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网站:橡胶人才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9|回复: 0

陕西塑企十八般武艺破解用工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5 21: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春节过后,正是跳槽高峰期,各企业面临人才流失,特别是一线工人用工荒的局面。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据记者了解,目前,华东、华南等传统塑料加工基地约有30%的企业因缺员而无法全面恢复生产。而作为西部大开发桥头堡的陕西省,塑料加工企业在春节后却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并没有出现因缺少工人而减产、停产的情况。 $ c/ y: i4 Q3 J# q! R0 [5 s4 D2 V8 x
+ }- A* y4 ^$ h+ o" P% w4 G
  “由于吸取了往年的教训,春节放假前,我们就对员工节后的就业意向进行了摸底。正月初六又再次进行了动员和确认,今年节后的员工到位情况好于往年,目前所有设备已经全面恢复生产。”2月13日,西安洁美编织袋厂厂长杨惠东这样对记者说。他说,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增多,使得塑料加工企业频现用工荒。为维持企业正常生产,洁美厂采取了涨工资、提高福利待遇、感情留人等各种方法,企业得以稳步发展,成为总资产过2000万元的中型塑料加工企业。
% b  ]( j6 K: Z% ?. D  ~8 a" e% ^1 A: J4 P2 Z9 a
  “为留住优秀蓝领,我们不仅在涨工资、提拔聘用管理人员、年终评优等方面对他们给予优先考虑,还打破常规,为这些农民工发放技术职务津贴,使他们在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提升社会地位和幸福指数,从而稳定了骨干队伍,化解了用人危机。”陕西渭河塑业公司总经理秦果表示。 1 D0 M1 a2 Q& N: X
1 P9 V! G3 I  d/ e
  他说,近几年频频出现的用工荒,实际上是“蓝领荒”。一方面,包括大学生在内的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当一线工人,无法获得基层工作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巧,导致优秀蓝领青黄不接;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与加工精度要求的提高,又急需大量懂技术、责任心强、综合素养高的熟练技术工人,也导致蓝领供需缺口增大。而优秀蓝领的缺失往往给企业的正常生产带来隐患,甚至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在这种情况下,渭河塑业公司想方设法留住蓝领工人,留住技术骨干,继而稳定了职工队伍,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 $ g/ |& i4 e* [( c

* `) k- \$ m6 P; W- H  “我们不仅不缺人,一些农民工还得找关系、托人才能来上班呢。”陕西兴化集团劳动服务公司总经理王建壮的话令记者颇感意外。* f  j+ F3 y+ T2 [9 y, D
5 V( ]5 E! c* K5 u. j
  王建壮告诉记者,兴化集团原有1500万条/年塑料编织袋生产线,约需员工500人。即将投产的4000万条/年塑料编织袋新项目需新增员工500名。为了避免用工荒,他们实施了员工工龄工资制和“转正”制度。即在公司上班的员工工作时间每增加1年,每月就可增加10元的工龄工资。工龄满8年且表现优秀的员工,可由农民工转为正式工,月收入由转正前的1000多元增至2000多元,同时享受“五金一险”待遇。: W1 F1 }) u9 i: I+ I" p1 I+ A" q
: K9 M6 V9 E2 L5 W* }1 _
  “目前,许多农民工看到企业能说到做到,以及正式工优厚的待遇,不仅自己千方百计要留下来,还要介绍自己的亲友来打工,企业再也不用为招人留人犯愁了。”王建壮轻松地说。
! C) G# Q: s: X. m- z; b# `+ \# L2 s3 X
  看来,想留住人才,还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因此,人工成本激增成为塑料加工企业面临的又一难题。记者了解到,目前,塑料编织袋加工企业的人工成本已占总成本的25%以上。最新统计显示,2011年,全国有约20%的塑料加工企业亏损,65%的企业微利经营,关闭转产的小型塑料加工企业超过2300家。在原料、产品、电价比较透明的情况下,劳动力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能否盈利。为此,陕西塑料加工企业纷纷实施增效减员战略,以实现人力资本的效益最大化。
( n9 s/ G) X. E+ B+ `
- T" f" D" L. H. h  渭河塑业公司自2008年以来,对圆织机进行了3次更新改造。今年还将对剩余的3台4梭圆织机实施6梭改造。同时,他们拟将30余台老式缝纫机更换为新式快速缝纫机,并择机对裁袋机实施自动化改造。上述项目完成后,企业生产效率可提高1/3,用工量和单位产值人工成本将明显减少。) j) A6 H6 Y/ j" U( F. t7 a* p

& q- i/ K- {" L7 i# S4 `, r1 ^  兴化集团劳动服务公司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在建设新项目时,多花上千万元选用了自动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高的先进设备。“与老装置相比,新项目等于压缩定员800余人,按公司目前人均月薪1700元计算,1年可节约成本1500万元。”王建壮如此精打细算。
" t6 [+ J. `3 q4 j0 O' h4 y2 y# u/ e; N9 t7 G9 n
  西部地区相对廉价的电力、原料和环境成本,在塑料加工行业一度引发“西移北漂”热。以陕西为例,自2006年起,浙江、江苏、福建等地的民营企业就在该省建设了13个大中型塑料加工厂。宁夏、甘肃、新疆等地新增的塑料加工企业也不在少数。众多企业的加盟,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企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业内人士认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不但要解决用工荒等问题,还需要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生产出别具一格的产品,这样才能真正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J) t  W  }9 z, }, H
8 {# ?3 Z% n0 R- _, }
(中国化工报 编辑: matao)
橡胶技术网 ,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橡胶技术网. ( 沪ICP备14028905号 )

GMT+8, 2025-2-25 03:12 , Processed in 0.03353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