的打击。
* t% z) M% J" ~8 V* N. u
1 E j- h, N- I, ]! D9 v实际上,巴西的贸易保护主义,与俄罗斯相类似。2008年俄罗斯曾是中国整车出口第一大市场,金融危机后,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遭受重创,出口量急剧下降。2009年,对俄罗斯的整车出口排名下降至各目的国第16位。
/ `. O9 v1 ?) C2 ^% p* ?& t
9 Q1 s, i: e& N# ]总的来看,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出口面临的一个形势是:新兴市场出口份额不断扩大,欧美日发达市场仍然在边缘徘徊;新兴市场国家保护措施越来越倾向于保护本国汽车厂产业,西方发达市场已经感受到中国汽车产品迫近的心脏的跳动。2 f( K* U$ T, f3 G
9 }6 g/ @' x$ Z
海外出口潜力巨大* L9 f) z8 a3 S* P
/ h# i% q4 N) v, i$ X. d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1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为历史最高,整车出口84.95万辆,同比增长50.03%,出口金额109.51亿美元,同比增长56.74%。出口数量和金额均超过2008年,创历史新高。
, W( f* P7 O2 B' w L1 v8 X) S1 ^& C- `6 X! o! ~
其中轿车增速最快,共出口37.21万辆,同比增长1.1倍,出口量位居第一。尽管如此,中国汽车产品出口与世界水平相比仍然具有非常大的差距。有数据显示,2011年,德国汽车出口占其总销量的75%,日本为65%,韩国为50%,而作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的中国仅为4%。; v( a, A( h7 r
' @3 J- B7 {! ^6 I# a
不过,中国汽车产品海外出口的增长势头与潜力却已经被西方所注意。菲亚特集团董事长马尔乔内就曾经表示:即使假设中国仅把产量的10%用来出口,也会让我们在本土市场面临巨大风险。如果按照西方发达国家汽车产品出口的比例来看,10%并不是一个特别高的目标。很显然,中国汽车产品海外出口迟早会超过这个数据。. `, t; X. `; C) O
( `7 U* f, X. N! @0 [8 H
新兴市场须本土化
* z- B' V8 V/ U& [
1 r3 ?; L7 ~) q+ S) u由于中国汽车产品出口目前主要以新兴市场或者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市场为目标,因此,中国汽车产品的海外出口就需要充分了解新兴市场国家的相关产业政策。正如中国一样,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与购买力不断提升,汽车作为巨大的一个市场正在不断扩大之中。
* F# N X9 T5 m8 Y+ H2 d6 Z; w0 R- W; m% g
由于中国汽车产业与这些国家的汽车产业发展条件更加相似,因此,中国汽车企业的产品似乎更能适合当地市场发展的需求。特别是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让汽车产品价格具有相当大的竞争优势。
# W+ O) w: Q ]* i: @3 ~2 Q5 r* e: G # D; h+ N' `: o7 }" x. c% b
& Q2 t5 M9 A( f+ b, f但是,新兴市场国家保护政策的出台,会阻碍中国汽车产品的出口份额的继续扩大。同时随着汽车跨国公司在新兴市场的进入,市场竞争将更加激励。中国汽车企业唯有图变才能继续将市场不断发扬光大。图变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实现本地化生产。在这个方面,中国汽车企业已经在实际的行动之中。奇瑞、力帆、长城等中国汽车生产企业都已经通过海外建厂达到海外市场本土化。
/ R( `8 G a6 l5 K9 K$ \+ T% t0 S8 s6 \& d, s. J
不过,即使新兴市场国家,中国汽车企业所遭遇的压力也不仅仅来自于所谓的保护主义,中国汽车企业在海外市场中继续发展的阻力还是来自于自己的产品质量与品牌价值。
% V7 Y9 [! U$ t3 r+ ~7 S7 a0 W
( v. w& T. ?1 f1 B3 V+ J距离发达市场日近( \: E9 D; [8 Y
) g5 H d' N7 \* o: Z4 S这种压力更多地是表现在欧美日等发达市场的进入中。英国BBC的Top Gear栏目虽然对于中国汽车企业的部分产品进行了恶搞,但是却代表着一种非常强烈的势力,这种势力对于中国汽车产品的排斥在于中国汽车企业的产品质量较差、品牌形象不佳,甚至抄袭侵权严重。这种固执的西方对于中国汽车企业的印象,将会有效地阻碍中国汽车产品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
4 C' K) D# ~/ |0 l
! H. T# c8 t. ~但是,这种情况并不是不可以改变的。只是需要中国汽车企业改变竞争策略和海外市场拓展的思路。低价不是市场的全部,质量才是海外市场中竞争胜出的根本。长城汽车的四款产品曾经获得过欧盟整车型式认证,吉利的一款帝豪也曾经在欧洲新车碰撞测试中获得四星的成绩,这些都会一点点改变中国汽车企业在西方的不良形象。* ~/ X9 A& e$ g0 b V" f' Z' A
! Z) ]7 U- I* K% d, r而欧债危机让欧洲对于中国的依赖,也将会提升欧洲人对于中国经济的整体认知,这种认知将会逐渐渗入到汽车产业中的品牌形象。吉利收购沃尔沃、青年汽车收购萨博都会为中国汽车企业的形象提供很好的背书,这种背书的积极效果将会在以后的市场拓展中逐渐地表现出来。
5 y, x2 E9 X2 t9 |
" M. P5 _% O7 }' P* ?9 ~进入发达市场是中国汽车产业最终成熟的标志,只有进入了发达国家的市场,中国汽车产业才能真正进入到全新的一个发展阶段,中国也才有世界水平的汽车跨国公司。9 q2 _/ J1 ]: h+ d% K4 O7 ] D
7 F# Y4 l2 `/ V6 s9 {0 G; t$ t
这一切都在改变之中。我们今天看到的所谓威胁论、恶搞,其实恰恰是中国汽车产业正在强大的表现。2 H" t/ j C. {
+ C1 Q/ M4 j5 C( H
转型升级才是根本/ R% z9 m; D! R, R* ]1 g
^; e. @6 ?: o5 Z
我们勿庸讳言我们在产品制造上有模仿的历史,这是每一个汽车企业都必然经历的历程。每一个汽车企业都有着成长过程中幼稚的的童年。只是我们需要长大。长城汽车日前在保加利亚建设新工厂也是表明了中国汽车产业进入西方发达市场的最新的进展。
0 Q, R1 X8 @& S) B6 Q; z" e; Q7 l: y. X+ P k
保加利亚将可能为长城汽车,以及中国汽车企业提供一个了解欧洲市场的窗口。同时,也让欧洲人开始更加近距离地观察我们、了解我们,直至接受我们。我们不必夸大西方世界对于中国汽车产品的蔑视,任何一个陌生人进入一个全新的部落,都是需要一个互相了解的过程。我们在早前在欧洲碰撞测试中的惨淡成绩并不代表我们中国汽车企业一直的表现。反而,这种惨淡给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V0 n2 s( i! C4 T& B: X" x
, D4 y" O$ E6 J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我们正是通过一次次冲发达国家市场的挫折、失败,才逐渐地了解了他们的市场需求,也让他们逐渐地了解了我们的不足,以及我们成长的过程,以至于最终会接受我们。/ O0 k \9 u' O9 w# H! y
i1 k9 D% x! p- ?* J& c
3 i( r4 P2 n3 K历史的经验也许会给我们以更多的信心。皇冠汽车今天看来是丰田汽车公司非常不错的一款产品。但是在1950年代末期,当皇冠轿车进入美国市场的时候,却被冠以破烂货的侮辱。但是,丰田通过对于自己产品以及美国市场的充分了解,在1960年代终于获得了美国市场的认可。5 p! `0 R3 Z8 T5 K5 X9 W! o
, K* l: X/ C3 E& _7 j$ U1 \5 E
显然,今天的中国汽车企业在海外市场,特别是欧美市场的境遇非常类似丰田当年皇冠的遭遇。但是,丰田公司能够一扫阴霾,中国的汽车企业为什么不可以呢?
) X8 c' x4 V5 u' y/ I- g
5 m3 J& w0 S! Z中国经济正在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转型升级阶段,汽车产业也不能置身事外。提升产品质量,充分了解海外市场的需求,打造强势品牌,摒弃低价唯一的竞争思路,才是中国汽车产品打开欧美市场的最终出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