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4303
- 精华
- 积分
- 2337
- 胶币
- 个
- 胶分
- 点
- 技术指数
- 点
- 阅读权限
- 7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3-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胶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从事化工30余年,关志华最喜欢别人称他为“一名化工行业的老兵”。 + w* s$ c* E! w
5 A/ A- u/ W$ f7 h& u! m 2004年,关志华成为巴斯夫(BASF)大中华区的首位华人董事长。同时,巴斯夫也把大中华区总部从香港转移到上海。此后其中国业务以每年22%的速度增长。# N6 B" h6 r! e
, F# q/ }. e- @
在2011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球企业500强中,巴斯夫排名71位,也是唯一入选的化工企业。中国也增长为巴斯夫仅次于德国和美国的第三大市场。
; {+ p* W' Z, V. e$ o: Z# `6 @) S2 J% a8 S0 Y1 p
面对巴斯夫与中国同样高速的发展,关志华却只打75分。他说:“如果能够真正把经济和环保分开,我们才能接近100分。”
& h; R6 O6 d8 @& ^: N9 k7 b1 r7 g, t% Z: t
不过,关志华喝了口茶,颇带点哲学意味地告诉记者:“我们也没有可能回到所谓原始的乌托邦,这是没有回头的一条路。我们只能设法更清洁、更安全地生产。”
8 C) Q: }& g1 \
; w% c' r- j& d/ r2 E* e+ {7 H 见证“非常不简单”的发展; z, U1 b, J& z; `
; s1 t# E0 ^9 `* S5 s% Q6 \+ t4 T0 v 与许多跨国企业的中国高管一样,关志华是香港人。他1956年出生于香港,伦敦大学读书,毕业后进入化工行业至今。* p9 T- ]2 {* | T g) S2 _8 p& P
4 S0 `+ e. P: L4 q. ?8 d
直到赴英国读大学,他才开始关注当时的中国。和许多外国人一样,他关注的方式是通过读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早期的书。
. b7 U% V4 a" n( r* t3 s1 g
4 {. \# l) \1 g5 e8 B0 c v# W 毕业加入艾克森化工公司后,关志华才开始真正关心中国的发展。每一次和中国有关的项目,尤其是广交会,他都会努力争取参加。
E/ W F$ L* N& f1 R, Y7 S5 d" s* Z$ v/ t- g
1994年,巴斯夫邀请已经在化工行业做出一定成就的关志华加入。如今回忆起来,关志华觉得当时巴斯夫有两个地方最吸引他。
* W# K8 `# i" ~1 G* Z. x! Q$ ]& o
第一是巴斯夫的全球战略。不过更重要的,还是巴斯夫当时就制定了非常宏伟的中国计划,即“2010年远景目标”,加大了其在亚洲特别是对中国的投资,到2010年公司整体销售10%来自中国。该计划完成在1994、1995年,但开始研究则早在90年代初期。
, P( L) T4 I% X
: H: Y" a* I; D$ h1 y; p 关志华说:“这是巴斯夫有史以来第一次那么有规范地研究对中国的发展,在当时真是非常非常不简单。”8 F" h3 N; p9 m) w Q
. g# y! q! |& g* R8 g7 p 如今想起,身居大中华区管理董事会董事长的关志华说自己完全见证了“他们当初跟我说的事情”。他笑了笑:“这样看来,当初自己加入巴斯夫还是对的。”
M% ^' Z* N( u" y; H
m0 T J( `) d2 T' R3 V 此后,巴斯夫的大中华计划稳步前进。尽管**对化工行业有一些限制,但在关志华的领导下,巴斯夫大中华区业务还是取得了年均22%的增长,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巴斯夫全球仅次于德国和美国的第三大市场。, V, \2 p. Z" w# N8 w3 G" c
8 t: |" x3 P% E9 r3 p1 w4 _/ _
没可能回到原始“乌托邦”% B8 [- e/ G: p8 O% |0 p2 \
( G& D. ]! ~' u7 `" g, I. N
与绝大多数化工企业一样,巴斯夫最重视、最受困扰的也是安全问题。改革开放至今,厦门PX、漏油事故等化工事件多次发生。虽然巴斯夫在中国尚没有出现大的安全事故,但这样一个大型化工企业的风吹草动都可能成为媒体与附近居民的“眼中钉”。
# A4 a5 z4 r$ M! f, X2 V
2 a5 F% v- w- ^ 此前,巴斯夫受邀在重庆投资80亿元人民币(约15.8亿新元)兴建年产量40万吨的大型MDI生产装置。这个巴斯夫在华最大的独资项目屡遭质疑。尤其因为该项目地点在三峡大坝附近,更是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4 q! X9 F# L; T- ?% I
8 i5 k) Z, ~, G/ ~5 E+ S O 而对于关志华自己,他已经觉得“稀松平常”了。化工安全、甚至化工事故都一直伴随着他的“老兵之路”。
9 k3 Z, s1 N9 U. O2 t: p
& c; I) G$ x$ g8 e' M7 x2 y 大学才刚读两年,英国就发生了一起重大的安全事故,整个英国社会也开始质疑化工行业,他的同班同学甚至对是否继续就读这个专业产生动摇。此后关志华自己所在的艾克森公司也遇到阿拉斯加漏油事故。% Y) e. t; ?! H' B; m! M
0 R* w7 d2 U" P' v8 Y. F! C
关志华说:“工业有风险,化学工业更有风险,但没有工业,社会就不能发展。” f- M+ A. Z6 r6 A, C4 }
; I" O, _9 O+ \7 Y' R5 d
“我们没有可能回到以前所谓原始的乌托邦。一个人住一个森林,自己本身就能排污”,“世界这么多贫困人口需要物质、需要生产,这是没有回头的一条路。我们只能更清洁、更安全地生产”。
* `; U+ i; p* C; K- v
# w+ M; D3 u7 I, h% \9 H( Z 于是,关志华决定以开放的态度,应对外界对重庆项目的质疑。他采取的新做法是成立工业园区周围的社区委员会,通过公开透明的过程,让包括家庭主妇、农民等不同阶层的人加入对项目的监督之中,同时主动邀请环保媒体介入。
$ H) G) d( }' c) K1 z" k3 m2 g" M \- _2 E8 a# V' |
关志华对“重庆经验”十分乐观:“重庆市是中国将来地区发展的一个模式,重庆并不是单一的市区,还有很多贫困的农民,怎样去平衡城乡的共同发展将是我们很重要的经验。”
$ k0 T3 c. a" V0 Z5 f8 i, C
* K/ [' {$ L6 a( x" v 他指着背后巴斯夫德国总部的照片,结束了这段关于安全的谈话:“你看,我们德国总部就在莱茵河旁边,我们和莱茵河那么友好,长江也是一样”。3 b8 f. y1 B1 u3 `2 o
! | b! Q$ |7 a! W8 k" r! [ 大陆如何借鉴港台经验, R4 J3 x. v) ^& ?2 a1 N
o1 h4 U8 H' C; V0 U! I) g) G8 u( \
关志华在香港出生,又曾在台湾工作过四年,如今在上海扎根。关志华对于中国大陆如何借鉴港台经验也有特别的理解。
/ F8 w+ L! k1 t, j7 J( \
5 R. D7 H: `- Y* \; H! ~ “香港没有太多化工行业,但香港也有以前的工业年代。如何从工业到发展各种金融银行服务业,这是可以借鉴的地方。”
: F1 i4 V5 t' i1 q$ _+ l- `3 m1 y9 I0 d M
关志华表示:“要想复制香港的经验,须要有基本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对比较廉政的一个社会。在这些方面香港走在比较前面”。
) |! Z& M4 W% e5 b8 f& U) ^0 L
- p3 ^+ r2 _! A: }, r9 Z& l) m 台湾的经验则与香港不同。因为石化曾是台湾非常重要的工业,在“四小龙”时期为经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现在开始走下坡路。& ^4 a1 Z, g6 o1 h/ b
8 K3 q8 e/ y: ?4 V5 o+ F 关志华认为,对于台湾的负面经验,大陆有两点值得注意。首先需要不断创新。台湾随着半导体产业逐渐衰落,过去的创新能力没有持续;第二是要注意行业跟社区的沟通。上世纪90年代台湾环保运动风起云涌,由于化工企业与社区组织沟通不畅,导致冲突不断,行业发展也因此受阻。
1 d9 d& H, q1 n( v2 j9 b1 K+ I' o2 g4 o [' l+ b" v7 s
来源:联合早报 |
|